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陈忠林《刑法总论》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犯罪客体【圣才出品】

陈忠林《刑法总论》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犯罪客体【圣才出品】

第六章犯罪客体
6.1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犯罪客体概述
1.犯罪客体的概念
(1)犯罪客体,是指我国刑法所保护,为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

在刑法学上犯罪客体是指主体的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

(2)关于犯罪客体的内容,除作为通论的社会关系说之外,尚有与之不同的其他观点,如法益说、社会利益说、权益说、社会关系与利益说、社会关系与生产力说、犯罪对象说等。

其中,法益说具有相当的影响。

(3)犯罪客体具有以下特征:
①犯罪客体是社会关系
社会关系,是人们在共同活动的过程中结成的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相互关系的总称。

②犯罪客体是我国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
只有侵害社会关系体系中最重要的部分、值得用刑罚惩罚予以调整的社会关系,才可以进入刑法的调整领域,成为刑法的保护对象,具有犯罪客体的性质。

③犯罪客体是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
犯罪客体是犯罪行为所指向的社会关系,只有在受到犯罪行为的侵害或者威胁的时候,该种社会关系才具有犯罪客体的性质。

2.犯罪客体的地位
犯罪客体的地位是指犯罪客体在犯罪构成中的地位。

由于犯罪客体是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因而犯罪客体是犯罪构成的必要要件,没有犯罪客体就没有犯罪。

3.犯罪客体的立法方式
犯罪客体的立法规定的形式未必均为法律的明示性规定,而是有多种多样的规定方式,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1)法条明确规定犯罪客体
这种规定方式的特点是在法条中明确指出犯罪客体的内容。

这种情况下其具有法律明定的性质,在客体内容上一般不会出现争议,是犯罪客体规定得最明确的一种。

(2)以刑法条文明确规定犯罪客体的具体物质表现来说明犯罪客体
这种规定方式的特点是刑法条文并不直接指出犯罪客体的内容,但指出了犯罪客体的物质表现,由其物质表现可以直接推出犯罪客体。

该种情况下虽未直接指出犯罪客体,但是直接规定犯罪客体的物质表现形式,就可以直接发现犯罪客体的内容,从而可以作为明示犯罪客体的一种形式。

(3)通过规定犯罪行为表明犯罪客体
这种规定方式的特点是刑法中不直接指出犯罪客体的内容,但指出了具体的行为,其行为之中已经包含了犯罪客体的内容。

在我国刑法中,这种以行为说明犯罪客体的犯罪占有一定的比例,如侵犯人身权的一些犯罪、侵犯财产权的一些犯罪等。

(4)通过规定犯罪被害者说明犯罪客体
这种规定方式的特点是通过对犯罪被害者的规定,说明刑法所保护、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的性质。

这种规定方式来源于作为犯罪客体的社会关系是作为社会关系之主体的人之间的关系,而作为被害者的人一般属于一定权利的承担者,对其进行侵害也就侵害了其所承担的社会关系。

(5)通过规定违反的法规揭示犯罪客体
犯罪行为一定会违反某种法规,但法规不是犯罪客体,只有法规所调整的社会关系才是犯罪客体。

但有些情况下就可以通过法条规定的对法规的违反揭示犯罪客体的内容。

(6)通过同类客体确定直接客体
在我国的刑法典中,具体犯罪分类是依据犯罪的同类客体进行的,因此,具体犯罪之犯罪客体的确定,往往需要依据同类客体来进行。

综上,我国刑法的大部分条文虽然没有明确、直接规定犯罪客体,但不是未规定犯罪客体,更不是没有犯罪客体,只是犯罪客体的规定方式与其他犯罪构成要件不同,多数不采取直接的明定方式,而是采取间接的规定方式,需要通过整体的构成要件来分析犯罪客体的内
容。

4.犯罪客体的意义
研究犯罪客体,具有重要的意义:
(1)有助于认识犯罪的本质特征,提高人们与犯罪作斗争的积极性。

(2)有助于划分犯罪类别,建立刑法分则的科学体系。

(3)有助于确定犯罪的性质,分清此罪与彼罪的界限。

(4)有助于客观地评估犯罪的社会危害性程度,正确裁量刑罚。

二、犯罪客体的种类
1.犯罪客体的一般分类
刑法理论按照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的范围,把犯罪客体划分为三类或三个层次:犯罪的一般客体、犯罪的同类客体、犯罪的直接客体。

犯罪的上述三类客体是三个不同的层次,它们之间是一般与特殊、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1)犯罪的一般客体
犯罪的一般客体是指我国刑法所保护的社会主义制度下社会关系的整体。

我国刑法第2条、第13条对刑法所保护的各类社会关系的规定,是犯罪一般客体的内容。

犯罪的一般客体是刑法所保护的客体的最高层次,反映了一切犯罪客体的共性,因此是研究犯罪客体的根据,也是研究其他层次犯罪客体的基础。

(2)犯罪的同类客体
犯罪的同类客体,是指某一类犯罪行为所共同侵害的我国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某一部分或某一方面。

犯罪同类客体的划分,是根据犯罪行为所侵害的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不同方向进行的。

作为同类客体的社会关系,往往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性质。

我国刑法分则根据这一同类客
体,将犯罪分为10类,这10类犯罪分别侵害了不同类别的客体。

(3)犯罪的直接客体
犯罪的直接客体,是指某种犯罪行为所直接侵害的我国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即我国刑法所保护的、为犯罪行为侵害的某种具体的社会关系。

犯罪的直接客体揭示了具体犯罪所侵害的社会关系的性质以及该犯罪的社会危害性程度。

研究犯罪的直接客体,对于区分各种具体犯罪的界限,量刑中决定刑罚的轻重,都具有重要意义。

2.犯罪的直接客体的种类
理论上对犯罪的直接客体进一步进行分类,这种分类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和依据不同的标准进行的。

(1)简单客体与复杂客体
根据具体犯罪行为侵害具体社会关系的数量多少,直接客体划分为简单客体与复杂客体。

有的犯罪只侵害某一种具体的社会关系,有的同时侵害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社会关系。

理论上称前者为简单客体,称后者为复杂客体。

(2)主要客体、次要客体与随机客体
根据直接客体在犯罪中受侵害的程度、机遇以及受刑法保护的状况,可以将复杂客体中不同的社会关系分为主要客体、次要客体与随机客体。

①主要客体,是指某一具体犯罪行为所侵害的复杂客体中程度较为严重、刑法予以重点保护的社会关系,例如抢劫罪的公私财产所有权。

主要客体决定该具体犯罪的性质,从而也决定该具体犯罪在刑法分则体系中的地位。

②次要客体,是指某一具体犯罪所侵害的复杂客体中程度较轻的,刑法予以保护的社会
关系。

例如抢劫罪中他人的人身权利。

次要客体虽然不决定犯罪的性质,但也对某些犯罪的性质和主要特征产生重要影响。

次要客体往往是确定此罪与彼罪的重要依据。

③随机客体也可以称为随意客体、选择客体,是指在某一具体犯罪侵害的犯罪客体中可能由于某种机遇而出现的客体。

一般情况下。

随机客体往往是与刑罚裁量相关的,在有些法条中,其被规定为加重处罚的事由。

主要客体与次要客体是某些具体犯罪的必要要件,而随机客体只是某些犯罪的选择要件,在具体案件中可能出现,也可能不出现,即使出现,也只影响量刑而非影响定罪。

(3)物质性犯罪客体与非物质性犯罪客体
以具体犯罪所侵害的社会关系是否具有物质性作为标准,可将直接客体分为物质性的犯罪客体与非物质性的犯罪客体。

①可能成为物质性犯罪客体的社会关系有财产关系与人的生命、健康等,这些社会关系受到侵害的标志是产生物质性的损害或威胁。

②可能成为非物质性犯罪客体的社会关系有政治制度、社会秩序、人的人格或名誉等,对这些社会关系的侵害并不具有直接的物质损害的形式。

三、犯罪对象
1.犯罪对象的概念
犯罪对象,又称标的,是指犯罪行为所作用的客观存在的现象范畴。

犯罪对象具有以下特征:
(1)犯罪对象的客观实在性。

具体表现为:
①它一经犯罪行为作用,就成为客观的存在,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

②它是犯罪行为的真实记录。

任何犯罪行为作用于犯罪对象时,必然或多或少地在犯罪。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