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章第二课 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第四章第二课 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第二课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特点和趋势
3—6岁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
1、记得快忘得也快
2、记忆不精确
3、无意识记效果好
4、形象记忆占优势
5、较多运用机械识记
第二课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特点和趋势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一)量方面的变化 (二)质方面的变化
第二课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特点和趋势
量方面的变化 1、记忆保持时间逐渐延长 2、记忆容量逐渐扩大 (1)记忆广度
第二课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特点和趋势

记忆有意性的发展和记忆策略的形成有密切联系。 记忆策略包括对记忆的计划和使用记忆的方法。 常见的记忆策略包括: 1.反复背诵或自我复述。 2.使记忆材料系统化。 3.间接的意义识记。
第二课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特点和趋势
三、1 岁前儿童的记忆
第二课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特点和趋势

(三)生后第二个半年 6~12个月的婴儿再现的潜伏期明显延长。 婴儿的认生越来越明显。 这时期开始出现大量模仿动作,模仿也包含着记忆。 8个月左右的婴儿,开始出现工作记忆。婴儿开始能够把 新信息和过去的知识经验进行联系和比较。
第二课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特点和趋势
第二课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特点和趋势

(二)记忆提取方式的发展 从记忆提取的方式看,可以分为再认和再现。 儿童最初出现的记忆全都是再认性质的记忆。 从个体发生看,回忆(再现)是在2岁左右逐渐出现的。 在整个学前期,回忆都落后于再认。回忆和再认的差距随 着年龄的增长而缩小。 再认先于再现发生,是由于二者的活动机制不同。再认依 靠的是感知,回忆依靠的是表象。
(一)新生儿的记忆 新生儿期是记忆发生的时期。新生儿的记忆主要是短时记 忆,表现为对刺激的习惯化和最初的条件反射。 (二)生后头半年 1~3个月是长时记忆开始发生的阶段。 3~6个月婴儿的长时记忆有很大发展: 21~25周的婴儿在14 天的潜伏期之后对大多数刺激物能 够再认。5个月婴儿有24 小时的记忆。
3、形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具体形象为内容的 记忆。比如,婴儿认识自己的奶瓶、认识妈妈,都是形象 记忆的表现。学前期,形象记忆处于优势地位。
第二课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特点和趋势
形象记忆
第二课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特点和趋势
4、语词记忆——是以语 言材料作为内容的记忆, 这种记忆是在儿童掌握 语言的过程中逐渐发展 的。
(2)记忆范围
第二课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特点和趋势
质方面的变化
1、记忆态度的形成 2、记忆内容扩大 3、记忆策略的掌握 (1)复述、背诵(2)语言中介 (3)记忆材料系统化
第二课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特点和趋势
五、3~6岁幼儿记忆的发展
(一)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渐发展 1、概念:没有目的和意图、自然而然发生的记忆叫 无意记忆;有明确目的和意图的记忆叫有意记忆。 2、无意识记的效果优于有意识记。 幼儿有意再现的发展先于有意识记。 幼儿无意识记的效果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幼儿无意识记是积极认知活动的副产物。
河南省经济管理学校 娄新岭
第四章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第二课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特点和趋势
第二课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特点和趋势
一、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
(一)记忆保持的时间不断延长 儿童的记忆起初是依靠大脑皮质的反应性活动进行的, 表现为短时记忆。随着大脑皮质细胞的成熟,逐渐可以 进行长时记忆。1岁前再认的潜伏期只有几天; 2岁可能延长到几周; 3岁前儿童的记忆一般不能永久保持,这种现象称为 “幼儿期健忘”; 3---4岁后出现可以保持终生的记忆。
第二课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特点和趋势
(四)记忆的意识性和记忆方法逐渐发展 1、幼儿能够对记忆材料进行加工使之系统化。比如,一 名6岁儿童在1分钟时间内正确记住了17位数字: 81726354453627189,他是经过思考,抓住了这些数字之 间的规律性联系进行的记忆。 2、语言的参与,使记忆过程的意识性和条理性都有所提 高。同时,4.5----5岁幼儿开始能够进行间接识记,即 利用中介物帮助识记。
第二课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特点和趋势
二、元记忆和记忆策略的形成
元记忆的发展是指儿童对自己的记忆过程的认识或意识的 发展。它包括以下方面: 1.明确记忆任务,包括认识到记忆的必要性和了解需要记 忆的内容。 2.估计到完成任务过程中的困难,努力去完成任务,并且 选择记忆方法。 3.能够检查自己的记忆过程,评价自己的记忆水平。 元记忆的发展表明了记忆过程有意性的发展。儿童最初的 记忆是无意记忆。 2~3岁儿童出现有意记忆的萌芽,但 是有意记忆在学前末期才真正发展起来。
第二课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特点和趋势
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的区别在于对记忆材料理解程度 和组织程度的不同。 幼儿期是意义记忆迅速发展的时期。
第二课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特点和趋势
幼儿识记常见物体和无意义图形的比较
年龄
4 5 6 7
常见物体
47 64 72 77
无意义图形
4 12 26 48
比率
第二课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特点和趋势
3、影响无意识记的因素: 客观事物的性质。 客观事物与幼儿主体的关系 幼儿认知活动的主要对象或活动所追求的事物 活动中感官参加的数量 活动动机 4.有意记忆逐渐发展。 幼儿有意记忆的发展有以下特点: 有意识记的发展是幼儿记忆发展中最重要的质的飞跃。 儿童的有意识记是在成人的教育下逐渐产生的。 有意识记的效果依赖于对记忆任务的意识和活动动机
(四)记忆内容不断变化: 1、运动记忆——又称动作记忆,是指所识记的内容是人 的运动或动作的记忆。儿童最早出现的就是运动记忆。
第二课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特点和趋势
2、情绪记忆——是对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的记忆。儿童 喜爱什么、依恋什么、厌恶什么、害怕什么都是情绪记忆 的表现。
第二课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特点和趋势
(10个物或词中回忆的数量)
年龄
熟悉的物体
熟悉的词
生疏的词
3-4
4-5
3﹒9
4﹒4
1﹒8
3﹒6
0
0﹒3
5-6
6-7
5﹒1
5﹒6
4﹒6
4﹒8
0﹒4
1﹒2
第二课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特点和趋势
3、幼儿的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 4、幼儿形象记忆与语词记忆的差别逐渐缩小。 因为随着年龄增长,形象和词都不是单独在儿童头脑中 起作用,而是有越来越密切的相互联系。
婴儿期的记忆仍主要是再认形式。明显的再认出现在 6个月左右。这时,儿童开始“认生”,即只愿意亲 近妈妈及经常接触的人,陌生人走近会使孩子感到不 安。 婴儿末期,“再现”的形式开始萌芽,1~2岁时才逐 渐出现。
第二课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特点和趋势
四、1~2岁儿童的记忆
1~2岁儿童记忆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回忆(再现)的发展。 一岁半至两岁左右,语言真正发生后,再认的内容和性 质也迅速发生变化。 延迟模仿也是回忆的一种明显表现。1.5~2岁儿童,常常 出现并非当时的模仿,而是过了一段时间以后,突然出现 模仿行动。这种延迟模仿和表象的发生发展有关,它是由 回忆支持的。
第二课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特点和趋势
(三)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 1、概念: 形象记忆:指根据具体的形象来记忆各种材料。整个 幼儿期,形象记忆占主要地位。 语词记忆:是通过语词的形式来识记材料,随着语言 的发展,语词记忆也逐渐发展。
第二课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特点和趋势
2、幼儿形象记忆的效果优于语词记忆的效果。 幼儿形象记忆与语词记忆效果的比较
第二课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特点和趋势
幼儿在三种不同动机下有意识记的效果 年龄 完成实验任务 游戏 完成实际任务 3--4 0.6 1.0 2.3
4--5 5--6 6--7
1.5 2.0 2.3
3.0
3.5 3.3 3.8
4.0 4.4
第二课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特点和趋势
(二)机械记忆用得多,意义记忆效果好 1、幼儿相对较多的运用机械记忆。 两个原因: 第一,幼儿大脑皮质的反应性较强,感知一些不理解的 事物也能够留下痕迹; 第二,更重要的是幼儿对事物的理解能力较差,对许多 识记材料不理解,不会进行加工,只能死记硬背,进行 机械记忆。 2、幼儿意义识记的效果优于机械记忆。 许多材料证明,幼儿对理解了的材料,记忆效果较好, 对不熟悉的、无意义的材料识记效果较差。
第二课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特点和趋势

(三)记忆容量不断增加 1、记忆广度:是指在单位时间内能够记忆的材料的数量。 2、记忆的范围:是指记忆材料种类的增多,内容的丰富。 3、工作记忆:是指在短时记忆过程中,把新输入的信息 和记忆中原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的记忆。
第二课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特点和趋势
11· 75:1 5· 33 :1 2· 77:1 1· 6:1
第二课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特点和趋势
3、幼儿的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都在不断发展。 在整个幼儿期,无论是机械记忆还是意义记忆,其效果 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所提高。 年龄较小的幼儿,意义记忆的效果比机械记忆高得多, 而随着年龄增长,两种记忆效果的差距逐渐缩小,意义 记忆的优越性似乎降低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