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家湾中学留守儿童心理问卷量表
分析报告
学习适应性
这六道题都是从学习上来反映留守儿童心理的。
数据显示,他们学习的劲头忽高忽低和作业的热情时高时低经常和偶尔的频率比较高,接近一半同学对学习的热情不是很高,这是由于这些孩子在留守期间是和年迈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友生活在一起的,这些老人年龄普遍偏大,身体不好,文盲的比例较高,不但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儿童切实有效的帮助和辅导,而且由于年龄一般相隔近50岁,与留守儿童思想观念差异极大,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
加之他们还要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的学习。
很少同学认为家里环境影响了他们的学习,通过实地家访得知,学生家庭结构简单,爷爷奶奶等长辈对其约束力较小,学生在家环境相对自由,个人娱乐时间充分。
学生对布置的家庭作业反复检查的比例较低。
通过班主任了解的相关情况,这并不能说明学生能非常顺畅且正常地完成作业。
恰恰相反,留守学生很大一部分成绩较差,反映在作业的态度上就是无所谓,更有少数同学没有完成家庭作业的习惯。
结合着学生感觉学习负担比较重的问卷,发现学生普遍感觉压力不大,这样的结果符合学生做作业的态度,正因为他们的压力并不大,所以完成作业的质量不高。
通过深入班级调查,各科任老师反映的情况也如此。
问卷结果显示,他们对自己班的班风还是有所担忧的。
班风对学生的心理也是有很大影响的,一个有良好班风的班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心理健康状况是与之密切相关的。
班风是经过长期、细致的教育
和严格的训练,在全班逐步形成的一种行为风气。
良好的班风将为班级学生的成长、发展提供一种有效的动力和压力。
数据显示,一部分同学偶尔会担心老师提问自己,一小部分同学经常担心老师提问。
同时通过访谈,我发现这种担心也可以说是胆怯的心理在部分同学中存在着,他们老担心老师提的问题自己会答不上来,他们认为这是很丢人、很没面子的事情。
厌学心理
从我们调查的情况来看,不存在任何同学有厌学情绪,对做作业也不反感,这其中不乏老师认为成绩比较差的学生。
我们估计这也和学生对学习的期望值不高有一定关系。
各科任教师反映,大部分留守学生作业完成质量不高,从问卷结果来看,学生并不是很讨厌做作业,这是什么原因呢?结合长期教学实践的感悟,很多留守学生做作业,特别是周末回家做作业缺乏监管,往往能够以较快的时间迅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他们没有把完成质量放在第一位,而是将如何应付和敷衍老师的任务放在第一位,甚至有些根本不完成,到校后抄袭。
他们是没有太多作业上的心理负担的,因此就可以很好地解释为什么作业完成不好却并不讨厌作业了。
应试心理
从数据上看,学生对考试紧张的程度在一个比较合理的范围之内。
这可能与学校平时考试的常规化有关,学生每周都会面临单元检测之类的各类考试,频繁的考试已经让学生习以为常。
情绪稳定性
数据显示,有近一半的同学偶尔会感到心里烦躁,一小部分同学感到烦躁的频率还较高;接近一半的同学容易激动、烦恼和心里不踏实;感到紧张,且紧张频率偏高。
说明他们的心态还比较乐观,情绪基本稳定。
从这个角度来考虑,本班留守学生心态比较正常。
没有呈现出特别的心里焦虑等方面的异常举动或行为,班级中还有几个留守学生乐观开朗,甚至成为了班级学生的开心果。
这一现象表明,如果我们以特别的眼光去看待这些学生,有时反而给这类学生造成莫名的压力。
这类学生的成长需要关注,但并不是建立在假设既定现象成立的前提之下,否则容易造成研究的偏差。
人际交往意识
从与同学的交往信息来看,他们很喜欢交朋友,与同学的关系处理得很融洽,而与老师的关系处理得也很好,这是很乐观的。
与老师、同学相处得很愉快,主动与他们交流,胸襟也会变得很开阔,这对心理健康是相当重要的。
同异性在一起时,大部分人能大方、正确地处理好与一行的关系;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偶尔有感到害羞不自在的现象,与异性同学交往时,要自尊、互尊。
从访谈结果来看,很多学生非常期待与父母在一起的生活,他们最期待的是父母少在学习上给予压力,能多点时间陪他们。
对他人的信任度
数据显示,近一半留守儿童觉得在多数情况下别人是可以信任的,这说明他们对别人的信任度还是挺高的。
他们觉得最值得信任的是自己的父母,对别人的话,他们会仔细斟酌,或抱怀疑态度。
这种对别人的戒备心理是可以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