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黑龙江绥芬河—东宁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

黑龙江绥芬河—东宁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

黑龙江绥芬河—东宁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总体规划(2016-2025)(征求意见稿)中国西部发展研究院二〇一六年十一月目录前言 (1)第一章发展基础 (2)第一节基础条件 (2)第二节机遇与挑战 (5)第三节重要意义 (6)第二章总体要求 (8)第一节指导思想 (8)第二节基本原则 (8)第三节战略定位 (9)第四节发展目标 (10)第三章空间布局 (14)第一节空间结构 (14)第二节园区布局 (17)第三节城镇布局 (19)第四章主要任务 (21)第一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提升发展动力活力 (21)第二节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增加发展保障能力 24第三节深化贸易投资合作,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30)第四节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43)第五节推进特色旅游开发,扩大国际旅游合作 (53)第六节优化人才开发机制,夯实开放发展动力 (65)第七节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 69第八节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边疆繁荣稳定 (75)第九节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构建生态安全屏障 (77)第五章保障措施 (83)第一节加强组织领导 (83)第二节强化规划引领 (83)第三节加强监督检查 (83)前言建设黑龙江绥芬河—东宁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是党中央、国务院面向新时期构建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的战略部署。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1号)《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国务院关于中国东北地区面向东北亚区域开放规划纲要(2012—2020)的批复》(国函〔2012〕95号)《国务院关于加快沿边地区开发开放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50号)《国务院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国发〔2014〕28号)《国务院关于支持沿边重点地区开发开放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15〕72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中发〔2016〕7号)《黑龙江绥芬河—东宁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发改西部〔2016〕1015号)等有关文件精神,为全面推进试验区建设,特编制《黑龙江绥芬河—东宁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总体规划》。

试验区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规划范围包括绥芬河市全境(绥芬河镇、阜宁镇)和东宁市东宁镇、绥阳镇、三岔口镇部分区域,国土面积1284平方公里,边境线长166公里,2014年常住人口41万人。

规划期限为2016年到2025年。

第一章发展基础第一节基础条件试验区对俄经贸往来密切、对俄开放历史悠久。

绥芬河与东宁两市优势互补、协同发展为试验区的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区位优势显著。

试验区处于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地带,毗邻俄罗斯远东地区,两小时交通圈涵盖乌苏里斯克、符拉迪沃斯托克、波格拉尼奇等地区,是我国对俄开放的重要窗口、参与东北亚合作的重要前沿。

试验区交通发达,鸡图公路、301国道、G11高速等穿境而过,哈牡高铁直达哈尔滨,绥芬河铁路联通俄罗斯太平洋沿岸港口群。

建设中的绥芬河机场将为试验区带来更大的交通优势。

开发条件优越。

2015年试验区GDP达到213亿元人民币,绥芬河市、东宁市经济发展蝉联全省“十强”,增长态势良好。

2015年试验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28812.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698.8元,百姓生活富裕。

绥芬河市在《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中被列为面向东北亚16个重点建设边境口岸城镇之一,新型城镇化步伐加快。

试验区拥有丰富的水利、林木、生物、矿产等资源,绥芬河市与东宁市均获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开放基础扎实。

口岸运行良好,试验区拥有1个国家级铁路口岸、2个国家级公路口岸,年过货能力1500万吨、过客能力500万人次。

其中,绥芬河口岸是黑龙江最大的对俄口岸,被誉为“百年口岸”,对俄贸易额连续多年居全国沿边口岸首位。

园区繁荣发展,试验区有绥芬河综合保税区、绥芬河边境经济合作区、东宁经济开发区等一批国家级、省级园区,中俄绥芬河—波格拉尼齐内互市贸易区、东宁—波尔塔夫卡互市贸易区等一批互市贸易区,在俄罗斯境内有多个境外园区,其中乌苏里斯克经济贸易合作区是商务部批准建设的首批8个境外经贸合作区之一,华信中俄(滨海边疆区)现代农业产业合作区是国家级境外农业产业型经济贸易合作区。

经贸往来密切。

对俄经贸发展良好,2013年,绥芬河市被国务院批复为中国首个卢布使用试点市。

2014年,试验区实现进出口贸易总额120亿美元,占黑龙江省对外贸易的1/3,其中对俄贸易占全国的1/8。

试验区在黑龙江省率先封闭运营中俄互市贸易区商品交易中心,启动运营全国首个中俄跨境电商监管中心,成功举办首届中俄电商大会,中俄跨境电商走在全省前列。

绥芬河—东宁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示意图第二节机遇与挑战“一带一路”战略是我国构筑国土安全发展屏障、寻求更大范围资源和市场合作空间的重大战略,《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提出要“完善黑龙江对俄铁路通道和区域铁路网,以及黑龙江、吉林、辽宁与俄罗斯远东地区陆海联运合作”,为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与区域发展指明了方向。

推动沿边地区开发开放先行先试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内涵。

国务院在2015年底出台《关于支持沿边重点地区开发开放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提出31条具体措施加快沿边重点地区发展。

东北振兴战略是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重心之一,国家先后出台了“东北振兴35条”、“东北振兴十三五规划”、“东北振兴新十年规划”等政策措施,加快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转型发展,为试验区开发开放提供了重要机遇。

中韩自贸区的建立有力地推动了东北亚区域一体化进程,中俄两国“一带一盟”战略的对接,又为中国东北地区与俄远东地区的互动发展提供了机遇。

“龙江丝路带”与俄“滨海1号”国际运输走廊的高度契合,俄滨海边疆区超前发展区、自由港等建设的稳步推进,为试验区拓展开放型经济发展新空间提供了良好机遇。

但试验区建设还面临诸多挑战,产业发展基础仍然薄弱,产业结构有待优化;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完善,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有待提高;人才结构不合理,专业技术人才和高层次人才缺乏;体制机制创新活力不强,财税、金融和行政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第三节重要意义有利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完善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

试验区地处东北亚中心地带,是中蒙俄国际经济合作走廊建设的重要支点、东北亚国际大通道的重要枢纽。

建设好试验区,有利于深化和扩大我国同东北亚周边国家的经贸往来与务实合作,构筑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

有利于扩大中俄经济贸易合作,丰富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内涵。

绥芬河是对俄开放的百年口岸,东宁对俄开放历史近30年,两市与俄罗斯经贸往来和人文交流密切,与俄罗斯地方政府及联检部门建立了定期会晤机制,同俄远东地区多个城市缔结了友好城市关系,发展合作空间巨大。

建设好试验区,构建中俄深度合作的新平台、新机制,有利于巩固和深化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促进中俄务实合作和人文交流、民间交往取得更大成果。

有利于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

试验区位于黑蒙沿边开发开放先导带与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连接点,铁路、公路、机场等交通便捷,商贸物流、进出口加工、绿色食品加工、跨境旅游等特色产业初具规模,发展潜力巨大。

建设好试验区,有利于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集聚资金、资源、技术、人才等要素,推动形成沿边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点,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

有利于推进兴边富民行动,实现边疆繁荣稳定发展。

试验区有朝鲜族、满族、回族等十余个世居少数民族,是稳边固边兴边的重要阵地。

建设好试验区,有利于繁荣边境地区经济,提高边境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切实改善人民生产生活条件,增进人民群众福祉,对于促进边疆稳定、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章总体要求第一节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紧紧抓住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机遇,充分发挥对东北亚开放合作的综合优势,解放思想、先行先试,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努力将试验区建设成为中俄战略合作及东北亚开放合作的重要平台、联通我国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综合性交通枢纽、沿边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睦邻安邻富邻的示范区,形成沿边开发开放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第二节基本原则坚持开发与开放相结合。

充分发挥试验区的地缘优势,以开发促开放,以开放带开发,不断夯实自身开发基础、培育竞争新优势,不断提升开放合作的综合实力,拓展开放合作的新领域、新途径、新业态,形成带动区域发展的新高地。

坚持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相结合。

实施更为积极、更加主动的开放战略,统筹利用好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破除思维定式,丰富开放内涵,拓展合作空间,提高对外开放与对内合作水平,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

遵循试验区开发开放的客观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在空间开发管制、基础设施布局、公共服务供给、体制机制建设等方面的作用,强化政府组织引导和协调服务,有效提升试验区建设质量。

坚持加快发展与转型发展相结合。

积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高起点、高规格推动试验区各项建设,实现试验区跨越式发展。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调整产业政策,推动经济贸易转型升级,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

坚持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相结合。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把发展和民生更紧密地结合起来,着力解决群众最紧迫、最现实、最直接的民生问题。

使发展成果惠及人民群众,实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良性循环。

坚持开发开放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着力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利用,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实现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有机统一,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坚持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统筹协调经济社会与国防建设,积极探索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推进军民两用技术双向转移和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实现军地协同建设繁荣稳固边疆。

第三节战略定位中俄战略合作及东北亚开放合作的重要平台。

牢牢把握中俄战略合作、东北亚开放合作的历史机遇,加大与周边国家在经贸、文化、环境、旅游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创新开放合作方式、丰富开放合作内容、拓展开放合作渠道,实现东北亚各国贸易投资、人员往来与货币结算便利化。

联通我国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综合性交通枢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