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出师表》教学说课

《出师表》教学说课

精心整理24.《出师表》教案
学习目标:
1. 掌握本文的古今异义字、多义字、通假字、活用字等。

2.了解诸葛亮的建议及思想感情。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是三国时着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他年轻时隐居隆中,刻苦攻读史书,常以管仲、乐毅自比,人称“卧龙”。

刘备三顾茅庐后,诸葛亮为其真情所动,出山辅佐刘备,联吴抗曹,败曹操于赤壁,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

诸葛亮辅佐刘备,历尽艰难坎坷,经过多年奋战,终于建立了蜀国,自负丞相重任。

蜀国建立后两年,即公元223年,刘备病逝,后主刘禅继位,时年16岁。

诸葛亮受遗诏辅佐刘禅。

主持蜀国军政大事。

公元227年,诸葛亮统帅蜀国军队北进,驻军汉中,准备征讨曹魏,夺取中原,兴复汉室。

他当时感到刘禅愚昧懦弱,颇有内顾之忧,所以临出发前上书刘禅,恳切劝谏刘禅应继承刘备
确实)
)先
ibó),
),不宜偏
漏,
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询问)之,必能使行.(háng)阵和睦,优劣(形→名能力好的人和能力差的人)得所。

5、亲(亲近)贤臣,远(疏远)小人,此先汉所以(……的原因)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倾覆衰败tuí)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对huán)灵也。

侍中、尚书、长.(zhǎng)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为节而死)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表修饰)待也。

6、臣本布衣(平民),躬.(gōng)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在)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
不以(因为)臣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猥.(降低身份)自枉屈,三顾(拜访)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拿)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答应)先帝以驱驰(奔走效劳)。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通“又”还有yòu)一年矣。

7、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把)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早sù)夜忧叹,恐托付不效(实现),以(以致)伤先帝之明,故(所以、因此)五月渡泸,深入不毛(草、苗指人烟稀少的地方)。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希望)竭驽.钝(比喻才能平庸nú),攘.除(排除、铲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到)旧都。

此臣所以(用来)报先帝而(表并列)忠陛下
8
9
2.
六、找出下列通假字,幷解释:
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简通拣意为:挑选)
2.必能裨补阙漏(阙通缺意为:缺点)
3、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有通又意为还有)
七.小结本节课
八.布置作业:
(一).区分下列词语的古今义:
1.开张古:扩大2、卑鄙古: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今:店铺开始营业今:言行、品行恶劣,不道德
3、秋古:时刻
4、涕古:眼泪
今:秋天、秋季今:鼻涕
5、痛恨古:痛心遗憾6.异同古:不同
1
因为)
)(5)
表时
3)(2)
(4)5.)
、妄自菲薄:过分地看轻自己
3、作奸犯科: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
(四)、背诵第一到五段。

(五)、预习剩下的内容。

第二课时
学习重点:
1. 体会诸葛亮对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
2. 积累名句
学习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小测
二、学生们齐读第六、七段,思考下列问题:
1、找出文中交代诸葛亮身世、志趣的句子,并说说作者交代这些有什么作用?
身世: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志趣: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作用:表明诸葛亮淡泊名利的性格,同时更突出诸葛亮对先帝知遇之恩的感激之情
2、作者“遂许先帝以驱驰”的原因是什么?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3、文中表明先帝创业过程艰难,又表明作者效忠先帝的实际行动的句子是什么?
(1)开张圣听(2)陟罚臧否,不宜异同(3)亲贤臣,远小人(反复强调)
2.文中交代诸葛亮身世的句子是: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交代志趣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3、某棉纺厂濒临倒闭,这时郑兴走马上任,真可谓: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4、诸葛亮出师北伐的战略目标是: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二)、背诵第六到九段
(三)、背记文中的重要字词的解释
(四)、完成课后练习三
五、《出师表》一文的选择题:
1、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
A、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否:否定)
B、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阙:缺点)
C、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行阵:军队)
D、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恨:遗憾)
2、选出下列句中“以”与“以光先帝遗德”的“以”意义相同的一项(B)
A
3
A
B
C
D
4
A
B
C
D
5
A
B
C
D
6
A、第
B
C、文段内容详略得当,其中对“严明赏罚”这条建议进行了详写。

D、第5段用“先汉兴隆”“后汉倾颓”的例子说明了“亲贤臣,远小人”的重要性。

7、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D)
A、“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中“报先帝”呼应上文“三顾茅庐”“临崩寄
臣以大事”这两件事。

B、本文主要表达了诸葛亮“报先帝”和“忠陛下”的思想感情,并表明了“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C、诸葛亮言辞恳切劝谏刘禅,要秉公持正,重用贤能,励精图治,以完成先帝未竟之业。

D、《出师表》、《马说》、《醉翁亭记》、《陋室铭》中“表”、“说”、“记”、“铭”都是一种文体,其特点都是以议论为主,兼用记叙和抒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