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音乐_樱花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音乐_樱花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欣赏、演唱、分析、对比等形式引导学生感受日本民歌的风格特点。

2.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初步了解日本樱花的相关文化。

4.学习和掌握日本民间“都节调式”并用它进行简单的旋律创编。

教学重点:
1.通过聆听、欣赏、演唱、分析、对比等形式引导学生感受日本民歌的风格特点。

2. 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旋律创编;用舞蹈的形式表现樱花。

一、图片导入
请同学们根据课件判断是哪个国家的风土人情?(日本)
二、教师介绍日本的民俗风情
日本的三道以及樱花文化等
三、过程
1、初听古筝樱花旋律,请同学们说说音乐的速度、情绪、情感
2、用手来代替古筝,来弹奏樱花的部分旋律感受音乐的旋律是跳跃的还是级进的?(级进的)
3、观课件复听音乐,做手部动作,体会音高概念,找找听听音乐中使用了哪几个音符?(34671)
4、引出日本都节调式的概念及特点
5、再听音乐感受都节调式的特点
6、学唱歌曲的旋律(跟琴纠正)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自主学习,师弹琴范唱,一条条进行,本部分可以反复几次,解决纠正错误。

7、分组进行唱音符(4条)学生进行分组,并放音乐进行。

8、完整展示全曲旋律,提问各乐句出现了几次?用小花表示
9、学唱歌词,师弹琴范唱,学生听音乐随唱,可反复纠正
10、学会了唱歌词后,师讲解花的周期,感受樱花的含苞待放、迎春怒放及随风飘落的形态,有感情的演唱歌曲随伴奏旋律进行,可加上手部动作作为辅助四、拓展
出示课件,认识日本的乐器,并听音色,比较与中国乐器的区别,引出中国乐器对日本乐器的影响。

五、小结
1、讲解本节课所学内容。

2、鼓励学生多欣赏音乐。

3、学习花的精神对同学们进行德育。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亚洲东部日本的民族文化和音乐风格,不同地域、不同环境及不同喜好,造就了不同的音乐风格,音乐很神奇,希望同学们多聆听一些其他国家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体验音乐带给我们的乐趣,提高自身音乐素养,更希望同学们能够珍惜这青春的美好时光,努力学习,愿你们这一朵朵鲜花,能够绽放光彩,下课!)
学情分析:
初一的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对初中的音乐学习有了一定的了解,加深了他们对音乐的浓厚兴趣,而且他们乐于参与各项音乐活动,特别是一些动手、需要合作完成的音乐内容会比较感兴趣,但由于他们年纪小,对音乐内容的理解还需要加强。

因此,对初一的学生应该
使他们对音乐的兴趣继续保持,同时引导他们加强音乐思维,体验音乐带来的美感。

效果分析:
1、大部分学生对日本的民歌有简单的认知
2、全体学生都能熟练的有感情的演唱全曲
3、学生基本知道正确的歌唱状态,科学的演唱方法运用不到位,需加强
4、对日本的都节调式概念全部掌握
教材分析:
这个单元与第四单元有共通之处,都是通过系列化的介绍来扩大学生了解音乐的途径和视野。

不同的是,第四单元是在华夏神州范围之内,而本专题是着眼于世界范围内,分别以六大洲(不包括南极洲)为题介绍各地有特色的音乐以及通过这些音乐所展示出来的不同地域的文化、民族、自然风光等。

这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所涉及的“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的要求。

这一专题的内容不仅涉及了地理知识,也涉及到人种、建筑、乐器等许多侧面。

这一部分的学习要求面面俱到,但不要求精通,教学中以开放的领略式欣赏为主。

应注意音乐作品仅是展示世界各国不同文明各个侧面的窗口,并不是学习的唯一材料。

课标分析:
1.通过聆听、欣赏、演唱、分析、对比等形式引导学生感受日本民歌的风格特点。

2.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初步了解日本樱花的相关文化。

4.学习和掌握日本民间“都节调式”并用它进行简单的旋律创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