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学习心得
——感悟孔子
很荣幸能在大三上半学期上中国文化概论,在上复杂的专业课之余享受这一场中国传统文化的盛宴。

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儒家,道家,佛教的思想无不令人惊叹,发人深省。

其中在我心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孔子。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认识孔子这一人物,有时早上起床后会响亮地诵读论语十则。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些经典的语句读起来朗朗上口,起初似懂非懂,但想必这些语句讲的内容必是十分有道理,从那时起我对“子曰”里的“子”已经开始萌生出敬意。

由于高中开设了论语这一科目,让我有机会更加近距离地了解孔子。

《论语》中对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细致的刻画,让孔子的形象跃然纸上。

孔子是东周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了六经(分别为:《诗经》、《尚书》、《礼记》、《乐》、《周易》、《春秋》)。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

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了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文宣皇帝、文宣王。

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他的思想和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德治主义,他执着地倡导德化社会与德化人生。

德化社会的最高标准的“礼”,德化人生的最高价值是“仁”。

孔子教导人们积极奉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之道”,以建立正确的人生关和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但是孔子身处乱世,可谓生不逢时,他所处的环境决定了他得不到重用的命运。

在课堂上观看《孔子》这一电影中就有形象的画面。

孔子在挣扎之后也认清了这个事实,但是他不放弃自己的理想,坚持传道授业解惑,发扬儒家文化。

值得庆幸的是,孔子并不是孤身一人,他有一大批心爱的弟子誓死追随。

常年的朝夕相处,让孔子与弟子间的师生感情十分深刻,因此在子路和颜回这些心爱的弟子去世后,孔子痛哭不能自已。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让人留恋其中,惊叹不已。

虽然我对孔子的理解不是十分深刻,虽然我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还只是冰山一角,但是我将在接下来的生活中不断学习,希望能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更加深刻的领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