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外国文学(1)离线作业(选)答案[1]

外国文学(1)离线作业(选)答案[1]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外国文学(1)》课程作业答案(选做)第一章古代文学名词解释:1、“俄林波斯神系”——俄林波斯神系是希腊神话中神的故事的一部分。

神的故事包括天地的开辟、神和人的起源、四季的成因、动植物的出现,以及以宙斯为首的俄林波斯神族成员的活动。

古希腊人按照人的形象创造了神,并认为天上也和人间一样有一个神的大家庭,因其居住在希腊北部的俄林波斯山上而称为俄林波斯神系。

主要的神有神王宙斯,神后赫拉,宙斯的哥哥冥王哈得斯、海神波塞冬,还有宙斯的儿子太阳神阿波罗、战神阿瑞斯、工匠之神赫淮斯托斯,女儿智慧女神雅典娜、爱神和美神阿佛洛狄忒。

此外,还有9个缪斯是文艺女神,3个摩伊勒是命运女神。

以宙斯为主宰的“俄林波斯神统”是个高度组织化、纪律化的社会,是父权社会的反映。

2、《荷马史诗》——相传是公元前九至八世纪由一个名叫荷马的盲诗人根据在小亚细亚流传的史诗短歌综合编成的,包括《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是欧洲文学史中最早的重要作品。

史诗反映了古希腊氏族公社向奴隶制过渡时期的历史社会生活,歌颂了古希腊人民理想的英雄,如阿喀琉斯、赫克托耳、奥德修等。

史诗还表现出古希腊人热爱现世生活、肯定人的力量的以人为本的思想。

史诗在艺术上的成就也很高,出现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种最基本的创作方法的因素,史诗的结构巧妙完整。

荷马史诗在素材、思想内容、艺术方面对后世欧洲产生了重大影响。

3、《俄狄浦斯王》——《俄狄浦斯王》为古希腊悲剧作家索福克勒斯于西元前427年根据希腊神话中俄狄浦斯的故事所创作的一出希腊悲剧,为希腊悲剧中的代表之作。

作品描述俄狄浦斯竭力逃避神谕所示的命运,而这逃避本身恰恰在实践着神谕。

本书主题是人的意志和命运的冲突。

诗人承认命运的存在,同时谴责命运的邪恶,赞颂人的不屈不挠的积极斗争精神。

亚里士多得高度评价《俄狄浦斯王》的结构,把它视为古希腊悲剧的典范。

第二章中世纪文学名词解释:1、骑士文学——骑士文学是中世纪欧洲特有的一种文学现象。

它是骑士制度的产物,是世俗封建主文学的主要成就,法国的骑士文学最兴盛。

骑士文学的主要内容是写骑士的冒险故事、骑士与贵妇人之间的爱情故事。

骑士文学的主要体裁有骑士抒情诗(《破晓歌》)和骑士叙事诗(《特里斯丹和伊瑟》)。

骑士文学表现出反禁欲主义、反封建婚姻礼教、肯定现实生活的积极因素。

在艺术方面,骑士抒情诗注意心理描写,诗律新颖多样,对文艺复兴时期的抒情诗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骑士叙事诗注意人物刻划、心理描写以及结构形式,具备了近代长篇小说的规模,对后来欧洲长篇小说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2、城市文学——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出现导致了城市文学的产生。

城市文学是在民间创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具有强烈的现实性。

它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讽刺,主要形式是韵文故事、讽刺叙事诗、寓言诗、笑剧。

法国为最发达,代表作品有《列那狐传奇》等。

3、《神曲》的二重性——《神曲》是中世纪意大利作家但丁的代表作。

这部作品既代表了旧的基督教神学观念和中世纪的偏见,又有人文主义新思想的萌芽。

主要表现在A、对爱情的态度:他把爱情写成一种自然的不可抑制的感情,把弗兰采斯卡和保罗的爱情故事写得哀婉动人,说明他不把现世幸福看成罪恶,看出他对真诚爱情的肯定和他对禁欲主义的背离;但他又按照宗教观念把这对恋人罚入地狱。

B、对宗教的态度:他揭露了教会的腐败和僧侣的骄横,把一些买卖圣职的教皇打入地狱;但他不反对宗教本身,还把上帝看成是最高理想的化身。

C、在写作方法上,运用了欧洲中世纪宗教文学中常用的隐喻、象征的梦幻故事的写法,地狱、炼狱、天堂的构思也是根据中世纪的宗教思想想象出来的,因此,它具有宗教文学的特征;但诗中的大部分素材取自于现实生活,诗人又从现实出发来评价人物,表示态度,富有现实感,作品不用当时流行的拉丁文而用意大利语写成,又表现出新文学的特征。

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文学名词解释:1、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14-17世纪初欧洲许多国家中发生的一场资产阶级反封建、反宗教的思想文化运动。

这个时期,古希腊罗马文化重新受到重视,因而有“文艺复兴”之名。

但是“文艺复兴”不是古代文化简单的复兴,而是标志了资产阶级文化的萌芽,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

文艺复兴运动最重要的成就是世界的发现、人的发现。

2、人文主义——人文主义就是文艺复兴时期形成的资产阶级思想体系,也是文艺复兴运动的指导思想。

这个名词起源于十五世纪兴办的“人文学科”。

它的思想核心是“人性”。

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本、反对神权;解放个性、反对禁欲主义;提倡理性、反对蒙昧主义;宣扬仁爱、平等,反对封建等级制度。

3、流浪汉小说——流浪汉小说是十六世纪中叶的西班牙产生的一种新型小说。

这类小说一般采用自传体的形式,以主人公的流浪为线索,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

人物性格比较突出,主人公的生活经历和广阔的社会环境描写交织在一起,已初具近代小说的规模,具有一定的现实主义成分。

它对以后欧洲小说的发展,特别是长篇小说的人物描写和结构方法,有过深远的影响。

西班牙最早、最有代表性的一部流浪汉小说是无名氏创作的《小癞子》(1553)。

4、“大学才子派”——“大学才子派”指文艺复兴时期英国的一批受过大学教育、具有人文主义思想和较高的艺术素养的青年剧作家。

他们的戏剧创作和演出活动为莎士比亚的创作奠定了基础。

主要成员有约翰·李利、托马斯·基德、罗伯特·格林和克里斯托弗·马洛,其中以马洛的成就最大,《浮士德博士的悲剧》是其杰作。

5、“十四行诗”——是一种格律比较严谨的诗体,Somet音译“商籁体”,它起源于文艺复兴初期,为意大利诗人彼特拉克首创,十六世纪传入英国,曾盛行一时。

英国十四行诗有多种变体,大致可分为三类:彼特拉克体(又称意大利体),十四行诗按四、四、三、三编排,押韵方式为“ABBA、ABBA、CDE、CDE”或“ABBA、ABBA、CDC、CDC”;斯宾塞体,每节九行,前八行十个音节,第九行十二个音节,按ababbcbcc押韵;莎士比亚体,按四、四、四、二编排,每行十个音节,为五音步抑扬格,按ababcdcdefefgg押韵,最后两行往往带有警句性质,总结全诗。

6、哈姆雷特的延宕——哈姆雷特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同名戏剧中的主人公。

哈姆雷特是一个丹麦王子,被作者赋予了人文主义思想的代表。

他目光敏锐,思考深刻,又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他听到父亲亡魂的揭发,马上意识到一切反常现象的根源在于时代的颠倒混乱,自己的责任不仅是为父复仇,而且要重整乾坤。

在这样艰巨的任务面前,他有行动的能力和欲望,但他不相信群众、不相信暴力,不知道如何去行动,造成了他行动上的延宕。

最终只能与敌人同归于尽,重整乾坤的责任未能完成。

哈姆雷特的悲剧既有罪恶势力过于强大的客观原因,也有人文主义者本身弱点的主观原因。

他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是人文主义者的悲剧。

第四章十七世纪文学名词解释:1、巴罗克文学——巴洛克特指17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过分雕琢的华丽的建筑风格,后影响到音乐、文学等领域。

“巴洛克”baroque一词来自葡萄牙语,原为“奇崛”的意思,用来形容一种不规则的珍珠。

巴洛克文学在意大利的代表是马里诺,西班牙的代表是贡戈拉和卡尔德隆。

巴洛克文学在内容上多写有神秘色彩的生、死、哀怨等。

艺术上刻意雕琢,追求怪异,表现出华丽纤巧的风格。

因此,人们又把它称为夸饰主义。

2、古典主义——古典主义是十七世纪欧洲最主要的文艺思潮,最先出现于法国,随后影响到欧洲其它各国,它延续了200多年之久。

古典主义文学在创作实践和理论上都以古希腊、罗马为典范,因而有“古典主义”的名称。

其特征是,政治上拥护王权,思想上崇尚理性,艺术上模仿古代,重视格律。

古典主义的悲剧作家主要有高乃依(《熙德》)和让·拉辛(《安德洛玛刻》),古典主义喜剧大师是莫里哀,代表作是《伪君子》。

3、“三一律”——所谓“三一律”,即要求戏剧的情节、时间、地点三者的严格统一。

一出戏的情节只能服从同一个主题,剧情发生在同一地点,时间在一天之内完成。

古典主义者声称“三一律”来源于亚里士多德的《诗学》。

其实,亚里士多德只提到过动作或情节要一致,并未讲到时间、地点的统一问题。

4、《失乐园》——十七世纪英国最主要的诗人弥尔顿的代表作。

长诗约一万行,分十二卷,取材于《圣经》。

故事分为两条线索,一条线索是亚当、夏娃犯禁令,偷尝禁果而被逐出伊甸园的故事;另一条线索是撒旦反抗天神的故事。

长诗通篇贯穿了诗人高昂的革命激情和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反思。

《失乐园》的艺术特色在于雄浑宏伟的风格。

第五章十八世纪文学名词解释:1、启蒙运动——启蒙运动是十八世纪具有全欧性的思想文化运动,是文艺复兴反封建、反教会斗争的继续和发展。

在启蒙运动中,启蒙学家以先进的观点教育民众,宣传资产阶级思想,为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思想条件,因而有“启蒙”之名。

2、哲理小说——哲理小说是法国启蒙作家创立的一种新型小说,它以强烈的政论性、哲理性和逻辑性而著称,非常适合于体现时代精神。

作家在作品中,不注重人物性格的刻画,不要求对具体环境和生活细节作真实的描绘,而是用书信体、对话录、游记等形式,直接表达作家关于政治、哲学、宗教、法律等问题的启蒙观点。

如孟德斯鸠的《波斯人的信札》,伏尔泰的《老实人》、狄德罗的《拉摩的侄儿》等。

3、正剧——正剧又称市民悲剧或严肃戏剧,由法国狄德罗、博马舍和德国莱辛创立。

这种戏剧主张打破悲剧和喜剧体裁的严格界限,表现市民和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以第三等级的普通人为戏剧的主人公,放弃古典主义戏剧传统的韵文,改用散文。

如狄德罗的《私生子》、博马舍的《费加罗的婚姻》等。

4、感伤主义文学——十八世纪后半期,欧洲产生了感伤主义文学流派,其发源地是英国。

感伤主义代表作家是劳伦斯·斯泰恩,感伤主义因他的小说《感伤旅行》而得名。

感伤主义的特点是面向感情,以感情为生活的最高原则。

感伤主义在哥尔斯密斯的小说《威克菲尔牧师传》以及“墓园诗派”的诗歌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感伤主义文学对德国、俄国等都产生影响,对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有直接的影响。

5、“百科全书派”——“百科全书派”指法国的启蒙思想家。

“百科全书派”因《百科全书》的出版而得名。

法国大多数启蒙作家和文化名流都参加了编写工作。

狄德罗、伏尔泰、卢梭都曾为百科全书撰写了条目。

狄德罗担任主编。

《百科全书》的全称是《百科全书,科学、艺术和工艺详解词典》,共三十七卷,编撰历时二十年,它是知识宝库,也是宣传启蒙思想的有力武器。

6、狂飙突进运动——十八世纪七十年代,德国发生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全国性的文学运动,即狂飙突进运动。

这是由当时作家克令格尔的同名剧本而得名的。

狂飙突进运动是德国启蒙运动的继续和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