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高三地理试题2012年10月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l 至4页,第Ⅱ卷5至6页。
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90分钟。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我们仰望夜空,会情不自禁地赞叹宇宙的浩瀚,也不禁会对茫茫的宇宙、对我们生活的家园——地球产生许多的遐想。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3题。
1.图中以行星为中心天体的天体系统是( )2.地球具有生命的条件之一是具有适于生物生存的温度,这主要是因为 ( ) A .地球内部有丰富的地热资源 B .有适当的质量和体积 C .日地距离适中 D .公转轨道具有共面性特点 3.下列地理事物中,与地球自转运动有关的是( ) A .候鸟的南移北迁 B .中国标准时间(北京时间)的确定 C .树木的年轮宽度间隔不等 D .我国的河流大多自西向东流太阳黑子活动的变化会对地球的气候产生明显影响。
下图显示北半球部分高纬度地区太阳黑子活动与年均降水量的关系。
4. 图中所示的34个测站分布范围主要在 A. 亚洲 B. 亚洲和欧洲 C. 亚洲和北美洲 D. 欧洲和北美洲5. 观测显示,所测地区年平均降水量A. 随太阳黑子活动的增强而增大B. 随太阳黑子活动的增强而减小C. 变化周期与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吻合D. 变化周期与太阳黑子活动周期无关昼夜更替,潮起潮落,地球自转运动产生了许许多多的自然现象。
6.在下列现象中,可以成为地球自转的证据是( )A . 日月升落B . 极昼极夜C . 月相变化D . 四季转换 7.以太阳为参照点,地球自转一周所需时间为( )A .23小时56分B . 24小时零4分C . 24小时56分D . 24小时用实验模拟沿地表作水平运动物体的地转偏向现象:甲同学打开伞,抬头面视伞面内侧,70°-80°N ,157°W-81°E 12个测站 降水量60°-70°N ,166°W-41°E 22个测站 1910 1920 1930 1940 1950 1960黑子相对数(个)100 100 100 200300200年均降水量(m m )100 太阳黑子数顺时针转伞;乙同学向转动的伞面顶部滴红墨水,并观察红墨水流动过程。
8.红墨水在伞面上流动的轨迹为()A.先偏右后偏左B.向右偏转C.先偏左后偏右D.向左偏转9.该实验存在的主要不足是()①未模拟出越过赤道后的地转偏向现象②没能模拟出纬向运动的地转偏向现象③未模拟出高纬向低纬运动的地转偏向现象④伞面转动与地球自转的实际差别很大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10.下图中,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11.3月21日6时整,甲地(40°N,45°E)正好日出。
此时一艘轮船航行于太平洋上。
经过10分钟后,该轮船越过了日界线,这时轮船所在地的区时可能是()A.3月21日14时50分B.3月21日15时10分C.3月22日15时10分D.3月22日14时50分读下面太阳直射点移动图,判断12~13题。
12.国庆节位于()A.a段B.b段C.c段D.d段13.当太阳直射点位于A点时,则此时()()A.太阳直射南回归线B.南半球昼长夜短C.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D.地球公转速度较快读日照图,回答14~16题14.关于图中信息,说法正确的是 ( )A.下一刻D点将进入白昼B.C在昼半球C.D、E两点的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D.AB是昏线15.此时,北京时间为()A.12:00 B.10:00 C.8:00 D.4:0016.若E点是6月22日10:00,则()A.C点的时间是6月22日2:00 B.D点的时间是6月21日6:00 C.C、D两点属于同一天,都是6月22日 D.A、B两点的时间差为12小时17.哈佛大学约翰教授计划移民悉尼,想购买一座面向正北方的二层楼房。
为了在房子后方的空地找出全年阳光都照不到的地方,以便规划栽植的内容。
约翰先生应该选择在下列哪一个月份某日的正午时刻去参观( )A.3月B.6月C.9月D.12月下图为12月22日五个不同地点的昼夜长短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空白部分表示白昼),据图判断18~19题。
18.五地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A.①B.②C.③D.④19.按纬度由北向南五地的顺序依次是()A.②③⑤④①B.⑤③②④①C.①④②③⑤D.⑤①④②③下图是位于120°E经线上下同纬度三地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
读图回答20-21题。
20.三地的纬度从高到低的排序是A.①②③B.①③②C.③②①D.③①②21.此日昼长时间从短到长的排序是A.①②③B.②①③C.③②①D.③①②图1是我国亚热带某旅游名山景观照片。
该山山顶海拔3099米,属山地针叶林带,读图回答22~23题。
22.形成图中构造地貌的地质作用是:A.断裂上升B.褶皱弯曲C.冰川堆积D.风力侵蚀23.该山山顶能够出现可供游人欣赏的景观是: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B.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去淡日光寒C.层层梯田叠交错,犹如海上泛碧波D.春蚕作茧桑园绿,睡起日斜闻竹鸡不同的岩石具有不同的成因,可能贮藏有不同的矿产资源。
回答24~25题。
24.贮煤地层的岩石类型,一般是()A.侵入岩B.喷出岩C.沉积岩D.变质岩25.正确反映三大类岩石互查转化的模式图是()26.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直接来自( )A.太阳辐射B.地面辐射C.地面反射D.大气逆辐射27.地面上不同地区的热量差异会引起空气流动。
下列示意图中符合热力环流原理的是()28.下图四地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29.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A.高低空温度的差异B.高低空气压的差异C .高低纬热量的差异D .高低纬气压的差异 29.C30.等压线是某一水平面上气压相同各点的连线。
下列四幅等压线图中,P 点所在位置风力最大的是( )绝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A2012-2013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高三地理试题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第Ⅱ卷(综合题 共40分)注意事项:1. 第Ⅱ卷共2页5小题,共40分。
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中(除题目有特殊规定外)。
2.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项目填写清楚。
31.图甲为地球日照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据图完成以下活动。
(7分)⑴ 在图甲中圆外短线上标出地球自转方向。
⑵ 该图为北半球 (节气)的太阳光照图。
⑶ A 与B 相比,自转线速度较大的是 ,该日正午太阳高度较大的是,该日白昼时间较长的是 。
⑷ 该日,地球位于图乙中的 位置。
此时,地球的公转速度较 (快、慢)。
32.图13中,甲图为太阳光照射地球的示意图,乙图为我国部分区域图。
读图回答问题。
(8分) (1)在甲图中画出晨昏线,并用阴影表示夜半球。
(1分) (2)此后,太阳直射点向_______(南或北)移动。
(3)甲图中,①地昼长为________小时;下列各地的夜长由长到短的排序正确的是______。
A .①②③ B .②①③ C .③①② D .③②① (4)此时,乙图中三个城市正午太阳高度的比较,正确的是________。
A .北京小于汕头B .汕头大于海口C .海口小于北京D .汕头小于北京(5)此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最大值的区域是 。
(6)简要叙述此时至次年3月1日,北京昼夜长短状况及变化趋势。
(2分) 33.读“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移动轨迹示意图”,回答问题。
(9分)① 乙 地球公转轨道示意N ②③ ④ 甲下图中长虚线表示北回归线,点线表示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的螺旋型移动轨迹。
太阳直射点从某一经线位置出发,再次通过同一经线的时间间隔表示一个太阳日。
(1)月22日当太阳直射点位于A 点时,北京(116°E )的地方时是_________,北京的日期是________,与北京日期相同的时区范围是从_________区到东12区。
(3分〉(2)直射点从A 点沿移动轨迹向________方向移动,到达B点时,用时________小时。
期间,地球公转的日地距离逐渐________,角速度逐渐_______,地球上出现极夜的区域范围逐日_______, B 点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日____________。
(6分) 34.(8分)读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的地质构造是 ,其中,A 为 。
(2分)(2)甲、乙两处的山地主要是由流水 (侵蚀或沉积)作用的结果。
(1分) (3)A 、B 两处有一处为良好的储油构造,它是 处;若要开采质地坚硬的岩石作建筑材料,宜选择①处还是②处? 处。
若开采优质花岗岩作装饰材料,宜选择③处还是④处? 处。
(3分)(4)任意采伐A 处山区的森林,将会导致附近的河流泥沙含量 ,水旱灾害增加,甚至可能造成 等地质灾害。
(2分) 35.“近地面风向形成图”,回答问题(8分)。
(1)写出a 、b 、c 、d 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a ,b ,c ,d 。
(2)该图所示为 (南或北)半球风向,判断依据是 。
(3)甲、乙两地相比,风力较大的是 地,原因是2012-2013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高三地理试题参考答案1.D 点拨:此题重点考查天体系统的层次。
地月系的中心天体为地球。
2.C 点拨: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能接收到的太阳光热适量,因此,地球上具有适宜生物生存的温度。
3. B 点拨:地球自转运动造成了昼夜交替、地方时、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而候鸟的南移北迁、树木的年轮宽度间隔不等是由于公转造成的;我国的河流大多自西向东流是由于地势西高东低造成的。
4. D 5. C6.A7.D 解析: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地球运动知识的理解、掌握能力,运用原理解释地理现象的能力。
第14题,地转偏向力、昼夜交替、经度时差、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等均可作为证明地球自转的论据;第15题,由题意分析,该题所指时间为“太阳日”,其长度为24小时。
8.B 9.A10.A 点拨: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从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方向;从北极上空看,·N160°WAB · 太阳直射点在地球 表面移动轨迹示意图为逆时针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