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白斌口诀

白斌口诀

宪法1.宪法修改议案的提案主体:“常委五一提修宪,通过只要三两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1.坚持群众路线,反对群众运动。

2.立法向社会公布:公布是原则(应当公布),不公布是例外。

3.宪法具有纲领性、政策性。

(纲领性:针对未来的发展方向)4.法治是法律的统治,相对于人治而言,法律具有最高地位。

5.法治是系统工程,不仅要求立法、执法、司法、监督、守法,只讲一个一定是错误的。

6.三个至上在宪法中没有明文规定,宪法序言明文规定了“三个代表”。

7.两个错位:①宪法的根本法地位与最高效力不是规定在宪法正文中,而是规定在序言中;②财产权与继承权规定在宪法总纲部分,其他基本权利都对规定在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中。

法理学(如无必要,不看题干)1.【口诀】:实证不道德,道德不实证。

实证不评价,评价不实证。

2. 在考试中,说“XX”与“XX”无关是错误的。

(马克思主义观点)3. 不论是宗教规范、道德规范、伦理规范,只要是“XX规范”,都具有规范性(因然性),具有强制性。

4. 只要遇到技术规范与自然法则(自然力)都是错误的。

5. 说法律与道德“绝对分离”或者“绝对混同”都是错误的。

6. 道德的多元性:每个人都是道德的“立法者”。

7.法律只看外在行为,道德只看内在动机。

(×)8. 凡是与法律有关的活动,都要遵守程序,都体现程序性。

9. 道德也有强制性(内在强制),只要是法律就有国家强制性。

10.法具有社会强制性。

(×)11. 法律具有保障自身得以实现的力量。

12. 法律也具有一定的模糊性。

法律依赖于语言,而语言具有模糊性,因此,法律都需要解释。

只要有解释,一定有价值判断。

13. 道德可以上升为法律,一旦上升为法律,即具有确定性。

14. 题目中,只要是人大、政府、法院、检察院做的都是对的。

15. 法的本质(三本):国家性、阶级性、物质性。

16. 并非所有法都具有阶级性,执行社会公共管理职能的法不具有阶级性。

17. 并非所有法都只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许多法也反映被统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18.①说“XX”和“XX”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说“XX”直接影响、改变“XX”。

(×)②说物质社会与法律互为前提、基础。

(×)19.【口诀】:不同的就是不同的。

20. 只要是规范性法文件,都具有普遍性。

21. ①规范性法文件:上面有“法条”,具有普遍效力;②非规范性法文件:上面有“名字”,具有个案效力。

22. 可诉性3个判断标志:①有诉讼和仲裁;②有争议解决;③权利救济。

23. 可诉性区别于立法行为(制定、认可、修改、废止),立法行为不具有可诉性。

24. 法的规范作用:规范个人,“教育抢瓶子”(教育、预测、强制、评价、指引)。

25. (1)指引作用:指引自己;①个别性指引:非规范性法律文件;②规范性指引:规范性法律文件。

从立法技术上:①确定的指引(设置义务);②不确定的指引(宣告权利)。

【口诀】:选择不确定,确定不选择。

(2)评价作用:评价他人;(3)预测作用:预测对方;(针对未来)(4)教育作用:教育大家;(①通过法的实施:执法、司法、守法;②针对一般人产生有益影响)(5)强制作用:强制违法者。

(具有惩罚性)【口诀】:指引自己;评价他人;预测对方;教育大家;强制违法者。

26. 法的局限性:批评“法律万能论”、“法律无用论”、“法律中心主义”。

27. 名言:“不自由的秩序好过无秩序”。

28. 法的基本价值:①自由(最本质、最高);②正义(公平、公正);③秩序。

29. 法院的判决体现正义价值,对女性、儿童、老人等弱者保护都体现正义价值。

30.法的正义价值是衡量法的善恶的唯一标准。

(×)凡是说“XX标准”是判断好坏的唯一标准,一定是错误的。

31. 题干中出现和平、稳定、有序、安宁,必定体现秩序价值。

32. 各种价值都不是绝对的,都可以被限制,其限制由法律规定。

33. 各种价值之间是存在冲突的,不是一好百好。

34. 价值冲突解决方法:①价值位阶:凡是说为了一个价值可以(不可以)牺牲另一种价值,都体现价值位阶原则;②个案平衡:有没有具体个案;③比例原则:有没有“不要过度”、“XX与XX相适应”之类表述。

35. ①法律规范既可以用规范性语句(有道义助动词)表达,也可以用陈述句—非规范性法语句(无道义助动词)表达。

②当法律规范以陈述句表达时,可以通过增加道义助动词变成规范性语句,而意思保持不变。

36. ①法律规则(具体):着眼于共性,以“全有或全无”方式适用(冲突不共存);——通常,题干中超过3行是法律规则。

②法律原则(抽象):关注个别性,以衡量方式适用于个案,相互冲突原则可共存。

37. 行为模式:法律对于特定行为的态度。

38.给出一个法条说它完整地表达了三要素(假定条件、行为模式、法律后果)。

(×)39. 法的三个要素在逻辑上缺一不可;在实践中,都有可能被省略。

40.【秘笈】任何语言都需要解释;只要有解释,就有价值判断。

41. 法律条文(按内容):(一)规范性条文:{①法律规则;②法律原则};(二)非规范性法条文:{①术语界定(下定义);②公布机关;③公布时间;④生效时间。

}→技术性内容≠技术规范。

◎【注意】区分(1)规范性法律文件VS非规范性法文件;(2)规范性语句VS非规范性法语句;(3)规范性条文VS非规范性法条文。

42. 法律规则分类(一)根据行为模式(1)授权性规则:可为模式;(2)义务性规则:①命令性规则 & ②禁止性规则;(二)内容是否具体明确(1)确定性规则;(2)委任性规则;(3)准用性规则;【口诀】:委任主体,准用文件,其他都是确定性规则。

◎委任性规则:配套必须1年定,不定必须作说明。

(《立法法》)(三)内容强制程度(能不能私了)(1)强行性规则;(2)任意性规则。

※继承法中为胎儿保留特留份是强行性规则。

民法中,也有强行性规则。

43. 判断一个法条(三步走):①首先,判断是规范性条文还是非规范性条文;②如果是规范性条文,进一步判断是法律规则还是法律原则;③如果是规则,进一步判断是什么类型规则。

44. 【口诀】:只要有政策,必定是原则。

45. 判断政策的方法:①主体是国家;②动词是促进、推进、实行等虚不拉唧的词。

46. 法律原则适用是有条件的,法律规则优先于法律原则。

47. 权利义务与利益密不可分,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

在我国,权利与义务相一致。

48. 只要宪法规定,都是基本权利义务。

凡是非常琐碎、生活化的权利,一定不是基本权利。

49. 法的渊源就是法的藏身之地。

50. 各种非正式法律渊源均具有法律意义,不具有明定的法效力,但具有法律说服力,不可以直接引用。

51. 封建迷信不是法律渊源。

只要不是封建迷信,都可以作为非正式法律渊源。

52. 宪法是根本法、最高法、母法,中国是民定宪法。

53. ◎制宪主体:人民;◎制宪机关:第一届人大第一次全体会议;◎修宪机关:全国人大;◎释宪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

54. 全国人大闭会期间,其常委会有权对基本法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该法律基本原则相抵触。

55. 在法理学中,国务院←→行政法规(一般以条例、规定、办法命名,也有以决定、命令命名),二者一一对应。

56. 地方性法规制定主体:①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②设区的市、自治州(地级市)人大及其常委会:一般可针对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的等方面事项;法律另有特殊规定的,从其规定;较大的市已经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涉及上述事项范围以外的,继续有效。

(《立法法》)【口诀】:城管保护历史文化环境◎需报省级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

(※对地级市不放心)57.民族自治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制定主体:属于一种特权↓民族自治地方(没有民族乡)的人大(没有常委会→不是自治机关)①自治区的自治法规→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②自治州和自治县的自治法规→报省级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

【易错点】自治区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只需报备案,不需要报送批准。

58. “三批准”①设区的市、自治州的地方性法规→省级人大常委会(批准);②自治区的自治法规→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③自治州和自治县的自治法规→省级人大常委会(批准)。

59. 经济特区法规制定主体(特权):经济特区所在地的省、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根据全国人大授权决定)◎与上一位阶的规范性文件规定不同,并不当然无效。

60. 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在我国是正式渊源。

在宪法和条约的关系上,各国规定不尽相同;我国现行宪法没有规定宪法与条约的关系。

※缔结条约:【口诀】:“国务院签,人大批”。

61. 司法解释也是正式渊源。

62. 公布主体:①宪法修正案——全国人大主席团;②法律——国家主席签署主席令公布;③立法解释——全国人大常委会;④行政法规——总理签署国务院令;⑤地方性法规与民族自治法规——除由省级人大制定的地方性法规以外,都由人大常委会公布;↓大会主席团公布(主持人)⑥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首长公布。

63. 刊登(以公报为标准文本)①法律、地方性法规、自治区的自治条例与单行条例→中国人大网;②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中国政府法制信息网。

◎《立法法》没有明文规定自治州、自治县的民族自治法规在中国人大网上公布。

64.正式渊源的效力原则影响因素:①制定主体;{ ②适用范围;③制定时间。

}↓↓“拼爹”制定主体相同,特别法优先、新法优先◎同一机关制定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法不一致,由制定机关裁决。

65.同位阶规范性法文件冲突的解决:①部门规章 VS 部门规章→国务院裁决;②部门规章 VS 地方政府规章→国务院裁决;③部门规章 VS 地方性法规→国务院提出意见,适用地方性法规 or 提请全国人大裁决适用部门规章;④授权法规 VS 法律→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⑤民族自治法规 VS 地方性法规→在本自治地方适用民族自治法规的变通规定。

66.三种非正式渊源:(正式渊源优先于非正式渊源)①习惯:不同于习惯法;②判例:区别于判例法→英美法系主要法律渊源;◎我国有判例,但无判例法。

我国没有宪法判例。

◎大陆法系主要的法律渊源是制定法,但法国的行政法院当中,也存在判例法。

◎最高法院的裁判文书,具有最高的司法效力。

③政策。

67.行政法部门就是由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构成的。

(×)68.最早提出公法与私法划分的是罗马的乌尔比安。

69.法律体系是由部门法构成的,是70.法律体系由一国(现行有效)国内法构成的体系,不包括完整意义上的国际法。

71.【秘笈】只要一个国家有法律,就有法律体系。

72.法的效力:“属地主义为主,与属人主义、保护主义相结合”。

一般不溯及既往为原则,有利原则为例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