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二年级弟子规教案

小学二年级弟子规教案

小学二年级弟子规教案【篇一:二年级弟子规教案】《弟子规》总序教学目标:1、从总体上了解《弟子规》。

2、会背《弟子规》总叙。

3、大体了解这几句话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会背《弟子规》总叙。

教学过程:一、介绍弟子规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

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

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

《弟子规》这本书,影响之大,读诵之广,仅次于《三字经》。

《弟子规》中的“规”,当然就是指规矩、规则。

你们知道“弟子”指的是谁吗?是孔子的弟子吗?是指小孩子吗?还是指其他什么人呢?(学生讨论)实际上这个“弟子”是泛指,也就是针对每个人而言的。

所以《弟子规》中谈到的规矩礼节是同学们甚至是老师都应该遵守的。

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篇古训——《弟子规》。

《弟子规》共360句(1080字),今天我们学习总序。

二、学习《弟子规》总叙1、听泛读《弟子规》总叙: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2、教师领读。

3、学生试读。

4、指名读。

5、齐读。

分行读。

6、同桌练习背诵。

7、小组竞赛背诵。

三、理解“总叙”的意思。

“总叙”概括了《弟子规》的主要内容:首先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

其次言语行为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

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

如果以上的事都做了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做学问了。

有余力则学文——当你做好了以上的事情(具备了如上的品德),如有多余的精力和时间,再去学习文化知识和技能。

四、讲故事:《大舜的故事》——孝五、礼仪1、回答问题要举手,回答问题要起立。

2、学习鞠躬。

六、作业1、背诵《弟子规》总序。

2、回家给父母捶捶背。

板书设计: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篇二:二年级上册国学教案《弟子规》】二年级第四周国学教案课题:《弟子规—入则孝》授课教师:冯永婷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把孝心的观念引入到小朋友的心田。

2、教育小朋友孝敬父母要从小事做起。

不但孝,关键是顺。

3、培养小朋友的感恩之心。

教学重点:1、关键在落实上。

一定要结合生活实际。

2、让小朋友理解孝道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弟子规》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教学时数:一课时一、复习导入:让小朋友复习上堂课的内容:弟子规——总序。

齐声背诵。

师:大家背得太棒了,看得出大家都很喜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弟子规》二、学习、理解内容:1、师:“谁能来读一读今天学习的内容?”a、请2名学生读b、生评议2、师:“理解有利于更好的朗读和背诵,我们来学习一下这几句话的意思。

” 入则孝——过去古人非常讲究孝道。

晚辈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要到长辈的房间向长辈“请安”。

入;也是指在家中。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呼唤我们,听到就应该马上答应,不要慢慢吞吞,半天不回答。

表现出一种无理的态度,或者有抵触情绪,自己不高兴就不应声。

比如;你正在看一个好看的电视,或者玩得正开心,父母叫你出来吃饭,你不答应。

或者答应了半天还是不动。

父母命行勿懒——父母让我们去做事,应立刻起身去做,不可拖延偷懒。

或者高兴做就做,不高兴做就不做。

还有的小朋友和家长讲条件,我做了你给我什么奖励?这都是不对的!父母教须敬听——父母在教育我们的时候,应该怀着恭敬的心去倾听。

不要漫不经心,愿意听就听,不愿听就不听。

否则,就是一个不听话的孩子。

父母责须顺承——小朋友有时做错了事,家长会批评责备我们。

我们要赶快承认自己的错误,虚心接受,不要让家长生气。

有的时候,家长误解了孩子,这件事明明不怨你,可家长没搞清楚就责备你。

作为晚辈,也不要急于辩解,等父母平静了你再解释。

这才是真正做到了孝,而且顺。

三、结合生活实例讲解:1、生活中有很多实例,父母呼唤我们;父母让我们帮忙做事;你是怎样做的?2、请自己去思考:自己哪些地方做的不够?3、常常见到一些孩子,自己玩的很开心。

父母让其帮助做一点家务,他马上说我还要写作业呢!找借口不去做事。

父母批评我们的时候,小朋友还嫌家长罗嗦,不高兴听批评。

明明是自己做错了事,还满不在乎。

故意惹父母生气。

这样对吗?小结:父母抚养我们花费了很多辛苦,从小把我们养大,我们要用心去体会,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

不能挂在嘴上,一句爸爸妈妈我爱你,是远远不够的!要落实到行动上,就要从生活小事做起。

四、举例说明:母鸡孵小鸡的时候,母鸡身体下边放一堆鸡蛋,它天天趴在这堆鸡蛋上,用自己身体的热量,去温暖这些蛋。

鸡蛋吸收了母鸡的血汗,慢慢变成了小鸡。

母亲抚育我们的时候,也象抚育小鸡一样,非常艰辛。

小的时候要喂奶、喂饭,换尿布,有病时背着你去医院,半夜起来喂药。

风里雨里天天接送你去幼儿园。

上学时为你拿书包,为你撑雨伞。

做好了饭菜等着你回来吃。

父母总是把最好吃的东西留着给你,可是我们的小朋友是否也能把最爱吃的饭菜留着给父母吃呢?不要以为父母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我们要对父母有感恩之心,有报答之愿!有的小朋友说等我长大了有工作了就去抚养他们。

世人说:“什么都能等,只有孝敬父母不能等!”让我们从今天就开始孝敬自己的父母。

为他们做一点事。

1、提问:你的父母最喜欢吃什么?干什么?请小朋友回答!2、不知道的小朋友回家问自己的父母,喜欢吃什么,干什么?3、我们能从哪些方面关心自己的父母?五、家庭作业:今天回家吃饭时为母亲盛一碗饭,或者为父亲倒一杯水。

帮助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比如:摆放碗筷、洗碗、擦桌子、扫地、倒垃圾。

洗衣服、晾衣服、打扫房间。

浇花、买菜、学做饭。

为父母捶背、按摩、倒洗脚水。

可以根据情况任选一样来做。

六、教学反思:【篇三:弟子规21-40教案】《第二十一课》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弟子规》第二十一课围绕“信”这一理念,通过韵文、释文、拓展、故事四个板块的设计,体现出课文的文、意、理的统一。

韵文通过“三勿”(勿轻言、勿轻传、勿轻诺)教导我们做到如何为真、如何言而有信。

释文表意准确,通俗易懂,为学生自读自悟提供了重要的课程资源。

拓展结合生活,以名人华盛顿的樱桃树的小故事联系实际揭示了课文内容的现实意义,以伟人做学习的榜样,为学生的具体日常行为提供了方向。

故事《崇祯轻信误国》以生动的事例诠释“见未真、知未的”造成的严重后果,以历史故事的形式,从反面告诉我们信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习《弟子规》的第五篇《信》,熟读成诵,感受古文的魅力,积累经典美文。

能力目标:通过古文的学习,感受古人的诚信和对学生今后的教育作用。

情感目标:使学生受到诚实守信、注重自我品德修养的教育。

使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熟读第二十一课,理解性背诵教学难点:理解中华传统优秀品德,学会诚实做人,踏实为人。

教学课时:1课时三、设计理念紧扣“信”这一主题,根据诵读入韵、读文明意、悟理导行三层教学目标,相机设立创设情境,话题揭义;字正腔圆,诵读成韵;故事诠释,读文明义;生活介入,明理导行、课外延伸教学五环节。

分层推进,层层落实,促进知行合一。

2、四化并用,优化组合。

确立以“读—思—悟—行”为主线的教学策略,实现理解、感悟、思辨、导行的有机统一;引导学生读准韵文的字音、节奏、音高,掌握停顿,落实诵读化。

借助故事,在故事中诠释文本要义,在故事中引发再度思考,在故事中激发学习情趣,体现教学故事化。

结合拓展,设情境,在课堂生成“见未真、知未的”情境,为知行合一的实践训练创造条件,再现教学情境化。

引导学生反思生活,明理察失,增强行为规范意识,张扬教学生活化。

四、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最近听别的任课老师说你们最近表现越来越好了,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回答老师问题,爱动脑筋??但是老师不敢相信这些,为什么呢?因为《弟子规》教育我们说“见未真,勿轻言”。

那你们的表现到底是怎么样呢?是不是如其他老师所说的那般优秀,见证奇迹的时候到了。

过渡:同学们,古语云:“腹有诗书气自华。

”相信又一次的学习《弟子规》,你们一定会收获许多做人的道理,成为谦谦君子。

让我们再次走进经典,一起接受圣贤的熏陶,学习做人的道理。

墨子说:言不信者,行不果。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跟人之言——信有关,也就是《弟子规》的第二十一课。

板书课题:信——第二十一课(二)、情境渲染,诵读经典,熟读成诵。

1、播放背景音乐《阳关三叠》,课件出示学习内容: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

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

师:古人说得好:“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让我们直面经典,大声地朗读每个句子。

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a、自由读,提要求:读准每个字音,读通每个句子提问:遇到不认识的字该怎么办?(问老师、问同学、查字典、猜一猜??)b、自由读文本,师来回巡视。

c、检查自读情况,提示学生注意停顿的地方d、(师:同学们读的可真认真!谁能当小老师,教大伙读读?)指名读、全班同学跟读。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我们一起来帮助他纠正读音)e、师范读,学生跟读。

(听你们读得津津有味,我也想读一读了,愿意跟汪老师读一读吗?)f、齐读文本。

理解课文内容,背诵经典2、古语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在诵读了之后,是不是达到了这样的效果呢,检查一下(1)指名学生运用自己的话解释文本内容a、师指导重难点字词的解释:言、传、宜、诺,b、师帮助学生找规律背:否定词和关键字(2)在理解的基础上男女生对读、竞赛读(给优胜者以红花奖励)。

3、试背:采用多种形式读,做到熟读成诵。

(三)、学以致用,,塑造高尚情操圣人告诉我们说:“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刚才同学们诵读了古文经典,也理解了课文意思,现在让我们运用它,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我想对ta说(课件出示实例)? 咕咚的故事兔子正在湖边玩,突听“咕咚”一声,吓得魂飞魄散,撒腿就跑,边跑边喊“咕咚来啦,快逃命啊!”于是沿途的狐狸野猪土狗豺狼纷纷夺路狂奔,逃命的队伍不断发展壮大,连老虎都屁滚尿流地撒丫子跑。

后来终于撞见狮子,狮子问:跑什么呢?众兽回答:咕咚来了呀!狮子奇怪,带领大家回湖边探个究竟,一阵风过,“咕咚”一声,原来是只木瓜掉进水里了。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勿轻言、勿轻传。

生再读“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

”) ? 同学间的故事小红和小明两个人是很要好的同桌。

期中考试的时候,小明遇到一道难题做不来了,他看见小红已经把试卷做完了,便小声的央求小红给他抄。

小红想到两人之间的关系这么好,便一口答应了,但是小红又想到老师的话,便又把试卷抽回来。

小明恶狠狠的瞪了小红一眼??(板书“勿轻诺”生读“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看来同学们诵读了经典不仅能让自己知识更加丰富,还能很好的运用它劝诫别人,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