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导论二、简答题1.宏观经济学有什么特点?答案要点:(1)以国民经济整体为研究对象,(2)采取总量分析方法,(3)以市场机制有缺陷、政府可以弥补其不足为前提条件,(4)要解决的是资源的利用问题,(5)中心内容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2.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哪些问题?答案要点:宏观经济学以国民经济总体为研究对象,它就必然要研究衡量国民经济总体活动的总量指标及其变动情况,如国民收入的决定与变动,国民收入与经济增长、经济周期、充分就业、通货膨胀、国际收支、利率与汇率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来对国民经济进行调节等。
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可以概括为四个组成部分: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宏观经济问题(失业、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经济周期、经济增长)分析和宏观经济政策。
第二章国民收入核算三、简答题(1)中间产品有②、⑤、⑦;最终产品有①、③、④、⑥(3)不属于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活动,因为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活动主要是指增加或更换固定资产的活动。
(6)GDP指标缺陷或不足主要有:漏掉了非市场交易的部分(如地下交易)、无法反映GDP取得的代价和成本(如污染程度)、无法反映人们从中获得的福利状况(如赌博贩毒)。
(7)因为从核算上看,无论是产品和劳务产量的变动,还是产品和劳务价格的变动都将引起GDP的变动。
为了弄清楚GDP的变动究竟是由产量变动还是由价格变动引起的,所以需要区分名义GDP和实际GDP。
(8)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不同,二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核算产出时确定空间范围的原则不同。
国民生产总值是按“国民原则”核算的,它以“常住居民”为统计标准,凡是本国居民生产的,不管生产是在哪里进行,都计入国民生产总值。
而国内生产总值是一年内在本国领土上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它是按“国土原则”作为统计标准的。
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可用下面的等式表示: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本国公民投在国外的资本和劳务所创造的收入-外国公民投在本国的资本和劳务所创造的收入。
四、计算题(1)折旧=总投资-净投资=1150-292=858,NDP=GDP-折旧=8800-858=7942;国内生产总值=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所以,净出口=国内生产总值-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8800-5800-1150-1500=350;政府财政盈余=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的收入-政府购买,所以,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的收入=政府财政盈余+政府购买=44+1500=1544,个人可支配收入=国内生产总值-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的收入(因为政府的收入增加了,居民的收入救减少了),个人可支配收入=8800-1544=7256;个人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7256-5800=1456。
(2)以2002年为基年:2002年的名义GDP=100*1.0=100,实际GDP=100*1.0=100,GDP平减指数=(100÷100)×100=1002003年的名义GDP=200*1.5=300,实际GDP=200*1.0=200,GDP平减指数=(300÷200)×100=1502004年的名义GDP=220*2.0=440,实际GDP=220*1.0=220,GDP平减指数=(440÷220)×100=200;2003年、2004年同上年相比,名义GDP变动的百分比为:2003年名义GDP÷2002年名义GDP*100%=300÷100*100%=300%2004年名义GDP÷2003年名义GDP*100%=440÷300*100%=146.67%2003年、2004年同上年相比,实际GDP变动的百分比为:2003年实际GDP÷2002年实际GDP*100%=200÷100*100%=200%2004年实际GDP÷2003年实际GDP*100%=220÷200*100%=110%第三章消费与储蓄理论1.影响消费的因素有哪些?各因素与消费之间的关系如何?试结合现实加以说明。
答案要点:影响消费的因素主要有:(1)收入水平。
收入水平是影响消费的最主要因素。
收入水平对消费的影响可分为当前收入和预期收入两部分。
从当前收入来看,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
从预期收入来看,一般来说,如果消费者预期收入增加,其后顾之忧少,则消费者会增加当前的消费,从而消费支出会增加;反之,如果消费者对未来的收入预期不乐观,即使当前的收入不错,他们会增加储蓄以备不测,因而当前的消费支出会减少。
(3)家庭财产。
一般来说,拥有较多财产的家庭,其消费档次较高,从而消费支出较高。
这被称为财富效应。
当出现收入暂时下降时,由于过去积累的财产较少,其消费支出会出现大幅度下降。
第四章投资与货币理论三、简答题1、影响投资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案要点:影响投资的因素很多,但决定投资的主要因素有实际利率、预期收益率、不确定性、股票价格等。
(1)实际利率。
投资量与利率之间呈反向变动关系。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利息率越高,表明新投资所花费的成本越大,利润空间越小,因而投资量会越小。
(2)预期利润率。
投资的预期利润率越高,越有利于投资,投资量就会越大,换句话说,投资量与预期利润率成同方向变动关系。
(3)未来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越大,投资风险越高,投资意愿越小,投资水平越低;反之,不确定性越小,投资风险越低,投资意愿越大,投资水平越高。
(4)托宾“q”说。
托宾的“q”说实际上是说股票的价格上涨,投资会增加。
3、什么是货币需求?货币需求有哪些动机?答案要点:货币需求,是指人们宁肯牺牲利息收入而将不能生息的、流动性最强的货币保存在身边的心理倾向。
货币需求包括:(1)交易动机。
交易动机(Transaction motive)又称交易需求(Transaction demand)是指企业和个人出于正常交易的需要而产生的持有货币的愿望。
(2)预防性动机。
预防性动机(Preventive motive),又称谨慎动机(Precautionary motive),是指为应付意外事故或紧急情况的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愿望。
(3)投机动机。
投机动机(Speculative motive)是指企业或个人出于购买有价证券的投机利益而手中持有货币的愿望。
四、计算题1、假如货币的交易与预防性需求L1=0.2Y,货币投机性需求L=2000-500r。
求:2①货币总需求函数;②当利率r =6,收入Y=10000亿元时,货币需求量是多少?③假如货币供给量M s=2500亿元,国民收入Y=6000亿元时,可满足投机性需求的货币是多少?④当国民收入Y=10000亿元,货币供给量M s=2500亿元,货币市场的均衡利率是多少?解:①L=L1+L2=0.2Y+2000-500r=2000+0.2Y-500r②L=2000+0.2×10000-500×6=1000亿元③M s=L= L1+L2=0.2Y+ L2L2= M s -0.2Y =2500-0.2×6000=1300亿元④M s =L= L 1+L 22000+0.2Y -500r=2500r=(2000-2500+0.2×10000)/500=32、假定法定准备率r d =0.1,提取的现金占新增存款的比例r c =0.4,那么,货币创造乘数是多少?若增加基础货币1500亿元,货币供给将增加多少?解:8.21.04.014.011dc cd d =++=++=++=++==r r r D R D C D C R C D C H M k 增加的货币供给量为:M=k ×H=2.8×1500=4200亿元第五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2)为什么说s i =是简单收入决定模型中的基本均衡条件?应当怎样看待这一均衡条件?答:均衡国民收入是指与总需求(或总支出)相等的产出,即i c y +=。
又因为生产创造的产出(或收入)等于计划消费加计划储蓄,即s c y +=(这里,y 、c 、s 都是剔除了价格变动的实际收入、实际消费和实际储蓄),因此有s c i c +=+,等式的两边消去c ,则得:s i =这就是简单国民收入均衡的基本条件,反映的是投资等于储蓄,即经济要达到均衡时计划投资必须等于计划储蓄。
(3)简述乘数原理及乘数发挥作用的前提?答:1936年,凯恩斯在《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一书中引入边际消费倾向概念,系统阐述了投资乘数原理。
经济生活中一定规模的投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对就业和国民收入产生积极的影响,有效地促进生产和消费的扩大,这就是国民收入乘数理论的雏形。
国民收入乘数原理是凯恩斯需求管理的主要支柱之一。
乘数是指自发总需求(如自发性投资、自发性消费、政府支出的变动、税收的变动、净出口的变动等)的增加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或者说是国民收入变化量与引起这种变化量的自发总需求的变化量之间的比率。
如,投资只增加10亿美元,均衡国民收入却增加了50亿美元,增加的国民收入是增加的投资的5倍。
这个倍数5就是投资乘数。
如果用i k 表示投资乘数,i ∆表示投资增加量,y ∆表示国民收入增加量,则投资乘数的计算公式为:iy k i ∆∆=。
于是有当投资变化i ∆时,通过乘数使得国民收入变为i k y i ∆=∆。
应该承认,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确实存在着乘数原理所反映的这种连锁反应,国民收入的增加大于最初自发性投资的增加,但乘数发生作用是需要有一定条件的。
这就是说,只有在社会上各种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时,总需求的增加才会使各种资源得到利用,产生乘数作用。
如果社会上各种资源已经得到充分利用,或者某些关键部门(如能源、原材料或交通)存在着制约其他资源利用的“瓶颈状态”,乘数也无法发挥作用。
此外,乘数的作用是双重的,即当自发性投资增加时,所引起的国民收入的增加大于最初投资的增加量;当自发性投资减少时,所引起的国民收入的减少也会大于最初自发性投资减少。
所以,经济学家形象地把乘数称为一把“双刃的剑”。
4.计算题(1)假设两部门经济中,社会消费函数1000.75c y =+,投资为 0 5=i (单位均为10亿美元)。
求:①求均衡收入;②如果当时实际产出(即收入)为1000,试求企业非计划存货投资。
解:①根据两部门经济的均衡条件:i c y +=得:5075.0100++=y y 于是,600)50100(75.011=+-=y ② 当实际产出为1000(10亿美元)时,企业非计划存货投资=实际产出-均衡产出=1000-600=400(10亿美元)(2)假设社会消费函数d8y .0100c +=(d y 为可支配收入),投资支出为=i 50,政府购买支出为g =200,政府转移支付为tr =62.5,定额税收为t 0=250(单位均为10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