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市人大视察汇报材料近年来,在市、县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指导下,舞阳县政府不断加大农村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力度,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大力发展以舞阳农民画为代表的文化产业,创新活动载体,形成了天天有活动、周周有演出、月月有赛事、群众齐参与的可喜局面。

舞阳县先后荣获全国文化先进县、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中国现代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等多项荣誉。

现将我县农村文化建设和舞阳农民画产业发展情况汇报如下:一、农村文化建设情况舞阳县委、县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建设,通过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加快完善群众文化服务体系,有力推动各类群众文化活动深入持久开展。

(一)加大投入,完善设施。

文化设施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基础条件。

近年来,我县通过财政投入、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深入实施了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家书屋建设等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完善基层文化设施。

先后投资1亿多元,建成了县宣传文化中心,完善了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综合服务功能,建设了西城文化广场、贾湖文化广场、雷世奥文化广场等一批现代化的文化设施。

在建好城区文化设施的同时,更加注重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

建成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全县14个乡镇均建成了达标综合文化站,内部设有图书室、电子阅览室、文化活动室、培训室、多功能厅等,其中吴城镇、文峰乡、孟寨镇、姜店乡、太尉镇5个文化站已经实现免费开放。

397个行政村均建有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网点和农家书屋,配备电脑、投影仪等设备一套,图书2500余册、音像制品100余盘、报刊杂志30余套,以及书柜、桌椅等设施,免费向群众开放。

采取财政拨款、乡村筹资、个人捐款等多种形式,使全县75%以上的行政村建成了村级文化大院和文化活动广场,并且多数广场都建有戏楼,安装有健身器材,确保了群众娱乐有场所,文化活动有阵地。

民间艺术团体也得到了长足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全县自发组织的锣鼓队及舞龙舞狮队211个、秧歌队161家,戏曲表演团体23家,电影放映队15个、唢呐班56个、文化娱乐个体经营户120家、广场舞表演队300多家,构建了以县直文化单位为龙头,以乡镇文化站为枢纽,以村文化大院为基础,以文化专业户为补充的多层次、多体制的大文化新格局。

(二)培养骨干,示范带动。

县文化旅游中心、乡镇文化站发挥专业优势,采取集中培训、下乡培训、组织外出学习等方式,围绕音乐、舞蹈、戏曲、书法、农民画和民间艺术以及文化设施管理、文化活动组织等内容,每年开办文化骨干培训班80期以上,全县形成了以乡镇文化专干、村文化协管员、基层文化活动带头人、民俗文化传承人等为主的一批文化骨干力量。

姜店乡原文化站长王玉德,退休后发挥自身文艺特长,组织本村热心人士捐款,举办了“戏迷擂台赛”,吸引了本村和周边县区的戏曲爱好者30多人参赛,观众达到3000多人。

马村乡花店村象棋爱好者郭进会牵头成立了樊侯祠中国象棋协会,从2009年开始,在每年的农历正月初八举办“舞阳中国象棋公开赛”,吸引了包括周口、平顶山、许昌等地以及安徽、湖北、河北等外省的象棋爱好者来舞参赛,国家专业象棋协会多次派出专家前来指导。

莲花镇文艺青年杨珂卫, 今年春节期间在镇文化站的指导帮助下,组织举办了“漯河市首届农民春节联欢晚会”,有戏剧、相声、小品、舞蹈、声乐、器乐等20多个节目,群众演员100多人,观众达到5000多人,河南电视台、漯河电视台以及多家知名网站对这场晚会进行了宣传报道。

(三)创设载体,群众参与。

我县各级、各部门充分利用各种载体,激发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不断掀起群众文化活动热潮。

每逢“双节”、国庆节等重大节日和纪念日,全县都要举办民间艺术大赛、歌咏大赛、书画展览、猜灯谜等各类大型文化活动。

如自1988年开始,我县在每年的农历正月十六举办民间艺术大赛,至今已举办26届。

文化馆、豫剧团、电影放映队等文艺团体,精心编排和筛选文艺节目,以流动舞台巡演、公益电影下乡活动为载体,每年开展巡回义演30场次以上,放映农村公益电影4700余场以上。

保和乡根据群众生活需求,大力发展广场舞活动,每个行政村至少有1支广场舞队伍,参与群众有4000多人,广场舞已成为该乡的一项群众文化活动品牌。

九街乡今年举办的民间艺术大赛,33个行政村有26支队伍参赛,参演群众100多人,其中仅马岗村就有4支参赛队伍。

莲花镇韩寨村、吴城镇北高村连续多年举办“好媳妇、好婆婆”评选活动,大张旗鼓地对“好媳妇、好婆婆”进行宣传,营造了尊老爱幼的良好氛围。

(四)市场运作,产业引领。

群众文化活动作为一项公共行为,往往会遇到资金问题,如果不能妥善解决,活动就难以顺利开展。

为此,我县采取“党政搭舞台、群众唱主角、社会办文化、产业作支撑”的办法,在加大财政投入的基础上,一方面,动员社会力量,采取个人捐助、企业赞助等方式,支持文化活动的开展;另一方面,把群众文化活动引入市场,走产业化发展的路子,推动群众文化活动实现可持续发展。

如在舞阳农民画产业发展上,通过与河南中烟集团实行“文企联姻”,开发了“万柿如意”题材的系列农民画产品,在全省各地市作巡回展览,并以此为契机,加大农民画衍生产品的开发力度,推出了邮品画、炭雕等一批适销对路的农民画产品,收到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效益。

在戏曲文化产业发展上,近年来,受文化市场需求的拉动,我县戏剧团的数量和规模不断发展壮大,现有各类戏曲演出团体33家,戏剧从业人员1000多人,仅2012年就演出4000余场,总收入1200多万元。

此外,我县的民间艺术团体贴近群众生活,积极融入市场,也得到了较快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全县自发组织的舞龙、舞狮、秧歌队372个,电影放映队15个,文化娱乐个体经营户170家,他们忙时搞生产,闲时搞表演,成为活跃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力量。

目前,全县已初步构建起以县直文化单位为龙头,以乡镇文化站为枢纽,以文化大院、文化广场为阵地,以文化专业团体为主力,以民间艺术团体为补充的多层次、多体制的群众文化活动新格局。

(五)异彩纷呈,社会和谐。

文化盛宴齐开放,万紫千红总是春。

我县经常开展的群众文化活动有60多种,且有逐年增多的趋势。

如广场舞、大秧歌、交谊舞、健美操、戏曲、书法、绘画、剪纸、体育比赛、传统庙会等,全县60万人口中,经常性参加文化活动的大约在12万人以上,占全县总人口的1/5,每月至少参加一次文化活动的群众在30万人以上,占全县总人口的1/2,全县70%以上的行政村开展有广场舞活动,经常参与的群众达到2万人以上。

农村文化设施的不断完善,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搭建了平台、提供了便利,使亲情更浓、友情更深,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倡树了社会文明新风,增强了群众身体素质,弘扬了民族传统文化,促进了家庭矛盾、邻里纠纷的有效化解,群众忙娱乐、忙活动、忙学习,聚众赌博、酗酒闹事等不良现象越来越少,社会更加和谐稳定二、舞阳农民画产业发展情况舞阳农民画不仅是舞阳优秀民间文化的代表,也是舞阳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突破口,我县按照“抓队伍、建阵地、出精品、树品牌、拓市场”的工作思路,采取多种措施,全力扶持其发展。

(一)抓队伍。

成立了舞阳农民画院和河南省舞阳农民画创作基地,把农民画院纳入事业编制,实施县财政全供,公开选拔3名工作人员充实到农民画院。

采取举办培训班、研讨会等形式,吸纳更多绘画爱好者从事农民画创作。

组织骨干画家到陕西户县、吉林东丰等地参观学习,并先后邀请中央美院、河南大学等文艺团体专家学者来舞指导,努力提升画家的创作水平。

去年以来,先后有10名画家成为市美协会员,3名画家成为省美协会员。

(二)建阵地。

在县城新西路建成了舞阳农民画创作基地,充实完善了舞阳农民画院内部设施建设,高标准建设了舞韵农民画发展有限公司对外展示销售窗口,不断加大九街乡胡岗村农民画专业村的扶持力度,筹建了舞阳农民画院胡岗分院,重点扶持了新亮画室、明兆画室等一大批专业农民画室,为舞阳农民画创作、交流、展示提供了有效的阵地保证。

(三)出精品。

坚持举行每月一次农民画画友会,一季度一次农民画作品研讨会、半年一次农民画工作推进会,每年一届农民画大奖赛,进行农民画创作、培训、交流、展示等活动,激励画家的创作积极性。

2012年8月份,在中国人口文化奖评选活动中,有2幅作品获奖,9月份,在吉林东丰全国农民画展览中,有10幅作品获奖;10月份,在南京(六合)全国农民画展览中,有4幅作品获奖。

今年,参加的漯河市首届“金三角杯”书画盆景艺术展,农民画作品荣获一、二、三等奖。

组织参加的“漯河建市26周年成就展暨昌建地产集团10周年建设---百名画家画漯河美术作品展”活动,我县17件农民画作品获奖。

5月份,参加的首届中国畜牧产业创意文化节“雏牧香”杯创意文化大赛中,我县6件农民画作品获奖(全国41件获奖)。

(四)树品牌。

在利用电视、报纸、互联网等新闻媒体,进行宣传推介的同时,主动策划实施有影响力的宣传推介活动,去年9月18日,与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文联、河南中烟公司在河南艺术中心联合举办了喜迎十八大·我们的生活万事如意舞阳农民画巡回展启动仪式暨专题研讨会,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赵素萍,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王耀、李庚香,省文化厅厅长杨丽萍,省文联主席马国强,省烟草专卖局局长李孟顺等领导出席了活动。

在舞阳农民画专题研讨会上,赵素萍部长指出,舞阳农民画有根基、有生活、有潜力,发展前景广阔,要大力扶持其发展。

今年5月份以来,舞阳县遴选了200多幅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农民画精品报送到全国“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活动办公室,被选取并制作成平面类公益广告通稿16幅、手机类57幅、展板类27幅、围挡类18幅、电子屏类6幅、提示牌25幅,合计149幅,为公益广告宣传做出了贡献。

舞阳县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列为全国“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创作基地,有5名画家被聘任为公益广告艺术委员会委员。

近日先后有《中华儿女报效祖国》、《中国日子呱呱叫》、《中国梦·和为贵》等多幅作品在《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青年报》、《环球时报》、中国文明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等中央主要媒体、期刊杂志和网络媒体上刊发。

这是我省首批入围全国“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的绘画作品,也向全国展示了舞阳农民画的独特风格。

为向广大农民画作者提供展示交流的平台,进一步加快舞阳农民画发展,把舞阳农民画打造成漯河乃至河南的文化名片,今年11月2日-4日,我县在漯河市科教文化艺术中心举办了第五届舞阳农民画大奖赛颁奖仪式暨展览活动。

此次活动共征集农民画作品100余幅,经过大奖赛组委会的综合评审,评选出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3个、优秀奖6个、佳作奖70个。

此次展出的100余幅作品,既有舞阳农民画的优秀代表作,又有今年创作的新作品,每件作品都凝聚着舞阳农民画作者的心血和汗水,既蕴涵着扎实的传统功底,又呈现出全新的审美趋向,体现了他们对幸福生活的无比热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