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变式练习,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平方差公式的应用价值。
知识
小结
1.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首先要掌握好公式的特点。即项数--2项,符号--相反,次数--偶数。要熟记1~20的平方数.
2.多项式中如果有公因式,先提取公因式,然后再用公式法分解,注意一定要分解到使每个多项式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
3.分解中易出现的错误是:
布局合理,重点突出,便于学生对知识的提取和使用。
《公式法》因式分解教学设计
课题
24.4.2公式法—使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课型:新授课
教学重点
会使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和探究知识的水平。
教学难点
准确理解和掌握公式的结构特征。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会用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知道因式分解和整式乘法是互逆变形,因为已经学习了整式乘法的平方差公式,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学习,学生容易实行知识的迁移。
⑴ ⑵
⑶ ⑷
三.挑战新高度
1.设n为整数,用因式分解说明(2n+1)2-25能被4整除。
2.若a、b、c是三角形的三边长且满足
(a+b)2-(a-c)2=0,则此三角形是()
A、等腰三角形B、等边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D、不能确定
通过有层次的练习,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理解规律,对不同特征的二项式因式分解,渗透整体思想和化归思想,从而达到巩固公式并提升水平的目的。
教材分析
是对整式乘法的再理解、逆使用,与整式乘法运算有密切的联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和掌握平方差公式的特点,会使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②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乘法公式和因式分解的区别与联系。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探究知识、合作学习的推理水平;
②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创新水平,深化学生逆向思维的水平和数学的应用意识,渗透整体思想。
⑴4m2=()2⑵0.49b2=()2
⑶ c2=()2
2.分解因式
⑴4x2-9⑵
⑶x4-y4⑷a3b-ab
分析⑴要把4x2写成(2x)2的形式,9要写成32的形式。
分析⑵,要把(x+p)和(x+q)当做整体来看
分析⑶,要注意分解到不能再分解为止。
分析⑷,能提公因式的,要先提公因式后再分解。
二.巩固练习,自我检测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实物演示
教学过程以及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提问
提问:1.什么叫因式分解?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是一种互逆的变形)。
2.上节课讲了哪种因式分解的方法?
在分解时要注意什么(要提净所有的公因式)。
⑴系数不分解为: ,还可提取公因式得到 。
把所学知识纳入知识体系,便于学生对知识梳理和使用,对易错的地方再次加深理解。
课后
作业
巩固平方差公式
板书
设计
课题
平方差公式a2-b2=(a+b)(a-b)例题解析
两个数的平方差,等于(略)
这两个数的和乘以这两
个数的差的积。
练习:(略)
①x2+y2②-x2+y2
③9x2-y2④-x2-y2
归纳:系数能平方,指数要成双,两项的符号不一样。
这样的二项式可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再次明确公式结构,培养学生观察水平和使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水平,并通过举例来验证学生对公式的理解
掌握公式特点,会准确使用公式因式分解
巩固
练习
层层
深入
一.例题解析
1.填空:
明确因式分解的定义和整数乘法与因式分解的关系
创设
情境
导入
新课
比一比:看谁算得快?1872-872,你知道怎样计算这道题最快吗?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感受学习本节课知识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水平。
激情
引趣
得出
公式
活动一:边长为a的正方形挖掉一个边长为b的小正方形(a>b),剩下的面积是多少?
活动二:把余下部分剪拼成一个矩形通过计算两个图形(阴影部分)的面积,矩形的面积是多少?说明了什么?(验证因式分解的平方差公式。)得出公式:a2-b2=(a+b)(a-b)
使学生从“形”的角度理解理解平方差公式,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加深对公式的理解。
合作
交流
灵活
使用
问题⑴用语言叙述公式
⑵公式有什么特点
⑶公式中的字母a、b能够表示什么?
⑷根据你对公式的理解,请举出几个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的例子,并指出多项式中谁相当于公式中的a,谁相当于公式中的b?
⑸下列多项式可否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如果能够应分解成什么式子?如果不能够请说明理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