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祖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通过学唱歌曲《我的祖国》,感受音乐作品所表达的爱国主义情感,唤起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 学生通过听赏交响诗《沃尔塔瓦河》主题片段,从旋律、节奏、音色等音乐要素的角度去感受、分析、理解作品,从而提高音乐审美能力,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聆听、分析、体验、探究、模仿等教学方法,体会作曲家斯美塔那对民族、对祖国的深厚感情。
从而使学生用舒缓的呼吸、优美圆润的歌声,满怀深情地演唱歌曲《我的祖国》。
2. 通过欣赏主题旋律,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使学生从旋律、节奏、音色等方面感受音乐要素,理解音乐作品,丰富想象力,感受到河水奔流不息的情景。
三、知识与技能:1. 了解捷克民族音乐之父斯美塔那的生平及贡献,知道民族乐派的作品具有强烈爱国主义精神和深厚民族情感的音乐共性。
2. 通过赏析,提高自身的音乐审美能力、想象力和艺术修养。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我的祖国》,体会作者对民族、对祖国的深厚感情。
【教学难点】把握歌曲演唱的音准、力度、节拍及调式色彩的变化,感受和体验音乐家所塑造的音乐形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教学过程】一、导入1. 请同学们看两个词语“音乐”“情感”,有什么关系?音乐创作者,他们源于内心、生活的感受,激发了创作的灵感,于是有了音乐。
而我们通过聆听音乐,联想到音乐描绘的内容,后产生情感。
2. 下面请同学们充分展开想象力,听听这段音乐描绘了一幅流动还是静止的画面?二、《沃尔塔瓦河》主题1. 聆听音乐(引子)谁感受到了?这幅流动的画面像什么呢?让我们再次聆听2. 再次聆听(引子)画面中两条曲折交错的线条,不仅代表着波西米亚群山中涌出的两股清泉,更代表了水的各种形态,它们终将汇成条条江河,最后奔腾的涌入波涛汹涌的大海。
3. 聆听主题4. 作者及作品简介这两段音乐的作者是捷克的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斯美塔那。
捷克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小国家,几千年来深受周围大国的压迫与侵略,但捷克人民面对强大的侵略势力毫不畏惧。
而斯美塔那的音乐作品恰恰描绘了捷克人民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因此被誉为“捷克民族音乐的奠基人”。
在他的众多作品中,最著名的就要数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了,而我们刚才听的那两段音乐,均出自于斯美塔那的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中的第二乐章《沃尔塔瓦河》。
尤其第二段音乐,不仅是《沃尔塔瓦河》的主题,同时也是整部交响诗的灵魂。
它深刻地融入了捷克民族的情感和意志,成为捷克民族的象征。
被称为捷克第二国歌。
三、歌曲《我的祖国》1.引入由于这段旋律太美了,人们不仅愿意聆听,更想发自内心的歌唱它。
于是我国的词作者林华根据这段灵魂般的主题音乐填词而成了一首歌曲,并以斯美塔那交响诗套曲的题目《我的祖国》为其命名。
让我们来听一听。
2. 聆听歌曲下面我们来分段学唱一下这首歌曲。
3. 学唱第一乐段:1-16小节歌曲的开头描写了波西米亚群山中涌出的两股清泉,红色的温暖,蓝色的清凉。
刚从山涧涌出的时候,它们非常相似,因此作者使用了相同的旋律来表现它们。
(出示歌谱)视唱前先看歌曲拍号,6/8拍,强弱规律。
指挥这首歌曲时,以三拍为一个单位,打强拍、次强拍,类似二拍子。
边指挥边视唱歌谱,慢速,注意节奏、重音、气口。
听主题片段,练习指挥。
旋律的走向是怎样的?请同学们画旋律线演唱歌谱。
(出示旋律线)观察旋律进行有什么特点?(级进)这样的旋律进行可以描绘溪流的什么状态?(亲切、柔美,表现溪流缓缓流淌。
)演唱第一段歌词。
结合之前的旋律线,力度可以怎样处理?(加入渐强渐弱再次演唱第一段歌词。
)演唱第二段歌词(注意气口、歌唱的状态、吐字发音)通过这种力度处理,表达作者对祖国的赞美之情。
4. 学唱第一乐段:17-24小节两条溪流在流淌的过程中由于地势的不同,形态发生了变化。
这两条旋律看上去完全不同,我们唱唱试试。
(是不是觉得唱起来又非常相似?)画旋律线再次演唱歌谱。
出示旋律线,完全一样。
为什么?这两条旋律有什么关系?我们仔细观察会发现,两条旋律相对应的每一个音都是三度关系。
(对比分析)旋律线由低向高发展,起伏变大,表现了什么?(溪流蜿蜒曲折,赞美的感情愈发高涨。
)5. 学唱第一乐段:25-31小节两条溪流继续向前,重合交错,最终汇聚成沃尔塔瓦河。
(视唱歌谱)这种短促重复的旋律带来什么感觉?(你追我赶,一浪接一浪)再次视唱,注意表现出沃尔塔瓦河的波澜壮阔。
6. 17-31小节加入歌词演唱第一段歌词。
后加入重音记号,注意表现重音时要搭气,不要用嗓子喊。
演唱第二段歌词:前半段分男女生演唱,注意三度关系。
后半段歌词表现的什么?(巨浪拍击着悬崖,发出轰然巨响)因此音乐情绪饱满而有张力。
7. 学唱第二乐段歌曲的后半段,主题由之前朦胧的小调转为明朗的大调,老师范唱,同学们感受一下。
学生直接演唱歌词。
结尾处延长,力度渐弱,给人怎样的感觉?(逐渐远去的感觉。
)8. 总结歌曲表达情感歌曲学唱完了,同学们回忆一下歌曲描绘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情感?让我们带着这种情感,跟伴奏完整演唱歌曲。
9. 跟伴奏完整演唱歌曲,教师指挥。
注意歌唱状态,第一乐段前半部分渐强渐弱,后半部分分男女生演唱、重音记号等。
希望同学们用歌声表现出作品中所蕴含的浓浓深情。
学生、老师对刚才的演唱进行点评。
(同学们用歌声表现了波澜壮阔的沃尔塔瓦河)出示沃尔塔瓦河图片四、交响诗《沃尔塔瓦河》1. 沃尔塔瓦河是纵贯捷克南北的一条最大河流,是捷克的母亲河。
斯美塔那用音乐的语言,再现了沃尔塔瓦河发源、汇聚、蜿蜒曲折、奔流向海的过程。
2. 作品结构交响诗《沃尔塔瓦河》比较长,完整的聆听需要12分钟左右,下面我们通过几段主题音乐来了解一下这部作品。
请同学们听的同时展开想象力,联想音乐描绘的流动画面。
作品从河水的源头开始描写,在波西米亚群山中,一冷一暖两股清泉从山涧涌出。
渐渐地,水流越来越大,两条小溪重合交错,最终汇聚成河。
这段旋律朴素、抒情,蕴含着作者对祖国炽热的爱。
让我们来完整的欣赏这段灵魂般的主题。
沃尔塔瓦河向前奔流,它流过响着猎人号角声的茂密森林,穿过丰收的田野,一场欢乐的乡村婚礼伴随着波尔卡舞曲传到它的岸边。
夜幕降临,静谧的月光下,美丽的水仙女唱着迷人的歌在河面上翩翩起舞。
黑夜逝去,沃尔塔瓦河继续向前奔流,顺着圣约翰峡谷奔泻而下,巨浪猛烈的冲击着悬崖峭壁,发出轰然巨响,预示着捷克人民不畏艰难险阻、勇敢战斗直至胜利的精神。
终于,滔滔河水冲出峡谷,它来到布拉格。
主题由暗淡的的小调转为明朗的大调。
沃尔塔瓦河流过古老的维谢格拉德城堡,最后音乐逐渐平息,河水奔向无尽的远方……3. 这就是交响诗《沃尔塔瓦河》所描绘的画面。
什么是交响诗呢?教师提示:交响乐、大型管弦乐曲,表现诗情画意、文学性内容。
总结:以文学、绘画、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等为素材,构思作成的大型管弦乐曲。
五、小结学生总结音乐与情感的关系。
(相辅相成)斯美塔那用音乐描绘了沃尔塔瓦河两岸的美丽景色以及当地的风土人情,抒发着他对祖国无限的深情及真挚的爱。
而我们通过聆听与歌唱,不仅赞美着斯美塔那的祖国,更表达了所有热爱祖国的人们的共同心声。
希望同学们在感受旋律美的同时,也能深刻体会到音乐作品所传达的这种情感。
下课!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喜欢上音乐课,已掌握部分乐理知识,在唱歌方面比较突出,对歌曲的感知和模仿能力也有一定基础,但普遍偏爱流行音乐。
在歌唱方面,很多学生受现在流行音乐歌手的影响,吐字发音不清晰,发声方法不正确,歌唱状态不积极,气息支持也不够,最重要的一点是,大部分学生羞于在大庭广众之下表现自己,不敢放声歌唱。
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积极的歌唱状态,用舒缓的呼吸、圆润的歌声、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对于古典音乐,此前学生们虽然已经接触过中外管弦乐曲,有一定的欣赏水平,能够辨别乐曲中的部分主奏乐器及其音色,并对管弦乐曲的艺术表现力也有所感受和体验。
但是,学生对管弦乐队所使用的乐器及其音乐表现力了解不够,因而聆听欣赏标题交响音乐有知识技能方面的困难,易失去耐心。
由于交响诗《沃尔塔瓦河》比较长,完整的聆听需要12分钟左右,本节课主要通过几段主题音乐来了解欣赏交响诗《沃尔塔瓦河》。
教师应当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听辩乐器音色,体验音乐所表达的各种情感,了解音乐体裁、风格及相关音乐文化,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使学生能够随着音乐的变化来展开丰富的联想,从而体会音乐作品所传达的爱国情感。
效果分析《我的祖国》是一节融合欣赏、演唱、感受的综合课。
以歌曲学唱为中心,融入音乐要素基本知识,在理解知识点、学习歌曲的基础上,重点突出对音乐情感的表达,努力实现音乐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的有机整合。
课的开始以“音乐”与“情感”的关系作为导入,接着欣赏了交响诗《沃尔塔瓦河》的引子与主题部分,学生通过画面与音乐的有机结合,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很快溶入到课堂教学中,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形成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良好课堂气氛。
本节课的重头戏就是歌曲的教唱环节。
这首歌曲音域宽广、意境深邃、乐句较长、篇幅较大,想让学生唱好很不容易。
对于这样的作品,怎样“教”?怎样突破以往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快速、准确地把握歌曲的旋律、节奏、情感等,是教师应该关注的所在。
歌曲学唱之前,先通过动画版引子及主题的欣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对作品有一定的印象,紧接着适当的融入了对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及其作品的简介,为学生了解欧洲民族乐派及其音乐风格与表达情感做好铺垫工作。
在歌曲学唱环节,通过对旋律的分析,引导学生想象歌曲所描绘的画面,从而激发学生对歌曲情感的表现力。
歌曲学唱由浅入深、化繁为简,在准确演唱歌曲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夸大力度与速度的变化,在潜移默化中渗透了音乐知识和音乐要素。
教唱过程中,教师不断要求学生正确的发声方法、积极的歌唱状态,使学生最终做到以舒缓的呼吸、优美圆润的歌声,满怀深情地演唱歌曲《我的祖国》。
通过学习歌曲《我的祖国》,进而赏析交响诗《沃尔塔瓦河》的音乐片段,也是这节课的重点。
学生通过聆听音乐,联想音乐描绘的画面,结合小河般形象的作品结构展示图,从而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进一步感受作品中蕴含的丰富的捷克民族音乐文化内涵及深刻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教材分析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是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的代表作,创作于1874-1879年间,是他在完全丧失听力的情况下,凭借顽强的毅力和对祖国山河的挚爱创作完成的。
作品中充满了爱国的热情,音乐形象富有诗意,在音乐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历来被认为是捷克民族交响音乐的起点。
交响诗共六个乐章,每个乐章可作为独立的标题交响诗演奏。
其中第二乐章《沃尔塔瓦河》是斯美塔那交响诗中最著名、最具震撼力、最易于人们所理解与接受的作品之一,是一首充满魅力的抒情诗般的交响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