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东阳市环境质量状况公报
一、水环境
1、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
全市地表水总体状况为优,按年均值统计,全市两江7个省控、市控制地表水断面水环境功能达标率100%,其中Ⅱ类水质断面占57.1%,Ⅲ类水质断面占42.9%,与上年相比,总体水质保持稳定,Ⅱ类、Ⅲ类水质断面比例持平。
2、饮用水水源地水质
根据2018年对横锦水库每月一次监测结果统计,横锦水库水质稳定,达标率为100%,与上年同期保持一致。
3、跨行政区域流域交接断面水质
2018年,东阳江、南江两大主要水系出境水质主要污染因子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三项指标有降也有升。
东阳江:义东桥出境断面高锰酸盐指数平均出境浓度4.3mg/L,同比下降16.2%;氨氮平均出境浓度0.69mg/L,同比上升32.7%,总磷平均出境浓度0.150 mg/L,同比上升17.2%。
南江:方塘出境断面高锰酸盐指数平均出境浓度3.5mg/L,同比上升9.4%;氨氮平均出境浓度0.48mg/L,同比上升29.7%,总磷平均出境浓度0.162 mg/L,同比上升16.5%。
全市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高锰酸盐指数平均出境浓度3.6mg/L,同比上升9.1%,优于III类标准;氨氮平均出境浓度0.50mg/L,同比上升25.0%,达到III类标准;总磷平均出境浓度0.133mg/L,同比上升16.7%,达到III类标准。
根据浙政办发[2016]71号《浙江省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保护管理考核办法》,2018年东阳市交接断面出境水质综合评价结果为良好。
二、大气环境
2018年,在环保大楼和广厦学院楼顶分别设有一个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对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进行24小时自动监测,监测项目为SO2、NO2、PM2.5、PM10、CO、O3。
全市环境空气质量总体有所好转,主要污染因子为细颗粒物。
市区环境空气中SO2、PM10、PM2.5年平均浓度分别为7µg/m3、52µg/m3、32µg/m3,分别同比下降22.2%、16.1%、15.8%;NO2年平均浓度为28µg/m3,同比上升16.7%;符合现行《环境空气质量》(GB3095-2012)二级标准,臭氧(O3)日最大8小时平均浓度第90百分位数浓度为156µg/m3,同比上升20.0%,CO第95百分位数浓度为 1.1mg/m3,与去年持平,符合现行环境空气质量(GB3095-2012)二级标准。
1、城市环境空气质量
2018年环境空气质量有效监测天数为365天,按照《环境空气质量》(GB3095-2012)评价,环境空气I级优114天,同比减少4天,II级良210天,同比减少7天,III级轻度污染38天,同比增加13天,
IV级中度污染2天,同比减少3天,V级重度污染1天,同比增加1天;空气优良率88.8%,同比下降3.0%,主要污染物为臭氧。
2018年市区PM2.5年平均浓度32µg/m3,同比下降16.1%,按照《环境空气质量》(GB3095-2012)评价,市区PM2.5达标天数353天,同比增加12天;达标率96.7%,同比上升3.3%。
2、大气降尘
2018年城区降尘月均值范围为2.37~3.10吨/平方公里·月,年平均值为2.78吨/平方公里·月,较上年上升0.16吨/平方公里·月,低于浙江省大气降尘控制标准(8吨/平方公里·月)。
3、大气降水
2018年大气降水pH值范围为4.71~7.86,降水pH年加权平均值为5.66,比上年同期的5.00提高0.66pH值单位,酸雨强度有所减弱。
全年酸雨频率为21.1%,比上年同期大幅下降33.8%。
根据酸雨类别划
分标准,我市属于轻酸雨区。
酸雨以硫酸型为主,但硝酸根影响不容忽视。
二、城市声环境质量
1、城市区域声环境
2018年,全市区域环境噪声监测的面积为32.45平方公里,区域环境噪声测点网络为520×520米,有效网络测点数120个。
城区区域环境噪声在40~60分贝之间,昼间平均等效声级54.3分贝,夜间平均等效声级43.8分贝。
2、城市功能区声环境
2018年,城区居民文教区、混合区、工业区、交通干线两侧昼间等效声级分别为52.7分贝、53.5分贝、63.3分贝和63.4分贝,夜间等效声级分别为43.0分贝、44.4分贝、53.4分贝和53.8分贝。
3、城市道路交通噪声
2018年,全市交通噪声监测道路总长102.59公里,测点25个,昼间平均车流量为2758辆/小时,昼间交通噪声等效声级平均值为66.4分贝,低于国家70分贝的控制要求。
夜间平均车流量为2130辆/小时,夜间交通噪声等效声级平均值为59.4分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