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试试卷学年学期:课程名称:《教育学原理》适用专业:(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一、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以此探求。
2、影响人发展的基本因素有、、。
3、从教育作用的方向看,教育功能可分为与。
4、教育目的具有导向、调控、、激励和的功能。
5、提出的程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操作性条件反射。
6、班主任是沟通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的桥梁。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选择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未选均无分。
1、标志教育学成为一门学科是()的出版。
A、培根的《论科学的价值与发展》B、夸美纽斯的《大教育论》C、洛克的《教育漫话》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2、教育的生物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
A、利托尔诺B、孟禄C、马克思D、凯洛夫3、教育能把较低水平的劳动者提升为较高水平的劳动者,这体现了()。
A、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B、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C、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D、教育对科技的促进作用4、教育能够移风易俗,这体现了教育的()。
A、政治功能B、经济功能 C、文化功能 D、育人功能5、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
A、主导因素B、生理前提 C、决定因素 D、外部条件6、“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A、遗传基因B、教育B卷C、个体主观能动性D、外部环境7、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A、个人本位论B、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C、社会本位论D、教育无目的论8、在教育目的问题上,主张个人本位论的教育家是()。
A、斯宾塞B、孔德C、涂尔干D、卢梭9、从胎儿到坟墓的教育反映了现代教育()的特点。
A、全民性B、广泛性 C、终身性 D、未来性10、教师职业的主要职责是()。
A、教书育人B、传授知识C、热爱学生D、以身作则1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这句话说明了教师的教育活动具有()。
A、长期性B、示范性 C、复杂性 D、创造性12、主张教育要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的学说属于()。
A、教师中心说B、教材中心说C、教室中心说D、学生中心说13、将课程分为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标准是()。
A、课程的组织类型B、课程的影响方式C、对课程的要求D、课程的计划性14、课程实施应该严格按照计划进行。
这种观点是课程实施的()。
A、忠实取向B、互动适应取向C、参与制定取向D、主体取向15、在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中,教师是作为()存在的。
A、促进者B、指导者C、管理者D、传授者16、当代我国中小学普遍采用的教学模式是()。
A、程序教学模式B、发现教学模式C、暗示教学模式D、传递-接受教学模式17、()一方面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另一方面又具有难以因材施教的特点。
A、个别教学B、现场教学C、班级教学D、复式教学18、在学期结束时所进行的期末考试属于()。
A、预定性评价B、反应性评价C、总结性评价D、形成性评价19、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其良好品德的德育方法是()。
A、情感陶冶法B、实践锻炼法C、说理教育法D、榜样示范法20、在品德结构中最重要的是关心与体谅别人,只要儿童能形成从别人的观点和立场出发考察自己的道德行为,就能发展成有道德的社会公民。
这反映的德育模式是()。
A、体谅模式B、认知发展模式C、价值澄清模式D、社会学习模式三、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至少有2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相应的括号内,错选、漏选或多选均无分。
1、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矛盾有()。
A、教师与学生的矛盾B、教师与教学内容的矛盾说C、学生与学习内容的矛盾D、教学与管理的矛盾2、教育的文化功能体现在()。
A、教育可以促进科技的发展B、教育是文化保存和延续的主要手段C、教育可以传播思想、形成舆论D、教育是文化发展与创造的有效途径3、影响教育目的确立的社会因素有()。
A、生产力和科技的发展水平B、人的生理发展水平C、社会政治制度D、人的心理发展需要4、教师资格条件包括()。
A、任何中国国籍的公民B、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C、具有规定的学历或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D、具有教育教学能力5、学习者中心课程理论具有的基本特征是()。
A、课程应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B、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到社会中去C、以广泛的社会问题为中心D、课程的组织应心理学化6、教学评价的功能包括()。
A、导向与激励B、诊断与反馈C、评估与证明D、教学与研究7、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有()。
A、讲授法B、问答法C、欣赏法D、讨论法8、课堂教学(班级授课)具有的特点是()。
A、班B、同C、课D、时9、常用的自我报告式的数据收集的方法有()。
A、访谈法和临床法B、问卷法C、测验法D、观察法10、信息化对教育改革的影响体现在()。
A、信息化促进多元文化的理念B、信息化促进教育观念的变革C、信息化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D、信息化促进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综合化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如何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进行教育?2、简述当代教学的新观念。
3、简述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
4、简述21世纪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你如何理解教育或教学与学生发展的关系?2、有人认为,学生学习不好就是老师的问题。
请谈谈自己的看法。
期末考试试卷参考答案学年学期:课程名称:《教育学原理》适用专业:一、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0分)1.教育规律2.遗传、环境、教育3.正向功能、负向功能4.选择、评价5.斯金纳6.社会教育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5.DAACB 6-10.DBDCA11-15.BDCAA 16-20.DCCBA三、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ABC 2.BD 3.AC 4.BCD 5.AD 6.ABCD 7.ABD 8.ACD 9.ABC 10.BCD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答案要点:答:①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要求我们在教育上要循序渐进,反对拔苗助长。
②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要求我们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教学内容、方法以及对学生的要求上应有所不同,反对教育成人化。
③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我们抓住身心发展的敏感期。
④身心发展的个体差异性要求我们在教育上因材施教,反对“一刀切”。
⑤身心发展的整体性要求必须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2.答案要点:①课程功能强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②课程结构体现课程结构的综合性、均衡性和选择性。
③课程内容强调课程内容与社会发展、学科发展以及学生生活经验之间的结合。
④课程实施强调学生的自主性,鼓励其在教师引导下进行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⑤课程评价注重评价的过程(形成性评价)。
⑥课程管理重视一纲多本的政策,实现国家、地方、学校课程的整合(集权制与分权制结合)。
3.答案要点:①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
②理论与实际相联系。
③直观性原则。
④巩固性原则。
⑤启发诱导原则。
⑥循序渐进原则。
⑦因材施教原则。
B卷4.答案要点:①教育全民化。
②教育民主化。
③教育信息化。
④教育可持续发展化。
⑤教育个性化。
评分注意:每个要点1分,只要意思对即可。
当答案超过五点时,只要答出任何五点即可。
如果回答在此答案之外,只要分析合理,也可以酌情给分。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评分标准:1.一等(8-10分):观点切合题意、条理清晰、论据恰当、语言流畅、字体工整2.二等(6-8分):观点符合题意、条理清晰、论据恰当、语言通顺、字迹清楚3.三等(4-6分):观点符合题意、条理不清、论据恰当、语言通顺、字迹潦草四等(0-4分):观点偏离题意、条理混乱、论据恰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