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台县芦溪中学2018届高三第一次考试
地理
第一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共25题,共50分)
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读图,回答
1~2题
1.青藏高原气温比同纬度四川盆地低的主要原
因是( )
A.①和②较小 B.②和③较小
C.③和④较小 D.③和⑤较小
2.与青藏高原小麦产量高、质量好有关的是
( )
A.①小②大 B.①大③小
C.③小⑦大 D.④大⑥小
下图为11月盐城同学手机查询天气时的截图,读图回答3-4题
3.与周一相比,周六温差小的原因是
A.白天云层反射强,夜晚地面辐射弱
B.白天太阳辐射弱,夜晚大气逆辐射强
C.受高压控制,气温高
D.受低压控制,气温低
4.据天气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本周白天气温一直在下降
B.明日小雨,夜晚气温降低
C.周六适合登山欣赏日出美景
D.建议今日不洗车
读“1961~2006长江三角洲平均气温增温速率空间分布图”,回答5~6题。
5.有关长江三角洲1961~2006年平均
气温变化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上海市年增温最大幅度达0.5℃
B.增温幅度由东向西增加
C.沿江均比沿海增温幅度大
D.该区域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
6.影响长江三角洲40多年来平均气温变
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的变化
B.冬季风势力强弱
C.城市化的发展
D.降水的变化
读成都某月热岛(城市高温区域)现象示意图,回答7~8题。
7.图中城市( )
A.气温从市中心向四周逐渐递减
B.气温从城市四周向市中心逐渐递减
C.四环以外没有任何热岛现象
D.二环到三环之间甲处热岛现象不明显
8.城市热岛区形成主要因为( )
①热岛区域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大,大气逆辐射
强②热岛区域植被覆盖率高,地面辐射弱③
热岛区域生产生活废热排放量大④城市建筑规
模的扩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下图为某月沿120°E经线海平面平均气压分布图,读图完成9~10题。
9.该月甲地盛行( )
A.东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D.东北风
10.该月( )
A.夏威夷高压势力强大 B.我国东部盛行偏北风
C.大陆上等温线向北凸出D.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
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认真分析了各种气候类型的成因与分布的关系后,进行了各种模拟演示。
读理想大陆分布图,回答11~12题。
11.当黄赤交角变为0°时,该小组在模拟演示中,
发现M地气候类型在地球上无法再找到,则M地所在的半
球及其气候类型分别是( )
A.北半球地中海气候
B.北半球温带海洋性气候
C.南半球地中海气候
D.南半球温带海洋性气候
12.当黄赤交角变为0°时,若M地气候类型在地球
上依然存在,则下列有关该气候类型地区的河流水文特征
叙述正确的是( )
A.河流含沙量大
B.径流年际变化大
C.径流季节变化大
D.河流无结冰现象
图1和图2分别是2018年4月12日8时和4月13日8时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图。
读图完成13~15题。
13.图示气压系统的移动速度最接近( )
A.10km/小时
B.20km/小时
C.30km/小时
D.40km/小时
14.图示区域,4月12日到13日风向和风速变化均较大的地点是( )
A.a B.b
C.c D.d
15.图中甲地区在该时间段内所经历的事件不包括( )
A.气温整体下降
B.偶有沙尘暴发生
C.风向由偏南风转为偏北风
D.气压不断升高
读某日中国及西太平洋海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回答16~17题。
16.图中甲气压中心( )
A.为极地高压,水平气流呈顺时针辐散
B.为副热带高压,水平气流呈顺时针辐散
C.为暖高压,形成主要原因为气压带、风带移动
D.为冷高压,形成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有关
17.图示时间关于下列地区天气状况的叙述,最可能的是( )
A.华北地区微风细雨
B.长江下游地区狂风暴雨
C.日本北部地区天气晴朗
D.台湾海峡地区东南风强劲
读下图,回答18~20题。
18.丁地的气压可能是( )
A.1010 hPa
B.1012 hPa
C.1018 hPa
D.1020 hPa
19.此时图示区域内( )
A.甲地盛行上升气流,天气晴朗
B.乙地位于锋后,出现持续性降水
C.丙地风速较大,以偏西风为主
D.丁地受气旋控制,高温多雨
20.此时日本附近地区( )
A.大风造成沙尘暴B.土壤表层出现龟裂
C.出现暴雨和风暴潮D.农作物遭受冻害
下图示意北半球某区域2018年1月4日14时和5日8时海平面气压(单位:百帕)分布。
读图完成21~22题。
21.4日14时~5日8时,①地( )
A.阴转多云,气温、气压都升高
B.阴转多云,气压升高、气温降低
C.天气晴朗,气温升高、气压降低
D.天气晴朗,气温、气压都降低
22.4日14时~5日8时,下列地点中风向变化最明显的是( )
A.② B.③
C.④ D.⑤
读我国北方某地气温水平分布图,回答23—
25题。
23.若该地有一锋面活动,则该锋面的位置应
在
A.①附近 B.②附近
C.③附近 D.④附近
24.若该锋面为快速移动的冷锋,会带来雨雪
天气,则降水最集中的区域可能为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④⑤ D.①②⑤
25.此快速移动的冷锋可能带来的天气现象有
①暴雨②沙尘暴③寒潮④梅雨
⑤对流雨⑥大雪
A.①②⑤ B.②③⑥
C.②④⑤ D.①③④
第二卷(非选这题共50分)
26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7 分)
材料一欧洲某区域地形.水系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我国东部地区局部水网略图
(1)比较两地区河流水量、干流流向的异同及成因(8 分)
(2)比较甲乙两河航运效益的差异,并简述差异产生的原因。
(5 分)
(3)据图分析,乙河流域内多洪涝灾害的主要自然原因是什么? (4 分)
2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9 分)
材料一:新几内亚岛是世界第二大岛,分属于巴布亚新几内亚和印度尼西亚。
连绵不断的中央山脉斜贯全岛,分布有许多火山。
材料二:新几内亚岛地形图
(1)描述新几内亚岛上城市的分布特点。
(2 分)
(2)说明新几内亚岛多火山的原因。
(2 分)
(3)描述新几内亚岛的地形特征。
(5 分)
28.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0 分)
芬兰素有“千湖之国”之称,湖泊众多,湿地面积广大,森林覆盖率为 69%(2008年数据)。
木材加工业及相关产业在芬兰 20 世纪上半叶占有重要地位。
20 世纪下半叶芬兰经济产业结构发生很大变化,经济生产逐步向多元化发展,劳动、资金密集型转变为技术密集型,其中向电信等高科技产品转型尤为突出,涌现了如诺基亚等著名公司。
芬兰地广人稀,人口主要分布在南部及沿海地区,拥有世界上纬度第二高的首都——赫尔辛基。
芬兰可耕地面积约占国土 8%,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 4.7%。
芬兰的农业仅能维持基本农产品自给自足。
(1)试简析城市赫尔辛基形成和发展的有利条件。
(3 分)
(2)简述芬兰产业变化带来的影响。
(4 分)
(3)近年来,该国农业部有大力发展种植业的计划,你是否赞同?请说明你的理由。
(3分)29.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问题(14 分)
(1)试分析图中荆江河段成为“地上河”的原因。
(5 分)
(2)简要分析洞庭湖沿岸水稻生产有利的自然条件。
(4 分)
(3)根据甲省的资源状况,说明适宜发展的工业部门及其理由。
(5 分)
地理答题卷
姓名班级考号成绩:一.选择题(共50分)
地理答答案
1-5DBBDD 6-10CDCBB 11-15ADDAD 16-20BCCCC 21-25DBC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