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道路绿化的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s73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道路绿化是城市园林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网状或带状的形式分布在城市、城市与城市、城市与乡镇之间,在特定的区域范围内,形成一个完整的道路绿化系统。
一个城市绿化多少和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城市的环境质量、交通安全和城市形象,间接地对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道路绿化设计越来越受市民及城市管理者所重视。
道路绿化具有四大基本功能:生态保护、交通辅助、景观组织、文化隐喻等功能。
道路是人类活动及所使用交通工具的承载体,是联系各活动地点或区域的纽带。
宽大的道路建设给人们带来方便、快捷、高效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诸如空气污染、噪声污染、交通事故、环境破坏、生态失衡等问题。
为了人与自然更和谐地发展,为了提高生活质量,人们不断的寻求科学合理的道路规划,低污染的能源材料,设计更低噪声的车辆,并采取一系列的环境、生态保护措施,使道路建设更加畅通、快捷、安全、舒适、美观、环保。
道路的绿化则是应用植物材料,解决或缓解道路与环境、道路与人类矛盾的方法之一,因此也对道路绿化设计提出了高标准、高要求。
道路绿化设计方案主要从城市道路绿化功能、分析道路工程特点、植物的正确选择、分析城市的养护水平等几个方面来综合考虑。
本文着重分析从道路绿化的功能考虑来进行绿化设计。
道路绿化设计首先必须考虑的问题是满足功能要求,尽管有所差异,但总的来讲,道路绿化具有以下功能:
生态保护功能
由于植物固有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使得植物在道路绿化中能
起到特有的生态保护作用,对行人、交通工具、道路路面及路基都有保护作用,具体表现在:
遮阴
据史料记载,我国于公园前5世界的周朝就在首都至洛阳的街道旁种植列树供来往行人在树阴下休息。
道路绿化的最初形式和人们使用它的最基本功能是遮阴,给行人一个避阳、纳凉的舒适的行走空间。
如今,这一功能在人行道路绿化中还是必须首先考虑的问题。
净化空气
道路上的降尘、飘尘以及车辆行驶时排放出的有害气体形成的烟尘,严重污染环境。
绿化植物通过枝叶、树皮、绒毛、粘液等,发挥着降低风速、吸滞粉尘、防止二次扬尘等作用。
同时,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并吸收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不断地净化空气,降低空气的污染,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
3、降低噪声
车辆行驶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影响沿线居民的生活,损害其身心健康,栽植植物是道路降低噪声的一个方法,树木的枝、干是决定树木降低噪声效用的主要因素。
绿化植物通过密植形成的屏蔽作用
及植物枝叶特有的排列方式,可以有效地吸收声波,降低噪声。
调节和改善道路环境小气候
植物在夏天可通过树冠的遮阴减少太阳地面的直射,降低太阳辐射能量,通过叶片的蒸腾作用消耗热能,且对周围空气的湿度进行调节,通过绿化廊道的通风形成凉风,调节气温;在冬天可通过树冠的阻挡,将辐射到地面的热量截留,防止其向高空扩散,起保温作用。
所以有人称绿化是的“空调器”,可调节和改善道路环境小气候。
保护路面
道路绿化可以改善地温,防止路面老化。
据测,树阴下道路路面温度比裸露路面温度在夏季可降5~7℃,冬季可增高1~3℃,从而减弱路面老化程度,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
稳固路基
道路路基如受到汇聚的雨水冲刷,易发生水土流失,赞成路基失稳。
树木草地可遮风蔽雨,其根系能稳固土壤、涵养水分,阻止颧减弱地表径流,降低冲刷造成的危害,防止因水土流失而破坏路基,对路基起防护作用。
二、交通辅助功能
防眩作用
夜间相向行驶的车辆其灯光照射会产生眩光,使司机难以辨别路面交通状况,影响行车安全和行车速度。
在道路中间合理种植植物形成绿带,在距相邻机动车道路面高度0.6m至1.5m之间的范围
内,配置植物的树冠应常年枝叶茂密,其株距小于冠幅的5倍。
以便能遮蔽对面车辆的灯光以达到防眩的目的,有利于夜间车辆的快速安全行驶。
美化环境,减轻视觉疲劳
车辆在道路上行驶,速度快、时间长、若沿线景色单调,驾驶员极易疲倦。
植物的各种颜色对光线的吸收和反射不同,青草和树木的青、绿色能吸收强光中的眼睛有害的紫外线,在绿化好的路段行车,司机的眼睛疲劳程度较绿化差的路段要轻很多,从而利于行车安全,避免或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3、标识作用
植物的分布受区域性气候的影响而地带性的特点,不同地方,由于区域性的差异,都有当地独特的代表性或地带性树种,用其进行绿化,使外来人员能从植物的形象我下联想到所到之地,起到区域性的标识作用。
在城市内部的道路绿化中所追求的“一路一树”、“一路一花”、“一路一景”、“一路一特色”等的规划设计手法,使植物标识性更强。
4、交通组织
配合道路交通设施,在交通岛、中心岛、导向岛、立体交叉绿岛等处,利用树木诱导视线、阻隔人流和车流,起到引导、控制人流、车流的作用。
交通岛周边的植物配置时应多考虑植物的导向作用,在行车视距范围内采用通透式配置。
中心岛绿地则保持各路口之间的行车视线通透,布置成装饰绿地。
立体交叉绿岛应种植草坪、低
矮灌木等地被植物,草坪上再点缀灌木丛、群植乔木、孤植观赏性强的乔木和花灌木以形成疏朗开阔或者茂密丛林的绿化效果。
桥下宜种植耐荫地被植物,墙面宜进行垂直绿化来进行引导。
三、景观组织功能
道路绿化植物和道路构成景观
道路除了交通功能外,通过合理的设计、引入绿化,可使道路与绿化植物共同构成优美的道路景观。
衬托城市建筑和美化城市环境
呈水平形式的道路与垂直形式的建筑相组合,构成城市街景。
由于道路路面颜色、车流的缘故,建筑与道路的交接面形成的景观界面灰暗、混乱,同时由于二者使用的硬质材质,使街景空间形态呆板、生硬、缺少活力。
经过绿化,可由植物形成清晰的绿色景观界面,柔化硬质景观。
增添环境色彩,起到衬托城市建筑,美化城市环境的作用。
对周围环境进行空间分隔和景观组织
道路是城市的骨架,穿梭于城市各区域,在有限的空间内,通过配置不同花色、不同形状的乔灌木,与周边环境相呼应,并利用道路绿化植物分隔、围合空间的功能,使道路绿化发挥其对城市空间的连接、分隔、围合等作用,对城市景观及游览路线进行合理的组织和安排或对周边老旧建筑及附属设施如挡土墙、排水明沟、高架桥墩等影响道路景观的构筑物进行遮蔽装饰。
临时装饰美化
在节假、庆典这些喜庆的日子里,人们文化活动活跃,常利用道路绿地做些装饰美化,渲染节日气氛,抒发喜悦之情或宣传政治口号等。
四、文化隐喻功能
道路绿化是城市的“门户”。
人们日常出行活动,首先映入视域的就是城市道路绿化景象,它代表了城市形象的一面。
在城市道路空间中,除了塑造当地文化内涵的街头小品、标识招牌,保留与展示文物古迹等使道路空间蕴含文化口味外,道路绿化可通过选用地带性植物,表现一定区域文化先特征;通过拟人化植物、市树、市花或代表一定花语的植物的选用以及通过植物的组合形成不同含义的图案,借此表达特定的设计思想,隐喻一定的文化内涵。
后结语
优美的城市环境,宜人的道路绿化是人们对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第一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精工细琢的园林式的道路绿化是自然景观的提炼和再现,是人工艺术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相结合的再创造,它所体现的姿态美、意境美、蕴含着文化与艺术的融合与升华,使人感到亲切、舒适、具有生命力,是衡量现代化城市精神文明水平的重要的标志。
道路绿化不仅具有景观效果,而且是改善城市道路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的城市市政基础设施,运用植物生态功能的生物措施是取得城市生态环境良好循环的根本出路。
本文从道路绿化的几个功能来展开, 强调加强道路绿化建设,是完善城市功
能,提高城市品位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