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前病变筛查PPT课件
复层鳞状上皮
鳞柱交界
柱状上皮
复层鳞状上皮示意图
表层细胞
中层细胞层
旁基底细胞层 基底细胞层 基底膜
复层鳞状上皮
成年妇女的复层鳞状上皮有两种类型
– 胚胎期形成的原始鳞状上皮 – 新形成的化生鳞状上皮 原始鳞状上皮
化生的鳞状上皮
子宫颈柱状上皮
宫颈储备细胞:又称柱状上皮下储备细胞, 是宫颈组织干细胞,具有多潜能分化的能 力。受病原体刺激时,可出现明显增生现 象 子宫颈管表面被覆单层柱状上皮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
宫颈癌前病变筛查
目录
• • • • • 正常宫颈组织解剖结构 子宫颈脱落细胞学TBS报告解读 HPV检测临床意义 阴道镜检查及宫颈组织活检 宫颈上皮内瘤变诊断标准(CIN)
正常宫颈组织解剖结构
子宫颈正常组织结构
宫颈由上皮和间质构成。 宫颈阴道部为复层鳞状上皮,宫颈阴道 上部为柱状上皮被覆,柱状上皮向深部 间质内延伸形成粘液腺。 间质由纤维结缔组织及肌肉组织构成。
美国妇产科和美国肿瘤学会对30岁以上妇女筛查 的指引
•
• • •
同时采用HPV检测和细胞学检查 两个检查结果均为阴性的,3年再复查。
细胞学结果>LSIL或细胞学结果为ASCUS,同时高危型HPV为 阳性的马上进行阴道镜检查。 细胞学结果正常,但HPV阳性的,6-12个月复查两个测试 ① 复查发现HPV仍为阳性或细胞学结果异常,即进行阴道镜检查。 ② 复查发现HPV转阴性,但细胞学为ASCUS,则一年后再复查。
宫颈腺体
宫颈移行带(转化区)
• 组织学特点:可以出现鳞状上皮化生。 • 几乎所有宫颈鳞状细胞癌均开始于这一区域。
转化区(鳞-柱状交接部)
儿童/初潮期 :位于或接近宫颈外口
原始鳞柱交界
育龄期:位于宫颈,远离宫颈外口
生理鳞柱交界
外翻的柱状上皮暴露于阴道酸性环境, 导致柱状上皮被破坏, 由新形成的化生鳞状上皮取代。 在新形成的化生鳞状上皮和仍外翻 至宫颈的柱状上皮之间形成一个新的鳞状交界
固有膜
外膜层
宫颈生理性改变
(Physiological changes in the cervix)
青春前期:鳞状柱 状上皮连接处位于 宫颈外口内侧。
青春期后:宫颈管内 膜柱状上皮及其下方 的隐窝向外伸展,处 于宫颈阴道部。
移行带:宫颈最初的 鳞状柱状连接处与青 春期后功能性鳞状柱 状连接处之间的区域。
高危型HPV有13种: 16, 18, 31, 33, 35, 39, 45, 51, 52, 56, 58, 59, 68;
•低危型别有: 6,11,40,42,43,44 •传播途径:直接感染(性接触/主要传播途径);间接感染
HPV流行概况
•
• • • •
妇女生殖道HPV感染很常见,往往引起多种疾 病,最严重的后果就是导致宫颈恶性肿瘤 HPV感染的现患率估计为25-39%
子宫颈正常组织结构
• 宫颈外口(阴道部):主要被覆成熟的非角化性鳞状上皮。 • 宫颈内口:主要被覆分泌粘液的单层柱状上皮。 • 交界区:宫颈鳞状上皮与柱状上皮相交界处。
子宫颈阴道部鳞状上皮
由 内 向 外 分 为 三 层
上皮
两种上皮交界处形成鳞柱交界
柱状上皮,覆盖宫颈管以及 部分宫颈阴道部
粘膜层 肌层
③ 复查发现HPV和细胞学均为阴性,则3年再复查。
宫颈癌筛查方案
高危HPV检测 + 液基细胞学检查
HPV阴性 Cyto≤ASC-US
HPV阳性 Cyto≤ASC-US
HPV阴性 Cyto≥ASC-H
HPV阳性 Cyto≥ASC-H
阴道镜检查/ 随访 随访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多点活检+ECC
(次/3~5年)
(次/年)
鳞状化生特点
• 通常从外翻上皮远端的原始鳞柱交界开始 • 化生上皮中可见纳氏囊肿,纳囊或腺体开口可作为寻 找原始鳞状交界的标志 • 高危型HPV可持续感染未成熟鳞状化生细胞 • 未成熟化生上皮发生非典型增生
子宫颈脱落细胞学TBS报告解读
子宫颈脱落细胞学TBS报告解读
• 未见上皮内病变细胞和恶性细胞(NILM) • 上皮细胞的异常改变 非典型鳞状细胞(ASC)ASC-UC;ASC-H 鳞状上皮细胞异常 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
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
鳞状细胞癌 非典型腺细胞(AGC) 腺上皮细胞改变 非典型腺细胞,倾向瘤变 宫颈管原位腺癌(AIS) 腺癌
为什么对ASCUS的妇女要进行追踪、管理?
•发生率1.6-7.7%(USA)。
•约15-30%得高度病变来自ASCUS。
•约有78% ASCUS病人阴道检查结果正常。 •ASCUS的妇女心理压力并不低于结果为高度病变的妇
女。
•对ASCUS病人的追踪检查费用耗资巨大。
HPV检测临床意义
2003年8月30日,中国国家卫生部门及著 名妇科专家讨论确立了宫颈筛查指引:
•筛查对象:
三年以上性行为或21岁以上有性行为的妇女
•起始年龄:
经济发达地区:25~30岁 经济欠发达地区:35~40岁
•高危人群:起始年龄应相应提前 •终止年龄: 65岁以上危险性极低
转化区
鳞状上皮化生(squamous metaplasia)
• 是指分泌粘液的柱状上皮被复层鳞状上皮局灶或广 泛所替代。 • 第一种是由柱状上皮下的储备细胞增生和化生基础 上发生的,这是真正意义上的鳞状上皮化生。 • 第二种,是由外宫颈部成熟的鳞状上皮向宫颈管内 膜生长的结果,称为“鳞状上皮形成”(squamous epithelization)。
(+) 相应治疗
HPV与宫颈癌的关系的明确
唯一病因明确 唯一可以早期预防和治疗 唯一可以彻底根除的癌症
人乳头瘤病毒(HPV)
•
微小的病毒:嗜上皮性病毒,由双链DNA(8000个bps)分子的病毒颗 粒及包裹其外的衣壳蛋白组成
• • •
在空气中可存活10+小时
庞大家族:目前有200+种型别HPV,约35种型别与生殖道感染有关 大约20种型别与癌症相关,与宫颈癌相关的
影响柱状上皮外移主要因素
年龄
激素水平(雌激素)
宫颈管柱状上皮移至宫颈外口,称柱状上皮外翻或异位“宫颈糜烂”
子宫颈粘膜固有层
宫颈管柱状上皮在固有层下陷,形成腺隐窝。即宫颈腺体。
腺体位于粘膜层,粘膜层厚度约5mm,偶尔可达1cm。 宫颈腺体开口被堵塞后,分泌的液体储留形成“那氏”囊肿
腺体开口 宫颈那氏囊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