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1届海南省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总复习:词句理解与赏析

2021届海南省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总复习:词句理解与赏析

2021届海南省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总复习:词语的理解与赏析六、(2017海南13~17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题。

(14分)为梦想拼尽全力骊尘①从小到大我栽过的第一个跟头应该是中考。

在那个燥热的夏天,我满怀信心地走进考场,却在最后一门英语考试时忘了带准考证,等我返回住处拿到准考证重新进入考场,时间已经过了20分钟。

成绩出来,满分120分的英语我只考了89分。

老天跟我开的这个致命玩笑,致使我以一分之差与日思夜想的高中实验班失之交臂。

②那种感觉就像你跋山涉水终于赶到了心心念念的城堡,却发现那扇门关上了。

那个假期,我把自己关在房里,嘴里没有一句多余的话,脸上没有丝毫笑意,整天都在埋怨:我的运气怎么这么差?A偶尔打开窗户,看看窗外的那片天,也总是阴郁灰暗,完全没有了夏日的晴朗高远。

③进入高中后,我像变了一个人,不似初中那般神采飞扬,整个人内敛沉默了很多。

尖子生们组建的实验班,在很多人心里都是神一般的存在,甚至有老师开玩笑说,进了实验班就是踏进了重点院校的大门。

论正常实力,我就应该属于那里,然而因为中考那个意外,我却被无情地拒之门外,心底的不甘和委屈只有自己知道。

每次从实验班门前经过,我都会特意从门口假装不经意地往里面瞟一眼,偷偷..对那些埋头苦读的身影流露出羡慕之情。

④我的好朋友林悦就在实验班。

在食堂吃饭遇上时,她会主动跟我说起一些班里的事情,这些事情让我那颗心变得越发躁动不安。

“我要冲进实验班”这个念头不时冒出来拉扯着我,曾经的遗憾与不甘,都化作内心的春雨,那里草木葱茏,一片繁盛。

⑤高一那段时间,我像打了鸡血一样,每天早上5点准时起床,洗漱完毕去操场跑完两圈到教学楼,我总是最早到的那个人。

时间长了,楼管爷爷认识了我,每天早上都会准时跟我打招呼:“闺女,今天早上又是第一个,好好加油!”⑥每天清晨,我坐在靠窗的位置上,一边争分夺秒地大声晨读,一边看天空渐渐亮起来……⑦一个学期后,我的势头越来越猛,不仅稳居年级第一,而且与第二名的差距越来越大。

班主任很器重我,好朋友林悦也向我投来了佩服的目光。

那几年,我不仅在考试的红榜上始终排名第一,课余时间写的文章也陆续在各杂志发表,拿了好几个作文比赛和学科竞赛的奖项,生活好像将之前亏欠我的一一做了补偿。

随着一张张漂亮的成绩单摆在我的面前,一直蒙尘在我脸上的阴云,如被利剑割开..,久违的笑容绽放了出来。

⑧即便如此,我依旧不敢掉以轻心,坚持与时间赛跑,继续脚踏实地努力。

高考那年,我考取了一个不错的分数,更重要的是,我的英语成绩是142分。

手里紧紧攥着成绩单的我,B整颗心一下子透亮起来,一种想在夏风里大声欢叫的冲动,让我有说不出的畅快!放眼远望,阳光明媚,碧空如洗,周边的一切都让人赏心悦目。

⑨中考时那种被命运一拳打倒在地的感觉,经过三年的隐忍与蜕变,终于成为我身后迈过的一道坎儿。

现在想起来,甚至会有些感激自己在人生最顺遂的时候跌过一跤。

正因为这样,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才更加懂得努力的意义。

⑩在拼尽全力之前,永远别说自己运气不好。

因为,最努力的时候运气才最好。

(选自《文苑·破茧成蝶》有删改) 1. 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2分)2. 结合语境品读下面两个句子,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4分)(1)……偷偷..对那些埋头苦读的身影流露出羡慕之情。

(2)一直蒙尘在我脸上的阴云,如被利剑割开..,久违的笑容绽放了出来。

3. 请从A、B两句中任选一句,作简要赏析。

(3分)A.偶尔打开窗户,看看窗外的那片天,也总是阴郁灰暗,完全没有了夏日的晴朗高远。

B.整颗心一下子透亮起来,一种想在夏风里大声欢叫的冲动,让我有说不出的畅快!4. 第⑤段中“楼管爷爷认识了我,每天都准时跟我打招呼”这一情节能否删去?为什么?请说说理由。

(3分)5. 文章最后一段说“最努力的时候运气才最好。

”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2分)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1~5题。

(14分)屋顶李汉荣①屋顶曾是乡村随处可见的风景。

它谨慎而谦卑地保持着柔和的高度,既流露出对天穹的尊敬,又深怀着对土地的谦恭。

它是土地在沉思默想中微微仰起的视线,于晨风和夕照里看远看近,最后总是笃定于素朴、平静的日常生活。

②过去的乡村几乎没有高大建筑,映入眼帘的总是那土墙青瓦或竹篱小院的朴素房舍,那错落有致谨慎排列的屋顶,就是乡村里略略高出日常地面的部分。

依我看,不好高骛远,不凌空蹈虚,而是在朴素的日常生活里体会人间温情和生存意趣,正是乡土的生活哲学.......,也是质朴的生命美学和素雅的建筑美学。

③它那谦逊的高度赢得了鸟儿们的喜欢,那些土生土长、不善于在长天莽原搏击的鸟儿们,喜鹊、斑鸠、麻雀、燕子、黄鹂、画眉等,它们总爱在屋顶上歇息、聚会、聊天、梳理羽毛,有时还安静地眯眼蹲着,在暖阳里打一会儿盹。

当然,有时,趁主人不注意,它们会快速飞下屋顶,分享几粒场院上晾晒的粮食,主人发现了,至多是扬扬手中的农具,说一声“偷嘴了”,却并不做严厉追究。

它们的突然降临和偶尔偷袭,倒是给平静的生活增添了一点趣味,给正准备“多识草木鸟兽之名”的孩儿们一次次现场辅导,大人们会教他:看,这就是斑鸠,屋顶上天天背诵古书的,就是它;那是画眉,口细,胆小,爱在井台上散步、喝水,今天,也来场院品尝新麦……④多数的屋顶上都雕塑着祥瑞之物,也就是喜鹊、斑鸠、燕子、八哥之类,而这些落脚于屋顶歇息、聚会、聊天的鸟儿,看见了这些人们心中的祥瑞之物,原来正是它们自己,一定有会心的欢喜,也觉得十分好玩:原来,人们在暗暗喜欢着我们哩。

那么,偶尔分享一点他们的粮食,看来是会被原谅的。

不过,我们可要多说些吉祥的话,多唱些祖传的歌啊。

于是,人们总能听到那好听的鸟歌雀语,从屋顶细雨一样落下来。

⑤出门远行的游子,离开时总要几步一回头,走出好远了,村庄模糊了,仍能看见他家的屋顶,在轻烟薄雾里使劲翘首,还在目送着他;当他归来,还没走进故乡,就急切地开始眺望,从一片交错闪现的屋顶里辨认自己的家,正好,从那雕着两只斑鸠的熟悉屋顶上,升起了又白又软的炊烟,他看到了,那是院场前的大柳树下,他的妈妈,在远远地向他招手呢……(选自《人民日报》2019年7月13日,有删改) 1. 结合文章,说说第②段加点词语“乡土的生活哲学”指的是什么?(2分)2. 结合第③段内容,说说鸟儿为什么喜欢屋顶?(3分)3.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④段中画线的语句。

(3分)4. 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回答。

(3分)5. 本文的屋顶之于作者,就像《台阶》中的“台阶”之于李森祥,请联系两文内容,说说它们分别对于作者意味着什么?(3分)八、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1~5题。

(14分)耀眼的军装李金良①母亲属牛,是共和国的同龄人。

②她这一辈子,心心念念,喜欢父亲和我们哥儿仨穿军装的样子。

她说,军装,在村里“挺耀眼”。

③2019年,年已古稀的她,身体依然硬朗,精力旺盛,保持着“老黄牛”的坚忍和倔强。

父亲离开8年了,她孤身一人执意留在村里,种粮种菜,养鸡养鸭,帮人采摘,自给自足,怡然自得。

而最让她引以为豪的,是父亲和我们哥儿仨都曾是军人。

④细究起来,母亲的军旅情结,该是打父亲身上产生的。

父亲参军6年,是一名公安边防部队的警卫战士,高大英武,会武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驻守东北。

⑤回乡后,父亲经常与村里人油灯夜话,一年年,一遍遍,讲着他和战友们的故事。

有他们战斗班化装潜入白山黑水,到山头阵地侦察,摸排敌情,多次智斗“黑瞎子”的故事;有东北的苞米成熟时,整个连队“吃蒸饭”,糊一锅茄子、几屉苞米,然后茄子捣酱做菜,就着啃苞米的故事;还有他们战友之间,以命相交,彼此照应,把牺牲的战友父母拜作亲生爹娘、养老送终的故事。

凡此种种,激励自己一生坦然前行。

⑥印象中,自己上小学时,父亲带头在村里架起电线,搞起了乡里第一个电动磨面坊。

那时,父亲的磨面坊经常被三里五村的乡亲排队围满。

乡亲们拎着粮食袋,翘首挨个往前挪.,等着用电动粗磨、细磨,把自己家里的玉米、小麦磨好,回去享用。

还记得,自己每每去喊父亲回家吃饭,都坐在他的自行车后座上,看到他从头到脚一身面粉,成为一个“白人”。

从村西头到村东头,他骑车穿过整个村子。

路上遇到的乡亲,都会主动跟他打招呼,在他们的眼神里,都怀着敬意,我自己也因此而自豪。

⑦母亲起早贪黑,经年劳作,一边抚养着我们兄妹4个人,一边种地,春播、夏长、秋收和冬藏,很忙碌。

一次,我返回家里取干粮。

从地里赶回来给我蒸馍的母亲,打发好我后,又匆匆返回地里干活。

身材娇弱的她,脸上满满都是倦意,被汗水浸透的衣衫后背上,清晰印上了两道农药喷雾器留下的金属痕迹..。

⑧中学毕业后,母亲告诉我,男人不能待在家里,应该走出去干事业,最有出息的就是当兵扛枪、穿上军装,“耀眼”乡里。

⑨在她的鼓励下,我怀着斑斓的梦,背起绿色背包,在风雪飞舞的冬至,走进了军营,穿上“空军蓝”,一穿就是26年。

其间,许是受到母亲不辞辛劳的激励,许是缘于拳拳报恩之心,许是无数英模的激励鞭策,一路走来,我在人民空军的大熔炉里,先后荣立4次三等功,经常获优评先,还考上了军校,入了党,走上干部岗位,最后留在北京工作。

⑩看着一步步成长起来的我,母亲怀着对穿军装“挺耀眼”的心理,接着将二弟、三弟都送进了军营,并一以贯之地鞭策他们扎根军营、建功立业。

我们哥儿仨都是兵,但兵种不同。

乡亲们时常调侃,说再把我的妹妹送到海军,我们家的军兵种就全了。

令人遗憾的是,妹妹除了名字有个“海”字外,其他都与海军无缘。

每次遇有乡亲调侃时,母亲总是满脸笑容。

于是,“一家四个兵,个个有军功”,成了乡亲们形容我们家的口头禅。

⑪母亲不是军人,但她生命中对军装“挺耀眼”的情结,一直支撑着身边的四个军人。

实际上,她的骨子里,既有千百年来传统中国农民的坚毅、朴实、勤劳、善良,又涌动着中国军人所具有的忠诚、自信、勇敢、担当。

从某种意义上讲,她也是一个兵。

⑫母亲与共和国同龄,沐浴着祖国的阳光和雨露,在平凡中孕育着许多不平凡。

而正是社会上这些无数平凡的个人,成就了国家的不平凡。

我和兄弟们所能做的,就是保持军人本色,以应有的忠诚、自信、勇敢、担当,跑好自己的接力棒。

(选自《光明日报》2019年10月7日,有删改) 1. 根据文章的情节,以父亲为陈述对象,完成下列表格。

(2分)2.(1)乡亲们拎着粮食袋,翘首挨个往前挪.,等着用电动粗磨、细磨,把自己家里的玉米、小麦磨好,回去享用。

(2)被汗水浸透的衣衫后背上,清晰印上了两道农药喷雾器留下的金属痕迹..。

3. 选文第④段“细究起来,母亲的军旅情结,该是打父亲身上产生的”这一情节是否可以删去?(2分)4. 理解文中第⑩段画横线句子的含义。

(2分)乡亲们时常调侃,说再把我的妹妹送到海军,我们家的军兵种就全了。

5. 母亲给了我们哪些鼓励与教诲?请结合全文概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