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PPT第二章:认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PPT第二章:认识论

能 动 性 体 现 摹写性 性状和关系
本质和规律
分析和选择
创造性
运用和组合 建构和虚拟
水稻基因图发表与超级杂交水稻
(3)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以实践为基础的
以实践为基础形成了主客体的认识和实践关系
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再认识
再实践 认识 实践
第二次飞跃 第一次飞跃
先分析下认识的主客体

认识的客体
思考:认识来自于天赋观念、感性经验、外 部世界、书本还是实践?
“搬运夫和哲学家的原 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 之间的差别小很多,他 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 成的。”
李时珍《本草纲目》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一方面,实践不断提出新需要、新问题, 推动认识发展; 实 践
游牧和农耕 丈量土地和商品交易 建筑、工业和战争
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根本缺陷 (1)脱离实践考察认识 (2)不了解认识的辩证本性
主体
主体
客体
实践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特点 (1)把实践引入认识论 (2)把辩证法运用于认识论
客体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其它哲学认识论的区别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坚持了唯物主 义可知论,反对了不可知论。
凡以知, 人之性也;可 以知,物之理 也。

结果怎样呢?按照第一格内放一粒,第二格内放 二粒,第三格内放四粒,……还没有放到二十格, 一袋麦子就已经完了。一袋又一袋的麦子被扛到 国王面前来.但是,麦粒数一格接一格地增长得那 样迅速,很快就可以看出,如果要计算到第六十 四格,即使拿来全印度的粮食,国王也兑现不了 他对西萨· 班许下的诺言了,因为按照宰相的要求, 需要有18,446,744,073,709,551,615颗麦粒。 1蒲式尔(计量单位折合35.2升)麦子约有500,000 颗,把这个数折成蒲式尔,那就得给西萨· 班拿来 四万亿蒲式尔才行。这位宰相所要求的竟是全世 界在两千年内所生产的全部小麦。
——认识运动的第二次飞跃
1、理性认识必须回到实践,因为:(109页) 第一,理论只有回到实践中去,为群众所掌握,才 会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真正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显示出理论的成就来。 第二,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 和发展。
(1)认识世界 认 识 的 结 构 主体:有主观能动性的人
客体:认识活动指向的对象(世界)
第一,主体(97页)
主体是具有一定认识能力并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
人,具有自然性、社会历史性和能动性三方面的特征,
在结构上包括个体主体、群体主体和类主体三种层次。
自然性
个体主体
特 征
社会历史性
结 构
群体主体
能动性
F=GM1M2/R2
理性认识三种形式:概念、判断和推理
概 念


判 断
鱼是用腮呼 吸的水生动物 鸟是长羽毛 的动物
鸟是长羽毛的动物 鸭子长羽毛
推 理
鱼是用腮呼吸的水生动物 鲸用肺进行呼吸
鲸不是鱼类动物
鸭子是鸟类动物
理性认识的特点
间接性
水果


理性认识的特点
男人
抽象
劳动 语言 思维 意识
社会关 系总和
——认识运动的第一次飞跃
红 花!
感觉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而
引起的一种最简单的反映形式
硬! 红! 甜!
知觉 是对事物表面现象
和外部联系的综合反映
一个又甜又硬的红苹果!
苹果(知觉)=红+甜+硬+……
表象是在知觉的基础上形成的感性形象
表象


2、理性认识 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 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 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 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坚持能动革命 的反映论,反对直观被动的反映论。 主体
主体
实践
客体
客体
旧唯物主义反映论 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反 映 具 有 摹 写 性 与 创 造 性
(102页)
(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客体是主体认识的对象
(2)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一个能动的 过程

这个“郑人买履”的寓言故事非常深刻地 讽刺了那些只相信教条而不顾客观实际的 人。在实际工作中的教条主义主要是不理 解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的关系,而把理性 认识绝对化。(唯理论) 实际生活中,仍然有人在重犯郑人买履 的错误,他们轻视或否认感性认识,不从实 际出发、不调查研究,只是从本本出发。

(二)从认识到实践
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 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 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 亲口尝一尝。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看规律是否可被实践结果复 制出来,看是否实践结果大量重 复出现,看是否在实践结果中遇
到反例。
克隆技术与克隆试验
(4)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认识的目的不仅在于解释世界,更重要
的是为了改造世界。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1)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 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
班· 达依尔: 陛下,我只 要……
舍罕国王: 当然可以 ……?!
舍罕王赏麦

印度有一个饶有趣味的故事。传说舍罕王打 算重赏象棋的发明人、宰相西萨· 班· 达依尔。国 王问他有何要求,这位聪明的大臣胃口看来并不 大,他跪在国王面前说:“陛下,请您在这张棋 盘的第一个小格内,赏给我一粒麦子,在第二个 小格内给两粒,第三格内给四粒,照这样下去, 每一个小格内都比前一小格加一倍。陛下啊,把 这样摆满棋盘上所有64格的麦粒,都赏给您的仆 人罢。”国王一听,认为这区区赏金,微不足道。 于是,满口答应道:“爱卿,你所求的并不多啊, 你当然会如愿以偿。”说着,他令人把一袋麦子 拿到宝座前。
现象 本质
多变的
稳定的 反映现象 反映本质 感性形式 理性形式

认识的主体
感觉器官 思维器官
…实践
认识
感性认识
再实践…
理性认识
感觉、 知觉、 表象
概念、 判断、 推理
(一)从实践到认识
1、感性认识(106页) 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 践的基础上,由感觉器 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 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 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 的认识,包括感觉、知 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特点:直接性
认识与实 践的统一
本质论
过程论
目的论
方法论
本章的逻辑结构
பைடு நூலகம் 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及规律 第二节 真理与价值 第三节 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及规律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和认识的主体与客体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其它哲学认识论的区别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坚持了唯物主 义反映论,反对了唯心主义先验论。
没有被反映 者,就不能 有反映。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其它哲学认识论的区别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坚持了唯物主 义反映论,反对了唯心主义先验论。
先验论认为:人 的认识和认识能力是 先于感觉经验、先于 实践的东西,是先天 就有的。它坚持从“ 思想和感觉到物”的 认识路线。
孟子 不学而能
柏拉图 理念世界

(二)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对认识的 不同回答

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直观、消极被动的反 映论
亚理士多德的“蜡块说”
肯定了人类的知识起源于外部世界
约翰· 洛克的“白板说”
一切知识来源于经验
亚里士多德的“蜡块说”

亚里士多德认为,感觉是感性灵魂的一种 机能,它接受的是事物的形式而不是质料, 正如蜡块一样,当刻有图纹的金属作用于 它的时候,它接受的是印纹而不是金属本 身。在亚里士多德看来,灵魂有认识的能 力,但自身不会产生知识,感觉和思维都 是在外部对象作用下发生的。蜡块说的意 义在于它肯定了人类的知识起源于外部世 界。
抽 象 性
女人


多种具 体的人
友人
男人 女人 张三 李四
众人
舍象
理性认识的特点 一是间接性,即它不是人们在 接触事物中直接产生,而是在感 性认识基础上,经过头脑思维才 产生的对事物的间接反映。
二是抽象性,即它不是具体形 象地反映事物的表面现象,而是 以概念、判断、推理这样抽象的 逻辑思维形式反映事物的本质和 规律。
荀子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其它哲学认识论的区别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坚持了唯物主 义可知论,反对了不可知论。
自然界是一 本不隐藏自己的 大书,只要我们 去读它,我们就 可以认识它。
费尔巴哈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其它哲学认识论的区别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坚持了唯物主 义可知论,反对了不可知论。
休谟
康德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其它哲学认识论的区别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106-107)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的两个阶段,它们既 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是对立统一关系;

第一,相互区别: 感性认识:表面的、直接的、具体的、不深刻的反映; 理性认识:本质的、间接的、全体的、深刻的反映。

第二,相互联系: 其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其二,感性认识有待发展到理性认识; 其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 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 ——毛泽东
反对两种观点
经验论:片面强调感性经验的重要性,认 为只有感性经验才是可靠的;(经验主义)


唯理论:认为感性经验是靠不住的,只有 理性认识才是可靠的。(教条主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