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为切实做好2015年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明确今年我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重点,完善地质灾害防治各项措施,落实地质灾害防治主体责任,确保今年我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高效有序进行,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第394号令)、《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决定》(国发〔2011〕20号)和《洛阳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9—2020)》及国土资源部、省国土资源厅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本方案所称地质灾害,是指因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面裂缝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一、总体要求
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各个环节,以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目的,强化全市上下地质灾害防范意识和能力。
坚持“全面设防、突出重点;属地管理、明确责任;依法防治、群测群防”的工作原则,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全社会共同参与
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机制。
进一步筑牢地质灾害防治基础,全面提高我市地质灾害防治水平,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财产损失。
二、全市地质灾害现状及2014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概况
根据《洛阳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9—2020)》,全市共有13个地质灾害高易发区,9个地质灾害中易发区,4个地质灾害低易发区,高易发区面积4317.11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28.3%。
经排查,目前全市发现中型以上地质灾害隐患点83处,其中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31处。
2014年,我市降水量分部不均,前9个月降水量偏少,进入十月以后降水量明显增加,由于监测到位、预报预警及时、防灾减灾措施得力,我市未发生因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除个别地区发生数起小型崩塌外,全市没有发生规模性地质灾害。
三、2015年地质灾害防治形势、重点防范区域及重点防范期
(一)防治形势
根据全市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点分布特征,结合2014年地质灾害灾情、隐患点状况和2015年1-4月降水量较往年同期相比显著增加等情况综合考虑,预计今年全市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大,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