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归纳概括题
2.提出对策题
3.贯彻执行题
4.综合分析题
5.大作文
归纳概括
1.审题
对象:(原因,问题,影响,现状,概念,争议)
关键词:“归纳“”总结“”概括“”整理“
范围:结合材料X 题型分数:10分-20分
问数:(是否存在一题多问的情况)题型字数:150-250字
答题要求:“全面准确“
2.对应考点
概括问题=核心问题+问题具体表现
概括原因=总体原因+具体原因
概括影响=总体影响+具体影响
概括现状=好现象(成绩)+坏现象(不足)
概括争议=争议焦点+一方支持的理由+另一方反对的理由概括概念=内涵(本质属性)+外延(外在形式)
3.要求:齐全,逻辑,清晰,客观,准确,整洁,分类合理
分类合理:按时间/按空间/按主体(政府,群众,企业,家庭,学校,个人)按范围(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按要点意思
4.答题格式
总括句(可实写,可虚写):出现的现象有:一...二…,三…
或出现了(。
)现象,表现为:一…二…三…
提出对策
问法:身份,问题+对策或身份,原因+对策
1.身份建议者(不考虑身份,只要提出有利的措施都行)执行者(必须考虑身份)
2.对象(关于xx对策)
A.直接对策:标志词汇,政策文件,领导讲话,专家建议
B.间接对策:问题》推》对策,原因》推》对策,
成功经验》推》对策,失败教训》推》对策
C.自创对策:(1)思想:宣传,教育,引导,培训(2)制度:健全,完善法律法规
(3)管理:政治手段(政府管理),经济手段(经济处罚),监督手段(社会,媒体,个人)3.要求:具有针对性(针对问题,针对材料提出对策),具有可操作性
具有可行性(政治可行,经济可行,伦理可行,技术手段可行)
4.答题格式
主体(谁来做)+客体(对象,针对什么)+做法(怎么做,措施,手段)+结果(效果)
贯彻执行
●审题
1.确定文种:根据文种确定内容框架
2.审对象:关于xx的
3.审材料:结合材料x
4.审字数
5.确定格式:标题+主送单位+正文+发文单位+发文日期
●确定核心内容框架
1.宣传类:事由(重要性,必要性)+对策(做法)+呼吁
2.对策类:事由(重要性,必要性)+对策(做法)
3.通知类:事由+通知事项+要求
4.汇报类:现状(现象,问题)+分析(原因,影响)+对策(做法,启示)
5.其他形式:现象+分析+总结
●回归给定材料
●找到相应要点
●做出规范答案
1.标题:发文单位+关于+事由+文种
2.主送单位:
3.正文(1)开头:发文事由(目的,根据,缘由)(2)主体:直接回到材料去找与对象相关的内容
(3)结语:总结,提出希望,号召,要求
4.发文单位
5.发文日期
综合分析
关键词:看法,理解,关系,启示,评论,认识等
要点:观点明确,分析透彻,逻辑清晰,条理性
●审题
1.找准分析对象:社会现象,观点,做法
2.确定分析方法
横向分析(辩证,合理性,积极消极;个人,企业,政府)
纵向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由表及里,由外及内,通过材料找观点)
●确定答题思路
1.是什么?——现状,问题(简写)
2.为什么?——原因,影响(详写)
3.怎么办?——启示,总结(简写)
●找出答案要点:归纳概括,有条理,讲逻辑
●题型分析
1.评论型分析(评论的对象是社会现象或某人观点)
答题思路:
概述评论对象(是什么)+亮明观点,表明态度+展开分析(为什么)+得出结论
2.解释型分析
解释意思(是什么)+展开分析(原因+影响)+启发,对策(怎么办)
3.启示型分析
梳理材料中的做法和问题+提炼成功经验,失败教训+结合国情与结合材料作答
总结(是什么)+具体表述
大作文
议论文(围绕一个社会问题发表观点)
问题类型:文化类,社会类,经济类,生态类,政治类
命题形式:话题类(主要),命题类,半命题
关注点:1.标题,2.看开头(总论点,主旨,立意)3.分论点
4.结尾
5.结构(5段3分,思辨型,1-4-1)
作答思路
1.立意=中心论点=标题=主题+角度=主题+对策或意义
材料的立意:材料想表达的主题文章的立意:文章的总论点
主题:材料的中心思想,主旨,精神角度:怎么看,怎么办
(提取材料的关键词,根据材料的相关内容,准确明确深刻的总论点)
2.结构
完整:开头,分论点,结尾
匀称:开头与结尾字数相当,每个分论点字数相当
形式: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常规结构(1:总论点,2-4:分论点,论证,5:总结,重复总论点)
思辨型题目结构(围绕a与b的关系写一篇文章)
开头:结合材料,引出a与b的话题;第二段:整体概述a与b的关系
第三段:a对b的重要性;第四段:b对a的重要性
结尾:总结两者的关系,升华主题(如:围绕海洋的保护和开发,写一篇文章)
●标题的写法
基本:标题(立意)=主题+角度(中心论点)或主题+对策
优化:主题+意义主题+对策追求对仗,巧用名言,善用修辞
●开头的写法(第一段出现中心论点)
A.常规概括式:概括材料现象(与主题相关的)+简要分析+亮明中心论点
B.时间式:由古及今
C.空间式:说a,说b,说c不同的情况(如:房价)
D.转折递进式:先说好现象+(但是,然而,却)+坏现象+简要分析(可有可无)+结论
E.引用名言式:名言+结合材料,概述现象+简要分析+亮明观点
F.案例(热点简述)分析式:例子(热点)+(分析)+中心论点
G.设问式:概括材料+设问句+中心观点
H.排比式,数据分析式
J.释义式:解释主题词是什么(主题词的定义在材料中有呈现)+概括材料现象
+简要分析+中心论点
●分论点写作(从材料中找与之相当的原因,影响,对策)
要求:围绕总论点论证,亮明分论点,论证分论点
分析论证分论点(理证法,例证法)
例证法:
A.影响分析法:亮明分论点+现象+影响分析(积极,消极)+总结分论点
B.原因分析法:亮明分论点+现象=原因分析(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利益原因,思想原因,制度原因,监管原因)+总结分论点
C.政策分析法:亮明分论点+具体的政策+围绕政策进一步分析+总结分论
D.原理效应分析法:亮明分论点+引出原理效应+结合原理效应对材料进行分析+总结分论点
例证法:
例子的来源:材料中的事例,社会热点话题,经典故事,个人的亲身经历
例子的呈现:公式=主体+处境+做法+结果+启发
各种例证法公式:亮明分论点+罗列事例+分析事例+总结分论点
结尾写作
要求:总结全文,升华回扣主题
写法:
A.个性化表述(引用,比喻,排比)+总结分论点+升华(回扣)
B.总结全文+简要升华
材料的阅读方法:1.首尾句,首尾段
2.关键词(提出观点的,表明重点的,作出结论的)
3.案例型材料(5要素):主体,处境,做法,结果,启发(结论)
主体(谁)在处境(当前状况),做法(做了什么),结果,启发(做法推导出):成功得到什么经验,失败得出什么教训
3.观点类材料(领导,学者言论;政府文件,中央精神):主体(谁)针对什
么问题(观点),根据什么(原因)得出(观点),我们可以推出什么(推论)
4.数据类材料:数据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数据所支撑的所论证的观点
论点(证明什么)
分析论点是怎样提出的:①摆事实讲道理后归结论点;②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③针
对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提出论题,通过分析论述,归结出中心论点;④叙述作者的一段经
历后,归结出中心论点;⑤作者从故事中提出问题,然后一步步分析推论,最后得出结论,提出中心论点。
论据(用什么证明)⑴论据的类型:①事实论据(举例后要总结,概述论据要紧扣论点);
②道理论据(引用名言要分析)。
⑵论据要真实、可靠,典型(学科、国别、古今等)。
⑶次序安排(照应论点);⑷判断论据能否证明论点;⑸补充论据(要能证明论点)。
3、论证(怎样证明)
⑴论证方法(须为四个字)
①举例论证(例证法)事实论据记叙(在说明文中为举例子)
②道理论证(引证法和说理)道理论据议论
③对比论证(其本身也可以是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
④比喻论证比喻在说明文中为打比方,散文中为比喻。
⑵分析论证过程:①论点是怎样提出的;②论点是怎样被证明的(用了哪些道理和事实,是否有正反两面的分析说理);③联系全文的结构,是否有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