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轮复习--大气的受热过程和气温

二轮复习--大气的受热过程和气温


高考真题回顾 逆温及其影响
晴朗无风的夜晚,地面因辐射而失去热量,近地面大气层冷却 强烈,较高大气层冷却较慢,气温从地面开始向上递增,这种 现象称为辐射逆温。读图2­4,回答3~4题。
3.图中a表示辐射逆温形成前的气温垂直分布,一般在正 午前可形成,并持续到午后;b表示辐射逆温形成后,一般出现 在黎明以前。c出现的时间最有可能是( A ) A.上午 B.正午 C.傍晚 D.凌晨 4.逆温的影响有( B ) ①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②利于雾的形成 ③抑制沙尘暴的 发生 ④减轻山区农作物的冻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等温线弯曲的方向即为洋流的流向。
(4)依据陆地上等温线弯曲判地形(凸高为山 ) ①陆地上等温线向高值弯曲→该处气温偏低,地貌类型是山 地。 ②陆地上等温线向低值弯曲→该处气温偏高,地貌类型是谷
地(或冷空气影响的背风坡,如冬季东北平原和四川盆地气温
偏高)。
③陆地上等温线是闭合状态:线内温度高 (无论冬夏季 )→盆
推测D湖沿岸地区气温的年变化、日变化特征,并 简述原因。(12分)
(年均温较低,)年变化(年较差)较小(2分),因为(湖面海拔约3800米) 海拔高(2分),地处热带(低纬度地区)(2分);日变化(日较差)较大(2 分),因为海拔高(2分),空气稀薄,白天增温快,夜晚散热快(2分)。
(2017四川联测促改1)14.(1)我国某区域气温年较差等值 线(单位:℃)分布图。 简述图示区域沿北纬28°纬线气温年较差变化特点,并分析影 响西部年较差大小的原因。(12分)
命题角度2
降水差异及成因分析
2.[2016· 天津文综,13(2),6分]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根据图1、图2说明巴西1、7月降水量的差异并分析原因。(6分)
从图像中获取有效信息

热带雨林 热带草原 赤道低压带 信风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答案
1月降水量多,7月降水量少;1月大
部分地区受赤道低压带控制;7月大部分地 区受信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
吸收、反射、散射
2、夜晚大气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大气逆辐射
大气的削 弱作用
大气的保 温作用
1.(2015· 广东文综 ) 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可能造成地表温度下降。其 合理的解释是火山爆发导致( D )
A.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C.地球表面长波辐射增强
(2)分析圭亚那北部沿海地区一年中出现两个雨季的原因。
(1)5~8月气压带和风带北移,此时北部沿海地区主要 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多,形成雨 季(2分); 11月至次年1月气压带和风带南移,此时北部沿海地区 受来自海洋的东北信风以及地形对气流抬升的影响,形成 丰富的降水(2分)。
1.降水多少的成因分析
多雨

② ③
少雨
气流上升
低压中心,低气压带控
气流下沉
高压中心,高气压带控

低压槽控制

高压脊控制


锋面控制
地形迎风坡
单一气团控制
地形背风坡

⑦ ⑧
迎岸风
暖流沿岸 夏季风影响
离岸风
寒流沿岸 冬季风影响
2. 根据两地距离判断降水差异影响因素的 方法 高考中经常给出两地的降水统计图表、两 地降水具有差异等材料来命题,分析此类 题目时可根据两地距离分析降水差异。 (1) 若两地位于位置较远的南、北方向, 则一般从大气环流角度去分析。 (2) 若两地位于位置较远的东、西方向, 则一般从海陆位置角度去分析。 (3)若两地位于纬度大致相当的大陆两岸, 则一般从洋流角度去分析。 (4) 若两地位置较近,且降水差异较大, 则一般从地形(迎、背风坡)角度去分析。
命题角度1
降水成因分析
(2013· 新课标Ⅰ)下图为45°N附近某区域的遥感影像,其中深色部
分为植被覆盖区,浅色部分为高原荒漠区;终年冰雪覆盖的山峰
海拔3 424米,距海约180千米。读图,完成第1题。
1.导致图示区域内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大气环流
解析
)
B.地形
C.纬度位置 D.洋流
本题考查导致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意在考查考生调
29°
图7
读图技巧 等温线走向(弯曲)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依据等温线走向判影响因素(三平行) ①等温线与纬线方向基本一致→太阳辐射或纬度因素。
②等温线大致与海岸线平行→海陆分布或海洋影响程度
不同。
③等温线与山脉走向或高原盆地边缘平行→地形、地势。
(2)依据海陆等温线弯曲判季节(点北陆北) ①陆地上等温线向南弯曲 →1 月份,北半球为冬季,南 半球为夏季。 ②陆地上等温线向北弯曲 →7 月份,北半球为夏季,南 半球为冬季。 即“一陆南,七陆北”,海洋上与陆地相反,其影响因 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命题点二——大气运动与降水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大气运动的产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最基本的形式 生 水平气压梯度力 大 气 的 水 平 运 风的成因 在等压线图上判定风向 动
大 气 的 运 动
气压带和风带
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三圈环流(低、中、高纬度)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季风环流
1月、7月世界气压分布图 季风环流的概念和成因 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
B.高纬度地区极光现象减少
D.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弱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3.逆温及其影响
(1)逆温是白天地面受日照而升温时,近地面温度随 之升高;夜晚地面向外辐射而冷却,使得近地面空气的 温度自下而上逐渐升高,出现对流层下冷上热的现象, 有辐射逆温、平流逆温、地形逆温和锋面逆温等几种形 式。辐射逆温较为常见,无论其形成还是结束都是从近 地面开始的。 (2)无论哪种形式的逆温,都不利于大气的对流运动, 从而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剧大气污染。 (3)大气稳定也有一定好处,如稳定无风可减少沙 尘暴,在高空有利于飞行。
等温线弯曲方向的判断
(1)根据曲线弯曲方向判断气温高低。通常用的方 法是加一条水平的辅助线,观察海洋和陆地哪边气 温高。例如图1一20中一月份北半球部分就可以判 断出,空白部分的气温高于阴影部分。
·
A · B ·
C ·
D ·
(3)依据海洋上等温线弯曲判洋流 海洋上只要发生等温线弯曲,一般是受洋流的影响,且
110° 115°
M
R N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变化特点:气温年较差自西向 东递增(2分);气温年较差 变化梯度西部大于东部(2 分); 原因:西部位于云贵高原,海 拔较高(2分),夏季气温低 于同纬度地区(2分);冬季 (因北部山地阻挡)受冬季风 影响较小(2分),气温高于 25° 同纬度地区(2分);因此, 气温年较差较小。
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45°N 由西向东经过亚欧大陆和北美
洲等地,但亚欧大陆上的高原荒漠出现在距海较远的地区,
可以排除,故该区域位于北美洲;图中西部地区植被覆盖 较好,且地形以山地为主,可推断出西坡为迎风坡;而图 中东部地区位于背风坡,受西部山地的阻挡,降水较少, 为荒漠区。 答案 B
2.该区域夏季降水量与冬季存在差异的原因是 A. 地处背风坡 D B. 寒流流经 C. 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D. 西风偏弱
地(或城市热岛 );线内温度低→山地;闭合等温线内气温的 高低依据“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判断。
等温线规律: 1、 数值自南向北递减——北半球; 数值自北向南递减——南半球 2、 等温线密集——气温差异(温差)大; 等温线稀疏——气温差异(温差)小。 3、海拔较高、坡度较大的山地与高原边缘 等温线密集;平原、高原内部等温线稀 疏; 4、同一区域冬季等温线密集,夏季等温 线稀疏。
气温
(一)概念 (二)定量高低特点 (三)定性变化特点(时空) 1.时间上 ●日变化 (日较差)
●年变化 (年较差) 纬度、海陆、天气、地形、植被、海拔
●海洋性气候日、年变化均小于大陆性气候 ●高原地区“一年无四季,一天见四季”
36.(1)D湖泊(图a)的湖面海拔约3800米,降水资 料如图b所示。D湖沿岸地区地形平坦。
气温
(一)概念
(二)定量高低特点 1.最常见:高和低 其 他:冬季(温和、低温、寒冷) 夏季(高温、炎热、凉爽)
2.成因分析
★纬度 ★下垫面 (海陆、地形、地势、洋流)
★大气环流★其他
气温
(一)概念 (二)定量高低特点 (三)定性变化特点(时空) 1.时间上 ●日变化 (日较差) 纬度、海陆、天气、季节、植被、海拔 ●年变化 (年较差)
2.把握大气环流的内在联系
3.影响降水的各种因素 (1) 大气环流:空气的上升与下降,上升气流多 雨、下降气流少雨。 (2) 风向:从海上吹来,多雨;从陆地上吹来, 少雨。 (3) 地形:干旱地区高山相对降水较多,形成雨 岛;干旱地区的盆地内部降水较少。暖湿气流 的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 纬度:气流由低纬流向高纬 ( 如西风带 ) 多雨, 由高纬流向低纬(如信风、极地东风)少雨。 (6)地表状况:水库、湖泊和森林有增湿作用。 (7)人类活动:兴修水利、人工造林可增加降水。 反之
西班牙的耶罗岛(如图)地形崎岖,全年温和,多地形雨 。读图完成3~4题。 B 3.造成耶罗岛多地形雨的主要因素是 ①太阳辐射 ②大气环流 ③下垫面 ④洋流 A.①②.B.②③ C.③④ D.②④ 4.耶罗岛全年温和、气候并不炎热的重要原因是 A A.受洋流影响 B.受副高影响 C.受信风影响, D.受纬度影响
专题二、大气运动规律
大气受热过程 热 力 环 流 大 气 运 动 气候 天 气 系 统
简 单 形式
全球性表现 三 圈 环 流
高、低压系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