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人机工程学-第三章3
6. 其他 测定心率、呼吸分析法、反应时间测定 法、皮肤电流测定法。
五、疲劳的改善与消除 1. 提高作业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流水线作业 机器人) 2. 加强科学管理,改进工作制度 工作时间 休息时间 休息方式 轮班工作制度 业余活动安排 环境条件 3. 开展技术教育和培训,选拔合格工人
注:上述多数疲劳自觉症状都是在较为繁重劳动中才会出现的。
2. 触觉两点阈值测定 当皮肤表面上的两个点同时受到刺激时,如果 两点间距离在50 mm以上,任何人都能清楚 地感受到两点的刺激。但是,当两点距离缩 短到一定值以后(正常情况下小臂约为20 mm),只感觉是一个刺激点,其值称为两 点阈值。作业疲劳越甚,感觉越迟钝,此值 上升越多。
两点阈测量器(或两点阈量规)(two-point aesthesiometer)是测定 人体各部位两点阈值的仪器,是为皮肤觉特别是触觉感受而 设计制作的,其构造包括一个游标卡尺和A、B两个刺激点, 量脚之间的距离可以调节,并在刻度上读出来。使用两点阈 测量器必须垂直降落,让两个尖点重力均匀地接触皮肤,接 触时间不能超过2秒种。 两点阈是触觉定位的一种测量方式。人体各部位的触觉定位 准确性和各部位的触觉感受性的大小是一致的,也就是说, 两点阈值高,说明这部位触觉感受性低。因此,通过皮肤两 点阈的测定,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触觉的感觉能力。一般来 说,手指和面部的两点阈最小,肩部和大腿,小腿部位的两 点阈最大。
安全人机工程学
第三章 人的生理和心理特性
颜色的心理作用 颜色有3种特性:明度、色调、饱和度
颜色对人心理的影响
冷暖感 兴奋和抑制 前进和后退 轻重感 轻松和压抑感 软硬感 膨胀色与收缩色
色彩调节在作业场所中的作用
作业题
第三节:人体生物力学特性
一、人体各部分的操纵力 二、人体运动速度与准确度 自学 三、影响人体作用力的因素 体重、体位、个体因素
第三节 疲劳
一、疲劳与事故 疲劳会使作业者操作者劳动者产生一系列精 神症状、身体症状和意识症状,势必会影响 作业人员的作业行为,发生事故。 1. 睡眠休息不足、困倦引起的事故 2. 反应和动作迟钝引起的事故 3. 重体力劳动的省能心理引发事故
二、疲劳的定义 疲劳问题的研究由早期的以物质代谢为 重点的生理学疲劳发展到生理的综合作 用并考虑人的心理特性,逐渐扩展。
5. 色名独唱时间法 通过检查作业者识别各种颜色的准确性和速 度来判断其疲劳强度。四种图形+四种颜色 共16个,每次取出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四 个,令受试者读取,后继续做相似的变换, 借以测定疲劳程度。
用纸片或木块做成三角形、圆形、方形和六角形4种图形各4个。每 种图形涂成4种颜色(红、蓝、黄、黑),在这16个图形中, 每次取出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4个图形排成一列,令受试者 按顺序口述图形形状和颜色,如蓝三角、红方、黄圆、黑六 角。下次再做相似的变换,令受试者叙述。重复多次后,疲 劳的人将出现误述。疲劳越甚,误述出现早、越多。此法可 以较好地测定精神上的疲劳。
◆ 用生命加班,华为员工胡新宇过度劳累病逝 5月晚,年仅25岁的深圳华为公司员工胡新宇因 工作任务紧迫持续加班近1个月,导致过度劳累,全 身多个器官衰竭,离开人世。 ◆ 一位员工说:“床垫文化”是华为精神的象征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华为员工说,从进入公司第 一天起,每个人就必须努力把自己的智力和体力发挥 到最大值。 ◆ 胡新宇“过劳死”追踪: 胡新宇每天工作到凌晨3点,睡在实验室的床垫 上,早上9点又开始工作。”
早晨不能按时醒来,醒后懒得起床。 走路抬不起腿。 不想参加社交活动,尤其不愿见陌生人。 懒得讲话,说话声音细而短,自觉有气无力。 坐下后不愿起来,时常托腮呆想发楞。 说话、写文章不时出错。 记忆力下降,想不起朋友的叮嘱或者忘掉几小时 前的事情。 提不起精神来,过分地想用茶或者咖啡提神。 口苦、无味,食欲差,饭菜没有滋味,厌油腻, 总想在饭菜中加些刺激性调料。 吸烟、饮酒的嗜好有增无减。 耳呜、头昏、目眩、眼前冒金星、烦躁、易怒。 眼睛疲劳,呵欠不断。 下肢沉重,休息时总想把脚架在桌上。 入睡困难,想这想那,易醒多梦。 打盹不止,四肢像抽筋一般。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发布了一份 各国“带薪假期”时间长短的排行榜。 巴西和立陶宛以41天位居榜首,中国以 21天排名最后一位。不少国内上班族看 后表示,别说21天,连这一半的带薪假 期都没有。呵呵!已经是最低了,还是 假的
疲劳的分类 按疲劳的来源:生理性疲劳和心理性疲劳 按疲劳引发的部位:精神疲劳、肌肉疲劳、神 经疲劳 按疲劳的程度:一般疲劳、过度疲劳、重度疲 劳(人受损伤的程度) 典型的几种疲劳 个别器官疲劳(局部疲劳感—局部血流阻断机 理) 全身性疲劳(全身性疲劳—力源耗竭机理) 智力疲劳(中枢变化机理) 技术性疲劳(中枢变化机理) 心理性疲劳(中枢变化机理)
结论: 1-3项轻微疲劳, 应该注意休息。 3项以上重度疲 劳,或潜伏有疾 病,建议去医院 检查。
疲劳自觉症状调查表(生产用) 日本产业卫生学会疲劳研究会提供的疲劳自觉症状调查表,认为疲 劳是由精神因子,身体因子和感觉因子构成的,在这三个因子 中,每个列出10项调查内容,后进行分析,借以评价作业内容、 作业条件对员工的影响。 表2 疲劳自觉症状调查表
三、影响疲劳的因素 生理疲劳: 劳动方式、速度、强度、持续时间、身心 活动因素,照明、温度、湿度工作环境 心理疲劳: 受环境影响较大(比赛胜负双方)、劳动内容单 调、性格差异、智商水平
四、疲劳的测量方法 1. 疲劳自觉症状调查
疲劳度自测(生活用) 测试方法:如果你有下列症状就选上,没有就不选。然后点击查看, 看你的疲劳度!
3. 膝腱反射阈的测定 膝腱反射:坐位,两小腿自然悬垂或足着地; 或仰卧,膝稍屈,以手托腘窝,叩击髌骨下 缘股四头肌肌腱,引起小腿伸直。 腱反射的活跃程度以“+”号表示,正常为 (++),减低为(+),消失为(0),活 跃为(+++),亢进或出现阵挛为(++++)。
小知识: 何谓神经系统检查(反射) 反射是对感觉刺激的不随意运动反应,通过神经反射弧完成。反射由感 受器、传入神经(感觉神经).反射中枢(脑和脊髓).传出神经(运动神 经)和效应器(肌肉,腺体等)组成,并受大脑皮质的易化和抑制性控制, 使反射活动维持一定的速度、强度(幅度)和持续时间。临床常用的是简单 的肌肉收缩反射。 反射检查比较客观,但仍须病人合作,肢体放松,保持对称和适当位置。 叩诊锤叩击力量要均匀适当。检查时可用与患者谈话或嘱患者阅读,咳嗽或 两手勾住用力牵拉等方法,使其精神放松,以利反射的引出。 腱反射:是刺激肌腱、骨膜引起的肌肉收缩反应,因反射弧通过深感觉感受 器,又称深反射或本体反射。
案例: 南非开普敦大学的保拉· 罗布森-安斯丽教授和她的同事最新 的研究发现,一种叫白细胞介素-6(IL-6)的人体信号分子 在提醒大脑何时降低运动速度方面起着关键作用。长时间运动 后血液中IL-6含量要比正常时高60至100倍,即使给健康人注 射IL-6,他们也会产生疲劳感。 为验证IL-6是否影响运动员的表现,罗布森· 安斯丽对7名 高水平的赛跑运动员进行了实验,分别给他们注射了IL-6和安 慰剂,然后记录他们跑10公里后所用的时间。一周后,实验内 容翻转过来。研究小组发现,注射安慰剂的几名运动员平均比 平常快了近1分钟,而原来他们跑完10公里的时间大约是41分钟, 尽管只有1分钟的差距,但对运动员来说非常重要。罗布森· 安斯 丽教授的这项研究发表在加拿大《应用生理学杂志》上。 罗布森· 安斯丽对这项研究尤其感兴趣,因为她自己的运动生 涯便部分由于患了一种被称为“表现低下综合症”的疾病而不 得不提前结束。罗布森· 安斯丽回忆说:“忽然间感到跑5公里的 路程,第二天就感觉自己跑了一个马拉松一样。”她希望自己 的研究对研究慢性疲劳症有帮助。---------源自互联网
六招让“过劳死”远离你 “过劳死”的前五位直接死 因是:冠心病、主动脉瘤、心瓣 膜病、心肌病和脑出血。“过劳 死”与一般猝死几乎没什么不同, 但其特点是隐蔽性较强,先兆不 明显。那么,该如何远离过劳死 呢? 1.坚持体育锻炼; 2.保持心情舒畅;3.合理调整饮食; 4.适度休息;5.定期体检;6.积极 治疗原发病。
疲劳产生机理-四种机理共同作用的结果 1. 疲劳物质累积机理-肌肉或血液中有些物质, 如乳酸、丙酮酸、白细胞介素-6等物质, 随疲劳程度的加深而增加。 2. 力源耗竭机理-肌肉活动到疲劳时,能源物 质如糖元、三磷酸腺苷、磷酸肌酸等的含量 下降。 3. 中枢变化机理与生化变化机理-强烈或单调 的劳动刺激引起的大脑皮层细胞贮存的能源 迅速消耗引发保护性抑止,以避免神经细胞 的进一步损耗并进行恢复。 4. 局部血流阻断机理-肌肉收缩,肌肉变得僵 硬,内压增大,引起局部或全部血流阻断, 产生局部疲劳感。
疲劳的特点
疲劳引起全身症状,表现出大脑疲劳 有限制身体过度劳动,具有防护身体安 全的作用。 疲劳与作业内容与环境有关,当作业内 容和环境改变,疲劳可以减弱和消失。 感觉和疲劳有时不一定同步发生。(过劳
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疲惫的中国,每年60万人“过劳死” 在6月20日的《韩国经济》中有一则消息名为 《疲惫的中国,加班现象蔓延,每年60万过劳死》! 文中说,中国已成为全球工作时间最长的国家之一, 人均劳动时间已超过日本和韩国。随着加班的“普 及”,年轻人死在办公室的例子屡见不鲜。这样一则 消息,这样一个数据,被我们的邻邦“忧心忡忡”的 刊登在了他们的报纸上,而碰巧看到了这个消息的国 人们,恐怕连忧心忡忡的时间都没有,也许只会无可 奈何的摇摇头叹口气,为自己和自己的亲人朋友祈祷 不会被累死!
4. 频闪融合阈值 在工程心理学中,常用闪光融合阈限值表示 大脑意识水平,来说明人体的机能状况。频 闪融合阈限值越高,大脑意识水平也越高; 相反,精神疲劳或困倦时,频闪融合阈限值 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