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望海潮赏析方法

望海潮赏析方法


羌管弄晴,菱歌泛 夜,嬉嬉钓叟莲娃
• 晴天丽日,处处笛声悠扬;明月照耀下的 幼童嘻嘻采莲,欢歌笑语,其乐融融。这
湖面采菱的歌声不绝于耳。老叟怡然垂钓,
几句极富生活情趣,好一派歌舞升平,百
姓安乐的盛世景象。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三秋”意指桂花花期长,馥郁芬芳,长 久不散;“十里”是说湖中广植荷花,逢 到花期真可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 花别样红”了。这里描绘了一幅清新淡雅 的图画,写出了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 山岭景色宜人,非常清秀美丽。三秋时节 桂花飘香,映日荷花绵延十里,芬芳馥郁, 令人陶醉。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1、概括词意。 2、找出并分析意象。 3、哪些词语值得推敲? 4、词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物? 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 5、词句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和表现手法?
• 词意:桥路华美,居室华丽,人口
阜盛。 • 意象:烟柳、画桥、风帘、翠幕、人家 • 值得赏析的词语:参差、十万 • 写景的角度:远望、动静 • 意境:平和安详、繁华美好 • 修辞及表现手法:运用比喻写出了
诗歌的炼字应注意: 1、动词 2、名词(意象) 3、修饰语(形容词、副词、数量词) 4、特殊词(叠词、拟声词、颜色词)
答题步骤:
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注意看这个字或者词有没有用到什么修辞手法以及 其他的表达技巧,如果有,也要写进去)
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是表 达了怎样的感情。(作用)
• 值得赏析的词语:绕、卷、
• 写景的角度:远望、动静
• 意境:开阔壮美、气势磅礴。
• 修辞及表现手法:比喻
东南之形胜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1、概括词意。 2、找出并分析意象。 3、哪些词语值得推敲? 4、词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物? 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 5、词句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和表现手法?
• 词意:西湖之美。
• 意象:重湖、叠巘、桂子、荷花。
• 值得赏析的词语:清嘉、十里
• 写景的角度:远望
• 意境:开阔秀美、令人神怡。
西湖之秀美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1、概括词意。 • 词意:民众悠闲自在、各行其乐、一 2、找出并分析意象。 派升平景象。 3、哪些词语值得推敲? 4、词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物? • 意象:羌管、菱歌、钓叟、莲娃。 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 5、词句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值得赏析的词语:弄晴、泛夜、嬉嬉 和表现手法?
赏一赏:二赏重点词句 望海潮 概括句意、 分析意象、 推敲词语、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描述意境、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修辞表现手法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点染”是诗词的一种艺术手法。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点”:抽象的评点(总写)
“点染”艺术鉴赏
元•马致远
染 点
“染”:具体的描述(分述) 二者紧密相连,表达共同意境。
分析:《望海潮》中哪些是 “点”,哪些是“染” ?
点、染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总)——点 居住环境华美,钱塘景观壮阔,百姓生活富有 (分) ——染 重湖叠巘清嘉(总) ——点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 嬉钓叟莲娃 。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分) —— 染
“远望”的美:垂柳含烟,薄雾如
纱,虹桥似画。
居室之华丽 人口之阜盛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1、概括词意。 2、找出并分析意象。 3、哪些词语值得推敲? 4、词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物? 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 5、词句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和表现手法?
• 词意:钱塘江岸、江潮之壮美。
• 意象:云树、堤沙、怒涛、霜雪、天堑
读一读之二读—初步理清词意 望海潮
地理形势重要。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 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 形容楼阁高低不齐。 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 原指军前大旗,词 山峰 秀丽 中代指高官孙何。 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 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赏一赏:三赏艺术手法
问题探究 这首词在写景上有什么特 点,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A、工于铺叙,一句一景 B、点染艺术手法
望海潮 (位置重要、历史悠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久、繁华) (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美丽、雅致、繁华) (钱塘江雄伟壮丽)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人民富有)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湖山之美)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民众悠闲的生活)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长官休闲的生活)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歌颂地方官政绩)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赏析诗词第一步: 读一读
读一读之一读
望海潮
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 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 ( qiàn )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 yǎn )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 ( qiāng )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 sǒu )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 去凤池夸。
重要都市,那里人众荟萃,财货聚集,故曰:“都会”。
“钱塘自古繁华”,这一句是对前两句的总结,因为杭州
具有这些特殊条件,所以“自古繁华”。
这句话 是全词的主旨句,在结构上总起全文,以博大的
气势笼罩全篇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希望日后把这如诗如画美景描绘下来,待
其回到京城升官时,向同僚们把这里的繁 华景象夸耀一番。
“参差”形容楼阁高下不齐
“十万”指人口众多,未必是确数。
远望去,垂柳含烟,薄雾如纱,虹 桥似画,人烟阜盛,千门万户帘幕 轻摆,显得平和安详,真是一派繁 华美好的景象。表达了作者的喜爱 之情。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 一句牵出了诸多意象,湖、 山、桂花、荷花奔赴而来, 令人心旷神怡,遐想万千。 抒发了对西湖的喜爱和赞 美之情。
• 写景的角度:远近、听觉 • 意境:悠闲自在、安逸
百姓之悠然 生活之安逸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1、概括词意。 2、找出并分析意象。 3、哪些词语值得推敲? 4、词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物? 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 5、词句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和表现手法?
• 词意:杭州官员仪仗之威风、饮宴
之酣畅、游山玩水之雅致。
分写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表明写作目的
“东南形胜”,是从地理条件、自然条件着笔写的。杭州 地处东南,地理位置很重要,风景很优美,故曰:“形 胜”。
“三吴都会”,是从社会条件着笔写的。它是三吴地区的
天然的壕沟,此处形 容钱塘江的壮阔。
上片: 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
画下来。图,名词 做动词,画;将, 助词,无实义。
赏 析 诗 词 第 二 步 : 赏 一 赏
赏一赏:一赏诗词结构 望海潮
东南形胜, 三吴都会, 总写 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
绕:环绕,参天绿树环绕江堤,“绕”字尽显古 树成行,长堤迤逦之态;卷:卷起,汹涌的波涛 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卷”字写出狂涛汹涌, 排山倒海之势。 这是对钱塘江江岸和江潮的特写 , “绕”“卷”两字特别形象、逼真写出了钱塘江 雄浑壮阔的特点。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 意象:千骑、高牙、箫鼓、烟霞。
• 值得赏析的词语:千、醉、吟赏
• 写景的角度:远望
官员之自得
这里其实暗含对长官日后飞黄腾达、不断高升 的美好祝愿。它是作者纯粹的奉承之辞。 表明他的创作目的
赏一赏:二赏重点词句 炼字题如何设问(命题角度)?
• 炼字型
1、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或某字历 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直接鉴赏关键词)
2、诗中的“诗眼” “关键字”是哪一个?为什么? (找出关键词并鉴赏) 3、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为什么? (比较鉴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