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三章 我国中药资源种类、分布及区划2
第三章 我国中药资源种类、分布及区划2
?本区中药资源概况及特点特点。
根据东北区的地形、地貌特征可将该区 域进一步划分为大兴安岭北部山地、东北东 部山地和东北中部平原三部分。
?东北区包括哪些亚区(部分),地图上大体位置 ?各亚区著名药材及产地。药材名、原植物、产地
(二)华北暖温带区 本区西邻青藏高原,东濒黄海、渤海,北面 与东北区和内蒙古区相接,南界以秦岭北麓、伏 牛山、淮河与华中地区接壤。华北区地处中纬地 带,介于温带和亚热带之间,具有暖温带大陆性 季风气候特征。本区中药资源种类由北向南逐渐 复杂。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的地带性土壤为褐色 土和棕色森林立,黄土高原上则分布有黑护土。 除石质山地外,本区地表覆盖物质主要是黄土, 这是华北区自然地理的基本特色。
(四)西南亚热带区 西南亚热带区位于华北、华中、华南和青 藏地区之间,西南部毗邻缅甸,包括秦巴山地、 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及部分横断山地。本区内 的云南、贵州、四川三省的山地面积均占全省 的70~80%。本区大部分地区平均年降水量 1000mm左右,地带性土壤为黄壤、红壤和黄 棕壤。
西南亚热带区的中药资源种类多、数量大、 质量优,在全国名列前茅。据统计,全区有中药 资源5000种以上,其中药用植物约4800种、药用 动物近300种、药用矿物约100种。 本区是我国地道药材产区,历来就有川广、 云贵地道药材的美称。 本区又是多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用药经 验丰富,如藏药、彝药、傣药、苗药等各具特色。 民族药多为当地分布的特有种类,如青叶胆、火 把花根(昆明山海棠)、灯盏细辛、青羊参、岩 白菜、竹红菌、紫金龙、榜嘎(唐古特乌头)、 船形乌头及羊耳菊等。
?本区位置、包括范围,在地图上能指出 本区大体范围。
东北区是我国纬度最高、气候最冷的一个自 然区域,也是我国最东部的地区,地理位置显著 地向海洋突出。由于海洋季风影响,给东北带来 较多的雨量和较长的降水季节。 本区属寒温带、温带季风气候,其基本特征 是冬季寒冷而漫长;温暖、湿润而短促的夏季及 春季多大风,降水集中在夏季,大部分地区年降 水 量 为 400 ~ 700mm , 长 白 山 地 区 东 南 侧 可 达 1000mm。全区分布较广的地带性土壤有寒温带的 漂灰土、温带的暗棕壤、黑土和黑钙土。 ?本区气候特点。
(五)华南亚热带、热带区 华南亚热带、热带区位于我国最南部,北 界与华中、西南西区接壤;南面包括南海和南 海诸岛,与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等国隔海 相望;西南界是我国和越南、老挝、缅甸等国 的边界。本区属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高温 多雨,冬暖夏长,干湿季节比较分明,水热资 源丰富。年降水量一般为1200~2000mm,居全 国之冠。地带性土壤由南到北以砖红壤、赤红 壤为主,其次有红壤、黄壤、石灰土、磷质石 灰土等。
以省而论,黑龙江省有中药资源约1500种, 其中药用植物约1200种、药用动物约300种、 药用矿物及其他约40种;吉林省有中药资源 1781种,其中药用植物1412种、药用动物324 种,药用矿物63种。 本区中药资源的特点是种类丰富,地道品 种和珍贵、稀有种类多,蕴藏量和产量大。地 道药材习称“关药”,代表性药用种有人参、 黄柏、五味子、细辛、黄芪、刺五加、桔梗、 党参、鹿茸和蛤士蟆等。
本区植物种类丰富,仅高等植物就有7000种以上; 西双版纳和广东地区均在5000种左右。 特有种类很多,仅海南岛就有500种,西双版纳 在300种以广,不少已被列为国家保护的珍稀物种。 地带性植被为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 雨林、赤道热带珊瑚岛等。 华南亚热带、热带区是我国中药资源的重要分布 区,也是南药的集中产区。海陆药材兼备,门类齐全, 独具特色。中药资源约有5400种,其中药用植物约 5000种,药用动物近300种,矿物药约50种、在全国 各个地区中名列前茅。
本区植物区系有明显的温带特征。中药资源丰富, 种类多、产量大,药材生产水平较高,在国内占有重要 地位,是我国暖温带中药材的集中产区。 药用植物有柽柳、翅碱蓬、猪毛菜、盐爪爪、蒺藜、 鹿蹄草、铃兰、灰绿碱蓬、骆驼蒿、刺果甘草等。 这一地区盛产著名的地道药材,如河南的四大怀药: 地黄、山药、牛膝和菊花,以及红花、山茱萸、禹白附、 禹白芷、款冬花、茯苓、补骨脂、金银花等;河北的紫 菀、薏苡、祁白芷、板蓝根、甜杏仁、枸杞子、苦杏仁、 槐米、红花、北沙参、知母、黄芩、麻黄、升麻、柴胡、 酸枣仁、远志、五加皮、马兜壤,以及山地黄棕壤;区内北亚热带地 带性植被类型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以壳斗科落叶和常绿树种为基本群落种, 如麻栎、白栎和栓皮栎等。中亚热带植 被类型为常绿阔叶林,以栲、石栎、青 冈和樟科、茶科、木兰科、金缕梅科的 树种为主。针叶林有马尾松、杉木、云 南松、柏木等树种。
东部季风区域 东北寒温带、温带区Ⅰ (一)东北寒温带、温带区Ⅰ 华北暖温带区Ⅱ (二)华北暖温带区Ⅱ (三)华东亚热带区 Ⅲ 西南亚热带区Ⅳ (四)西南亚热带区Ⅳ 华南亚热带、热带区Ⅴ (五)华南亚热带、热带区Ⅴ 思考题 1、各区包括的范围,在地图上能指出各区大体范围 2、各区又包括哪些亚区(部分),在地图上大体位置? 3、各区著名药材及产地? 4、各区气候及植被特点。
本区森林植被以针叶林与针阔叶混交林为主, 林下灌木和草本植物茂盛。 动物资源也较丰富,兽类有驼鹿、马鹿、梅 花鹿、野猪、狍、麝、水獭、豹等,东北虎已不 多见;还有多种啮齿类,如灰鼠、花鼠、大林姬 鼠等;鸟类有松鸡、榛鸡、星鸦、啄木鸟等;爬 行类有棕黑锦蛇、蝮蛇等;两栖类有花背蟾蜍、 蟾蜍、青蛙等。 东北区的植物种类不够丰富,维管束植物约 2670种,约占全国总数的1/10,其中树木种类少, 但数量多,是我国森林面积最大的区域。 ?本区生物资源特点。
?植物的自然地理分布影响因素,三向地带性,水分、 温度(气候)分布规律(与经纬关系) ?我国中药资源自然区域划分。
一方面沿纬度方向成带状发 生有规律的更替,称为纬度地带 纬度地带 性; 另一方面从沿海向内陆方向 成带状,发生有规律的更替,称 为经度地带性 经度地带性。 经度地带性 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合 称水平地带性。 水平地带性。 水平地带性 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 和垂直地带性结合起来, 影响并决定着一个地区植 被种类和分布的基本特点, 即所谓“三向地带性”学 “三向地带性” 说
第三章 我国中药资源种类、 我国中药资源种类、分布及区划
第一节 中药资源种类 第二节 中国中药资源的分布 中药区划
第三节
第二节 中国中药资源的分布
在地球表面上,任何自然环境里都分布着一 定的生物类群。不同生物类群的分布,决定于环 境因素的综合影响,主要取决于气候条件,特别 是热量和水分 热量和水分,以及两者的结合作用。热量和水 热量和水分 分同样是决定中药资源分布的两个主要因素。 地球表面的热量随纬度位置而变化, 地球表面的热量随纬度位置而变化 , 水分则 随距海洋远近, 以及大气环流和洋流特点递变, 随距海洋远近 , 以及大气环流和洋流特点递变 , 水分和热量的结合,导致植物地理分布的形成: 水分和热量的结合,导致植物地理分布的形成:
根据中国动物地理区划,本区属于东洋界 西南区,兼在古北界和东洋界起源的种类,动 物资源十分丰富,主要有林麝、熊、豹、云豹、 豹描、麂、豺、猪獾、猞猁、猕猴、狐、水獭、 红腹锦鸡、白冠长尾锥、蛇、蝉、蝎、虻虫、 鳖、龟和蜈蚣等;还分布一些珍稀动物如大猫 熊、金丝猴、羚牛等。本区药用矿物种类较多, 尤以朱砂、雄黄在国内占有重要位置;其余详 见本章有关内容。根据地域差异,西南亚热带 区可分为秦巴山地、四川盆地、贵州高原和云 南高原四部分。
本区既有北方、南方动物,又是季风区 及蒙新区动物相互混杂的地带。动物药用种 类不多,地道药材有阿胶、牛黄等。根据自 然条件和中药资源种类的不同,本区又可分 为三部分,即辽东、山东低山丘陵,华北平 原和冀北山地,以及黄土高原。
查阅山东省药材区划?
(三)华东亚热带区 本区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一个区域,占 全国总面积的1/4左右,幅员辽阔,南北纬 度相距11~12度,东西跨经度约28度,涉及 17个省区。我国亚热带可以划分为两个部分, 即可分为东部的华中亚热带和西部的西南亚 热带。华中亚热带区大约介于秦岭-淮河与南 岭之间,西起青藏高原东侧,东及东南沿海, 主要包括长江中下游流域、浙江全省、福建 大部和两广北部。
(一)东北寒温带、温带区 东北寒温带、 本区位于 我国东北部, 属寒温带、 位于我国东北部 本区 位于 我国东北部 , 属寒温带 、 温带 湿润、 半湿润地区。 本区包括 黑龙江、 吉林、 包括黑龙江 湿润 、 半湿润地区 。 本区 包括 黑龙江 、 吉林 、 辽宁东部和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 辽宁东部和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 因此本文所述东北地区和一般习惯所称 的东北( 包括辽宁、 吉林、 黑龙江三省) 的东北 ( 包括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三省 ) 有 不同的范围和含义。 不同的范围和含义。
?《中国自然区划》将我国的自然区域概分为哪三个区域, 各自特点,对生物分布影响。
一、东部季风区域 东北寒温带、 (一)东北寒温带、温带区 (二)华北暖温带区 (三)华东亚热带区 (四)西南亚热带区 华南亚热带、 (五)华南亚热带、热带区 二、西部干旱荒漠区 (六)内蒙古区 (七)西北区 三、 (八)青藏高寒区
此外,随着海拔高度 的增加,植物也发生 有规律的更替,称为 垂直地带性。 垂直地带性
根据我国综合自然条件的重大差异,《中国自 然区划》将我国的自然区域概分为东部季风区域、 西北干旱区域和青藏高寒区域。“区域”是我国综 合自然特征分区的广域概念。我国三个十分广阔的 自然区域是我国自然条件不均衡性的综合表现,简 而言之,东部湿润,西北干旱,青藏高寒。 以生物分布而论,我国陆地 陆地环境三大自然区域 陆地 的不同自然条件对生物种类分布有着重要影响。三 大自然区域的三大生态地理生物群,实际上也反映 了生物对大区域自然条件适应的共同性。我国中药 资源的自然分布,依照上述三大区域的水平地带性 和垂直地带性可进一步划分为若干区。
据初步统计有中药资源2700种左右,其中 药用植物约2400种,药用动物约300种,药用矿 物及其他类约50种,约占全国中药资源的1/3 左右。绝大部分为野生中药资源,栽培家养的 有100多种。本区中药资源多属亚热带类型,暖 温带和北热带的种类很少。 本区可分为长江中下游平原、江南山地丘 陵和南陵山地三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