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历史预习学案第2课“贞观之治”学案【重、难点】重点:贞观之治、女皇武则天;难点:恰当评价唐太宗、武则天【学习目标】1、熟记:唐朝的建立、贞观之治、武则天;2、正确评价唐太宗和武则天。
【知识回顾】1、隋朝建立和统一的时间分别是何时?2、隋朝大运河:目的、在位皇帝、一中心、两端点、四河段、作用。
【预习提纲】预习要求:通读课本,根据提纲在书上标下来,书上没有的内容要写在书上。
一、唐朝的建立:1、唐朝建立时间、建立者(即祖)、都城。
2、李世民就是,年号。
二、“贞观之治”1、原因:(1)唐太宗吸取的教训;(2)唐太宗重视,减轻农民的;注意“”;(3)在地方,,减轻人民负担。
(4)唐太宗任用和虚心。
他任命和做宰相,重用敢于直言的,进谏二百多次,是最著名的谏臣。
2、表现: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经济,国力逐步,历史上称为“”。
三、女皇武则天1、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改国号为。
2、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
【训练提高】1、“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观点最适合作为以下哪部电视剧的主人公的台词()A《汉武大帝》 B《武则天》 C《贞观长歌》D《三国演义》2、要拍摄一部《大唐名君——李世民》的历史剧,你认为这部历史剧中不该出现的画面是()A他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 B他轻徭薄赋,发展生产C他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 D他鼓励大臣直言自己的过错3、唐太宗曾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唐太宗执政时,被他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的人物是()A姚崇 B魏征 C房玄龄 D杜如晦4、唐太宗时,面对有人提出的修复长城的建议,他一笑置之曰:“安事劳民。
”这说明()A唐朝时北部边境安定,长城已失去防御作用B唐太宗吸取隋朝灭亡教训,轻徭薄赋,发展生产C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民族间出现了融合高潮D唐初军事实力强大,北方少数民族不敢骚扰唐朝边境5、我国历史上被称作有"贞观遗风"的统治者是()A隋文帝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6、以下唐太宗实施的措施中,在关注民生方面有利于直接减轻人民负担的是()①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②注意“戒奢从简”③合并州县④任用贤才,虚心纳谏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7、我们今天之所以基本肯定武则天的统治,主要是因为()A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她替多病的高宗处理政事,显示出了卓越的政治才能C她继续推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措施 D她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8、毛泽东在其词作《沁园春·雪》中有一句“唐宗宋祖”。
这里的“唐宗”统治时期,史称A文景之治 B开皇之治 C贞观之治 D开元之治9、简述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表现。
10、思考:阅读P8黑体字(1)这句话的含义是:(2)唐太宗引用这句话的目的是什么?(3)这句话体现了他怎样的思想?(4)唐太宗时期,我国社会状况如何?第3课“开元盛世”【重、难点】重点:盛世经济的繁荣;难点:农业工具的改进【学习目标】1、熟记:开元之治出现的原因、唐朝农具的改进、陶瓷业的发展、什么是“开元盛世”2、归纳总结我国古代的清明治世。
3、对比唐玄宗与唐太宗统治的相同点。
【知识回顾】1、唐朝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2、简述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表现;3、为什么人们称武则天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预习提纲】一、“开元之治”原因(或:唐玄宗前期的改革措施):(1)唐玄宗任用当宰相,“励精为治”。
(2)唐玄宗重视地方吏治,并亲自考核的政绩。
(3)唐玄宗注意节俭。
二、盛世经济的繁荣(唐玄宗统治前期)表现:1、农业:唐朝农民制成,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
(看图)2、手工业发达:(1)丝织业:花色品种多,丝织技术高超。
(2)陶瓷业:、和最为有名。
其中,是世界工艺的珍品。
3、商业繁荣:(1)唐朝的大都市有、、和。
长安城内分为和,其中,是居民住宅区,为商业区。
(2)既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三、“开元盛世”(时期),政治,经济,人口明显,唐朝进入时期,历史上称为“”。
【训练提高】1、右图所示是唐朝农民创制的一种先进生产工具,唐朝农民用它()A.灌溉田地 B.耕种田地 C.鼓风冶铁 D.纺织丝绸2、杜甫的“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的诗句反映了唐朝的()A.经济繁荣 B.政治清明 C.对外开放 D.文化昌盛3、唐朝进入全盛时期是在()A、唐太宗时期B、武则天时期C、唐玄宗统治前期D、唐玄宗统治后期4、有位收藏家最近从古董市场上购得一座彩陶马,上面有多种颜色,主要有黄、绿、青三色,经专家鉴定是真品,你知道它是什么时候制作的()A、秦朝B、汉朝C、隋朝D、唐朝5、杜甫的“忆昔与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是描述哪位皇帝统治时期的社会状况?()A.唐玄宗B.唐太宗C.隋文帝D.武则天6、材料一:“贞观之风,一朝复振。
”──《旧唐书·玄宗下》材料二:上(唐宪宗)顾谓宰臣曰:“朕读《玄宗实录》,见开元初锐意求理,至十六年已后,稍似懈倦,开元末又不及中年,何也?”崔群对曰:“玄宗少历民间,身经迍(不得志)难,故即位之初,知人疾苦,躬勤庶政。
加之姚崇、宋璟、苏颋、卢怀慎等守正之辅,孜孜献纳,故致治平。
及后承平日久,安于逸乐,渐远端士,而近小人。
──《旧唐书·宪宗下》(1)材料一反映的是唐玄宗统治的哪一时期?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的统治称为什么?(2)唐玄宗的哪些统治措施体现了“贞观之风”的复振?(3)在材料二中标出与材料一有因果关系的语句。
(4)假如你是唐玄宗,你听了崔群的一番分析后,你应该怎样做?【归纳总结】1、列举我国古代的清明治世:(1)西汉——文景之治(中国第一个封建治世)(2)2、唐玄宗与唐太宗的相同点:①善于用人②重视农业发展③重视地方吏治④重视节俭⑤出现盛世局面。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重、难点】重点:科举制的创立和逐步完善的过程、作用;难点:隋唐时期选官方式变化的进步意义。
【学习目标】1、熟记:科举制的诞生、完善和影响;2、理解隋唐时期选官方式变化的进步意义。
【知识回顾】1、唐玄宗前期采取了哪些措施?2、什么叫“开元盛世”?【预习提纲】一、科举制的诞生:1、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
2、诞生:帝时正式设置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标志着我国制度正式诞生。
3、作用:(1)从此,的读书人,可以凭做官;(2)选拔官吏的权利,从地方集中到。
二、科举制的完善1、朝科举制逐渐完善,考试科目多,以、两科最重要。
、、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
2、(谁)扩充了国学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
进士科考试中第一名的,称为。
3、(谁)创立了殿试和。
4、时,成为进士科主要考试内容。
三、科举制的影响(1)科举制改善了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2)科举制促进了的发展,(3)科举制也促进了的发展,有利于的繁荣。
四、科举制的废除:科举制度在我国延续了年,直到末年被废除。
【训练提高】1、隋唐时期,青年李进是当地远近闻名的骑射好手。
一天,他告别父母,满怀信心地赶赴洛阳参加武举考试。
这可能发生在下列哪位皇帝统治时()A.隋文帝B.隋炀帝C.唐太宗D.武则天2、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的科举制度形成于()A、汉朝B、隋朝C、唐朝D、元朝3、“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该诗反映的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的推行直接相关?()A.禅让制B.郡县制 C.科举制 D.内阁制3、材料一:魏晋以来,官员大都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
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作官。
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
──摘自人教版历史教材(七下)第4课材料二:“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唐赵嘏请回答:(1)为改变材料一所反映的弊端,隋文帝和隋炀帝各采取了什么措施?(2)材料二反映了唐朝实行的什么制度?这种制度正式创立于哪个朝代哪位皇帝在位时?(3)唐朝时期完善这种制度的关键人物有哪些?(4)唐玄宗时,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是什么?(4)这种制度对唐朝有什么影响?【思考探究】“学习了科举制后,请想一想,你对现在学校的考试制度和考试形式满意吗?你有什么好的意见或建议吗?第5课“和同为一家”【重、难点】重点:吐蕃的发展及唐朝与吐蕃的友好关系。
难点:唐朝对边疆各民族采取的比较开明的政策。
【学习目标】掌握吐蕃的发展及与唐朝的关系;认识祖国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和发展的。
【知识回顾】科举制的影响有哪些?【预习提纲】要求:通读课本,根据提纲在课本上标注,并把没有的内容写在课本上。
一、西汉、唐朝加强对新疆地区的管辖:1、西汉: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西域开始接受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唐朝:唐太宗和武则天在新疆地区先后设立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___________府和____________府。
二、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1、吐蕃人是______的祖先。
2、统一:______世纪前期,吐蕃赞普______统一青藏高原,定都______。
3、唐和吐蕃和同为一家:(1)文成公主入吐蕃:______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作用:密切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增进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金城公主入吐蕃:八世纪初,唐中宗把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
作用:吐蕃和唐朝已经____________,唐和吐蕃____________。
【训练提高】1、下列对文成公主入藏的表述叙述准确的是()A 使吐蕃与唐结盟 B使吐蕃与唐和同为一家C为吐蕃经济文化发展做出了贡献 D加强唐对吐蕃的管辖2、唐朝的吐蕃人是今天()的祖先A回族 B藏族 C朝鲜族 D维吾尔族3、唐与吐蕃的第一个友好使者是()A怀仁可汗 B尺带珠丹 C骨力裴罗 D松赞干布4、本课的课题是“和同为一家”,主要讲述了唐朝与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关系,那么最能说明这一课题的是:()A.唐朝统治者向后将两位公主嫁给吐蕃首领,唐与吐蕃关系日益密切。
B.唐朝统治者在西域设置政府机构,加强联系。
C.回鹘政权瓦解后,大部分迁到我国西北地区。
D.东北的渤海国,与内地贸易往来频繁。
5、有这样一个少数民族,他们生活在我国的高原地区,他们最引以为豪的建筑就是今天闻名于世的布达拉宫,那么这个少数民族的祖先是:()A.吐蕃B.回纥C.靺鞨D. 南诏6、.唐太宗曾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敌,朕独爱之如一”。
因而受到各少数民族的拥戴,赢得了“天可汗”的称号。
下列属于唐太宗的民族政策是:()A.将皇室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加强汉藏的友好关系B.册封回纥首领怀仁可汗C.册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D.册封粟末靺鞨首领为渤海郡王7、学习过本课的你知道唐朝加强同少数民族关系的方式有哪些吗?()①皇室与少数民族首领通婚;②册封少数民族首领;③在边疆地区设立管辖机构;④为加强对少数民族的控制,发动战争,干涉少数民族内部事物,激化民族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