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坚持内因外因相结合的观点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语一: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是什么?学生思考、回答。
既然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那么,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应该怎么做?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导语二:什么是内因和外因?学生思考、回答。
对我们学习来说,哪些是内因,哪些是外因?学生思考,回答。
自己的主观努力是内因;老师、学校、周围环境,还有教材、资料等是外因。
那如何处理这两个方面的关系呢,这就是这节课要讲的问题。
导语三:大家在语文课本中学过古文《伤仲永》,下面我讲一个现代的“伤仲永”的故事:出生于黑龙江一个普通乡村的“神童”张满意,3岁会算账,5岁上小学,14岁被保送到南开大学,然而上大学后,他耽于玩乐、荒疏学业,终被南开大学劝退。
幸运的是,这出“伤仲永”的现代版终于以喜剧收场。
‘由于Ak,J‘、学被打上“神童”标签,出身寒门的张满意一直被亲情和呵护包围着,家务事根本用不上操心。
上中学后张满意每星期回家一次,把攒下的脏衣服带回由家人来洗。
上大学后,家乡一家名叫东北虎的集团公司主动承担起其全部学习和生活费用。
衣食无忧的张满意是班里最小的,天真烂漫,思想单纯,很快就迷上了电子游戏,市面上能见到的游戏,他几乎全部玩遍。
后来,他又迷上了武侠小说。
1998年底,张满意因累计五门功课不及格,被南开大学劝退。
张满意从梦幻回到现实。
所有关心他的人选择继续帮助他。
通过一年的发愤图强,1999年高考张满意以661分的全市最高分重返南开大学,上演了一幕“神童”回头金不换的人间喜剧。
这个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它启示我们要学会正确对待内因和外因。
合作交流解读探究:探究1:在个人成长过程中。
要学会正确地对待内因和外因一、要重视内因的作用(一)问题情境有人哀叹说:“有文凭,有才华,不如有个好爸爸。
”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 )①违背了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②违背了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的哲理③肯定了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④忽视了外因的重要作用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二)师生互动先请学生自己作答并说明理由,老师适时予以肯定或提出质疑,然后转入解析点拨。
(三)解析点拨1.扣题评点这是一道逆向选择题。
题中过分强调了外因(“好爸爸”)的作用,忽视了内因(“文凭”“才华”)的决定作用,把外因当作第一位原因,可以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从而违背了内、外因辩证关系和外因只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的道理。
正确答案是A项。
2.归纳小结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个人的成长首先要靠自己的主观努力。
在相同的条件下,个人主观努力的程度不同,所取得的成绩和作出的贡献就会有很大的差别。
如同班的同学在大致相同的条件下受教育,有的进步快,有的进步慢,其原因关键在于内因不同。
即每个人的主观努力程度不同。
3.拓展延伸(1)想一想:面对不利的又不可选择的外部客观条件,我们应该怎么办? t外部客观条件有的不能自由选择,如出生的国度、地域、家庭,生活和成长的时代等;有些虽可以选择但受到种种限制,如居住的地点、受教育的学校等;有的条件则可以自由选择,如学习什么榜样,交什么朋友等。
可选择的,要发挥我们的主观能动性,尽量选择有利于我们成长的外部条件,不能选择的,更要体现内因的决定作用,尽量抵制、削弱不利条件的不良影响。
做到不管在什么样的学习和工作环境中,都要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2)议一议:谈谈对“最重要的事情,是人能够战胜自我”的理解。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
“最重要的事情,是人能够战胜自我”充分体现了内因的重要性。
外部条件有的是没办法选择的,个人的成长,事业的成功,关键在于自己的主观努力,面对较差的外部条件,关键是自尊、自信、自强。
二、不能忽视外因的作用(一)问题情境古代有一个人,他不知道鸭蛋从何而来,另q人告诉他说是鸭子生下来的。
后来有一天,他吃到成鸭蛋,便赶快向人说:“你知道成鸭蛋是什么生的吗?我告诉你,那是咸鸭子生的。
”从哲学上说,这个人犯了什么错误?给我们什么启示?(二)师生互动先请学生自己回答并说明理由,老师适时予以肯定或提出质疑,然后转入解析点拨。
(三)解析点拨1.扣题评点他只看到内因,而没看到外因的作用。
他不懂得鸭蛋在一定的外因作用下可以变成咸鸭蛋。
启发我们不能忽视外因的作用。
2.归纳小结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部环境对个人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如“榜样的力量无穷”“名师出高徒”“哥们义气害死人”等。
3.拓展延伸(1)想一想:如何正确看待周围环境?对周围环境要作“一分为二”的分析。
既要看到对我们成长有利的因素,并充分发挥它对我们成长的促进作用,以便早日成才,又要看到对我们成长的不利因素,并尽量抵制、削弱其不良影响。
(2)议一议:我们自己是内因,他人、环境是外因。
这要具体分析。
对我们自己来说、自身的方方面面是内因,他人、环境的影响是外因,这时我们就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有利条件,克服不利条件,使自己早日成才;对别人来说,对我们工作或服务的对象来说,我们则处于外因的位置上,这时,我们就应当积极地创造有利条件,努力促进事物向有利的方向发展。
如:上课时,不仅要求别人遵守课堂纪律,自己也应该做到这一点。
三、正确对待机遇、顺境和逆境(一)问题情境《人民日报》载文指出:“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有的人事业有成,有的人碌碌无为。
这或许是机遇的不同,也可能是环境造成,但我相信更多的原因在自身。
”这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二)师生互动先请学生自己回答并说明理由,老师适时予以肯定或提出质疑,然后转入解析点拨。
(三)解析点拨1.扣题评点体现了内、外因的辩证关系。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这要求我们正确看待机遇和环境。
一个人的一生是否有所作为,机遇、环境等外部条件虽然有影响,但最根本的是在于自身,内因才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2.归纳小结机遇是外因,主观努力是内因,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能否抓住机遇、利用机遇,最重要的在于人们的心理素质、思想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在于勤奋努力。
如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虽然机遇使他当上了赵国的大将,但在与秦国的长平之战中,仍逃脱不了全军覆没的结局。
又如弗莱明对青霉素的发现,虽然有机遇的作用,但如果他不细心,不具有这方面的专业知识,他就不能成为青霉素的发现者。
顺境和逆境也都是外因。
顺境是指有利于我们成长的外部环境,逆境是指不利于我们成长的外部环境。
面对顺境,我们不能陶醉,而应发挥内因的主动作用,充分利用有利条件,争取早日成才。
身处逆境,不能悲观、消沉,而应充分发挥内因的积极作用,与逆境抗争,变不利为有利,使自己成才。
3.拓展延伸(1)想一想:我们有没有机遇?我们的机遇又在哪里?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机遇对大家基本上是均等的,我们的身边都有机遇。
那我们的机遇在哪儿呢?机遇在大多数情况下,表现为一种突如其来的可遇不可求的幸运,带有很大的偶然性,但这种偶然性之中又有必然性。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具备善于捕捉和利用机遇的能力。
这种能力包括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开拓进取的精神、广博的知识和聪明的才智等。
否则即使千百次地遇到良机也无济于事。
(2)议一议:①谈谈你对“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理解。
这说明事物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在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既要重视内因的作用,又不能忽视外因的作用,要把内、外因正确地结合起来,辩证地对待所处的现实条件,正确处理逆境与自己的关系。
面对逆境,要充分发挥内因的积极作用,与逆境抗争,变不利为有利,同样能够成才,甚至创造出奇迹。
如:历史上有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现实中也有许多与逆境抗争取得成绩的事例,如张海迪等。
②顺境使人怯弱,逆境使人坚强,从而在逆境中往往更容易使人成才。
这种观点是一种外因决定论,否定了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顺境和逆境都是外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顺境能为我们的成长提供良好的条件,逆境能磨炼我们的意志;顺境容易使人陶醉,逆境容易使人悲观、消沉。
但关键在于内因的主动作用,看我们如何去把握、利用,把握得好,充分利用顺境的有利条件或与逆境抗争,不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都能成才,否则,都将一事无成。
探究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必须把内因和外因结合起来(一)问题情境2005年11月29日至12月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会议强调: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
同时,积极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这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二)师生互动先请学生自己回答并说明理由,老师适时予以肯定或提出质疑,然后转入解析点拨。
(三)解析点拨1.扣题评点这体现了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
我国进行现代化建设必须把内因和外因结合起来,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从而必须把扩大内需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不可缺少的条件,因此,与此同时必须实施开放战略,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2.归纳小结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把立足点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
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在于依靠自己的发展。
外因是事物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
实行对外开放,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引进技术应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关键是对先进技术加以消化和吸收,把引进和开发、创新结合起来,提高自己的科学技术水平;利用外资必须量力而行,使之有利于加速我国的技术改造,壮大民族经济,促进管理现代化。
总之,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坚持以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为指导,在自力更生、扩大内需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3.拓展延伸比一比: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闭关自守、盲目排外;对外开放与盲目引进、全盘西化。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强调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立足点、关键应该是依靠自己的力量,而不是寄托于某—个或几个国家的支援,并不否定引进、利用、学习别国的优秀的东西;闭关自守、盲目排外则把自己孤立于世界,拒绝一切同别国的交流与合作,这样必然导致落后。
对外开放包括“引进来”和“走出去”,其目的都是为了发展壮大自己,既要学习和借鉴别国的长处,又要摒弃各种腐朽的东西;盲目引进、全盘西化则是不顾自己的实际,不管自己能不能消化、吸收,囫囵吞枣,不管是优秀的,还是腐朽的,全部笑纳,这样只能是亦步亦趋,变成人家的附庸。
当堂检测反馈:姚明是我国篮球明星,他现已成为NBA火箭队的主力队员,并取得骄人的战绩。
据此回答1~2题。
1.他的成功关键是在于(c)A.有良好的机遇B.夕h因(包括家庭、教练、打球环境等)C.内因——自身的主观努力D.祖国的培养2.他的成功离不开(D)①祖国的培养②自身的主观努力③家庭、学校、教练的培养④周围的环境A.①③④B.②c.①②D.①②③④[解析]他的成功既离不开内因,又离不开外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