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机采系统效率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
机采系统效率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
艺、新技术,进一步提高了机采系统效率。
1 引言 抽油机机械采油法是应用抽油机井生产系统采油的目的是 将地面能量通过抽油机—抽油杆—抽油泵传递给井筒中的 生产流体将其举升到地面,整个系统的工作过程就是能量 不断传递与转化的过程,而在能量传递和转化的每一环节 均会产生能量损失。从地面供入系统提供的能量扣除系统 中的各种损失,就是系统给井筒流体的有效能量,其与系 统输入能量之比即为抽油机井的系统效率。 通过优化 设计抽油机井生产系统的工作制度、选择合理的生产设备、 提高油井的管理水平来提高抽油机井系统效率不仅可以节 约大量的能源,降低生产成本,而且还能缓解国家用电紧 张的状况,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是油田 高效生产的重要途径之一。
2 机采系统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有杆抽油系 统由电动机、抽油机、井口装置、油管柱、抽油 杆柱和抽油泵组成。系统效率由地面效率和井下 效率两部分组成,地面的效率损失主要发生在电 动机、胶带轮、减速器和四连杆机构中,井下部 分的效率损失主要在盘根盒、抽油杆柱、油管柱 和抽油泵中。
2.1 抽油机工作状态和载荷特性对系统效率的 影响 抽油机的传动系统从动力端到悬点,一 般经过减速、换向两个阶段,如果换向机构的输 入转速与悬点运动周期的比等于1,如现在广泛 使用的游梁式抽油机,则减速系统的传动比就较 大,要实现低冲次就较为困难。然而在油藏开发 中后期,二类储量动用程度不断上升,油稠造成 摩擦阻力增大,稠油井需要低冲次运行来提高泵 效和降低能耗,游梁式抽油机不经过改造和其它 配套很难实现低冲次(图1)。
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得出结论:驱动抽油机的节能电动 机,应该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在较宽的载荷率下工作效率较高,在低负载率时效 率较高; 二是电动机的机械特性应该与抽油机的工作要求相匹配, 一般认为特性较软对三抽系统有利; 三要有一定承受过载的能力; 四启动扭矩要大; 五是有利于抽油机的平衡。 2.4 杆、管、泵间的摩阻影响 2.4.1 光杆与盘根盒间的摩阻 光杆与盘根盒间的摩阻大小直接影响功率损失。现场示 功图测试结果证明,部分油井盘根盒密封过紧或盘根盒与 光杆的对中性差时光杆上、下行程中摩阻的增加可引起驴 头悬点负荷变化1-2吨左右,这样最大、最小悬点载荷差 值变大,抽油机功率损失增加8%-15%,引起系统效率降 低,阻 在油藏开发中后期,由于含水的不断上升,井液由原 来的油包水变成了水包油,润滑性变差,加上油井出砂 加剧,造成井下抽油设备砂磨严重,使得抽油杆与油管 间的摩阻、油管杆与流体间的摩阻、抽油泵与柱塞间的 滑动摩阻增大。 2.4.3 粘滞磨阻 随着开发程度的不断加深,二类储量的动用程度不断 提高,稠油开发的规模不断扩大,也带来了不少生产难 题,在热采井的转周后期,原油的粘度很高,使上、下 冲程过程中的抽油杆、采出液与油管之间的粘滞磨阻非 常大,在某些稠油井上还会出现光杆缓下的现象,造成 光杆和驴头打架;另外由于采出液的粘度高,在单井外 输管线中的流动阻力增大,造成油井回压升高。这些都 造成了大量的能量和产量损失。
2.2 电动机的工作特性对系统效率的影响 电动机是油田抽油机井的主要动力设备,也是 油田主要的耗能设备之一,机采系统的耗电量最 终也体现在电动机耗电上。所以对电机的节能效 果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电动机及其相关改造是 提高机采系统效率项目中不可回避的问题。 2.2.1 电机负载率和功率因数 电机负载率是指运行中电动机实际输出功率N2 与额定功率的比值。
游梁式抽油机的平衡率对抽油机井的系统效率影响较 大,平衡差的油井能耗大,系统效率低。同时抽油机平 衡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抽油机连杆机构、减速箱和电 机的效率与寿命,对抽油杆的工作状况也影响很大。因 此,对于抽油机平衡状况的判断和及时调整,必须给予 重视。在旋转平衡或复合平衡方式的抽油机上,调整平 衡最方便的方法是调节旋转平衡块的平衡半径。实践表 明,通过合理地调整平衡,每口油井可减少有功功率0.31.5Kw,平均节电0.5Kw,节电效果显著。 同时,通过理论研究和测试实践,如果以抽油机的能 耗最小作为抽油机平衡最佳的判断标准,则上、下冲程 的峰值扭矩不一定相等,一般来说每口井都有节电的平 衡度最佳点,一般调在90%为最经济,通过调平衡可以 降低能耗,是管理出效益最直接的例子。
现场中一般用实测电流 法计算电机负载率:
电机的负载率及其特征曲线见 图2,从中可以得出,电机的 负载率及功率因数越低,电动 机的效率越低。
不能简单的用效率的平 均值来计算,必须用 平均轴功率和平均输 入功率之比来计算。
从中可以得出。在同样负载系数下,轴功率波动越大,电动 机的效率越低。这就要求驱动抽油机的电动机不仅本身节能, 而且要求其工作特性能够改善抽油机的工作状态。 2.3 采油系统电动机应用现状分析 目前柱西采油厂抽油机井使用的部分电机能量损耗仍然较高, 而且配置的额定功率远大于抽油机实际输入功率,存在“功率 不匹配”现象,造成负载率和功率因数偏低,无功功率偏大是 影响电机效率的重要因素。 多年来抽油机的驱动电机一直采用通用系列异步电机,这种 电机额定功率运行时的效率和功率因数呈现最大值,而当负载 降低时效率和功率因数都随之下降,能耗随之增大。
机采系统效率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
摘要:通过对机械采油井耗能设备进行详细的分析,找出 了影响机械采油系统(简称机采系统)效率的诸因素。在 做好参数优化工作的同时,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企业的要 求,以系统效率为突破口,针对影响系统效率的主要因素, 坚持“系统优化、综合配套”的原则,将油藏与工程、地 面与地下有机结合起来,积极采用国内外成熟有效的新工
通用异步电机启动转矩倍数只有1.8-2.0倍,因此,在 原来的“大机、强杆、粗管、深下”的稠油开采模式下, 选用电动机时为考虑启动和稠油在转周期内载荷变化大的 因素,不得不提高装机功率,造成运行时的“大马拉小车” 现象。 另外抽油机的扭矩特点是波动较大,且存在负扭矩, 这就要求驱动抽油机的电动机,不仅电动机本身在较宽的 载荷率下工作效率较高,而且更重要的是符合抽油机的载 荷状态,使抽油机悬点加速度变化趋于均匀,抽油机主要 构件如连杆、支架的受力,特别是减速器承受的扭矩有所 改善,平衡效果变优。即不仅要求驱动抽油机的电动机节 能,而且要求电动机的特性使抽油机的工作状态优化从而 达到节能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