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场,你还必须得伺候好可爱可恨的“第三者”——你的客户上帝。
在中国这样一个人情社会,与你同一个战壕的同事之间,你尚且需要搞人际,对于上帝而言,套交情自然不可避免。
与其他人际一样,你必须理性地把握远近亲疏的“度”。
但毕竟是“两军对垒”的关系,必然存在不一样的潜规则。
如果处理不好,你受到里外夹击,是常有的事儿。
他们原来通着气不管你和你的客户有多熟,但也不要忘记了,你的上面还有领导。
你和客户的交情再大,未必大得过领导和客户的关系。
在和客户相处的过程中,一定不要耍一些小聪明。
如果你不是最后的决策人,那么你和客户的关系就不会是最终关系,你和客户的一切行动其实是透明化的。
有一家大型超市要招聘两名采购员,几经考核筛选,到了最后一个环节。
最后一个环节设计得别开生面,只有一道这样的题目:“假如你是一条小鱼,面前有一条带钩的蚯蚓,你能想出几种吃到蚯蚓而不被钓上的方法。
”答案自然是五花八门。
最后,超市聘用了王琨与守义。
他们的答案很简单:“远离带钩的蚯蚓,永远别和诱惑较真。
”3年后,两人凭着自己的勤奋与智慧,在采购工作中,成绩一路上升,不仅开拓了采购的渠道,拓宽了商品的种类,而且实现了物美价廉的目标,为超市带来巨大的财富。
这一天,王琨的老客户孙老板打电话约他在酒店见面。
孙老板是一位养鸡专业户,他的鸡全部采用山地放养,肉质鲜美又“绿色”,深受超市顾客的喜爱。
因为是熟人,两人见面后,孙老板就直奔主题,说明了来意。
原来他的土鸡因为供不应求而缺少货源,于是就从其他老板那里购了一批圈养的饲料鸡,他知道这一点瞒不过王琨的眼睛,想请王琨看在多年的交情上,网开一面,混过这一次。
王琨听了后,断然拒绝了他的要求。
孙老板几乎用哀求的语气商量:“兄弟帮帮忙,就干这么一次。
我也不会亏待你的,给你8%的回扣。
我保证这件事不会有第三人知道。
”8%的回扣,意味着几万元的收入。
孙老板知道,王琨很快就要结婚了,很需要这笔钱。
王琨犹豫了几分钟后,觉得反正饲料鸡与土鸡的差别不是很大,吃了也不会伤害顾客的身体。
有前面的信誉做铺垫,只要孙老板不说,领导也不会知道,即便发现了也可以说是自己一时粗心没有分辨出来。
于是,就与孙老板拍板成交了。
第二天,王琨被总经理叫到办公室。
总经理满脸阴沉:“你的业务能力很强,为超市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只是很遗憾,你没有用行动来印证你当初的考题答案。
”总经理的话来得太突然,让王琨一时摸不着头脑。
原来,超市要提拔一名采购部经理,王琨与守义业绩都很出色,一时难以决断。
于是,只有设计一次特殊的考核,如果两人都通过了考核,另外一人将破格担任销售部经理。
孙老板在考核中担任了“诱饵”的角色。
“守义最终能够抵制住诱惑的考验,以后他就是我们的采购部经理了。
鉴于你的表现,我们只有请你另谋高就。
”人在职场,有时我们就像遨游于水底觅食的鱼,不可避免地会面对各种带“钩”的诱饵,显性的或隐性的,或是金钱、或是美色、或是地位。
大多数的时候,并不是因为粗心而忽略了蚯蚓背后的钩,而是心怀太多的欲望与侥幸。
在这一点上,欲望是干柴,诱惑是烈火,而侥幸则是将烈火引向干柴的狂风。
一位因贪污而误入歧途的官员在他的忏悔中是这样总结的:“我的失足,不是因为诱惑的力量如何强大,也不是我的意志过于脆弱,而是心存不该有的侥幸。
”前车之鉴,发人深省。
面对带“钩”的“蚯蚓”,不要总是怀着如何不被钩到,又能吞食诱饵的侥幸,那样,危险和自己就只有一步之遥了。
远离带“钩”的“蚯蚓”,永远别和诱惑较真,就等于为自己的职场买了一份可靠的保险。
“人靠衣装”永远是对的美国著名销售大师约翰·阿瑟给出这样的一个时间,这是一个基于组织行为学和心理学的判断。
当一名销售人员与客户沟通时,他的大部分客户会依赖自己在8秒中,阿瑟强调的8秒印象,衣着、声音可能都是客户判断销售人员是否可信的重要指标。
“男人对男人的衣着容忍度较宽,男人对女人的衣着容忍度较严,而女人对女人的衣着容忍度简直就是苛刻。
”在营销界有这样一句话:“推销产品先要推销自己。
”形象对营销员来说是极其重要的。
所谓的形象包括营销员的衣着打扮、举止和礼仪等。
一个穿戴整洁、举止有礼的营销员容易赢得客户的信任和好感,而一个衣冠不整、举止粗鲁的营销员却会给客户留下糟糕的印象。
正如美国营销大师法兰克·贝格说的:“外表的魅力可以让你处处受欢迎,不修边幅的营销员给人留下第一印象时就失去了主动。
”在你留给客户的第一印象中,着装占有80%的比重。
你的装束如何,往往会给客户留下一个关于你是怎样一种人的印象,因为人们往往会依据一个人的衣着装扮去推断他的人品、性格、爱好、兴趣、职业等情况。
尤其是初次见面,这种印象是非常直接、强烈的。
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如果你是被访问的客户,你愿意暂时停止手边的忙碌,去倾听一个衣着整洁的人说上几句,还是愿意被一个不修边幅、邋邋遢遢的人打断呢?恰当的、得体的衣着装扮,不仅可以提升你对自己的信心,同时也能使客户对你更为信任,它能够在无形中帮助你在推销过程中显得更为灵活,更为热情。
你的穿着打扮不一定要非常时尚或华美光鲜,只要穿得合适得体就可以。
下面的四个事件是在不同场合中,因着装不得体而导致了失败的案例。
案例一:叶明本是要去谈判的,那么就应该着装要庄重,要有适合于这种场合的着装,而他一身的休闲装,给人感觉就是不尊重对方,不在乎这次合作,从而导致了这次谈判的失败。
案例二:既然是和朋友一些出去玩,就不必穿得那么正式,大家是一起出去娱乐,就应该轻轻松松的,休闲场合对于服装款式的要求是:舒适、方便、自然。
符合这一要求,适用于休闲,不然会让人觉得很约束,不自然。
案例三:女孩是去面试,不是去参加舞会,就应该化点淡妆,穿着得体,而不应该打扮的花枝招展,浓墨重彩的。
穿着得体,不仅能赢得他人的信赖,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而且还能够提高与人交往的能力。
相反,穿着不当,举止不雅,往往会降低了你的身份,损害你的形象。
案例四:作为一名记者去采访一位老总,没必要非把自己也搞得那么时尚,只要着装得体,完美和谐,适合自己的身材就可以了,爱美是人的天性,尤其是女性。
但衣着是极其讲究个性的,并不是漂亮衣服就适合所有人。
女性的穿着打扮应该灵活有弹性,学会选择适当的时候穿适合的衣服;搭配衣服、鞋子、发型、首饰、化妆,使之完美和谐,这才是美丽的关键。
最终被别人称赞,应该夸你漂亮而不是说你的衣服好看或鞋子漂亮,那只是东西好看,不是穿得好。
在西方国家,绝大多数的推销员都有一个良好的习惯,那就是每天更换衬衣。
这不仅仅能够说明一个人的清洁问题,更能表现出他是否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
一个推销员,只有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才有可能将积极的热忱和旺盛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才有可能赢得上司的赏识、同事的支持,最重要的是才有可能赢得客户的好感。
商务饭桌上的雷区原沃尔沃公司中国区总裁吴瑜章在一次接受媒体专访时说,刚刚回到中国的时候,并不喜欢饮酒的他不得不强迫自己学会喝酒,以便跟中国的客户交朋友,开展业务。
有一次,一个老板对他说,你这一顿饭能喝下多少瓶啤酒,我就买你多少辆沃尔沃轿车。
吴瑜章为了把生意做成,只好横下一条心舍命陪君子,整整喝了十二瓶。
后来,那个老板果然说话算数,买了他的十二辆沃尔沃轿车。
据我们所知,吴瑜章从小在美国长大,早已习惯了多元化的现代生活。
在美国,不可能会产生这种不喝酒就不买车,不喝酒就不跟你交朋友的情况。
像他这样的人,居然能够一口气喝下十二瓶啤酒,和中国老板交成朋友,并且做成生意,也真是难为他了!现代人在交际过程中,已经越来越多地发现了酒的作用。
的确,酒作为一种交际媒介,迎宾送客,聚朋会友,彼此沟通,传递友情,发挥了独特的作用,所以,探索一下酒桌上的“奥妙”,有助于你求人交际的成功。
在商务宴请中,营销人与酒的关系不可谓不密切。
客户交流常常离不开酒,团队聚会离不开酒,社会公关更离不开酒,诸多“应酬”离不开酒……应该说,在营销人的工作与生活中,酒是一个重要的部分,也是交流感情与沟通工作的日常媒介。
作为沟通的桥梁而言,酒确实有无法替代的功效,因而可以说是沟通的“生产力”。
借助酒,团队的沟通、客户的沟通会起到很多独特的作用。
平时不敢表达的可能借助一点酒力就敢说了,平时的矛盾也可以在觥筹交错之间化解了……酒可以融洽关系,可以加深了解,可以提升士气。
然而,任何事情都是物极必反。
诚如恩格斯所说:“电可以酿成雷击,也可以驯化为生产力。
”酒亦然。
酒也可以“酿成雷击”!重要的是我们要善于把它驯化为“生产力”。
一旦过度,必然危害健康,影响工作,造成各种安全隐患……而且极容易失去理性与原则,随意承诺,造成业务和工作误会!所以,作为与酒结缘的营销人,要理性,要掌握技巧:1.众欢同乐,切忌私语大多数酒宴宾客都较多,所以应尽量多谈论一些大部分人能够参与的话题,得到多数人的认同。
因为每个人的兴趣爱好、知识面不同,所以话题尽量不要太偏,避免唯我独尊,天南海北,神侃无边,出现跑题现象,而忽略了众人。
特别是尽量不要与人贴耳小声私语,给别人一种神秘感,往往会产生“就你俩好”的嫉妒心理,影响喝酒的效果。
2.瞄准宾主,把握大局大多数洒宴都有一个主题,也就是喝酒的目的。
赴宴时首先应环视一下各位的神态表情,分清主次,不要单纯地为了喝酒而喝酒,而失去交友的好机会,更不要让某些哗众取宠的酒徒搅乱东道主的意思。
3.语言得当,诙谐幽默洒桌上可以显示出一个人的才华、常识、修养和交际风度,有时一句诙谐幽默的语言,会给客人留下很深的印象,使人无形中对你产生好感。
所以,应该知道什么时候该说什么话,语言得当,诙谐幽默很关键。
4.劝酒适度,切莫强求在酒桌上往往会遇到劝酒的现象,有的人总喜欢把酒场当战场,想方设法劝别人多喝几杯,认为不喝到量就是不实在。
“以酒论英雄”,对酒量大的人还可以,酒量小的就犯难了,有时过分地劝酒,会将原有的朋友感情完全破坏。
5.敬酒有序,主次分明敬酒也是一门学问。
一般情况下敬酒应以年龄大小、职位高低、宾主身份为序,敬酒前一定要充分考虑好敬酒的顺序,分明主次。
即使与不熟悉的人在一起喝酒,也要先打听一下身份或是留意别人如何称呼,这一点心中要有数,避免出现尴尬或伤感情的局面。
敬酒时一定要把握好敬酒的顺序。
有求于某位客人在席上时,对他自然要倍加恭敬,但是要注意,如果在场有更高身份或年长的人,则不应只对能帮你忙的入毕恭毕敬,也要先给尊者长者敬酒,不然会使大家都很难为情。
6.察言观色,了解人心要想在酒桌上得到大家的赞赏,就必须学会察言观色。
因为与人交际,就要了解人心,左右逢源,才能演好酒桌上的角色。
7.锋芒渐射,稳坐泰山酒席宴上要看清场合,正确估价自己的实力,不要太冲动,尽量保留一些酒力和说话的分寸,既不让别人小看自己又不要过分地表露自身,选择适当的机会,逐渐放射自己的锋芒,才能稳坐泰山,不致给别人产生“就这点能力”的想法,使大家不敢低估你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