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药资源学 第三章我国的中药区划及其分区特征
中药资源学 第三章我国的中药区划及其分区特征
第二节 东北华北和西北温带地区
➢ 天山南坡、西昆仑山:新疆软紫草、麻黄、 阿魏、新疆党参、雪莲花等。
➢ 南疆盆地绿洲平原:甘草、肉苁蓉、麻黄、 锁阳、罗布麻。
➢ 北部的阿尔泰山地:赤芍、麻黄、秦艽、肉 苁蓉、白鲜皮、天仙子、甘草等。
2020/10/5
36
第二节 东北华北和西北温带地区
➢ 药用动物资源种类及其分布
仅为划分中药区提供依据,也为合理的引种新品
种和变野生药材为家种、家养,给予科学指导。
➢ 对家种药材分布状况研究,为药材生产的合0/5
5
第一节 我国的中药区划
(三)中药区划为调整药材生产结构提供科学 依据
➢ 不同药材的分布区相互重叠,构成不同地区具有 不同的主要药材品种,这是划分不同中药区和实 现药材生产区域化的客观基础。
2020/10/5
24
第二节 东北华北和西北温带地区
➢ 药用动物资源种类及其分布
➢ 黄淮海辽平原:山东阿胶,牛黄,全蝎,蟾蜍, 土鳖虫等。
➢ 黄海:石决明,牡蛎,海螵蛸,瓦楞子,海狗 肾,海马等。
➢ 黄土高原晋东山区:五灵脂,鹿茸,麝香,土 鳖虫等。
2020/10/5
25
第二节 东北华北和西北温带地区
三、内蒙古中温带野生中药区
(一)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状况 ➢ 范围:黑龙江中南部,吉林西部,辽宁西北部,
河北北部,山西北部和内蒙古中部和东部,涉 及6个省,约98万平方公里。 ➢ 气候:东北部和中部-半湿润大陆性季风,西部 -干旱草原向荒漠草原过渡气候。 ➢ 土壤:东部平原-黑土,草甸土,风沙土;内蒙 古高原-黑钙土。
➢ 药用矿物资源种类及其分布
➢ 黄淮海辽平原:代赭石,滑石,硫磺,浮石, 石膏等。
➢ 黄土高原:石膏,滑石,芒硝,硫磺,白矾, 龙骨等。
2020/10/5
26
第二节 东北华北和西北温带地区
(三)中药资源的特点及其可持续利用措施
➢ 道地药材有亳白菊,潞党参,热河黄芩,西 陵知母以及河南四大怀药。
➢ 本区应以发展传统家种道地药材为主,保持 和提高产品质量,进一步开发和保护野生中 药资源。
2020/10/5
22
第二节 东北华北和西北温带地区
二、华北暖温带家生野生中药区
(一)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状况 ➢ 范围:辽宁南部及西部,北京、天津、河北中部
和南部,山西中部和南部,河南中部和北部,山 东全部等共计13省(市)91.3万平方公里。 ➢ 地势:由山地、丘陵和平原呈海岸方向排列。 ➢ 气候:夏季酷热,冬季寒冷,雨热同季。 ➢ 土壤:东部丘陵山地-棕壤,中部丘陵山地-褐色 土,黄土高原-黑垆土。 ➢ 道地药材中的北药,西药,怀药多产于此区。
➢ 地貌:由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山地以及松辽平原构成。 ➢ 基本特征:春季干燥多风沙,冬季寒冷而漫长,降水集
中在夏季。 ➢ 植物区系:由东西伯利亚植物区系和长白植物区系构成。 ➢ 土壤:漂灰土、暗棕壤、黑土和黑钙土。
2020/10/5
18
第二节 东北华北和西北温带地区
(二)中药资源及其分布
➢ 药用植物资源种类及其分布 ➢ 大兴安岭山地:赤芍、满山红、龙胆、防风、
➢ 刺猬皮,牛黄,五灵脂,马鹿角,羚羊 角等。
➢ 药用矿物资源种类及其分布
➢ 药材生产专业化:一个地区根据该地区的自然条 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发展以道地药材为重点的最 适宜品种,并且使这些品种的生产在该地区药材 生产中占绝对优势。
2020/10/5
6
第一节 我国的中药区划
(四)中药区划为制定药材生产规划提供科学 依据
➢ 中药区划根据中药生产地域分布规律,划分中药 区,分区论证各区中药生产发展方向和途径,直 接为制定中药发展规划提供依据。
➢ 内蒙古高原:牛黄,鹿茸,刺猬皮等。 ➢ 阴山山地和坝上高原:鹿茸,牛黄,狗肾,
鸡内金,全蝎等。
➢ 药用矿物资源种类及其分布
➢ 内蒙古高原:龙骨,芒硝,大青盐,石膏等。 ➢ 阴山山地和坝上高原:石膏,龙骨等。
2020/10/5
31
第二节 东北华北和西北温带地区
(三)中药资源的特点及其可持续利用措施
西北中温带、暖温带野生中药区 青藏高原野生中药区 海洋中药区
15
第一节 我国的中药区划
2020/10/5
16
第一节 我国的中药区划
2020/10/5
17
第二节 东北华北和西北温带地区
一、东北寒温带中温带野生家生中药区
(一)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状况
➢ 范围:内蒙古自治区东端及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 共计86个县,面积45万公里。
第二节 中药资源区划
第三章 我国中药区划及其分区特征
➢ 中药区划:在中药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对中药资 源的自然分布规律及其开发利用前景,以及中药 生产的地域特点等进行系统研究,依据中药资源 开发和中药生产的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条件的特 点,按区内相似性和区际差异性等原则,将国土 及海域划分为多个区域,并明确各区域中药资源 的开发和中药生产的优势及其地域性特点,提出 中药生产发展方向和建设途径。
2020/10/5
34
第二节 东北华北和西北温带地区
(二)中药资源及其分布
➢ 药用植物资源种类及其分布 ➢ 东部的鄂尔多斯高原西部:甘草,麻黄,银
柴胡,马勃,黄芩,远志,知母等。 ➢ 阿拉善高原:肉苁蓉,锁阳,麻黄,甘草等。 ➢ 吐鲁番盆地:以维药为主,索索葡萄,黑种
草子等。
2020/10/5
35
2020/10/5
2
第一节 我国的中药区划
一、中药区划的目的与意义
中药资源研究和开发的科学基础
为中药材生产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为调整药材生产结构提供科学依据 为制定药材生产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2020/10/5
3
第一节 我国的中药区划
(一)中药区划是中药资源研究和开发的科学 基础
➢ 中药区划涉及到中药产业的多个方面,这些方面 也是划分不同中药区的依据,是论证中药区发展 方向和途径的重要基础。
(五)不同等级的中药区划相衔接
➢ 按照行政区域范围大小,中药区划分为全国中 药区划、省级中药区划、地级中药区划和县级 中药区划。
➢ 不同级别的区划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相互结 合,互相衔接,构成完整的体系。
2020/10/5
13
第一节 我国的中药区划
(六)保持一定的行政区划单元的完整性
➢ 在确定中药区划分区边界时,应尽量保持 一定行政区界的完整。
远志、金莲花、草乌、升麻等。 ➢ 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山地:人参、五味子、辽细
辛、黄柏、刺五加、桔梗、天麻、牛蒡子等。 ➢ 松辽平原:防风、柴胡、甘草、桔梗、麻黄、
龙胆、知母、远志、杏仁等。
2020/10/5
19
第二节 东北华北和西北温带地区
➢ 药用动物资源种类及其分布 ➢ 大兴安岭山地:马鹿、黑熊、麝等。 ➢ 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山地:梅花鹿、马鹿、中国
2020/10/5
23
第二节 东北华北和西北温带地区
(二)中药资源及其分布
➢ 药用植物资源种类及其分布 ➢ 黄淮海辽平原北部:祁菊花、祁紫菀、祁木香、
祁漏芦、地黄等大宗药材。 ➢ 燕山山麓平原:丹参、板蓝根、北沙参、白芷、
桔梗、党参等。 ➢ 黄淮海辽平原中部的河南:道地药材四大怀药-
怀地黄,怀山药,怀菊花,怀牛膝。密银花等。
➢ 中药资源的分布比其他农业资源更具有显著区域 性。如道地药材。
➢ 关防风、怀山药、温郁金等均以地冠名。
2020/10/5
4
第一节 我国的中药区划
(二)中药区划为中药材生产布局提供科学依 据
➢ 每种药用资源只是在适于它的生态特性的生境中
生长。如:平原、岗地、岛屿、深谷等。
➢ 对不同地区代表品种分布适宜区的分析研究,不
➢ 县级区划到村,省级区划到乡,全国中药 区划到县。
2020/10/5
14
第一节 我国的中药区划
我 国 中 药 区 划 的 分 区
2020/10/5
东北寒温带、中温带野生、家生中药区 华北暖温带家生、野生中药区
华东北亚热带、中亚热带家生、野生中药区 西南北亚热带、中亚热带野生、家生中药区
华南南亚热带、北热带家生、野生中药区 内蒙古中温带野生中药区
作为分区原则。
2020/10/5
11
第一节 我国的中药区划
(四)中药区划与农业区划相协调
➢ 中药资源开发和中药生产,既受自然规律制约, 又受社会经济规律控制。
➢ 中药区划在以自然区划为基础的同时,要同农 业区划相协调。
➢ 中药区划研究可以充实和提高农业区划理论和 实践。
2020/10/5
12
第一节 我国的中药区划
2020/10/5
29
第二节 东北华北和西北温带地区
(二)中药资源及其分布
➢ 药用植物资源种类及其分布 ➢ 内蒙古高原:知母,赤芍,远志,苦杏仁,
黄芪,柴胡,黄芩等。 ➢ 阴山山地和坝上高原:甘草,麻黄,黄芪,
黄芩,防风,柴胡,赤芍等。
2020/10/5
30
第二节 东北华北和西北温带地区
➢ 药用动物资源种类及其分布
2020/10/5
10
第一节 我国的中药区划
(三)中药生产发展方向、途径和措施的相
对一致性
➢ 中药生产发展方向:一定时期内各中药区药材 生产专业化发展趋势。
➢ 以野生中药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为主,或是
以家种家养药材为主。
➢ 中药区的划分不仅要依据生产特点和生产条件,
还必须把不同地域中药发展方向的相对一致性
➢ 本区野生药材资源丰富。 ➢ 本区中药资源以野生的为主,名贵道地药材蕴
藏丰富。 ➢ 发挥本区道地药材优势,扩大新品种、新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