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混合痔的特征

混合痔的特征

混合痔的特征混合痔的特征混合痔的症状具有内、外痔两者的特征。

什么是混合痔呢?混合痔是指处在同一部位的直肠齿线上下静脉丛同时曲张、扩大、充血,相互沟通吻合,括约肌间沟消失。

齿线上方的痔核表面为直肠粘膜,齿线下方的痔表面为肛管皮肤覆盖,也即俗称的内痔部分与外痔部分所形成的一个整体,则称为混合痔。

混合痔的症状具有内、外痔两者的特征。

一般情况下先有内痔,而后因静脉曲张,又伴发外痔。

其多发于截石位3、7、11点位。

故诊断并不困难,在检查时只要嘱患者作排便动作、努挣肛门,内痔部分即能很快脱出或充血隆起。

混合痔是肛门直肠疾病中的常见病,除少年儿童外,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混合痔以便血、脱垂为主症,给患者的生活、工作带来诸多痛苦和不便;而长期便血,则使人体虚弱,甚至产生面色萎黄,头晕、眼花、乏力等贫血症状。

混合痔一般可分成以下几类。

1、混合痔以外痔性质来分①炎性混合痔;②血栓性混合痔;③结缔组织性混合痔;④静脉曲张性混合痔。

临床上以后两者居多。

2、混合痔以数目来分①单纯性混合痔;②多发性混合痔;③环状混合痔;④复杂性混合痔。

混合痔的主要症状为:①便血:大便时带血或射血,血色鲜红,不与粪便相混。

②肿胀疼痛:肛门有下坠或异物感,大便时用力内痔部分极易脱出。

③脱垂:由于内痔经常脱垂于肛门外,粘膜受到刺激,粘液分泌大量增加,可致肛周皮肤潮湿不清、瘙痒发炎或湿疹。

肛裂容易发生在那些人?标签:肛裂大便出血肛门刺痛便秘痔疮的症状排便困难健康肛裂是一种常见病。

在肛肠科疾病中发病率排名第二,仅次于痔疮。

因为症状与痔疮相似,所以普通人不易区分。

其患者以20岁左右年轻人和儿童最多,老年人少见,女性显著多于男性。

什么是肛裂呢?是指肛管皮肤出现纵形、裂开性溃疡,发病后主要症状是疼痛和出血。

排便时,大便经过患处,会引发剧烈疼痛,便后持续数小时,严重者直至下次排便前才能缓解。

出血主要是鲜血,排便时滴出或便后手纸擦血,便后即止。

肛裂与痔疮的区别在于:一、痔疮的出血量一般比肛裂要多;二、肛裂有较剧烈的疼痛,虽然外痔在急性发作时也会疼痛,但不像肛裂的疼痛具有明显的规律。

肛裂分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是肛裂的早期阶段,病情较轻;慢性肛裂的裂口较深,反复不愈,裂口周围形成瘢痕组织,或伴有外痔、肛乳头肥大和肛瘘等。

为什么会形成肛裂呢?肛门内括约肌受到酸性物质和肠腔污物的刺激而发生痉挛,导致肛管局部缺血;同时由于排便时肛管不能正常舒张,大便排出障碍,强行排出就会加重肛裂。

年轻人内括约肌的敏感度较高,加上饮食、生活不规律,便秘较多,所以发病率高。

儿童肛门括约肌尚未发育成熟,饮食中蔬菜和粗纤维食品少,粪便较粗硬,同样也会多发。

女性的会阴部括约肌较薄弱,尤其在月经期和怀孕期,盆腔充血,回流不畅,再加上分娩时一用力,导致肛管缺血易撕裂,所以发病率高于男性。

如何预防肛裂?首先,要纠正便秘;其次,在饮食上以清淡和素食为主,防止刺激性强的粪便对肛门的不良刺激;最后,要保持肛门清洁卫生,防止感染。

得了肛裂要及时治疗,否则,急性可以转化成慢性,本来用药物就可治愈也变成必须手术治疗。

若已发展为慢性还不治疗,就会导致便秘、痉挛、肛裂三者相互影响、相互加重,甚至导致胃肠紊乱和肛门直肠神经官能症等。

急性肛裂通过非手术治疗一般即可获得治愈。

可以用药物(如高锰酸钾溶液)坐浴;外涂生肌膏,促进溃疡愈合;硝酸甘油药膏外用,能缓解内括约肌痉挛;还可尝试扩肛及药物注射治疗。

如果已经发展为慢性,目前最好最快的治疗方法是手术,一般术后一周左右即可恢复。

便秘的原因和危害生活中许多人有便秘的症状,他们很少重视它,而且认为是难言之隐,不愿就医。

其实便秘是多种疾病引起的一个症状,表现为大便量少、太硬和排便困难,或合并一些特殊情况,如长时间用力排便、直肠坠胀感、排便不尽感,甚至用手法帮助排便,在不用泻药的情况下,7天内自发排空粪便不超过2次或长时间无便意。

一、何为便秘?便秘包括排出困难和便次减少两类症状,前者为出口梗阻性便秘,后者为慢性输出性便秘。

如果患者出现得到内科治疗症状不能缓解,或停药后症状复发,持续3个月~6个月以上的顽固性便秘,又称为功能性便秘或习惯性便秘。

二、便秘原因?发生便秘的原因很多,主要包括:1)一般原因: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如食物内纤维素含量太少,粪便内水分过分吸收,造成大便干燥而排出困难;肠内原因有可分为大便水含量少、纤维含量少、油质含量少。

1.大便水含量少:大便中含水量减少时,大便就非常干硬,常见于喝水量太少的病人,一般成人的水量以C.C.为单位,每天至少喝体重﹝公斤﹞的30倍,即一个60公斤的女性每日的水量至少要60X30=1800C.C.的水份,才是够身体正常运作。

喝水的次数愈多愈好,可以少量多次的喝水。

2.大便中纤维含量少:大便中纤维含量减少时,尤其是膳食水溶性纤维减少时容易导致便秘。

而天然纤维中水溶性纤维最丰富的是一些高纤水果,啤酒酵母粉等…,一个成年人每日的水溶性纤维摄量至少20公克才足以满足肠道健康的运作,尤其大肠的健康必须靠良好的肠内菌生长,而肠内菌又必须依赖水溶性纤维的供给。

平时很少吃水果或在减肥期间无法吃高醣水果时,最好能每日冲泡啤酒酵母粉至少2汤匙,或多吃蒟蒻产品等﹝如蒟蒻面条、蒟蒻干﹞。

3.大便中油脂含量少:大便中油脂含量减少时,也可能导致便秘。

油脂好象扮演肠道润滑剂的角色,可以让粪便顺利通过并排便。

女性朋友因为爱美常常因减肥而只吃水煮食物,这时粪便中毫无油脂,很可能就会产生便秘。

这时候可以橄榄油或椰子油凉伴生菜的方式,或者直接吃一些保健食品的深海鱼油胶囊、月见草油胶囊、大蒜精油胶囊等,即可达到排便顺畅的目的。

2)不良的排便习惯,如不按时排便、长时间抑制便意;长期以结肠刺激性泻药治疗;环境和排便体位改变;妊娠、老年和营养不良。

3)结肠、直肠、盆底解剖结构异常和器质性疾病:良、恶性肿瘤、直肠内套叠造成狭窄,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直肠前膨出造成排便方向改变等。

4)肠外原因、盆底脱垂合并器官移位:如子宫内脱垂及后倒,盆底疝等可压迫直肠造成排便困难。

5)神经肌肉病变:如先天性巨结肠、慢通过型传输型结肠运动缓慢等。

6)精神和心理因素:如精神病、抑郁症、神经性厌食。

7)医源性:如可待因、吗啡等药物可引起便秘。

8)内分泌紊乱:如甲状腺功能低下、甲亢、低血钾等。

9)结缔组织病和硬皮病。

三、便秘的危害1、影响美容:便秘患者由于粪块长时间滞留肠道,异常发酵,腐败后可产生大量有害的毒素,易生痤疮、面部色素沉着、皮疹等。

2、导致肥胖:毒素导致大肠水肿,下半身血液循环减慢,易形成梨形身材及胖肚子。

3、产生体臭:毒素的聚集可引起口臭和体臭。

4、饮食无味:便秘可使腹部胀满,产生恶心、厌食、食而无味。

5、神经衰弱:便秘病人可有烦躁、心神不安、失眠等症状。

6、引发痛经:慢性便秘病人由于长期盆腔肌肉刺激,常可引发痛经。

7、性欲减退:长期便秘病人可有性欲减退。

8、并发疾病:便秘病人可并发肛肠病,如痔疮、肛裂、直肠脱垂等。

此外,还易患荨麻疹、哮喘等过敏性疾病。

9、诱发癌症:有害毒素持续刺激肠黏膜,易导致大肠癌,此外尚可诱发乳腺癌。

10、造成猝死:特别是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患者,排便困难可使血压急剧上升,造成中风甚至猝死便秘传统饮食5大误区便秘不是什么大病,却让人头疼不已。

解不出的痛苦自不必说,宿便堆积在肠道里,不断产生毒气、毒素,造成肠胃功能紊乱、内分泌失调、睡眠差、精神紧张等,这些“后遗症”更让人苦恼。

有人说,我水果不停吃,带油的会上火的都很少碰,为什么还会便秘呢?也有人说,中医中的通便食物萝卜、芹菜我天天吃,为什么一样赶不走便秘呢?为此,在便秘饮食方面,大家的误区还真不少。

误区一:多吃萝卜能通便“其实,这是一个便秘饮食中非常常见的误区。

”武汉博仕肛肠医院高伟主任指出,便秘分为很多类型,比如内热上火导致的热秘、脾肾亏虚和津液亏虚导致的虚秘等。

在中老年中,虚秘占的比例非常大。

用通俗点的话说,就是胃肠动力不足。

“白萝卜有消食解气的作用,胀气性便秘吃点确实管用。

但对于中老年人来说,本来气就不足,再泻泻气,便秘就更重了。

”误区二:膳食纤维要多吃“膳食纤维的确可以缓解便秘,但它也会引起胀气和腹痛,胃肠功能差者多食反而会对肠胃道造成刺激。

”“也并不是所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都有通便作用,比如山药,它性偏温热,吃多了反而加重便秘。

”误区三:油和肉都不能多吃工业机械都需要润滑油的帮助,各个轴承才能正常运转,在人体中也一样。

所以,便秘的人需要稍微多吃些油,尤其是香油,以及它的“前身”芝麻。

每天一勺,一周内就可以改善便秘。

至于肉,因为高蛋白食物对肠胃的刺激不足,便秘的人可以适当少吃。

误区四:多吃香蕉能通便“一般人都认为,香蕉是润肠的,其实只有熟透的香蕉才能有上述功能,如果多吃了生的香蕉不仅不能通便,反而会加重便秘。

因为,没有熟透的香蕉含较多鞣酸,对消化道有收敛作用,会抑制胃肠蠕动。

”一般来说,将香蕉放在透风处存放至表皮有黑斑,但内里质地并未改变时吃最好。

误区五:喝茶能通便“很多人都觉得茶能去火通便,但是便秘者不宜多喝。

因为茶有收敛作用,喝多了会加重便秘。

”但是,便秘者一定要多喝水。

普通人一天喝1200毫升水,便秘者要喝到2000毫升,把这些水分成8—10次喝,可以保证肠道湿润,有助缓解便秘。

便秘的检查一、体格检查1.必须按诊断学要求进行全面系统的体格检查。

既不可认为便秘是小毛病而马虎对待,以致遗漏重要病变,也不要把便秘的诊断视为难题,动辄使用复杂检查手段,而忽视了一般常规检查,使本来可以较容易发现的病变不能及时发现。

但是,对多数慢性便秘患者来说,由于病程很长,过去所作的检查也很多,腹部体征常不很明显。

2.肛门直肠检查:⑴视诊:有无肛裂、瘘口、痔脱垂、肛周炎症、血迹等。

嘱患者作排便动作,有会阴下降者可见盆底以肛门为中心明显向下突出;再嘱收缩肛门,盆底支配神经严重受损者,收缩能力减弱或消失。

⑵直肠指诊:切忌粗暴,应充分润滑指诊指及患者肛门,以使检查无痛,尽量减少对肛管直肠生理状态的干扰。

正常肛管可容一指通过,张力中等,嘱患者作排便动作时外括约肌、盆底肌可明显放松。

若肛管张力增高,提示肛管附近可能有刺激性病变。

如肛管不能通过一指,则肛管有器质性狭窄,常见于低位肿瘤、肛管手术后或不当的硬化剂注射后疤痕形成。

部分患者直肠壶腹中可扪及坚硬粪块。

若直肠中潴留大量粪便而并无便意,提示直肠无力。

直肠前突患者在排便动作时,可在括约肌上、耻骨联合下方扪及袋状薄弱区。

直肠内套叠患者,直肠壁松弛,指诊时直肠内有粘膜堆积的感觉,偶然也可扪及套叠之肠壁。

盆底失弛缓综合征患者,嘱排便时可明显感觉到盆底肌、耻骨直肠肌、外括约肌各部均不松弛;病情严重者,肛直环明显肥大增厚、僵硬、活动度减弱,肛管张力增高,并有明显疼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