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教学设计教案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教学设计教案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大连格致中学曲丽莉一.教材分析:春秋战国是我国奴隶社会瓦解和封建社会形成时期,本课是这段大变革时期在政治上的表现,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其地位十分重要。

学好本课有助于学生理解历史的变迁,可以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也为以后要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如果学生不能够比较深入地理解本课,对于以后历史上的动荡时期学习不利。

学情分析:通过之前几课历史的学习,学生对历史有了比较直接的概念,对于夏商西周的历史沿革已经基本掌握,西周的分封制的实施使得周朝诸侯国林立,这些基础知识为学生理解东周时期诸侯争霸、战争不断奠定了基础。

作为初一新生对历史故事是十分喜爱的,本课又是众多成语典故的出处、源流,其中有的成语学生比较熟悉。

对于不了解的故事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书籍等途径搜集并整理。

在教学中将成语故事贯穿于全课,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又使他们掌握查找历史资料的途径,让学生课上课下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

针对初一学生喜欢表现自己、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的心理特征,我设计了成语故事大串联的环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知识竞赛,使学生学会在合作中竞争,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课程标准:知道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春秋战国的起止时间,知道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并掌握齐桓公称霸、晋楚争霸、三家分晋、合纵连横的史实。

填充“春秋形势图”“战国形势图”,并结合地图讲解有关史实,学习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收集、整理、叙述有关资料、成语典故,增强收集历史资料的能力及表述能力。

过程与方法课前查找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资料,学生初步学会收集资料、处理资料的方法。

通过有关春秋战国时的历史典故,给学生创设思考问题的意境,从而引导学生创新思维。

从中突出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基本史实。

根据史实,总结出此时的社会主题,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进一步明确春秋战国时期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和质疑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现通过收集有关成语典故,培养学习历史的兴趣。

通过一些问题的设置,引发学生对历史的思考。

通过争霸战争的学习,明白人要兴,要有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国要兴,要有贤才、能人来治理,兴人是兴国的关键。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本课教学重点培养对学习兴趣针对本课内容五霸和战国七雄基本史实第一指导识读“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掌握五霸和战国七雄名称和具体位置第二争霸斗争史实具有较大趣味为了调动学习积极课前指导学生搜集成语典故,课堂上按小组展开成语故事知多少知识竞赛拓展视野较大地激发了积极,同时在竞赛中增强学生合作意识。

难点:诸侯争霸的实质及其历史作用是难点。

从战争的性质看,“春秋无义战”,其实质是奴隶主贵族扩张领土和掠夺财富的战争,给人民带来丁深重的灾难.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争霸战争中大国兼并小国,实现了区域性统一,加快了统一的步伐,它在不同程度上削弱丁奴隶主集团的势力,便利了新兴地主势力的发展,它客观上使华夏族同其他各族接触频繁,促进了民族融合。

这些问题相对比较抽象,理论难度又比较大,特别是运用辩证的观点一分为二地看待历史问题,对于初一的学生要明白这个问题比较困难。

所以诸侯称霸的历史作用是本课的落脚点,学好它对于后面历史学习作了铺垫。

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作用,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三.教学设计理念:《历史课程标准》中提倡:“应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因此针对本课的特点,依据“自主探究式”学习法,课前布置学生预习,在教师指导下,带着问题,运用多种手段进行预习:如上图书馆查找有关资料、上网查找相关内容等。

必须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使学生能够以探究的方式进行预习。

运用多媒体课件,提供有关历史资料,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加深学生对各知识点的印象。

抓住学生对历史课感兴趣的心理和有利因素,通过组织竞赛等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创设一个情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会辩证分析历史问题。

四.教学方式:鉴于对《历史课程标准》的理解和对教材、学生等因素的分析,确定在本课中的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讲、读、观察相结合,通过学生思考来突破课文难点,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课件演示为辅助手段,加深学生感性认识。

结合学生认知水平和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的心理特点,使他们有充分自主的学习空间和自由发展的空间。

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合作小组互动交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尊重学生的回答,使之在不断的讨论、思考中,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这样在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式有:启发式教学、合作探究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分析归纳法,五.教学过程:(一)教学准备阶段:教师准备:1.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

2.为学生提供相关书目和网站,请同学查阅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典故资料。

3.预测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制定应对策略。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课前从媒体、网络、课外书籍中搜集春秋战国争霸历史资料,搜集与之相关的成语典故。

2.自主组成历史学习小组。

(二)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师】提出问题:1.同学们还记得公元前21世纪—前770年,我国经历了哪几个朝代?2.西周初年,周王为巩固对周边的统治,采取了什么政策?3.是不是采取分封制,西周的统治就可以长治久安了呢?4.你认为这一制度有哪些弊端?【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师】归纳:世袭制使无能的人为天子,周王室的实力越来越弱,分封制分封的诸侯势力越来越大,他们想取代周天子,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因此中原大地上刀光剑影、战乱不断。

在争霸战争中先后出现了“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在这段时期有许多大家耳熟能详的成语和故事。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段动荡历史。

2. 学习新课:(一)齐桓公称霸1.春秋五霸:【师】通过前面的学习,西周灭亡后建立了什么国家呢?【师】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这是一个奴隶社会的瓦解和封建社会形成的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

,你们知道春秋与战国的起止时间吗?为什么把这一时期称作“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生】看书思考回答:春秋—前770——前476年,来源于鲁国的编年体史书《春秋》;战国—前475——前221年,当时各大诸侯国连年交战,战国名称由此而来。

〖课件显示周王势力变化表〗化?诸侯争霸的实质是什么?【生】讨论后回答,认识周天子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各封国产生自行扩张领土的野心。

从此,诸侯国之间为了争夺领土和霸权,开始了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

【师】春秋初期,诸侯国有100多个,为了争夺土地、人口,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不断进行兼并战争,谁战胜了就召开各诸侯国会议,迫使大家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霸主”。

先后起来争霸的有五个,历史上称为“春秋五霸”。

“春秋五霸”包括哪五个人?他们是怎样出现的?〖课件显示《春秋五霸形势图》〗【生】回答问题:春秋五霸市相继出现的,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另一种是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在图中找出“春秋五霸”的具体地理位置并填图,益于学生掌握。

(指出“春秋五霸”的另一种说法。

)2.齐桓公首霸:【师】请同学们看图,想象你就是齐国的国君,要想成为第一个霸主,需要做什么工作?为什么?【生】回答略(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学会分析历史问题)【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提出:齐桓公为什么能够首先称霸?(可以将此问题分为若干子问题,减轻学习难度,突出重点)①齐国在什么位置,其自然环境怎么样?②齐国争霸成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③为称霸齐桓公采用什么高明的手段?④齐桓公称霸的标志是什么?【生】看书过程中可以互相讨论,交流学习心得,回答老师问题。

第一,齐国在今山东北部,靠近渤海,盛产渔盐,经济富庶,是东方的一个大国.优越地理位置为其称霸争霸创造了有利条件,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的优越地理位置是争霸的有利条件。

第二,齐桓公善于用人,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他改革内政与军事,发展经济,使齐国国富兵强。

管仲相齐改革成为其争霸成功的根本原因。

第三,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借“尊王”之名,行“争霸”之实,用“攘夷”积极开展对外活动,获得诸侯国的支持,增强齐国的号召力。

“尊王攘夷”口号的提出是是齐桓公成功的对外政策,也是他争霸的有力手段。

第四,公元前651年,葵丘会盟确立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标志着齐桓公的霸业达到了顶峰。

【师】归纳:〖屏幕显示〗[知识拓展]【师】看书中材料: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你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吗?它说明了什么?你还知道有关管仲的哪些成语故事?【生】学生认识:齐桓公重视人才,知人善任,使国家日益走向强盛,最终完成霸业。

成语典故:老马识途、管鲍之交等(二)问鼎中原[过渡]:齐桓公称霸为诸侯国所瞩目,一些大的诸侯国竞相效仿,其中较典型的是晋楚争霸。

【师】继齐桓公之后的另一位霸主是谁?在晋楚争霸中最著名的战役是什么?【生】晋文公,城濮之战。

【师】这场战役中有一个著名的成语故事,有谁能讲述一下?【生】退避之舍。

(讲述故事略)【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退避三舍这种策略在当时有什么作用?【生】①体现了晋文公是信守承诺的人。

他退避三舍不仅报答当年的恩情,又使晋军赢得政治上的主动。

②在军事上也使处于劣势的晋军退避三舍是为了避开敌人强大的中军,诱敌深入,然后出其不意地攻击敌人。

这是晋军采用的有利战术。

【师】归纳:晋文公“退避之舍”可以说是一箭双雕,诚信、歼敌两不误。

“城濮之战”成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晋文公因此成就霸业。

此后晋楚争霸持续了很长时间,到了楚庄王时期打败了晋国,做了中原霸主。

【师】看图,启发同学思维提出问鼎,“鼎”代表了什么?楚庄王问鼎意味着什么?【生】古代传说夏禹铸了九鼎,象征九州岛。

成为夏,商,西周传国的宝物。

周王朝掌着它,是作为中国最高统治者的凭证。

楚国楚庄王问鼎,是挑战王权,是暗示想取而代之。

【师】春秋末年,江南吴越两国也加入了争霸战争。

在吴越争霸中有一个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生】勾践卧薪尝胆,立志报仇。

①我们应该学习勾践在逆境中不放弃,克服困难,不断进取的恒心与毅力。

②学习勾践不忘国耻发奋图强的精神。

③学习勾践能屈能伸的人生态度。

④认识到立志的重要性,树立远大理想能帮助我们实现个人抱负。

【师】归纳:国强要革新,国立须治业,国兴靠人才,人才是兴国的关键。

所以,作为一名学生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学好文化知识,掌握本领,为中华之崛起而发奋读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