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3 审计工作底稿编制指引——递延所得税资产
23 审计工作底稿编制指引——递延所得税资产
重分类调整
借方
贷方
索引号
期末 审定数 2,598,464.90
上期末 审定数 3,080,002.91
本期审定数与上期 审定数的比较
变动额
变动率
-481,538.01Βιβλιοθήκη -15.63%合计
2,598,464.90
-
-
-
- ZY002 2,598,464.90 3,080,002.91 -481,538.01
2)交易发生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或可抵扣亏 损)。 (2)检查被审计单位对子公司、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投资相关的可抵扣 暂时性差异,在同时满足下列条件时,是否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1)暂时性差异在可预见的未来很可能转回;
2)未来很可能获得用来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
7.重新计算固定资产折旧形成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检查其会计处理是 否正确。 8.重新计算无形资产摊销形成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检查其会计处理是 否正确。 9.重新计算本期提取各类减值准备形成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检查其会 计处理是否正确。 10.重新计算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检查其会 计处理是否正确。 11.重新计算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检查其会计处 理是否正确。 12.重新计算预计负债形成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检查其会计处理是否正 确。 13.重新计算可用于以后年度税前利润弥补的亏损及税款抵减所形成的可 抵扣暂时性差异,检查其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14.重新计算其他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形成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检查其会 计处理是否正确。 15.检查被审计单位是否在资产负债表日对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进 行复核,如果预计未来期间很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抵扣 递延所得税资产,检查是否减记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 16.检查预期收回递延所得税资产期间的税率发生变动时,被审计单位是 否对递延所得税资产进行重新计算,对其影响数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17.根据评估的舞弊风险等因素增加的审计程序。
审计目标:列报 审计过程: 检查递延所得税资产列报是否恰当(底稿见 ZY003)。
四、根据上述会计记录及审计程序编制的审计底稿
递延所得税资产计划实施的实质性程序
被审计单位: ABC股份有限公司 编制: 李四
报表截止日: 2008-12-31
复核: Jack
日期: 2009-1-19 日期: 2009-1-22
2.结果取自该项目所属业务循环内部控制测试工作底稿。
3.计划实施的实质性程序与财务报表认定之间的对应关系用“√”表示。
索引号 ZY002 ZY002 ZY002 ZY002 ZY002
ZY004
ZY004 ZY004 ZY004 ZY004 ZY004 ZY004 ZY004 ZY004 ZY004 ZY004
(5)预计负债:在会计核算中与或有事项相关的义务满足一定条件的,确认为预计负 债,而税法规定所有的预计负债不得在所得税前列支,由此会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6)广告费支出:税法规定管理费用、销售费用中列支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和业务宣 传费支出,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 15%,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年度 结转,本年度不允许税前扣除部分的广告费支出即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提示: 1、复核递延所得税资产应按以下三个原则: (1)核实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是否属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不属于暂时性
差异的不计算递延所得税资产; (2)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应按照谨慎性原则,可抵扣的暂时性差异如预期无法转回则
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且确认金额应以未来期间很可能取得的用来抵扣的应纳税所得额为 限;
N/A
ZY003
索引号:ZY000 项目: 递延所得税资产
财务报表认定 权利 计价
存在 完整性 和义务 和分摊
列报
执行人
李四
√
李四
√
李四
√
李四
√
√
李四
√
√
√
√
√
√
√
√
√
李四
√
√
√
√
√
√
√
√
李四
√
√
李四
√
√
李四
√
√
李四
√
√
李四
√
√
李四
√
√
李四
√
√
李四
√
√
李四
李四
√
√ √ √ √ √ √ √ √ √ √ √ √ √ √
(3)税率应以预期可能转回期间所得税率计算; 2、我们在审计中经常会用到的计税基础与会计计量的差异列示如下: (1)固定资产:税法规定各项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为:房屋、建筑物,为 20 年;飞机、 火车、轮船、机器、机械和其他生产设备,为 10 年;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器具、工具、 家具等,为 5 年;飞机、火车、轮船以外的运输工具,为 4 年;电子设备,为 3 年,通常企 业规定的折旧年限长于税法规定,由此会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同时应注意已计提减值准 备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方法与税法规定不同,由此也会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2)应收款项:税法规定企业提取的坏账准备金可按应收款项 5‰的比例税前扣除, 同时纳税人发生非购销活动的应收债权以及关联方之间的任何往来账款,不得提取坏账准备 金;企业则将应收款项账面价值减记至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减记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 损失,通常企业计提的坏账准备金额大于税法允许税前扣除的数额,由此会产生可抵扣暂时 性差异; (3)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税法规定不符合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各项资产 减值准备、风险准备金支出在计算应纳税所得时不得扣除,由此会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4)筹建期间的开办费:税法规定企业在筹建期发生的开办费,应当从开始生产经营 月份的次月起,在不短于 5 年的期限内分期扣除,由此会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第一步:获取企业的明细账、总账(或科目余额表)、所得税汇算清缴报告、企业执行 的所得税优惠政策等文件;
第二步:获取或编制递延所得税资产明细表并复核; 第三步:结合对其他科目的审计,重新计算各项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第四步:与相关科目核对,编制交叉索引; 第五步:与报表附注进行核对; 第六步:其他需执行的程序。
项目
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水平(注1)
控制测试结果是否支持风险评估结论(注2)
需从实质性程序获取的保证程度
计划实施的实质性程序(注3)
1.获取或编制递延所得税资产明细表,复核加计是否正确,并与报表数 、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是否相符。 2.检查被审计单位采用的会计政策是否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3.检查被审计单位用于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税率是否根据税法的规 定,按照预期收回该资产期间的适用税率计量。 4.识别被审计单位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项目及金 额,以及对当期经营损失以及未来期间的影响。 5.检查是否以未来期间很可能取得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 所得额为限,确认由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并检查提 供证据是否充分。 6.检查递延所得税资产增减变动记录,及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形成原 因,确定是否符合有关规定,计算是否正确,预计转销期是否适当,并特 别关注下列事项 (1)检查是否存在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交易因资产或负债的初始确认而 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不应予以确认,而被审计单位予以确认的情况。 1)该项交易不是企业合并;
2、复核加计正确,与总账、报表核对相符,标记相应的审计标识。 审计结论:经审计,未发现重大异常情况
(二)审计程序:检查企业计算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各项政策、依据是否合理。 审计目标:存在、完整性、权利和义务、计价和分摊 审计过程:
1、获取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政策或其他相关资料, 确定其对所得税系采用资产负债表债 务法进行核算, 在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时采用的税率系预期收回该资产期间的税率;
审计说明: 递延所得税资产期末较期初减少481,538.01元,变动原因为: 1、因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较上年增加导致递延所得税资产增加了359,530.20元; 2、因其他应收款计提坏账准备较上年减少导致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少了14,728.92元; 3、因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存货部分在本年度进行了清理,导致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少了270,539.88元; 4、因支付内退人员工资使得原预计的职工辞退福利减少,导致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少了69,854.33元; 5、因本年企业收入增长幅度(增长20%)高于广告费支出增长幅度(增长5%),使得本年发生的广告费支出均可在所得税前列支,同时上年度未税前扣除的广告费支出 1,943,780.33元也可在本年税前列支,导致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少了485,945.08 审计结论: 经审计,未见重大异常情况。
18.检查递延所得税资产是否已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在财务报表中作 出恰当列报: (1)未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可抵扣亏损的金额, 如果存在到期日,还应披露到期日; (2)对每一类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亏损,在列报期间确认的递延所得税 资产的金额,确定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依据。 注:1.结果取自风险评估工作底稿。
三、审计程序及审计过程介绍
(一)审计程序:获取或编制递延所得税资产明细表。 审计目标:计价和分摊 审计过程:
1、获取或编制递延所得税资产明细表,对于客户已经编制了明细表的,取得外勤主管 分拆的本科目明细表,并转换为底稿版;对于客户未编制明细表的,按照外勤主管下发的模 板填写本科目明细表(底稿见 ZY002);
(三)审计程序:重新测算各项递延所得税资产计算是否正确。 审计目标:存在、完整性、计价和分摊 审计过程:
1、结合对其他科目的审计,复核企业在计算递延所得税资产时使用的账面价值及计税 基础是否正确,重新计算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与企业计算数值进行核对,不符的进行调整(底 稿见 ZY004);
2、检查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底稿见 ZY004)。 审计结论:经审计,未发现重大异常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