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年中考化学总复习真题练: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含解析

2019年中考化学总复习真题练: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含解析

2019年中考化学总复习真题练: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含解析D.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解析】选D。

石灰石和稀硫酸反应,常因为生成微溶的硫酸钙附着在石灰石的表面,而使反应物不能充分接触,导致反应停止,故实验室一般不用石灰石和稀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6.(2016·北京中考)如图所示实验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

下列能说明CO2密度大于空气且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 )A.①变红,③不变红B.④变红,③不变红C.①、④变红,②、③不变红D.④比①先变红,②、③不变红【解析】选D。

CO2与水反应生成H2CO3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故①④变红,②③不变红,CO2密度比空气大,故④比①先变红。

【中考警示】二氧化碳性质的常见误区(1)二氧化碳气体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不是二氧化碳气体,而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

(2)“二氧化碳溶于水”≠“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二氧化碳溶于水发生的是物理变化,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发生的是化学变化,二者本质不同。

(3)二氧化碳不支持所有物质的燃烧。

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但特殊情况下也能支持燃烧,活动性强的金属,如镁条点燃后放入二氧化碳中能继续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gO+C。

2Mg+CO2三种物质,有下列7.(2016·咸宁中考)关于C、CO、CO2说法:①三种物质都含有碳元素,都具有还原性都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②CO、CO2可用于光合作用,CO可用于人工降雨③CO2④CO能产生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2引起中毒⑤CO可用来灭火,CO可用作燃料2上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④⑤D.①③⑤【解析】选C。

①C、CO具有还原性,二氧化碳没有还原性,故错误;②二氧化碳、一氧化碳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故正确;③二氧化碳可用于光合作用也可用于人工降雨,一氧化碳不能用于人工降雨,故错误;④CO2会使温度升高造成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不能很好与氧气结合而中毒,故正确;⑤CO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可用来灭火,CO具有可燃性, 2可用作燃料,故正确。

8.(2016·襄阳中考)在一定条件下,一氧化碳、木炭都能与氧化铜发生发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反应产生的气体都有毒B.反应中都有红色固体生成C.反应类型都是置换反应D.反应的生成物不同【解析】选B。

一氧化碳和木炭都能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无毒,A不正确;木炭、一氧化碳都有还原性,能将氧化铜还原为铜,试管内黑色粉末变成红色,B正确;一氧化碳和氧化铜是两种化合物,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C不正确;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木炭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生成物相同,D不正确。

9.(2016·眉山中考)下列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网络图(图中“→”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能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A.“C…CO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B.“CO→CO2”的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C.“CO2→CaCO3”的反应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D.“CO2H2CO3”的反应可用酚酞试剂验证【解析】选C。

碳和二氧化碳高温下能发生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是吸热反应,故A错;一氧化碳与氧气反应转化成二氧化碳,是化合反应,故B错;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故C正确;二氧化碳与碳酸可以相互转化,碳酸显酸性,此反应可用紫色石蕊试液检验,故D错。

10.(2014·安顺中考)下列物质或用品均为生活中常见物质:①碳酸钙②金刚石③活性炭④生石灰⑤食盐⑥水⑦熟石灰请用序号回答下列问题:(1)为防止骨质疏松,人体可以摄入的物质是,常用于干燥剂的是。

(2)常用作调味品的是,能除去冰箱内异味的是。

(3)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

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是。

【解析】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①碳酸钙含有钙元素;②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③活性炭具有吸附性;④生石灰能与水反应,可以用作干燥剂;⑤食盐具有咸味,是常用的调味品;⑥水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⑦熟石灰具有碱性。

答案:(1)①④(2)⑤③(3)⑥②11.(2014·陕西中考)今年5月,中俄签署了东线天然气合作协议。

天然气不充分燃烧时会产生炭黑或一氧化碳。

(1)CO具有还原性,写出其在工业上的一种具体用途: 。

(2)CO与CO2可以相互转化。

CO2在高温下与反应生成CO。

(3)将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的原因是。

【解析】(1)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将金属从其金属氧化物中还原出来,故可冶炼金属。

(2)CO2在高温下与碳反应生成CO。

(3)向紫色石蕊溶液中通入CO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石蕊溶液变红。

答案:(1)冶炼金属(或炼铁或作燃料)(2)碳(或炭黑或焦炭或C)(3)CO2与H2O反应生成的碳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或生成了碳酸或H2O+CO2H2CO3)12.(2014·云南中考)A、B、C、D、E、F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A、C组成元素相同,D为红色固体单质,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如下:(图中“→”表示物质间存在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已略去)(1)分别写出E、F的化学式:E ,F ;(2)写出A和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解析】D为红色固体单质,故D为铜,A、C组成元素相同,则A是一氧化碳,C是二氧化碳,B是氧化铜,根据C与E反应生成A,可知E是碳,D和F反应生成B,可知F是氧气。

答案:(1)C O2(2)CO+ CuO Cu + CO213.(2016·安顺中考)竹炭包是一种集观赏与空气净化为一体的产品。

这种产品可对车内及室内空气中的一氧化碳、甲醛等有害气体进行吸附。

某课外活动小组对竹炭进行初步探究。

【提出问题】竹炭中是否含有碳元素?【猜想与假设】竹炭中含有碳元素。

【查阅资料】新鲜的血液遇一氧化碳由鲜红变为暗红。

【设计实验】所用装置如下图所示。

(A装置的作用为吸收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1)实验开始后,C装置中产生白色沉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E装置中新鲜的鸡血变为暗红色。

(2)小玥认为应在A、B装置间,再增加一个C装置,目的是。

(3)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的这套装置的不足之处是 ,请你设计解决的方法。

(4)小亮认为可以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替换原装置中的E装置,你认为(填“可以”或“不可以”),原因是。

【结论】竹炭中含有碳元素。

【拓展应用】竹炭细密多孔,竹炭牙膏中含有竹炭等成分具有消炎、止痛、化淤、去污等功效,下列有关竹炭牙膏的用途描述不正确的是。

A.可除衣领袖口等处的汗渍B.不能除去口中异味C.虫咬、灼伤可消炎止痛【解析】(1)生成的二氧化碳进入C装置与澄清石灰水反应,所以出现白色沉淀。

(2)在A、B装置间,再增加一个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装置,是为了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除尽。

(3)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会造成空气污染,该装置的不足之处是没有作尾气处理,可以在a处加一盏点燃的酒精灯或套上一个气球,以点燃一氧化碳或收集一氧化碳。

(4)E装置中通入的可能是一氧化碳和氧气的混合气体,加热可能导致装置发生爆炸,所以不能用图示装置替换原装置中的E装置。

答案:(1)Ca(OH)2+CO2CaCO3↓+H2O(2)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除尽(3)没有作尾气处理在a处加一盏点燃的酒精灯或套上一个气球(4)不可以因E装置中通入的可能是一氧化碳和氧气的混合气体,加热可能导致装置发生爆炸【拓展应用】B14.(2016·武威中考)实验室常用下列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气体,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②。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可以用E装置收集氧气的原因是,当观察到的现象时,说明氧气已收集满,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应(填“正”或“倒”)放在桌面上。

(3)制取并收集一定量的二氧化碳,应选择的装置是;欲制得干燥的二氧化碳,还需将气体通过盛有(填药品名称)的洗气瓶F。

(4)用收集到的氧气与二氧化碳分别完成如图G、H所示实验,G中集气瓶底部盛少量水的原因是,H中喷有紫色石蕊溶液的纸花显色。

【解析】(1)①是长颈漏斗,通过长颈漏斗可以向反应容器中注入液体物质;②是水槽,常用于排水法收集气体。

(2)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因为反应需要加热,应该用A装置作为发生装置;可以用E装置收集氧气的原因是氧气不易溶于水;当观察到集气瓶口有气泡均匀向外冒出时,说明氧气已收集满;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应正放在桌面上。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不需要加热,应该用B装置作为发生装置;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即用D装置收集;欲制得干燥的二氧化碳,还需将气体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F。

(4)G中集气瓶底部盛少量水的原因是防止高温熔化物溅落炸裂集气瓶;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H中喷有紫色石蕊溶液的纸花显红色。

答案:(1)长颈漏斗水槽(2)2KMnO4K2MnO4+MnO2+O2↑A 氧气不易溶于水集气瓶口有气泡均匀向外冒出正(3)B、D 浓硫酸(4)防止高温熔化物溅落炸裂集气瓶红【中考链接】1.中考地位及考查角度: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是中考命题的常考点也是重点,重点考查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的反应原理、所用仪器的用途及名称,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操作顺序及注意事项,以及由制取二氧化碳引申的气体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以及气体的检验等。

2.失分点及应对策略:气体制取及收集装置的选择是难点和失分点,解答此类问题时要明确一点:制取气体的装置由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状态以及反应条件决定,气体的收集方法由该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以及是否与水反应、气体密度的大小来定;检验某气体时一般根据气体的特性,如氧气利用其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二氧化碳则利用其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进行检验。

解答时要注意叙述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要有操作、有现象、有结论地叙述。

【备选习题】1.(2014·广西中考)日前,一种集观赏与空气净化于一体的工艺品炭雕(如图所示,主要成分是木炭)成为了家装的新宠。

炭雕之所以能用于空气净化是源于它具有( )A.稳定性B.吸附性C.可燃性D.还原性【解析】选B。

炭雕结构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能用于空气净化。

2.(2014·威海中考)氧循环和碳循环密不可分,其中属于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的变化是( )A.海水吸收二氧化碳B.动植物的呼吸作用C.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D.化石燃料的燃烧【解析】选C。

海水吸收二氧化碳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动植物通过呼吸作用将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化石燃料燃烧需要氧气参与,反应后转化为二氧化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