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景东县发展中药材种植项目建议书

景东县发展中药材种植项目建议书

景东县发展中药材种植项目建议书
一、项目名称:景东县发展中药材种植
二、项目背景分析
1、景东县基本情况
景东县总人口35.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2.6万人,非农业人口2.8万人。

境内居住着汉族、彝族、哈尼族、瑶族、傣族、回族等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6.24万人,占总人口的46.3%,其中彝族人口13.8万人,占总人口的39.5%。

景东县位于横断山脉南端,地形北窄南阔,由低到高分布着谷地、丘陵、山地,属深切割中山地貌,岭高、坡陡、谷深是其基本特点。

境内最高海拔(猫头山)3371米,最低海拔(文笑河口)795米。

地形呈现“三水夹两山”之势,无量山和哀牢山在县境内面积分别为2581平方公里和1740平方公里。

主要河流有澜沧江、川河、者干河,川河、者干河属红河水系。

属亚热带季风型气候,因海拔高差悬殊,具有垂直变化明显、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集中、干湿分明、雨热同季、干凉同步的特点。

年平均气温18.3℃,年平均相对湿度77%,年均降雨量1086.7毫米,年均日照2131.6小时,无霜期355天。

改革开放以来,全县围绕“打基础、调结构、建支柱、兴科教”的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培植林产、蔗糖、畜牧、烤烟和干鲜果5大支柱产业。

2、特色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全县在确保粮食稳定增长的基础上,对种植业进行了结构调整,初步形成了粮、蔗、畜、果、茶、烟、桑协调发展格局。

粮食、甘蔗、核桃、茶叶、畜禽、烤烟、蚕桑成为农民收入主要来源。

2005年,全县农业总产值86863万元,粮食总产量12. 78万吨;甘蔗产量17.1万吨;茶叶产量3996吨;咖啡种植2508亩,咖啡豆产量40吨;核桃种植面积155795亩,产量1927吨;烤烟种植面积25411亩,产量63730担;新鲜蚕茧产量906吨。

3、生物资源
景东县由于垂直气候明显,内生物资源丰富,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有着“动植物王国”、“天然高山生物园”的美称。

境。

哀牢山、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世界自然基金会确认为具有全球保护意义的A级自然保护区,是地球同纬度带上生物资源最为丰富的自然综合体,在不到万分之一的国土面积上保留了占全国三分之一的物种,堪称“天然物种基因库”。

有高等植物近2000种还有重楼、龙胆、黄连、何首乌、香椽、吴萸、荜拨等上千种药材。

4、优势分析
(1)适宜重楼等药材生长的气候和土壤条件
重楼等药材是多年生宿根植物,一般苗栽三至五年为一个采收期。

适宜在海拔1200—2800米的缓坡阴凉地上生长,
需要光照充足,地下水位低,排水条件好,雨季不能浸水,不能有地表水灌溉,土层深厚。

沙泥土或为石渣土,PH值5.5—7.5富含有机质,年平均温度13℃以上,雨热季节最高温度不能超过30℃的条件。

景东县海拔1200米以上的阴凉地均能满足这些药材的生长。

(2)云南省将依托“云药之乡”品牌建设,加快推进云南省中药材GAP认证,以促进中药材规范化人工种植,提高云南中药材品质,打造云南道地药材的金字招牌。

“云药之乡”是云南省建设面向东南亚、南亚生物中药材集散地的重要举措,主要目的是以推进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为重点,以县级行政区域为对象形成有影响、能够带动周边发展的云南中药材种植、加工重点地区。

目前,云南已通过有关认证的“云药之乡”已达30家。

今后一段时期,云南省将依托“云药之乡”品牌建设,加快推进云南省中药材GAP认证。

而景东作为生物资源和药材资源丰富的大县,却还没有建立起以之相匹配的药材产业链。

三、滇重楼的经济价值和市场前景分析
(1)迄今为止,中药重楼仍主要来自野生,尚无大规模人工种植的产品。

随着中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以重楼为原料的生产企业用药量大幅度增加,长期掠夺性采挖使野生重楼越来越少。

重楼从种植到收获利用需8-10年的时间,制药企业为获取更多原料,大幅度提
高重楼收购价格,现在的收购价格已达100元/kg以上,是5年前的5-6倍。

收购价格上涨刺激药农采挖积极性,采挖速度远远超过了自然生长速度,导致重楼资源已呈稀缺状态。

据资料显示,分布于我国境内的野生重楼80%已被开发利用,仅剩下20%的资源。

我国每年消耗重楼1000吨以上,且全部为野生重楼,现有资源再经过5年左右的采挖可能枯竭。

重楼资源的稀缺有可能成为制约云南相关制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因此,仅依靠野生资源已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人工种植成为解决重楼资源匮乏的必然选择。

而且随着中药材市场的不断扩大和重楼本身所具有的良好药效,重楼的需求量必然将大幅度提高,价格还会上扬。

(二)而现在作为本身就是产野生重楼大县的景东,在人工种植重楼的发展进程中,却远远落后于大理、丽江等市、县。

四、项目的实施
1、项目说明
项目计划在山区阴凉地带伤发展重楼等市场需求旺盛的药材100亩,2011至2013年建成,预计总投资40万元(主要为用种资金)。

其它如:农家肥等田种植户自行解决,种植用地主要为。

基地以三至五年为一个生产周期循环发展,利用不同种属的药材进行轮作。

预计周期总产值为80万元(以目前平均产值每亩4万元计算)。

2、项目阶段划分
该项目以3—5年为一个采收期循环发展
2011—2012年为引种试验示范阶段
(1)引进重楼示范20亩。

(2)规划现有药材的种植面积1亩面积分布。

2012年:
(1)基地土壤改良,培肥土壤,以提高林下土壤有机质含量为中心工作。

(2)新值80亩,其中重楼80亩,其他品种引种预留新值面积。

(3)建立收购、销售服务机构
2013年
(1)新值100亩,达到200亩的项目规模。

(2)建立完善收购、销售服务工作。

(3)2014年起每年采挖20亩。

3、投资估算
(1)中心示范基地100亩。

A、种苗、种子20亩×10000元=20万元
B、有机肥:100亩×2×50元/吨=10万元
C、不可预见费:10万元。

合计:40万元
(2)其它面积,采取种植户自己投资。

总合计:40万元
4、组织和管理
(1)组织领导机构形式
以景东县农业局做项目扶持推广带头人,种植组织人为项目的实施管理,市场开发,营销及简易加工。

(2)技术培训和技术推广
农业科学技术的应用是种植业基地成败的关键。

科技的应用程度和转化率是药材基地能否达到项目预期目的决定因素。

因此,项目从组织实施开始就应抓好农民的科技培训工作,以2005年开始分期分批聘请技术人员对项目区的农民进行科技培训,使之达到户均有一人掌握药材种植管理技术的要求。

每年农闲季节组织培训班五次以上。

引进具有市场开发前景的药材品种,做好中心示范基地的试验示范,按项目需要建立多个示范点,每个示范点召集两次种植、管理现场会。

各乡镇农科站安排专人召集药材基地的各项技术指导工作。

六、项目合理性和社会效益的综合评价
种植药材乡镇均为山区,农作物种植发展空间小,农田产量难以提高,经济增加效益不突出。

发展经济必须依靠山区的优势产业——药材,项目实施后,每亩年平均收入可达5000元,纯收入可达3000元,较种粮食增加每亩2000元以上,因此该项目以宏观经济的角度看是合理的。

社会效益
(1) 首先建成50亩示范基地,带动周边乡、村农
户参与种植,逐步形成一个以重楼为种植中心的药材产业链,发展壮大景东县药材产业。

(2)目前景东县大部分山区主要以种植茶叶、核桃为主要作物,而没有发展为适合林下生长的药材资源,造成了林下资源的浪费,而发展林下药材恰好可以使农业与林业并存发展,是使全县农村经济平衡发展的一项可行措施。

(3)有利于充分利用项目区的剩余劳动力,有利于景东县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

七、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景东县山区、半山区农民文化素质低,过去种植药材多以广种薄收的粗放生产为主,科技利用率低,基础设施落后,应大力加强山区农民的科技培训工作,加大农田基础设施的投入。

2、还未通过公路的社队,应加紧公路的修通。

3、加强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以质量求效益,保证生产出高质量的药材产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