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的思想体系中包含着丰富、精妙的管理智慧,其中的妙语箴言,即使经过两千年岁月的洗礼,依然光彩熠熠,至今仍对现代企业管理有着非同一般的深远影响和启迪。
追求“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的境界老子在其哲学思想中提到:“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此话的大意是:最好的领导者,部属与他无私交,人们仅仅知道他的存在;次一等的领导者,部属亲近他,而且赞美他;再次一等的,则是让部属畏惧害怕;而最差劲的领导者,则是处处被部属看不起,遭人蔑视。
而且,领导者最重诚信,没有诚信则得不到部属的信任与效忠。
最好的领导者的态度是悠闲自然的,他不轻易发号施令,对部属多鼓励、少责难,如此而为,则事事顺遂、功成业就,大家就会说:“我们本来就是这样的。
”老子还强调“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这一段话实际上说的就是什么是“道”;这里的“法”是取法、遵循的意思,不仅道要以自然为法则,天、地、人都要取法“自然”。
老子所说的“自然”,并非客观世界的大自然,也非具体存在的东西,而是引申为一种自然而然的状态;所谓“道法自然”是说道就是其本来的样子,“道”以它自己的状况为依据,以它内在原因决定其本身的存在和运动,而不必靠外在其他的原因。
老子认为任何事物都要顺应它自身的情况去发展。
“自然”就是道,就是规律,就是法则。
老子的这些论述实际上反映了其学说的精髓和本质,简而言之,就是倡导一种“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的思想。
事实上,如果从管理企业的角度来思考,这些思想与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与方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老子的思想启示我们,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要“功成事遂”,就必须追求一种“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的境界,唯有如此,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而唯有具备如此素质的企业管理者才是真正称职和优秀的领导者。
为何要追求“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的境界现代社会的商业竞争,已经演变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和层次,由单极转向多极,从区域遍及全球,科技日新月异,信息层出不穷,在这种情况下,老子的“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的思维方式将是对付社会巨变的一种行之有效、弹性柔化的管理策略。
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不断膨胀,部门不断增加,人员不断扩充,企业活动所涉及的层面也越来越广,越来越深,即使再精明能干、智慧不凡的领导者也无法面面俱到、事必躬亲,样样“有为”。
所以,在现代企业管理中,领导者在决策上应“有所为,有所不为”。
这就要求管理者能辨别轻重,分清主次,在有关全局和长远利益的“大事”上有所为,而无关紧要的琐碎“小事”则有所不为。
就现代企业而言,高明的管理者应该是领导和指挥众人的“导演”,而不是扮演什么具体角色的“演员”。
当代管理学提倡科学管理,讲求管理效率,这实际上与老子“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的想法不谋而合。
法国著名管理学家法约尔就极力反对上层领导者“在工作细节上耗费大量时间”,在小事上却“总是忙忙碌碌”。
他一直主张“一个企业,经理应始终设法保持对重大事情的研究、领导和检查的思维自由和必要的行动自由”。
这就是说:现代企业的管理者必须讲求管理策略,要善于“抓大事”而“舍小事”。
下面我以自己在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航油)进行投资工作的一个例子,来谈一下我在这方面的看法和体会。
2002年,我公司准备投资数千万美元,进入欧洲展开并购。
作为公司跨国投资的重头炮,这一炮能否打响,将对公司能否成功转型有着直接和深远的影响。
但在具体实施这项压力不小的任务时,我并没有事无巨细,件件包揽,而是将工作分配给公司的策略投资部,由他们具体负责,并要求其他相关部门予以配合,我个人则是在几个关键性的问题和大局上,例如选择财务顾问、律师、融资银行的要求、收费及投资底价等方面进行全面把关和统筹部署。
经过员工们的通力合作,收购工作不断朝前推进。
由于参与竞标的公司个个实力雄厚,不是世界著名的石油公司就是知名的国际投资财团和金融机构,因而他们在资信和价格方面占据了优势。
在白热化的交锋中,我公司在竞标价格上碰到了极大的障碍和阻力,在这种进一步则海阔天空,失一招则全盘皆输的关键时刻,尽管当时我在新加坡已公务缠身,但我仍果断地抛下手边一些并不紧急的事情,火速赶往西班牙,一方面利用自己在中国驻西班牙大使馆及当地中介机构中的人脉关系,想方设法与CLH集团里的关键人物进行接洽和联络,另一方面,也是去稳定“军心”,鼓舞员工士气,并为他们出谋划策。
经过我与同事们的多方斡旋和艰苦努力,中国航油终于脱颖而出,成功地获得了西班牙CLH公司5%的股权,成为欧洲跨国公司的合作伙伴,并选派董事,与同样各持5%股权的壳牌、BP等国际著名石油公司共同参与该公司的管理。
2002年,中国航油已在这项投资中分得502万欧元的红利,现金回报高达8.7%,实现了当年投资、当年受益的良好效果。
我本人也在这项艰苦的投资实践中领悟了作为企业领导者应该的“有为”与“无为”之道。
回想当初,如果我坚持不分轻重,眉毛胡子一把抓,恐怕整个局面将会非常混乱,这项大手笔的投资项目肯定也无法获得成功。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推行“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的管理原则是企业顺应客观规律、尊重自然规律、走向成功的必然选择。
老子“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的思想提倡的是“顺其自然”之为,讲求按照事物本来的运行规律办事。
其实这里所说的“无为”,并非消极的“无为”,并不是要人什么事都不做,毫无作为,听凭命运的摆布,而是要求人们积极遵道以行,率理以动,因势利导,书随自然,强调人不应妄为、不应乱为,要充分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然后根据自然规律去工作,而不要勉强去干那些有悖于自然,违背于规律的事。
老子此处的“无为”强调的是管理者在“行道”时应采取的态度和方法,即在企业管理中,管理者既不能随心所欲,为所欲为,也不能脱离实际,勉强胡乱地去做,而要顺其自然,遵循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以忘我淡泊,宁静致远的心态去处理事物,并严格按客观规律办事。
被誉为日本“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在回答“你的经营秘诀是什么?”的问题时,强调:“我并没有什么秘诀,我经营的唯一方法是经常顺应自然的法则去做事。
”松下幸之助的这种管理理念实际上已从另一方面对老子“无为而治,道法自然”一说进行了充分肯定。
在经营中国航油这几年的实践中,我在这方面也感触不少:中国航油的两次重大的战略性转型就是管理层抓准方向,顺应潮流,诠释老子“有所为”、“有所不为”、“道法自然”管理方式的最好写照。
中国航油成立于1993年5月26日,公司经营初期只是从事船务经纪业务。
由于市场定位不当等原因,曾先后经历了两年亏损和两年休眠时期。
1997年7月,公司重新恢复了运营。
此时,公司管理层冷静地分析了自身的条件,并经过充分调查研究后发现,前几年之所以亏损、休眠,是因为公司经营定位不准确,在没有自己运力的情况,却从事船运经纪业务,因而严重违背了市场运作规律;公司身处新加坡这个国际油品第三大交易中心,油品的信息最为直接、资源最为丰富,却没能很好地争取和利用国际资源这个优势。
由于企业没有本着顺应自然之理的方式去经营,没有因势利导,才使得公司业务陷入了困境,遭致了失败。
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后,管理层开始果断地决定将公司重新定位为以航油采购为主的石油贸易公司。
这就是公司的第一次转型。
自此,中国航油便以崭新的形象出现在市场面前,在中国进口航油采购市场中频频出击,打出了一片全新的天地。
公司在中国进口航油的市场份额也由1997年不到3%的微弱地位逐步上升至2001年起的100%,其供油量达到中国民用航油消耗总量的三分之一。
虽然航油采购和国际石油贸易业务已给公司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然而,公司却居安思危,充分认识到了贸易业务的不稳定性和自身发展后劲的不足。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面临的国际竞争将日益激烈,航油领域准垄断的局面必然要打破,而中国航油在国内原有的地位也将受到严峻的挑战。
为了顺应经济发展的规律和形势发展的要求,公司开始考虑再次进行战略调整,以开拓新的商机。
为此公司决定通过资本运作,逐步向石油领域的相关实体资产整合。
2002年,中国航油除投资西班牙CLH公司外,还收购了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航空油料有限责任公司33%的股权,成为该公司的第二大股东,拥有中国第二大机场的基础设施经营权和航空油料的供应权。
两项投资都实现了当年投资、当年收益。
由此,中国航油从一个纯贸易型的公司成功转型为一个工贸结合型、实业与贸易互补性的国际性企业。
中国航油的两次转型从实践上具体映证了老子“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管理思维的科学性,它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如何追求“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的境界根据管理中国航油的实践经验,我个人认为若要达到“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的境界,必须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1.企业管理者必须具备虚怀若谷,胸襟开阔的素质;必须要有“容人、容事”的气度和风范;必须在识贤、求贤上“有所为”,在用贤上“有所不为”。
一个成功的现代企业领导者,如果要做到“无为而治,道法自然”,就必须在干部和员工的使用上实行“君无为而臣有为”的管理方法,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者必须具备伯乐寻千里马,刘备三顾茅芦的精神,真正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以充分调动企业各级管理者和全体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不是处处设限,事事干预,更不要不懂瞎指挥。
实践证明,只有敢于“无为”,才能大有所为。
对此,我也颇有感触。
中国航油现有来自7个不同国家的员工,90%为海外招聘的人员,四分之一的人员具备硕士以上学位,45%的雇员来自世界知名的跨国公司。
作为企业管理者,尤其是一个有中资背景公司的企业领导,如何将具有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宗教信仰和思维方式的各国雇员凝聚在一起,让整个公司形成一种信任厚待,任人唯贤的风气和环境,的确不是件易事。
如果大小事务,凡事都要亲自过问、亲身参与,不仅领导者本人会觉得精疲力竭,事情多得干不完,员工也会觉得你不信任他,牢骚满腹,造成管得越多越管不好的情况。
为此,公司根据建立现代企业的要求,在实践中创造并采用了激励和约束并重的管理机制和唯贤是用的纳人、用人和育人机制;在待遇方面,公司颁布了《管理指令》,实行了个人能力、业绩、及对公司贡献三挂钩的激励机制。
通过这些举措和机制,专业人才都被安臵在公司的重要岗位上,令他们如鱼得水,公司的业务也因而获得了迅速发展。
以公司的国际石油贸易业务为例:为扩大公司国际贸易的规模,自2001年起,公司陆续从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聘用了数名重量级的贸易人员加盟。
在管理这些来自世界各国的高级雇员时,公司管理层努力为他们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对于日常的具体贸易操作,公司管理层很少直接横加干涉,而是通过所设立的风险管理委员会进行指导、监督和控制;管理层这种量才施用、任人唯贤的态度,减少了人为的压力,为他们一展才华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大大激发了贸易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