2009年度浙江省开发区综合考核评价报告2009年度我省省级以上开发区综合考评工作是在对考评体系作出重大修订和考评区域作了重大调整的情况下进行的,对已完成整合提升的开发区,按整合后实际管辖的区域范围采集数据。
本次综合考评执行新修订的《浙江省开发区综合考评办法》(浙商务开发发〔2009〕186号),依然采用层级考评体系,主要由总指数、4个二级分类指标及38个三级单项指标组成(见附表1)。
新修订指标体系采用新的计分公式,权数配置向可验性强、促动性好的指标倾斜,并首次引入“进口额”、“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和“节能减排降幅”等指标。
本次综合考评共有64家开发区参加考评,其中国家级7家,省级开发区57家。
国家级开发区和省级开发区在各自的平台上计分,所以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之间的分值没有可比性。
总指数(考评总分)前3位国家级开发区和总指数前10位省级经济开发区,拟为2009年度开发区工作优秀单位,已上报省政府予以通报表彰。
现将2009年度全省开发区综合考评情况通报如下:一、7个国家级开发区考评结果(一)总指数。
2009年国家级开发区总指数分值从高到低排序为(以下简称):杭州、杭高新、宁波、大榭、萧山、甬保税和温州开发区。
与2008比较,国家级开发区除了宁波和大榭开发区位次变化较大,其他开发区都较为平稳。
杭州、杭高新、大榭由第2、3、7位上升到第1、2、4位,萧山依然保持在第5,宁波、甬保税和温州由1、4、6位下降到第3、6、7位。
宁波开发区位次滑落主要是“经济规模”和“增量增速”分值下降,2009年宁波开发区“新增内资注册资本金”分值较低,新增指标“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取代原指标“工业产品销售收入”,使其失去了以往依托制造业保持领先的原有优势,导致类指标“经济规模”与位居其后的开发区的分值差距较前几年大幅缩小。
此外宁波开发区2009年类指标“增量增速”从2008年的第2跌至第6,其内外资增长、税收收入增长和投入增长分值都比较低。
大榭开发区上升的主要原因是主要经济指标前几年基数小,2009在石化行业整体复苏的情况下,主要经济指标绝对值和增长分值都有较大增加,特别是“增量增速”分值从2008年的第6上升到第1。
表1 全省国家级开发区总指数分值及位次(二)分类指标。
从表2可见,国家级开发区“经济规模”、“发展质量”、“综合效益”3个类指标的前3名基本被杭州开发区、杭州高新区和宁波开发区包揽,其中杭州开发区获取发展质量和综合效益两项第一。
在增量增速类指标上,大榭和萧山开发区分别列第一、第二;杭州高新区在去年的高基数上,仍能保持增量增速第三的位次,实属不易。
表2 2009年度国家级开发区分类指标分值及位次二、57个省级开发区考评结果对省级开发区的考评采用“统一考评,分片评价”的方法。
(一)省级开发区统一考评情况。
根据总指数排名,对排名靠前的省级开发区进行统一评价,对各市的省级开发区考评情况作出评价。
1. 前20名省级开发区排名情况。
2009年的整合提升促成了我省省级开发区排名的新格局,这次考评结果初步显示了这种新格局的雏形。
2009年总指数前20位开发区按分值从高到低依次为:湖州、柯桥、长兴、金华、诸暨、富阳、安吉、嘉善、余杭、平湖、嘉兴、海宁、临安、慈溪、南浔、嵊州、余姚、桐乡、德清和永康开发区。
其中进入前10的开发区与前三年相比有了较大的变化,有4家开发区是综合考评以来首次现身前10,分别是富阳、嘉善、余杭和平湖。
与2008年比较,跌出前10的开发区是:嘉兴、慈溪、余姚和嵊州开发区。
表3 总指数前20位省级经济开发区总指数分值及位次2. 各市省级开发区考核情况。
根据总指数排名,将57家开发区由高到低分成三档,位次1—20为第一档,位次21—40为第二档,位次41—57为第三档,并按所属地市进行归类,以便比较各市省级开发区发展情况。
从各市开发区分档情况比较来看,湖州地区连续3年保持了5家开发区全部进入第一档的记录;嘉兴地区在整合提升后也有5家开发区列入第一档,比2008年增加2家;杭州地区有3家开发区进入第一档,虽比2008年减少1家,但进入前10的省级开发区增加2家;绍兴地区与2008年情况基本持平,有3家开发区进入第一档;宁波地区进入第一档开发区家数与2008年持平,但首次出现没有进入前10的开发区,整体排名往后移动;金华地区有2家进入第一档,从第三档进入第二档的家数增加1个;纵观台州地区近三年情况,有逐年重心下移的趋势,2009年台州地区没有进入第一档的开发区,主要集中在第二档;温州、衢州、丽水、舟山地区历年没有开发区进入第一档,主要集中在第二、三档,变化不大。
表4 各地市省级开发区考评情况(二)省级开发区分片评价情况。
分片评价把省级开发区分为浙北、浙南两片,再按综合得分以及经济规模、发展质量、综合效益、增量增速五项分别进行前10位排名和评价。
浙北地区包括杭州、宁波、湖州、嘉兴、绍兴5市(不含舟山)的开发区,浙南地区包括温州、金华、衢州、舟山、台州、丽水6市的开发区。
1. 总指数评价。
2009年北片地区共有30家省级经济开发区参加考评,总指数前10位开发区依次为:湖州、柯桥、长兴、诸暨、富阳、安吉、嘉善、余杭、平湖、嘉兴开发区。
湖州开发区自综合考评以来,已连续4年位居省级开发区第一。
与2008年考评结果相比,富阳、嘉善、余杭和平湖开发区是新进的开发区,保持位次不动的是湖州、柯桥开发区,位次上升的是长兴、诸暨、安吉开发区。
南片地区共有27家省级开发区参加考评,2009年总指数前10位开发区依次为:金华、永康、瓯海、临海、台州、义乌、衢州、瑞安、温岭、黄岩开发区。
金华开发区已连续4年位居南片省级开发区第一。
与2008年相比,没有新成员进入前10,只是在排序上有所变化,金华、永康、义乌开发区依然列第1、2、6位,瓯海、台州、衢州位次上升。
南北片总指数各居前10位省级经济开发区总指数分值及位次见表5:表5 南北片总指数各居前10位省级经济开发区分值及位次2. 分类指标评价。
对各省级经济开发区分别按照经济规模、发展质量、综合效益、增量增速四类指标进行计分,得出分类指标评价结果。
(1)经济规模。
包括规上工业总产值、规上工业增加值、限上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外资实际到位金额、内资注册资本金、进出口总额、税收收入、规上工业企业数、限上固定资产当年投资额和基础设施当年投入额10项指标,共300分,占总权重的30%。
“限上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和“进出口总额”指标是2009年经济规模考评类指标中的新增指标,替换了原有“工业产品销售收入”和“出口总额”指标。
2009年北片经济规模前10位的变化较前几年都要大,与2008年相比,新进成员达5家,分别是富阳、嘉善、平湖、诸暨和桐乡开发区,其中富阳、嘉善和桐乡开发区在前3年经济规模考评中从未进入前10。
跌出经济规模前10的是余姚、慈溪、安吉、德清和桐庐开发区。
2009年获得北片经济规模10个单项指标最佳值的开发区分别是:柯桥开发区获得规上工业总产值、规上工业增加值、税收收入和进出口总额4项最佳;湖州开发区获得限上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外资实际到位金额和基础设施当年投入额3项最佳;长兴开发区获得内资注册资本金、固定资产当年投资额2项最佳;海宁开发区的规上工业企业数最多。
南片进入经济规模前10位的开发区与2008年变化不大,新进成员有武义和丽水开发区,这2家开发区也是综合考评以来首次进入经济规模前10,被替代的是浦江和黄岩开发区。
2009年获得南片经济规模单项指标最佳值的开发区分别是:金华开发区获得规上工业增加值、外资实际到位金额、税收收入和基础设施当年投入额4项最佳;永康开发区获得规上工业总产值和进出总额2项最佳;台州开发区获得限上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和内资注册资本金2项最佳;义乌开发区的规上工业企业数最多;临海开发区的固定资产当年投入额最大。
南北片经济规模各居前10位省级开发区分值及位次见表6:表6 南北片经济规模各居前10位省级经济开发区分值及位次(2)发展质量。
包括区内高新技术企业数、企业技改投入额、企业专利授权数、重大项目数、研发技术中心数、知名品牌(商标)数、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比、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比、大专以上学历人数占比、开发区管理机构是否通过ISO9001和ISO14001认证等10项指标,共250分,占总权重的25%。
2009年发展质量指标解释更加具体,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可标准提高,权重向能提供明确证明件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重大项目数”等指标倾斜。
南北片发展质量各居前10位省级经济开发区分值及位次见表7:表7 南北片发展质量各居前10位省级经济开发区分值及位次与2008年比较,安吉、富阳、南浔和嘉兴开发区取代了桐乡、上虞、慈溪和临安开发区进入北片发展质量前10位。
2009年获得北片发展质量主要单项指标最佳值的开发区分别是:湖州开发区获得重大项目数和大专学历占比2项最佳;嵊州开发区获得高新技术企业数和研发技术中心数2项最佳;柯桥开发区企业当年获专利授权最多;海宁开发区的企业技改投入额最高;南浔开发区拥有的知名品牌(商标)数最多。
相对于2008年,衢州、兰溪开发区取代义乌、平阳进入南片发展质量前10位。
2009年获得南片发展质量主要单项指标最佳值的开发区分别是:金华开发区获得高新技术企业数、重大项目数和期末研发技术中心数3项最佳;永康开发区当年专利授权数和拥有知名品牌(商标)数2项最佳;兰溪开发区企业技改投入额最高。
(3)综合效益。
包括工业集中度、产业集聚率、投资密度、工业土地产出率、工业土地税收产出率、污水集中处理率、通过ISO14001认证的企业数、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万元工业增加值水耗、期末就业人数10项指标,共250分,占总权重的25%。
2009年综合效益的考评增加了对能耗和水耗降幅的考评,体系权重向投资密度和2个单位面积产出指标倾斜,减少了如“污水集中处理率”等开发区之间差别不大的指标权重。
南北片综合效益各居前10位省级经济开发区分值及位次见表8:表8 南北片综合效益各居前10位省级经济开发区分值及位次比较北片上年综合效益考评结果,2009年诸暨、余杭和钱江开发区替代南浔、余姚和临安开发区进入综合效益前10。
2009年综合效益中单项指标最佳值情况如下:钱江开发区获得投资密度、能耗和水耗3项最佳;湖州开发区获得产业集聚率和工业土地税收产出率2项最佳;南浔开发区的工业集中度最高;诸暨开发区的工业土地产出率最高;余杭开发区通过ISO14001认证的企业最多;平湖开发区吸纳的就业人数最多。
与2008年比较,南片开发区的乐清和丽水开发区替代黄岩和台州开发区进入综合效益前10。
单项指标最佳情况如下:2项土地产出最佳值都来自金华开发区;景宁开发区的产业集聚率和能耗2项最佳;工业集中度最高是衢江开发区;丽水开发区通过ISO14001认证的企业最多;永康开发区的就业人数最多;金东开发区的水耗指标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