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产运作管理计算题标准步骤(2)

生产运作管理计算题标准步骤(2)

生产运作管理共有五道计算类型题:标黄色的表示做题时,必须要阐述写清的。

一、装配线平衡的方法
1.(在答题纸上划出题中要求的网络图)
2.节拍计算:节拍r=计划期有效工作时间/计划期计算产量
3.计算满足节拍需要的工作地的最小数量理论值。

S min=[工序时间之和/节拍](最终结果进位取整)
4.组织工作地。

按节拍要求分配组织各工作地的工序(在网络图上标)。

分配时要遵循:保证各工序之间的先后顺序;各工作地的作业时间应尽量接近或等于节拍;工作地数目尽量少。

5.评价装配平衡的效率:装配线的效率=完成作业所需时间/实际工作地数*节拍
二、用代表产品法或假定产品法计算设备生产能力
1.代表产品法的步骤:
①选定代表产品。

因*产品计划产量(或计划产量与台时定额之积)最大,故选*产品
为代表产品。

②计算换算系数。

见表中第③项。

(以代表产品的台时定额为分母,其它产品的台时
定额为分子,计算每种产品的换算系数。

)(将每个产品的换算系数填入表格中)
③计算表中第④项。

(用每种产品的计划产量乘换算系数,得出用代表产品表示的产
量。

并填入表中。


④计算产量比重。

见表中第⑤项。

每个产品的产量/总产量
⑤计算生产能力:表中第⑥项
设备生产能力=设备年有效工作小时数/代表产品台时定额 = **
=年有效工作日*每天工作小时数*设备台数*(1-设备检修率)/代表产品台时定额
(生产能力取整,小数部分只舍不入),结果填入表中。

⑥按产量比重计算各产品生产能力⑦=生产能力⑥*比重⑤/换算系数③,将各产品生
产能力填入表中。

⑦如生产能力大于计划产量,则表示能力满足计划需求;
•(或如生产能力小于计划产量,则表示生产能力不足,企业应想办法增加生产能力来满足需求。


2.假定产品法的步骤:
①计算假定产品台时定额。

③=(每种产品的计划产量与台时定额乘积的和/总产量)=①A*②A+①B*②B+①C*②C+①D*②D/总产量
②计算产量比重。

见表中第④项。

每个产品的产量/总产量
③计算设备生产能力=设备年有效工作小时数/代表产品台时定额 = **
=年有效工作日*每天工作小时数*设备台数*(1-设备检修率)/代表产品台时定额
(生产能力取整,小数部分只舍不入),结果填入表中。

④按各产品比重计算各产品生产能力=生产能力*比重. 结果填入表中。

⑤如生产能力大于计划产量,则表示能力满足计划需求;
•(或如生产能力小于计划产量,则表示生产能力不足,企业应想办法增加生产能力来满足需求。


三、2台机器排序问题及加工周期的计算
1.应用Johnson算法。

求解过程如下:(以PPT中题为样例)
将工件*排第1位 *
将工件*排第6位 * *
将工件*排第2位 * * *
将工件*排第3位 * * * *
将工件*排第5位 * * * * *
将工件*排第4位 * * * * * *
最优加工顺序为s=(0,0,0,0,0,0)。

2.加工周期计算:见下表:按最优加工顺序重新整理时间矩阵,此图必须画在答题纸上。

如下图。

先按加工时间=上一工序完工时间+本工序加工时间,把第一行和第一列的工序
从第2行的第2列到第6列,从本行前一列右上角和本列上一行的右上角数字中取大者,再
和本工序加工时间相加,得出加工周期。

将加工周期都填在本工序加工时间的右上角。

最终得出最后一个工序的完工时间,即,这批零件的加工周期为*。

四、相同零件、不同移动方式下加工周期的计算 下式中n 代表零件个数,m 代表工序数 t L 表示工序时间最长的数字
顺序移动方式:T 顺 = n ∑t i =具体的计算数字过程及结果
平行移动方式:T 平 =∑ti +(n-1)t L =具体的计算数字过程及结果
平行顺序移动方式:T 平顺 =n ∑ti -(n-1) ∑ min(tj ,tj+1 ) =
具体的计算数字过程及结果
注:T 平顺求和符号∑第一个上面是m ,下面是i=1
第二个上面是m-1,下面是j=1(因软件公式不好用,没有直接录上)
五、项目管理网络计划图,各节点最早可能发生时间和最迟必须发生时间的计算,关键路线。

1. 根据题目要求画出网络图。

画图、节点编号。

2. 每个节点上计算最早可能发生时间,再反过来计算最迟必须发生时间。

3. 找出关键路线。

i=1
m
j=1
m-1
i=1
m
i=1
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