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美学原理复习资料(完)

大学美学原理复习资料(完)

美学原理复习资料绪论(填空)什么是美学?(一)关于美学的研究对象的几种学说:1.艺术哲学(黑格尔)2.现实美(车尔尼雪夫斯基)3.审美主体(西方现代)4.审美关系(中国当代)(二)美学是以人类的审美关系为对象,研究一切审美对象的一种带综合性质的人文科学。

它主要涉及四大领域:审美对象,审美主体,审美关系以及人类的创美活动,其中尤其是艺术活动。

其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审美关系。

第一章美学的发展概况(填空,名解)一、在西方,美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六次高潮(代表人物+观点):1、古希腊到十九世纪:毕达哥拉斯一一美是和谐与比例,美就在事物本身。

苏格拉底一一①实用就美。

②相对主义的观点:美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美。

柏拉图一一美是绝对的。

2、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一直到十八世纪英国的“经验主义”、法国的“启蒙主义”以及德国的“理性主义”等各学派都使美学研究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3、1750年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以鲍姆嘉登的《aesthetics》(美学)一书的问世为主要标志,他被誉为“美学之父”。

4、▲十九世纪经过康德、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古典美学的充分发展使美学成为一个极为庞大、内容及其丰富的美学理论体系。

在十九世纪马克思的实践美学的观点(从人类实践的脚步)在理论上有重大突破, 另外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是生活”的定义也具有革命性意义。

5、十九世纪中期开始,德国的费希纳的实验美学、利普斯等人的“移情说” 、法国丹纳的“艺术社会学”等等学派开始了自下而上的美学研究, 哲学美学也由此走向科学美学的广阔道路。

6 ▲ 20世纪,诸如表现主义美学、自然主义美学、形式主义美学、精神分析美学、符号论美学、结构主义美学、现象学美学、存在主义美学、解释学美学、社会批判美学等等。

中国古代美学的发展:先秦时期,诸子百家都在自己的著述中阐述了各自的美学思想。

先秦以后,中国古代美学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东汉时哲学家王充的《论衡》南朝梁时刘勰的《文心雕龙》唐朝书法家孙过庭的《书谱》以及历代的《书论》《诗论》《画论》《诗话》《词话》《曲话》等都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美学的独特性和丰富性。

二、中国古代美学研究的特点主要有:1、有浓郁的实用主义色彩2、艺术美学的成果非常显著3、对风骨.气蕴.中和.意境等部类的研究成果显著。

三、近代美学主要代表人物: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朱光潜四、文革前十七年,美学家们对美学的研究各抒己见,争论颇多。

以吕荧(美是主观的)和高尔泰(美是自由的象征)为代表的主观派、以蔡仪为代表的客观派以及以朱光潜为代表的主客观统一派都阐述了各自的观点。

第二章审美对象的本质和特性五、黄金分割律:指将一事物整体一分为二,较大部分与较小部分之比等于整体与较大部分之比,其比值约为1: 0.618,被认为是最具有审美意义的比例数字,最能引起人的美感的比例。

六、从事物的外在形式中探求美:毕达哥拉斯学派一一“美是和谐与比例”、“黄金分割律”。

克莱夫.贝尔――“美或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

贺加兹:《美学分析》“曲线比直线美,曲线中以蛇形线最美”七、从客观的精神世界中探求美:柏拉图――美是理念。

柏拉图提出三种世界:理念--- 现实--- 文艺(他认为:理念世界是第一性的,是世界之本源,是统摄万物的最高存在,它不依赖于任何外在条件而存在。

现实世界、物质世界是第二性的,是对理念世界的摹仿。

艺术世界是第三性的,是对现实世界的摹仿,距离真理更遥远,是“影子的影子,摹本的摹本。

”)黑格尔一一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理念就是绝对精神,也就是最高的真实。

八、从主观心意中探索美1.英国经验主义:休漠2.博克3.桑塔耶那《美感》4.弗洛伊德九、马克思:从社会实践的角度研究美学(划时代意义人化自然:人化自然是马克思提出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美学观点,马克思以此来描述客观的自然界不断进入人的活动,被人社会化、人化的过程。

马克思认为,人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将自己的本质力量作用于自然,使自然与人的关系从完全“异己的、对立的”关系,转化为被人类所认识、改造、利用、支配的关系,自然界在越来越广泛的意义上成为人化了的自然,人由此确立自己的存在。

自然的人化使人得以从审美的角度把握自然,自然界因此而具有了审美上的意义。

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通过主体的活动,把自己的本质力量(人的全部特征和能力)体现在客体当中,使客体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和展示。

美的规律:即物种尺度和内在尺度。

物种尺度指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物种尺度和需要来进行塑造;内在尺度指人按照事物内在固有的尺度来衡量对象。

十、从事物的关系中探求美:狄德罗“美在关系”。

十、从人类生活本身探求美:车尔尼雪夫斯基“美在生活” 十二、从人的实践活动中探求美:康德。

十三、布洛的“距离说”(心里的距离,不是路程的距离);克罗齐的“直觉说”(非逻辑性,非判断)李普思的“移情说”(过分强调了人的移情作用)十四、中国美学之争:古代:庄子“成功之谓美”、孔子“里仁之谓美、说文解字“羊大为美”。

十五、美是人生最高级的诗意化的生命境界论述结合实际,讨论审美对象的层次,形美、象美、意美。

(P350)1、物质材料层2、符号形式层3、意象世界层4、超验意境层。

结合实际,讨论,审美对象美在哪里(形美、象美、意美十六、美与真善的联系:美以真为基础,以善为前提,只有真的善的才可能是美的,但美并不等于真和善。

美与真善的区别:1价值取向不同:真追求真理,善追求伦理道德,美追求审美价值。

2表现形式不同:真着重于形式,善着重于内容,美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3 作用点不同:真晓之以理,以理服人;善说之以利,以利诱人;美显之以象,动之以情。

第三章审美对象的形态和种类十七、形式美的含义:广义的形式美是指审美对象的外在形式所具有的相对独立的审美特性;狭义的形式美是指构成事物外形的物质材料的自然属性(色彩、形状、声音)以及它们的组合规律(整齐、比例、节奏)所显示出来的审美特性。

形式美的构成要素:色彩、形体、声音。

(笔记本上具体阐述)十八、形式美的构成原则(简述)1.整体性原则:是指任何形式要成为美的形式,它自身必须是一个完整的整体,能够从它的背景中凸现出一个完整的独立的形式美,整体性的原则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单纯齐一,二是多样统一。

(如仪仗队的整齐一致。

)2.秩序性原则:任何形式只有当它的各种构成要素处于有机的秩序之中,才能成为美的形式,与秩序性原则相联系的基本范畴有匀称、比例、对称、均衡、反复等等,如黄金分割比0.618:1。

(如地球是有序的)3.和谐性原则:事物的各部分相互配合构成整体,高度协调。

十九、格式塔心理学:格式塔是德语gestalt的音译,即形式、形状,认为人作为主体在感知对象时,心理如何与对象发生一种巧妙的关系。

研究“异质同构”理论。

格式塔心理学的两大原则:1、整体性原则,整体大于部分之和;2、异质同构理论(核心问题),人物的心理结构与对象的结构形成一种对应关系。

二十、社会生活的美:具体分为两个方面(两大领域):生产劳动的美和日常生活的美。

二十一、关于“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争论(论述)二十二、爱得玛(AIDMA)原则:AIDMA是消费者行为学领域很成熟的理论模型之一,由美国广告学家E.S.刘易斯在1898年提出。

该理论认为,消费者从接触到信息到最后达成购买,会经历这5个阶段:A: Attention (引起注意)I:Interest(引起兴趣)D:Desire (唤起欲望)M:Memory(留下记忆)A:Action (购买行动)二十三、“迪扎因”理论:“迪扎因”是英语单词design的音译,原意为设计、制图、策划等,做为技术美学的理论,它涉及到生产环境、劳动过程、以及劳动产品的美各方面,其基本观点是强调从生产到产品的整个过程都要在技术、审美、舒适程度等方面成为一个整体,充分发挥成品的质量效果和社会效应。

把实用与审美高度结合起来。

二十四、创造和保护自然美的原则(考点)1.以自然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节能降耗,减少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

3. 反对人类中心主义,反奢侈主义。

(结合生态文明建设,小康和谐社会)。

二十五、建筑艺术的审美特征:1、建筑艺术的基本特征为实用与审美的结合①质料美②结构美③意味美;2、建筑艺术的时代性与民族性:①西方:古希腊(巴特龙神殿);哥特式(巴黎圣母院)(科隆大教堂)巴洛克(捷克布拉格)②(中国的园林建筑艺术是世界建筑艺术史的精品:北方皇家园林(颐和园)(故宫)(天坛)南方私人园林(留园)(拙政园)③宗教庙宇建筑艺术堪称一绝(布达拉宫)④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性,因此形成自己的建筑风格(傣族的竹楼)。

二十六、雕塑之美的审美特征:1.质料美2.结构美3.意味美4.技艺美。

二十七:中西绘画的美学区别:1、中西绘画区别首先表现在所使用的工具和材料上的不同,西方是硬笔,中国古代是用软笔,西方人用油,绘上色彩,中国用墨粉,西方画在布上,中国画在纸上。

2、构图方法不同。

西方是透视法,光与影的变化。

中国是散点法,比较随意。

3、美学追求不同,西方求真务实,中国写意精神。

4、西洋绘画比较单一,中国艺术多样化。

二十八、音乐之美的美学特征:音乐艺术最早起源于原始人的劳动之中,它也是原始人对大自然中的各种声音的模仿,组合和创造。

随着人类的进步,音乐艺术成为了人类审美活动的一个主要审美活动方式和艺术形式。

音乐是一种表情艺术,表现艺术,想象艺术。

二十九、语言艺术的审美特征:(诗歌的美、散文的美、影视)诗歌:诗情美(诗歌以抒发感情为主)、意境没、简约美、音乐美散文:形散神聚,雕琢美、意蕴美、诗情美。

影视:综合性、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结合、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普发性三十、服饰打扮的美学原则:1、量体裁衣,因人而异。

2、因时因地制宜3、符合时代、民族的审美趣味4、充分个性化与社会联系在一起。

第四章审美对象的品格与范畴三十一、优美是人类最早把握的最常见的一种审美形态, 即中国传统美学中的阴柔之美,它的最基本的特征是和谐。

具体表现为:部分与部分的和谐,局部与整体的和谐,主体与对象的和谐三十二、悲剧(结合作品讨论悲剧审美价值)悲剧的审美价值:1、悲剧是对人生的否定,对真、善、美的否定,由于主体所代表的正义精神与苦难的现实发生了矛盾和冲突。

其结果是个体生命的毁灭反而成就了集体的利益,感性的毁灭反而使主体的理性精神得到了提升。

进而领悟到了生存的价值和生命的要意。

2、由于悲剧时时提醒我们注意人类的勇气、荣誉、希望、责任、尊严、同情心以及牺牲精神,让我们在一唱三叹、扼腕叹息中更加敬畏自然和生命。

因此,悲剧不容易让人产生审美疲劳。

3、悲剧的审美效果在于主人公经历了由痛而快的转折的心路历程:悲悯--恐惧--痛苦--挣扎--宣泄一敬畏---净化--消极快感三十三、.西方历史上对崇高的认识:(填空)郎吉驽斯“崇高是伟大心灵的回声”;博克“恐怖是崇高的来源,由痛而快”;康德“数的崇高”和“力的崇高”;黑格尔“观念压倒形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