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三章 我国中药资源种类、分布及区划3
第三章 我国中药资源种类、分布及区划3
2.深入开展适宜区的分析研究,为变野生资源 为家种、家养提供科学依据。 各地区有其特色的中药资源,每一种中药 资源又有其最适宜的生长环境。选择有代表性 的中药资源种类,研究其生长的环境条件和适 宜的生长区域,为中药区划提供依据,科学地 指导引种和野生变家种、家养,根据各地的自 然、社会经济状况及生产力水平,选建中药材 生产基地,对中药生产进行合理布局。
中药区划的原则
1.中药区划的原则。 中药区划主要遵照:中药生产条件的 相对一致性,中药生产特点的相对一致性, 中药生产发展方向、途径和措施的相对一 致性,中药区划与农业区划相协调,不同 等级的中药区划相衔接,保持一定的行政 区划单元的完整性等原则来进行。
2.中药区划的创建依据。 此次中药资源区划的创建研究是以各地的自然生 态指标和对中药资源开发利用与中药生产有直接影响 的社会经济指标为依据,选择了在药材生产中占有重 要地位又具地域特色的103种药材(其中植物药85种、 动物药16种、矿物药2种)为中药区划分区标志种,在 对326种大宗常用中药材全国调查的基础上,对各区代 表品种的资源状况(包括野生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分 布与时间上的消长规律,家种、家养药材数量、栽培 面积、饲养规模、产量质量等)、地道性、生产和应 用流通历史、生产布局、资源开发方向及途径措施加 以重点研究,进行合理的分区划片。
《中国中药区划》
中药区划就是以中药资源与中药生产地域系 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中药资源区域分布与中 药生产规律,从自然、社会经济、技术发展角度, 进行生态环境、地理分布、区域特征、历史成因、 时空变化、区域分异,以及与中药资源数量、质 量等相关因素的综合研究,按区域相似性和区际 差异性,将全国划分成不同等级的中药资源保护 和中药生产区域。中药区划体系的建立有利于中 药资源开发、保护及中药生产分区规划、分类指 导、分级实施,有利于按市场机制调整中药生产 与流通,创造更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 效益,促进中药事业的健康发展。
(3)依靠技术进步,增强中药材生产后劲,推动 中药资源的开发和综合利用。进行家种药材的栽培 技术、质量标准方面的系统研究,着重解决种质退 化,广种薄收,单产不高,总产不稳的难点;加强 对引种试种品种的生态、生理及遗传方面的研究。 (4)开拓中药市场,发展中成药工业,为本区中 药资源的开发奠定基础。
1.本区中药资源特点 (1)药材栽培历史悠久,在国内占有重要地位。 (2)中药加工业兴旺发达。本区中成药和饮片加 工企业近 150 家,占全国的 27%, 北京同仁堂中药 厂和天津达仁堂药厂为国家一级企业。北京同仁堂 中药厂的安宫牛黄丸、山东东阿阿胶厂的阿胶,天 津乐仁堂中药厂的天津感冒片、山西中药厂的龟龄 集、定坤丹等先后获国家金质奖。
1.正确评价中药资源特点,为合理开发中药资源, 尤其是充分发挥地道药材优势,提供科学依据。 根据中药资源分布的区域性特点,评价不同 地区中药资源的种类、数量(蕴藏量)、和质量, 以及资源分布消长规律,研究地道药材的成因, 探讨药物功效与产地的关系,必将为合理开发各 地的中药资源,尤其是地道药材资源的优势提供 科学依据。
3.揭示各地中药资源与药材生产的地域性 特点,为调整药材生产结构和布局提供科学 依据。 中药区划在综合评价各地自然经济条件 的基础上,研究主要品种适宜区域,在分析 药材生产现状和区域性特点的基础上划分不 同级别的中药区,为研究药材生产布局提供 了系统资料和科学依据。推动中药材生产专 业化、布局区域化,充分发挥各地的自然和 资源优势,克服药材生产“小而全”的思想, 避免盲目性引种及扩大种植区域,科学指导 生产。
第三章 我国中药资源种类、 我国中药资源种类、分布及区划
第一节 中药资源种类 第二节 中国中药资源的分布 中药区划
第三节
第三节 中药区划 我国地域辽阔,南北跨热带到寒温带, 东西从多雨湿润地区到干旱荒漠地区,气候 复杂,土壤类型多样。中药资源极其丰富。
中药资源绝大多数来源于植物和动物,它们的 生长繁衍受到生态环境的深刻影响和制约。药用植 物在生长过程中,逐渐适应了特定的自然环境,由 于环境的影响,其内在质量也在发生变化。所谓 “地道药材”就是由此形成的。过去,因没有根据 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是否适应各种药用植物的生长 习性,有些地区盲目地引种,使生产布局分散,药 材质量下降。为发展“地道药材”,建设商品基地, 实现区域化生产,在中药资源调查的基础上,辨明 地域分异规律,明确各地区的主攻方向,克服不利 因素,组织合理的生产结构,增强发展药材生产的 主动性,必须开展中药区划工作。
(一)东北寒温带、中温带野生、家生中药区 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东部及内蒙古东 端,共86个县(市、旗)。本区是我国重要的 用材林基地和商品粮、大豆等生产基地。区内 交通运输比较发达,铁路、公路遍布,水运也 很方便。 1、本区中药资源的主要特点 (1)野生种群大,蕴藏丰富。 (2)珍稀特产及地道品种较多。 (3)中成药发展迅速,研究成果卓著。
?中药区划的分区系统及命名规则
一、二级区均采用三段命名法来命名。 一级区:地理方位+热量带+药材发展方向。 二级区:地理位置+地貌类型+优势中药资源品 种名称。地理位置、地貌类型通常采用地理简称 来代替。
三、中药区划的内容简介 《中国中药区划》共划分了9个一级区 和28个二级区,下面仅就一级区的中药资 源特点以及今后的开发方向和建设途径做 以简介,并将二级区予以罗列。
2.本区中药资源开发方向与途径 以发展家种传统药材为主,提高产品质量, 增强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进一步发展中成药工业, 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 (1)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建设药材商品生产基地。 (2)重视野生中药资源的开发和保护。连翘、酸枣仁、 全蝎、远志等是本区野生药材的优势,充分认识这些 资源的药用价值,做好收购工作。在进一步开发的同 时,注重保护资源。
(4)立足于长白山和大兴安岭、小兴安岭的药用 资源,发展中成药工业,继续开拓以人参、刺五 加为主的产品系列;以鹿茸、蛤蟆油、蛇毒等为 主要原料的动物药产品系列;以长白山真菌为原 料的药用菌类产品系列;以大宗地道药材、民间 草药为原料的传统中成药和新药制剂。医药科研 部门与中成药生产企业,进一步结合,共同深入 开发本区丰富的中药资源,以形成本区中成药产 品优势和经济优势。
3、二级分区 (1)大兴安岭山地 黄芪、赤芍、防风、满山红、熊胆区。 (2)小兴安岭、长白山山地 人参、黄柏、五味子、细辛、鹿茸、蛤蟆油区。
(二)华北暖温带家生、野生中药区 本区包括辽宁南部、北京、天津、河北中 部和南部、山西中部和南部、山东、陕西中部 和北部、宁夏中部和南部、甘肃东部、青海西 部、河南中部和北部、安徽北部及江苏北部, 涉及13个省、市,共674个县(市、区)。本 区农业开发历史悠久,种植业十分发达,小麦、 棉花、花生、芝麻、谷子、高梁等在全国种植 面积最大。铁路、公路、海运便利。科学教育、 经济文化发达。
在历时十年中药资源普查的基础上开展了 中药资源区划的创建研究工作,中国药材公司 (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办公室)组织有关方面专 家于一九九五年编撰出版了《中国中药区划》。 区划是区域划分的简称,以分区划片的手 段,研究不同地区或区域的优质增益,并在对 区域差异与相似性深入认识的基础上,区分差 异性,归纳相似性,以形成符合客观发展规律 的区域划分体系,达到因地制宜地发展生产、 护育与开发资源的目的。
一、中药区划的目的和任务 我国中药资源蕴藏丰富。但是,由于长期 的开发利用以及生态环境的变化,野生资源也 必然受到影响。许多地方不顾客观条件的可能, 过度地利用甚至滥采乱挖,乱砍滥伐,导致资 源减少,药用动、植物的生长和栖息环境也受 到一定程度的破坏。要保护中药资源,尊重客 观自然规律,加强宏观控制,就需要在中药资 源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中药区划,以合理开发 中药资源。
3.二级分区 (1) 黄淮海辽平原金银花、地黄、白芍、 牛膝、酸枣仁、槐米、北沙参、板蓝根、全 蝎区 (2)黄土高原党参、连翘、大黄、沙棘、龙 骨区
(三)华东北亚热带、中亚热带家生、野生中 药区 包括浙江、江西、上海、江苏和安徽中部 和南部,湖北、湖南中部和东部,福建中部和 北部,河南南部,广东北部,涉及10个省、市 共514个县(区)。本区经济发达,科技水平 高,加工能力强,消费水平高,交通方便,对 外贸易活跃。农业经营集约程度较高,林、副、 渔业发展较快。区内淡水水域十分辽阔,全国 五大淡水湖均在本区境内。
4.合理确定不同地区药材生产发展方向,为 制定药材生产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根据中药区划可以合理规划各地区的中 药生产,区划是前提依据,规划是区划的实 施,二者配合衔接,实现药材生产实现可持 续发展。
二、中药区划的原则依据 中药区划的对象是各地区区域单元系统, 空间上连续,资源分布上重叠。各区域的自然 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影响中药资源的分布及中 药生产与资源开发,从而导致其资源开发的途 径和措施、中药生产发展方向具有相对一致性。 中药区划是农业区划的组成部分,既属于农业 部门区划又是具有综合特点的专业区划,因此 应与各类农业区划相协调,同时要注意各区域 不同等级的区划互相衔接。
中药区划的创建依据
3.中药区划的分区系统及命名规则。 我国中药区划采用二级分区系统。一级区 主要反映各中药区的不同自然、经济条件和中 药资源开发利用与中药生产的主要地域差异, 二级区是在一级区中根据中药资源优势种类及 其组合特征和生产发展方向及途径的不同而划 分。一级区主要代表品种的产量、蕴藏量占全 国70%以上,二级区占50%以上,代表品种的 地道药材产区位于中药区范围之内。
各区方位?包括那些省区市或部分?中药资源的主要特点? 开发的方向和途径?二级分区及主要药材?
2、中药资源开发的方向和途径 发展地道药材,保持珍稀名贵品种的特色, 立足于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中药资源的 合理开发。注重提高中药材的深加工水平,推动 中成药工业的发展。 (1)建设商品生产基地,改变粗放经营,提高 单位面积产量。 (2)保护野生药用动、植物资源。 (3)加强对中药资源的开发利用,开辟新品种、 新资源的研究应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