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练习测试题库一、名词解释1.心理过程2.个性心理3.个性倾向性4.观察法5.实验法6.反射7.第一信号系统8.第二信号系统9.个性10.需要11.动机12.兴趣13.注意14.有意注意15.有意后注意16、无意注意二、单项选择题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________A.人的心理现象B.人的行为C.人的想法D.人的思维2.个性心理特征的核心是________A.气质B.性格C.能力D.智力3.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________A.兴奋B.反射C.抑制D.操作4.动力定型不具备哪一种特点________A.定型化B.自动化C.概括化D.简约化5.________是个体行为积极性的源泉。
A.兴趣B.理想C.需要D.爱好6.________是人类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
A.社会性需要B.生理性需要C.精神需要D.自我实现需要7.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最高级别的需要是________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尊重需要D.自我实现需要8.引起动机的内在条件是_______A.兴趣B.需要C.爱好D.理想9.兴趣发展的最高水平是_______A.志趣B.有趣C.乐趣D.无趣10.人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统称为___________A.心理现象B.心理C.心理过程D.个性倾向性11.______是心理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它对心理活动具有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功能。
A、注意B、记忆C、表象D、想象12.人在注意看一个物体时,视线集中在该物体上,即所谓“举目凝视”属于注意外部表现的______。
A.无关运动的静止B.呼吸运动的变化C.适应性运动D.调节13.没有事先预定目的,也无需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______。
A.有意注意B.有意后注意C.无意注意D.无意后注意14.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是注意的______。
A.稳定性B.分配C.转移D.广度15.______是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
A.记忆B.感觉C.知觉D.思维16.听觉的适宜刺激是频率为______的音波。
A.16—20000次/秒(赫兹)B.20—20000次/秒(赫兹)C.15—15000次/秒(赫兹)D.16—16000次/秒(赫兹)17.“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_______。
A.味觉刺激B.听觉适应C.触觉刺激D.嗅觉适应18.对客观事物的不正确的知觉是_______。
A.幻觉B.联觉C.错觉D.感觉19.在_______中材料保持的时间很短,约为0.25—2秒。
A.短时记忆B.感觉记忆C.长时记忆D.工作记忆20._______是记忆过程的开端。
A.识记B.保持C.再认D.回忆21.遗忘曲线是_______提出来的。
A.吉尔福特B.加德纳C.艾宾浩斯D.斯皮尔曼22.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叫_______。
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C.消退抑制D.超限抑制23.短时记忆容量有限,为了使其包含更多的信息,可采用的方式是_______。
A.感觉登记B.注意C.组块D.复述24.实验表明,当学习程度为_______时,记忆的效果最好。
A.50% B.100% C.150% D.200%25.睡眠可以分为慢波睡眠和_______。
A.打盹睡眠B.中度睡眠C.快波睡眠D.深度睡眠26.根据思维过程的指向不同,思维可以分为_______。
A.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B.集中思维、发散思维C.非逻辑思维、逻辑思维D.纵向思维、横向思维27.同抽象相反的思维过程是_______。
A.分析B.比较C.抽象D.具体化28.在记忆一个系列材料时,最容易遗忘的是_______。
A.开头B.结尾C.中间D.开头和结尾29.我国小学生的一些需要,试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哪项的层次最高_______。
A.家庭的现代化B.安静的学习环境C.结交正直诚实的朋友D.搞小发明30.精神分析学派(精神动力学派)是_______创立的、A.笛卡尔B.华生C.弗洛伊德D.罗杰斯31.行为主义创立的标志是1914年美国心理学家_______出版了《行为:比较心理学导论》一书,由此他被称为行为主义的创始人。
A、罗杰斯B、华生C、弗洛伊德D、马斯洛32.下列心理学家中,属于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的是_______。
A.华生B.罗杰斯C.弗洛伊德D.斯金纳33.提出多元智力理论的著名心理学家是_______。
A.斯皮尔曼B.吉尔福特C.卡特尔D.加德纳34.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是_______思维的三个维度。
A.发散思维B.逻辑思维C.横向思维D.集中思维35.人类最基本的(最原始的)情绪包括_______。
A.快乐、愤怒、恐惧和悲哀B.快乐、痛苦、恐惧和悲哀C.快乐、满意、恐惧和悲哀D.快乐、不满意、恐惧和悲哀36._______是一种比较持久的、微弱的、影响人的整个精神活动的情绪状态。
A.激情B.紧张C.焦虑D.心境37._______是自觉地确定目的,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行为,从而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A.情感B.情绪C.意志D.气质38.坚强意志的基本品质有_______。
A.自觉性、责任感、坚韧性、自制力B.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自制力C.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独断性D.自觉性、果断性、积极性、自制力39.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是指气质的_______。
A.稳定性B.可变性C.可塑性D.向性40.某学生感受性低而耐受性高,不随意的反应性和情绪兴奋性均底,明显内向,外部表现少,他的气质类型属于_______。
A.多血质B.胆汁质C.粘液质D.抑郁质三、填空题1.1879年,_______创建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2.心理是人脑对_______的反映。
3.心理是_______的机能。
4.高级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过程是_______和_______。
5.经典性条件反射是_______提出来的。
6._______是人的心理活动内容的源泉。
7.个性的心理结构包括_______和_______。
8.根据需要的对象,可以把需要分为物质需要和_______。
9.引起动机的外在条件是_______。
10.兴趣的品质包括兴趣的广度、倾向性、持久性和_______。
11.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是指向性和_______。
12.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来自两个方面:_______和_______。
13.注意稳定性的标志是活动在某一段时间内的_______。
14._______是对事物各种属性和各个部分的整体反映。
15.知觉的基本特征有知觉的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和_______。
16.表象具有直观性和_______特点。
17._______是主要依靠机械重复而进行的识记。
18.学习程度在_______时,记忆效果最好。
19._______是指经验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能把它重新回想起来。
20.由冷想到热是一种_______联想。
21.思维具有间接性和_______等特征。
22.在解决数学、物理等学科问题过程中所用到的分析、推理过程是_______思维过程。
23.集中思维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
24.迁移可以分为正迁移和_______。
25._______是一种激烈的、短暂的、爆发式的情绪状态。
26.情感包括道德感、_______和_______。
27.受暗示性和独断性是与意志是_______品质相反的。
28.气质类型包括胆汁质量、多血质、粘液质和_______。
29._______是指给体在对自己行为的自觉调节方式和水平方面的性格特征。
30.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等都是_______。
31.低常儿童智商一般在_______以下。
32.智力的增长规律是_______。
四、简答题1.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哪些?2.个性的基本特性包括哪些方面?3.注意的基本特征是什么?4.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和方法有哪些?5.知觉有何基本特征?6.记忆包括哪几个基本环节?7.怎样有效地组织复习?8.遗忘的影响因素有哪些?9.发展创造性想象的条件有哪些?10.思维的过程包括哪些?11.教师在帮助学生进行概念掌握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方面?12.问题解决的过程是怎样的?13.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14.创造性思维的特点是什么?15.如何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16.意志的特征包含哪些方面?五、论述题1.试对性格特征进行分析。
2.试述柯尔伯格的道德判断发展的六个阶段。
3.试述条件反射学说。
4.试论述品德不良学生的心理表现。
《心理学》练习测试题库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心理过程:相对于个性心理来说,是不断变化着的、暂时性的心理现象,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
2.个性心理:是每个个体所具有的稳定的心理现象,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3.个性倾向性:是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决定着人对认识活动对象的趋向和选择,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
4.观察法: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被试者在一定条件下言行的变化,作出详尽的记录,然后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判断他们的心理活动的一种方法。
5.实验法:是按照研究目的有计划地严格控制或创设条件,主动引起或改变被试的心理活动,从而进行分析研究的客观方法。
6.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之下,有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发出的规律性的发应。
7.第一信号系统: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所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
8.第二信号系统:用词语作为条件刺激所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
9.个性: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
10.需要:人脑对生理需求和社会需求的反映。
11.动机:是为实现一定目的而行动的原因。
12.兴趣:是个体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表现为个体对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
13.注意:是有选择地加工某些刺激而忽视其他刺激的倾向,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14.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15.有意后注意:是指事前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16、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
二、单项选择题1.A 2.B 3.B 4.D 5.C 6.B 7.D 8.B 9.A 10.C 11.A12.C 13.C 14.D 15.B 16.A 17.D 18.C 19.B 20.A 21.C 22.B 23.C 24.C 25.C 26.B 27.D 28.D 29.D 30.C 31.B32.B 33.D 34.A 35.A 36.D 37.C 38.B 39.A 40.C三、填空题1.冯特2.客观现实3.脑4.兴奋;抑制5.巴甫洛夫6.客观现实7.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8.精神需要9.诱因10.效能11.集中性12.刺激物的特点;人本身的状态13.高频率14.知觉15.恒常性16.概括性17.机械识记18.150%19.回忆20.对比21.概括性22.逻辑23.求同24.负迁移25.激情26.理智感;美感27.自觉性28.抑郁质29.性格的意志特征30.一般能力31.7032.先快后慢四、简答题1.答:(1)客观性原则(2)发展的原则(3)系统性原则2.答:(1)个性的整体性(2)个性的稳定性和可塑性(3)个性的独特性(4)个性的社会性和生物性3.答:(1)注意的稳定性(2)注意的广度(3)注意的分配(4)注意的转移4.答:(1)加深对活动的目的、任务的理解(2)培养间接兴趣(3)合理地组织(4)用坚强意志与干扰做斗争5.答:(1)知觉的整体性(2)知觉的选择性(3)知觉的理解性(4)知觉的恒常性6.答:(1)识记(2)保持(3)回忆或再认7.答:(1)及时复习(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3)反复阅读和试图回忆相结合(4)采用多样化的复习方法,动员多种感官参加复习(5)活动有助于记忆8.答:(1)识记材料的意义和作用对遗忘进程的影响(2)识记材料的性质对遗忘进程的影响(3)识记材料数量对遗忘进程的影响(4)学习程度对遗忘进程的影响(5)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对遗忘进程的影响9.答:(1)创造动机(2)扩大知识范围,增加表象储备(3)思维的积极活动(4)灵感和艰巨劳动10.答:(1)分析和综合(2)比较(3)抽象和概括(4)具体化11.答:(1)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2)运用变式对概念加以说明(3)突出本质特征,减少或消除非本质特征(4)适时给概念下定义(5)在实践中运用概念12.答:(1)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和明确问题(2)分析问题,分析问题的性质与条件(3)提出假设,考虑解答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