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发展草原旅游的意义及草原旅游产品开发类型探析
摘要:在草原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进行合理的草原旅游发展,有利于把草原利用模式与生态保护结合起来。
本文主要从我国草原旅游资源优势的角度出发,对我国发展草原旅游的意义以及草原旅游产品开发类型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草原生态;草原旅游;资源优势;旅游开发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11-0229-01
一、我国发展草原旅游的优势分析
(一)基础资源
1.草原面积辽阔,类型多样,是发展草原旅游的基础。
我国约有4亿公顷草地,约占国土面积的40%,是我国农田面积的3倍多。
这4亿公顷草地,包括各种各样类型,这些类型基本上涵盖了世界上主要的草地类型,从热带亚热带草地,温带不同类型草地到高寒草地等,有草甸,有草原,有荒漠。
各种不同类型草地,由不同的植物构成,表现不同的结构,呈现不同的景观,多样性十分丰富。
它不同于森林、农田,它以其辽阔美丽、多彩而为人所称赞。
正因为如此,草原对人们有巨大的吸引力,草原发展旅游的优势十分突出。
2.视野开阔,气候条件优越,是避暑的胜地。
草原植物主要有禾本科、豆科和菊科等。
温带草原的草群低矮,一般都在1米以下,在微风吹拂下,掀起层层波浪,在蓝天映衬下十分壮观。
我国草原
分布的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较低,特别是夏季,草原几乎可以成为难得的避暑胜地,凉爽宜人的气候是吸引游客来草原旅游的主要原因,如青海湖草原、内蒙古锡林郭勒大草原,就可以成为最佳的避暑胜地,同时草原对于长期生活在城市、海边、农业区的人们来说,也具有一定的神秘性和好奇感。
3.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草原植物是由多种植物构成,草甸草原生态系统每平方米约有种子植物20-30种以上,典型草原每平方米内约有15-20种植物,荒漠草原每平方米也有12种左右,它们形态各异,特性不同,构成了复杂多变的草原世界。
尤其是草原的花,更是品种多样,绚丽多彩,而且花期长,如又黄又大的金莲花,淡紫色的马蔺,白色的唐松草和金黄色的野罂粟等。
草原上的动物丰富,且容易被观察到,如温带草原上的野驴、黄羊、野骆驼等,种类繁多的野生动物不仅是陆地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当地牧民狩猎业的对象和旅游业发展的基础。
我国的内蒙古东部呼伦贝尔盟、锡林郭勒盟东部以及其它类似的一些地区分布有世界上所有草地中组成最复杂、景观最华丽、产量最高、自然条件最为优越的一类草原,这就是温带草甸草原。
温带草甸草原是森林向草原过渡的一种植被类型,形成在比较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年降水量一般在450毫米左右。
草甸草原植物群落的高度可达到40-50厘米,因而是温带草原中产量最高的一种类型。
这类草原不仅是发展牛、马等大家畜较好的畜牧业基地,也是草原生态旅游极好的去处。
(二)市场优势
据世界旅游组织的2020年国际旅游业展望预测,对异域文化的了解和崇尚生态旅游是新世纪旅游的主要趋势,国家旅游局海外旅游者抽样调查结果表明,海外旅游者对中国旅游资源感兴趣的旅游产品主要集中在山水风光、文物古迹和民俗风情等方面。
草地旅游属于自然景观型,正是以草原生态系统为旅游对象的生态旅游产品,具备吸引游客的条件,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有关资料显示,在过去的20年中,前往发展中国家进行自然生态旅游的人数不断增加,生态旅游不仅是旅游产业中增长最快的部门,而且其主要市场就是面对具有特殊兴趣、以自然为导向开展旅游活动的群体,这也反映出世界主要旅游客源国对环境的日益关注。
例如,有关美国生态旅游市场的数据就证实了这一增长趋势。
研究表明受欢迎的特殊兴趣旅游团大都和自然导向的户外活动有关。
旅游经销商的报告显示,每年大约有400万到600万美国人去海外进行与自然有关的旅游活动。
二、草原旅游产品开发类型
草原旅游不仅在数量上要满足旅游者的需求,而且要在草原旅游地构建比较完善的旅游产品系列,在类型上满足旅游者的需求。
根据我国草原旅游资源特色及市场状况,可以开发以下产品类型。
1.草原观光。
观光旅游是处于基本层次的旅游形式,并且符合旅游市场的寻求生态回归的发展趋势,草原及草原民族文化,品位较高,特色鲜明,在国内外有很高的知名度,极具市场开发潜力,而且开发成本较低,是草原旅游活动中首推项目。
2.休闲度假旅游。
我国的草原旅游资源丰富,虽多在我国西北地区,但有的草原旅游地距离大中城市并不远,例如北京的康西草原。
因此很有开发此类旅游产品的条件。
另外由于草原上一般没有污染,空气清新,旅游者来到草原可以尽情享受蓝天白云绿地,也适宜开展休闲度假游。
利用大草原空旷宁静的自然环境,还可以吸引专家学者和公务员等前来写作、研究、思考、休息,开展草原学术度假。
3.生态旅游。
对于草原旅游中开发的生态旅游产品,建议分为大众生态旅游产品和专门旅游产品。
大众生态旅游产品以不损害旅游对象,不破坏生态环境,可持续观念贯穿其中的旅游,其旅游活动主要指向自然系统和与自然和谐并存的人文环境,注重贯穿环境教育。
专门生态旅游产品重点推出草原野生动物观赏和徒步旅游。
4.民俗风情旅游。
草原居民有着独特的民族发展历史和区域生活特点,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习俗,宗教信仰、生产生活方式、风味饮食、居住、服饰、歌舞、节庆活动等,具有深刻的自然和人文内涵。
民族风情本身的差异性,可以造成一种强烈的新鲜感,可满足人们猎奇、寻求刺激的需要,因此草原旅游地是开展民族风情旅游的上乘之地。
5.体育旅游。
草原体育旅游是指以健身或体育性娱乐为主要目的草原旅游活动,草原一般广阔平缓,风景优美,基本没有道路限制,在草原上开车对于城市中长期被堵车困扰的爱车族有着极大的诱
惑力,可以推出草原越野旅游或比赛项目,开展摩托车、吉普车游
(比赛)、自行车游(比赛)、徒步游(比赛)等特色体育活动,但注意保护草原生态环境。
此外,还可开展草原居民的一些民族竞技比赛,如赛马、射箭、摔跤等,既具有民族色彩,有着广泛的群众性,同时又是游乐民俗的表现,丰富了旅游的内容。
参考文献:
[1]杨富裕,陈佐忠,张蕴薇.草原旅游理论与管理实务[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7.
[2]赵雪.草地旅游在草地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及其持续发展[j].
中国草地,2000.
[3]董笑梅,徐静.内蒙古草原生态旅游开发研究[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0.
[4]吕君,刘丽梅.中国草原旅游发展研究[j].世界地理研
究,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