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校校本研修考核方案.doc

学校校本研修考核方案.doc

旬阳县城关第二小学
教师校本研修考核评价方案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相关文件精神,针对现在学校校本研修工作现状,结合我校校本研修工作实施情况,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为了全面落实省、市、县校本研修规划方案。

以“立
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思想为核心,以促进学校和教师的共同发展为目标,
以促进学生健康主动的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为宗旨,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校本研修工作机制,推进教师校本研修工作的全面开展,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

二、评价目的
立足学校,以解决学校在课程实施中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

因此,建立校本
研修评价能不断提高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身评价为主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促进专业发展。

三、评价原则
评价既是一种管理,更应是一种指导与帮助,真正把单纯的评价过程变为指导和促进的过程,变过去“结论性评价”为“发展性评价”。

因此本方案应该坚
持以下原则:
1.定期评价与随机评价相结合的原则,我校校本研修考核评价工作将根据
《旬阳县城关第二小学校本研修工作实施方案》的实施情况,分别对不同阶段的教师校本研修工作进行定期评价,同时在实施的进程中进行随机和专项评价,以确保教师校本研修工作开展的质量。

2.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在实施的过程中,学校各部门和教师按照校本研修考核评价方案及评价内容按阶段进行自评,总结成绩,找出差距,
提出进一步改进和加强的措施,保证校本研修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学校将定期对部门及个人进行评价,通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问卷、测试、调查等形式进行。

3.质性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对校本研修实施的评价要整体设计,
分段实行,既要重视对结果的评价,也要重视对过程的评价,进而对校本研修工作作出整体的综合评价。

四、评价内容
以校本研修工作以常态课堂为主阵地,聚焦课堂问题,开展问题--主题—课题研究,提升教师的教学研究水平。

以主题式课例研究为载体,坚持培训拉动、
主题推动的原则,促进常态课堂教学的高效建构。

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为途径,优化校本研修方法策略,实现校本研修单一模式向综合模式转变。

为此教师校本研修考核评价从师德修养和校本研修两大板块进行评价,共涉及18个评价指标,即:专题教育、研修计划总结、研修活动、听评课、实践课、教学设计、专题总
结、青蓝共进、交流讲座、课程开发、课题研究、读书学习、信息技术与学科整
合、集体备课、常规检查、基本技能训练、业务测试。

五、评价策略
(一)教师校本研修工作考核评价方法:
1.教师个体研修评价。

按照学校校本研修工作实施方案,以教师个体为主,
进行阶段自查,每学期进行期末终结性评价一次,同时建立“个人专业成长”
档案袋。

内容包括:自我简介、校本研修计划、校本培训活动资料、校本研修总
结、个人获奖证书、发表论文等。

“个人专业成长”档案袋通过收集表现教师发
展变化的资料,能够形象地反映出教师成长的轨迹,全面、深入、真实地再现教
师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2.团队研修评价。

按照学校校本研修工作实施方案,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
位,对教师进行团队研修评价。

在评价中做到注重过程环节和结果环节,注重过程落实、检查落实、反馈评价落实。

(二)教师校本研修工作考核评价制度
1.所有教师必须主动按时参加校本研修活动。

对无故不参加校本研修活动的
教师学校将给予严肃批评,并记入教师业务档案并与奖金、考核、职评挂钩。

2.学校每学期对教师校本研修情况进行考核,并把考核结果存入教师个人业
务档案。

对业务考核不合格的教师,必须限期提高,对限期提高幅度不大或没有提高的教师,学校应将其调离教学岗位。

3.对教师校本研修成绩突出的教师,学校将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并
与考核、晋升职称、评优选优挂钩。

附:旬阳县城关第二小学教师校本研修考核评价表
项内认定细则分赋目容值分
师德参加学校组织的学习、讲座等专题活动,有
1. 专题 6 修养教育
听讲笔记( 每学期5 次以上)(5 分) 、学习体会或小
(6 分)结(每学期不少于 1 篇)(1 分) 。

2. 研修 5
每学年能结合自身专业水平制定针对性的研
计划总修计划,并对研修情况进行总结和提炼经验。


3. 研修 6
参加教研组的研修活动,并积极参与研讨,
活动
并有记录。

出勤必须达到4/5 以上。

( 一学期12
次计6 分)
4. 听课按要求完成听课量( 每学期20 节以上) ,并有 5
评课
听课记录和观课评析。

( 每一节0.25 分计5 分)
5. 实践每学期上研究课 1 节。

有教案、说课稿、教 5

学反思,各 1 分,计3 分,上课计 2 分。

6. 教学每学期完成最佳教学设计 1 份。

有文本材料, 2
设计
教研组内交流。

(计2分)
校本
7. 专题 2 研修
总结(经
(94)每学期撰写教育教学专题总结( 经验、论文、
验交流、
案例)1 份。

有文本材料,教研组内交流。

(2 分)论文、案
例)
8. 青蓝共进
承担指导教师任务,有指导记录、过程评价。

徒弟有拜师计划、总结、学习过程记载。

每学期5
分。

5
9. 交流
在由相关部门组织的会议上交流或作讲座,
有文本材料。

校级( 片级)0.5 分,县级以上 1 分,
2
讲座
市级以上 1.5 分, 以此类推。

开发
拓展
2
型课
程或
研究
(探
究)
型课
程,

4 10.课程
课时左右
的文本材
料,经学
校审定通
过。

每课

开发
0.5
分。

参加学校及以上相关部门立项的课题研究。

11. 课题(计 5 分) 其成果在校级以上交流、获奖或入选成
果汇编( 只取最高级别) ,有文本材料。

校级 1 分,
5
研究
县级以上 2 分,市级以上 3 分。

省级4 分,国级5
分。

12. 课堂
执教由校级以上相关部门组织(下发通知为
准)的研讨展示课。

校级( 片级)0.5 分,县级以上
4
展示
1 分,市级以上
2 分。

以此类推。

13. 读书学习
自觉学习教育理论,认真阅读报刊杂志,有
自学笔记或读书摘记(每学期不少于5000 字)。

(5 分)
5
14.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1、每学期利用网络资源上20 课时,有上课
记录、资料完整,每节课0.25 分,计5 分。

2、每学期有20 节利用网络资源整合优质教
案(5 分), 有1 篇学科资源应用的论文 2 分,有 4
件整合的课件 2 分。

4
1
15、集体
1、有备课组计划和活动记录且齐全(本学期
每位科任教师只选一科进行两次集体备课)。

2
备课2、集体备课教学设计齐全且有修改记录。

(齐
2 全,有修改记录各一分)
1、教案环节齐全,节数齐全。

(环节齐全,
5 节数齐全各一分)
2、作业批改及时规范,次数齐全。

(批阅规
范,次数齐全各一分)
5 16、常规
3、教案作业有自查记录。

2 检查
4、教案作业课堂教学有抽查记录。

(按抽查
评价等级计分,A.B.C.D 计5、4、3、2 分,其中 5
A下、B下相差0.5 分)
5、有教学进度计划(计 2 分) 2 17、教师1、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以测试为主) 2 基本技
2、三字一画和手工或自制教具,有作品(共4
能训练 2 件作品,每件 1 分),承担粉笔字展示计 2 分
18、教师
业务测
1、每学期进行一次,采用百分制。

3

总分
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签字:学科教师签字:
2015 年10 月25 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