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十大经典设计美学观

十大经典设计美学观


由功用与简约彰显美丽
-----雷蒙德·罗维
雷蒙德· 罗维——20世纪最著名的工业设计师,设计行业的先 锋者——将流线型与欧洲现代主义揉合,建树起独特的艺术语 言。他首开工业设计的先河,促成设计与商业的联姻;并凭借 敏锐的商业意识,无限的想象力与卓越的设计禀赋为工业的发 展注入鲜活的生命元素。他一生起伏多变,职业生涯恢弘而多 彩;其设计数目之多,范围之广令人瞠目:大到汽车、宇宙空 间站,小到邮票、口红、公司的图标。 罗维奉行"流线、简单化"理念,即"由功用与简约彰显美丽", 并带动了设计中的流线型运动。他将一切"流线、简单化"——大 到宇宙飞船,小到邮票。他强调设计不是为了标新立异,而是 为市场运作服务,并带动了"好的设计"才能占有市场的新概念。 他说:"最美的曲线是销售上升的曲线。" 在为可口可乐公司重新设计瓶形时,他赋予瓶子更加微妙,更 加柔美的曲线。"它(可乐瓶)的形状极具女性的魅力——这一特 质在商品中有时会超越功能性。"罗维的设计在商业中获得巨大 成功,为可口可乐公司带来巨大利润。而可乐的经典瓶形亦迅 速成为美国文化的象征。 纽约时报曾评论道:毫不夸张,罗维先生塑造了现代世界的形 象。
栗子山母亲之家的设计者罗伯特· 文丘里对建筑的独 特见解,在这座建筑中,文丘里一反现代主义建筑常 用的平屋顶、方盒子的造型,而采用了传统建筑常用 的坡屋顶,表现出对文化传统的重新发现和重视。其 内部的设计也非常接近文艺复兴古典建筑大师帕拉第 奥推崇的对衬平面,之所以说接近,是因为文丘里总 是造成意外,使本该对称的两端显得不对称,例如餐 厅的天花板突然出现1/4的圆弧形,母亲住宅表现了 古典形式复杂的激变与暧昧模糊的异化效果,具有戏 谑的美学意趣,这既是母亲住宅的风格特点,又是对 文丘里提出的以非传统手法对待传统的具体诠释。
帕伊米奥结核病疗养院:帕伊米奥结核病 疗养院是1929参加设计竞赛的中标作品, 1933年建成。每个病室都有良好的光线、 通风、视野和安静的休养气氛。建筑造型 与功能和结构紧密结合,表现出具有理性 逻辑的设计思想。形象简洁、清新,给人 以开朗、明快、乐观的启示。造成这种突 破的主要原因,是斯堪的那维亚国家的自 然条件。这里冬季漫长,日照短暂,令人 感觉压抑。北欧盛产的木材和红砖给人以 温馨的感觉。大尺寸的顶部圆筒形照明孔, 一方面是能够引入日光的天窗,另一方面 是黑夜时的人造光源。把日光与人造光源 归于同一顶部来源,在心理上造成太阳未 落的感觉。这种设计,迄今还在斯堪的那 维亚国家广泛应用。
少就是乏味
-----罗伯特·文丘里
罗伯特· 文丘里是世界著名的建筑师。1964年 与洛奇合开建筑事务所,开始了自己的建筑设计 之路。他的作品深受路易· 艾瑟铎· 康、埃罗· 沙里 宁、米开朗基罗等大师的影响。他的文章充满了 反叛色彩,受到人们的欢呼,特别经C.詹克斯与 R.斯特恩等人对其思想推波助澜后,罗伯特· 文 丘里被戴上了‘后现代主义之父’的桂冠。 文丘里一直声称自己是“现代的”建筑师,但 他的设计又包含了大量清晰的古典主义特征。这 种后来被称为“戏谑的古典主义”的建筑理念, 成为后现代主义建筑中影响最大的一种类型。它 在设计中使用嘲讽的手法来表达对于古典主义的 形式特征的理解,体现了一种暧昧复杂、不合逻 辑的非理性美学观念。 文丘里是奠定建筑设计上的后现代主义基础的 第一人。他提出“少就是乏味”的原则,向“少 就是多”的现代主义提出了挑战文丘里并不反对 现代主义的核心内容,他的努力是在于改变现代 主义单调的形式特点。
线条就是力量
-----亨利·凡·德·威尔德
亨利· 风德· 威尔德,1906年在德国创建美术学校,开 始设计教育,设计理念:超越自然的抽象线条就是力 量,“我所有的工艺和装饰作品的特点都是来自唯一 的源泉:理性,表里如一的理性。”并提出“技术是 产生新文化的重要因素。 他认为设计应以审美性、性感性为存在的目的,应 鼓励独立设计中的自由和创造性的艺术表现。他赞成 建筑设计应反映并利于其用途的实用主义。十九世纪 九十年代,他是著名的“新艺术”风格的领袖。威尔 德提倡艺术家从事产品设计。其主要成就体现在家具 与室内设计方面,主要贡献在于继承了英国“艺术手 工艺运动”。 作为1900年前后以法国和比利时等国为中心的新艺 术运动时期的代表人物,威尔德抛弃了威廉· 莫里斯要 求回到手工制品和中世纪村社生活方式的倒退观点, 认为机器对设计师和工程师是有用的工具,明确提出 了功能第一的设计原则,奠定了现代设计理论的基础。 但其局限在于否定了工业革命和机器生产的进步性, 错误地认为工业产品必然是丑陋的。
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
-----瓦尔特·格罗皮乌斯
瓦尔特· 格罗皮乌斯是德国现代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 现代主义建筑学派的倡导人和奠基人之一,公立包豪斯 (BAUHAUS)学校的创办人。他积极提倡建筑设计与工 艺的统一,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讲究功能、技术和经济 效益。1945年同他人合作创办协和建筑师事务所,发展 成为美国最大的以建筑师为主的设计事务所。第二次世 界大战后,他的建筑理论和实践为各国建筑界所推崇。 左图“萨克森—安哈尔特州德绍包豪斯建筑”,它建于 1925—1926年,为包豪斯学校设计,是格罗皮乌斯的代 表作。设计强调实用功能,充分利用现代建材、结构, 表现简洁、通透,用不对称的造型来寻求整个构图的平 衡与灵活性,用非常经济的手段表现出严肃的几何图形。 他的建筑设计讲究充分的采光和通风,主张按空间的用 途、性质、相互关系来合理组织和布局,按人的生理要 求、人体尺度来确定空间的最小极限等。 瓦尔特· 格罗皮乌斯注意培养建筑师的方案设计能力, 强调鼓励、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推崇自发的主观随意性。 强调自主地跟随心灵进行创作,这种观点源于格罗皮乌 斯的艺术观点,即心灵(心理)是最基本、第一位的, 感知来自内部。
自然再现
-----阿尔瓦·阿尔托
阿尔瓦· 阿尔托是芬兰建筑师和家具设计师。现代建筑学的 先驱。把芬兰的建筑传统结合到现代欧洲建筑中去,形成了 既有浪漫主义又有地方特色的风格。他在国际上的声誉与四 位大师一样高,而他在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建筑形式与人的 心理感受的关系这些方面都取得了其他人所没有的突破,是 现代建筑史上举足轻重的大师。 阿尔托主要的创作思想是探索民族化和人情化的现代建筑 道路。他认为工业化和标准化必须为人的生活服务,适应人 的精神要求。阿尔托的创作范围广泛,无所不包。他所设计 的作品都表现出其创造性和随意性。阿尔托采用大量重叠的 手法开辟了更大的空间,并将窗户的衔接、外界的景物通过 一种光滑的曲线形式连接起来,以达到动感十足的目的。当 然,他也非常关注人性的特征。 阿尔托本人倾服的是一种“自然再现”的理念。1940年, 他曾写道:“建筑师所创造的世界应该是一个和谐的、尝试 用线把生活的过去和将来编织在一起的世界。而用来编织的 最基本的经纬,就是人纷繁的情感之线与包括人在内的自然 之线。”就如展览策展人所说,“在阿尔托的建筑中,木材 作为材料,具有象征性的重要意义。……与理性主义的钢和 混凝土建筑相比,阿尔托的建筑强调亲近自然的无形价值。”
萨伏伊别墅深刻地体现了现代主义建筑所提 倡新的建筑美学原则。表现手法和建造手段 的相统一,建筑形体和内部功能的配合,建 筑形象合乎逻辑性,构图上灵活均衡而非对 称,处理手法简洁,体型纯净,在建筑艺术 中吸取视觉艺术的新成果等,这些建筑设计 理念启发和影响着无数建筑师。柯布西耶曾 提出了新建筑的“五要素”,它们是:1、 底层的独立支柱;2、屋顶花园;3、自由平 面;4、自由立面;5、横向长窗。萨伏伊别 墅正是勒·柯布西耶提出的这“五要素”的 具体体现,甚至可以说是最为恰当的范例, 对建立和宣传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影响很大。
形式追随激情
艾斯林格,青蛙设计公司创始人,曾为苹 果、路易威登、汉莎航空、奥林巴斯、 SAP、三星、索尼和维嘉等公司负责发展 全球化的设计战略。1990 年,他成为《商 业周刊》的封面人物,被誉为是自 1930 年 以来美国最有影响力的工业设计师、“高 科技设计领域的首位超级明星”。 1982年艾斯林格为维佳公司设计了一种 亮绿色的电视机,命名为青蛙,获得了很 大的成功,于是艾斯林格将青蛙作为自己 设计公司的标志和名称。青蛙设计也与布 劳恩的设计一样,成了德国在信息时代工 业设计的杰出代表,青蛙公司的设计既保 持了乌尔姆设计学院和布劳恩的严谨和简 练,又带有后现代主义的新奇、怪诞、艳 丽, 其设计哲学是“形式追随激情”。
十大经典设计美学观
指导老师:王占北 姓名:琚畅岭 班级:T1213-11 学号:20130131027
பைடு நூலகம்录
• • • • • • • • • • 形式追随激情-----艾斯林格 形式追随功能-----路易斯·沙利文 少就是多-----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 少就是乏味-----罗伯特·文丘里 线条就是力量-----亨利·凡·德·威尔德 由功用与简约彰显美丽-----雷蒙德·罗维 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瓦尔特·格罗皮乌斯 建筑是居住的机器-----勒·柯布西耶 自然再现-----阿尔瓦·阿尔托 师承自然-----约翰·拉斯金
-----艾斯林格
形式追随功能
-----路易斯·沙利文
路易斯· 沙利文第一批设计摩天大楼的美国建 筑师之一。生于波士顿。在美国现代建筑革新 中起过重要作用。强调装饰对建筑的重要性。 L.沙利文的信念,即艺术必须以科学方法 为基础。施莱辛格和迈耶百货商店明确地反映 了这种思想。L.沙利文是有机建筑的一位中 心人物,对L.沙利文来说,建筑艺术并不是 写照式地模仿大自然,而是在必然的结构的演 变中加以模仿。明确功能与形式的主从关系, 追求功能、结构个材料的合理统一。他那句被 大家引用很多但常常被误解的关于形式的话 “形式总是追随功能”只是一个出发点。只有 在与结构分离开的意义上,装饰才给予这座大 楼以形态上的个体统一性。装饰和结构,就 “像一种确定的外衣”,共属于“一定的建筑 类型”。
建筑是居住的机器
-----勒·柯布西耶
勒·柯布西耶是20世纪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是现代 建筑运动的激进分子和主将,被称为“现代建筑的旗 手”。他和瓦尔特·格罗皮乌斯、路德维希·密斯·凡 德罗以及弗兰克·洛依德·赖特并称为四大现代建筑大 师。勒·柯布西耶是一名想象力丰富的建筑师,他对理 想城市的诠释、对自然环境的领悟以及对传统的强烈信 仰和崇敬都相当别具一格。作为一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 建筑师和城市规划师,他能将时尚的滚动元素与粗略、 精致等因子进行完美的结合。他用格子、立方体、简单 的几何图形、一般的方形、圆形以及三角形等图形建成 看似简单的模式。作为一名艺术家,勒·柯布西耶懂得 控制体积、表面以及轮廓的重要性,他所创造的大量抽 象的雕刻图样也体现了这一点。因此,在勒·柯布西耶 的设计中,通过精心的设计,在明暗光线的对比下,他 成功地将有限的空间最大化,并能产生良好的视觉效应。 他主张用传统的模式来为现代建筑提供模板。柯布西 耶强调机械的美,他认为:“住宅是供人居住的机器, 书是供人们阅读的机器”,在当代社会中,一件新设计 出来为现代人服务的产品都是某种意义上的机器"。他 是第一个提倡把立体主义艺术形式引入设计的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