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钴鉧潭西小丘记》答案分析

《钴鉧潭西小丘记》答案分析

钴鉧潭西小丘记一、学习目标1、理解作者“贺小丘而伤自己”的思想感情。

2、鉴赏文章以丘写人,以得意写失意的表现方法。

二、预习内容1、作者及背景简介柳宗元作为“”的领军人物,因其改革的失败,这位杰出的文学家被贬到了永州,一个当时的蛮荒之地。

但是灾难也给了他一份宁静,使他有足够的时间和自然相悟,与自我对话,于是,他进入了他人生最佳的写作状态,中国文化史上便拥有了《》,(即《》、《》、《》、《》、《》、《》、《》、《》)永贞革新《永州八记》,(“永州八记”即:《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2、给加点字注音钴鉧..yănjiăn嵚.然相累.qīn ....湍.tuān 偃蹇..gŭmŭ熊罴.pí铲刈.yì不匝.旬zā 沣.镐鄠..fēng hào hù三、课堂教学1、研读文本重点词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寻:本是探寻的意思,这里是沿着的意思。

西北,向西北,名次做状语。

道:名词活用为动词,行走。

当湍...渔梁..而浚者为当:介词,在。

湍,水流很急。

浚,河水很深。

者,……的地方。

为,是。

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句式)定语后置句。

即: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之石。

它的公式为:中心词+ “之”+ 定+“者”。

如“马之千里者”。

突怒:石头耸立突起的样子。

偃蹇:石头屈曲起伏的样子。

“负土”,背着土,石头一部分在土里,一部分露在外面,好象背着土一样,这是拟人化的写法。

争,竞争,互相比着。

为,这里译为“表现出”。

余怜.而售.之“怜” 这里既有怜爱,又有怜惜的意思。

售,买。

殆.不可数殆:副词,几乎,差不多。

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不能”,不足。

“可以” ,能够。

“笼”:名词活用为动词,用笼子装,装进笼子,包罗。

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货”,卖。

“售”,卖出。

问其价,曰:“止.四百。

”“止”,副词,仅仅,只不过。

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

更:相继、交替,副词。

铲刈:铲除、割掉。

秽:荒芜。

恶木:不好看的树。

烈火:使火猛烈地烧起。

烈:使动用法,使……烈。

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其中:是指小丘之中。

“以”,连词,而。

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举”:副词,全、都。

“熙熙然”,和谐愉快的样子。

“技”和“巧”都是名词,指山峦、流水、云彩各种各样的形状,鸟兽的各种各样的动态。

“回巧”就是运转它们的技巧。

“回”有回转、回旋的意思。

“巧”就是技巧。

“献技”就是呈献它们的技艺。

以效..兹丘之下以:介词,后面省略“此”。

效:效力。

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枕、席:名词活用为动词,枕着石头,以地作铺席。

清泠之状,水的清凉的颜色。

谋,谋合。

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悠然:悠远虚静的样子。

“虚者”就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虚渺的境界,这是一种精神上的感受。

渊然而静者与心谋渊然:深沉而幽静。

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匝:周遍,所以翻译为........................“.满.”.。

.“.二.”.:指两处,也就是西山和小丘。

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虽:假设连词,即使。

好事之士:意思是对某种事物很感兴趣的人,这里译为爱好山水......................................的人。

或:副词,或许,也许。

焉:这里。

...................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沣镐鄠杜噫:感叹词,唉。

以:介词,凭着。

胜:胜景,优美的景致。

兹丘之胜:这个小丘的胜景。

致之:把它送到。

“致”,把东西送到一定的目的地。

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

贵游:这个词出自《周礼》,“凡国之贵游子弟学焉。

”贵游子弟:本来是指没有官职的贵族子弟。

要注意:“游”在这里不是游玩的意思,而是指没有担任官职。

后来“贵游子弟”又引申为泛指地位显贵的人。

日增千金:每天增加一千金。

日:名词作状语,天天,每天,表示行为的频繁。

千金:是表示很多钱的意思。

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弃,弃置。

农夫渔父:农民鱼翁,.............”.:经过这个小丘的时.......“.过而陋之...............“.父.”.指年纪大的人。

候都....陋。

........................……..以之为陋,看不起它。

陋:形容词活用为意动词,认为贾.四百,连岁不能售.贾:通.......“.价.” .。

.“.售.”.,卖出。

是其果...有遭.乎是:这,代词,指上面这种情况。

其:语气副词,大概。

果:副词,果真,的确。

遭:本来是动词,在这里用作名词,是际遇、遭遇的意思。

“有遭”,有(好的)遭遇。

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所以:用来……(方式、方法)。

2、文言知识总结古今异义(1)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

古:今:不可以不足,不满(2)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古:今:好的事情或好管闲事、喜欢多事。

爱好山水(3)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古:今:因果连词表示行为凭借的方式,方法“用来……的方法”词类活用(1)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西北,名作状;道,名作动(2)角.列而上名作状(3)可以笼.而有之名作动(4)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名作动(5)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名作状(6)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使动,使…烈,燃起(7)枕席而卧名作动(8)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

名作状(9)农夫渔父过而陋.之意动一词多义得:得西山后八日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古人云:“以地事秦……此言得之古人之观于天地……鸟兽,往往有得吾得兄事之特殊句式当湍而浚者为鱼梁。

判断句若牛马之饮于溪;……若熊罴之登于山。

状语后置句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

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

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

定语后置句今弃是州也。

被动句3、揣摩鉴赏(1)文章不止一处强调了小丘的便宜与廉价。

先在文中勾画出这些句子,理解其意思,然后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写。

(1)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

”(2)问其价,曰:“止四百。

”余怜而售之。

(3)皆大喜,出自意外。

(4)农夫渔父过而陋之,贾四百,连岁不能售。

这些句子明写小丘遭遇,实际上暗写作者自身。

同样是被遗弃,作者无辜被贬到永州,怀才不遇,跟小丘的命运何其相似。

(2)第一段描写小丘的石头时用了一个“争”字,一个“奇”字,如何理解这两个字?一个“奇”字,刻画奇峰怪石,正是作者独特个性和高才美德的自我写照。

一个“争”字突出了山石的品格:不甘心被埋在泥土中,仿佛在顽强地同逆境抗争着。

这也可看作正是作者自身不妥协、不屈服品格的写照。

文章的结尾,特意提出小丘“有遭”,实际上就是希望自己“有遭”,希望自己能够受到重用,能致之沣镐鄠杜,即从永州回到长安去,回到朝廷去,发挥自己的才华,为克服唐王朝的种种社会矛盾贡献自己的力量。

但可惜的是,柳宗元的这个美好的愿望,一辈子也没有能够实现。

(3)“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这句话中的“果有遭”,一般都认为有两层意思。

先查检工具书看看这里的“遭”应该怎样理解,然后说说“果有遭”有哪两层意思。

“遭”的常用义项有三个:(1) ;(2) ;(3) 。

这里的“果有遭”有两层意思:“遭”的常用义项有三个:(1)逢,遇到;(2)际遇;(3)遭受,受到。

这里的“果有遭”有两层意思:一是说小丘被“我”喜而得之,是它有了好的际遇,得到了赏识;一是说自己的遭遇同小丘十分相似,“同是天涯沦落人”,渴望自己有小丘一样好的遭遇重返朝廷。

(4)结合全文,说说作者如何用小丘的遭遇以自比的?小丘的景色奇美却埋没于荒野秽草中, 无人赏识, 只因地处偏僻, 廉价出售也无人问津。

作者身怀高才美德, 而被“弃是州”, 最终也是无人问津。

(5)与作者命运不同的是:小丘被作者“怜而售之”, 通过整治, 于是“嘉木立, 美竹露, 奇石显”。

这难道不是作者对自己命运的殷切希冀?小丘:石奇地偏价贱人陋赏识(无人赏识到有人赏识)自己:特立贬谪卑微弃用不平(始终得不到朝廷的赏识)(6)“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

”这句话中的前四个“之”字起什么样的作用?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站在其中眺望,只见四面的高山,天上的浮云,潺潺的溪流,遨游的飞禽走兽,全都自然融洽地呈现出巧妙的姿态,在这小丘之下表演。

”四个“之”能够突出小丘经过整治后呈现出的景致带给人们的享受。

4、文本总结山水游记是柳宗元散文中的精品,最为脍炙人口,山水游记在柳宗元手里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柳宗元也因而被称为“游记之祖”。

柳宗元山水游记并非单纯的景物描摹,也是作者悲剧人生和审美体验的结晶。

将悲情沉潜于作品之中,形成了柳宗元山水游记“凄神寒骨”之美的特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