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私法的历史

国际私法的历史


杜摩林
国 际 私 法 学 说 发 展 谱 系 图
巴托鲁斯
达让特莱
胡伯
孟西尼
萨维尼
斯托里
戴西
库克
里斯
柯里
……
第二节 法则区别说时代(13-18世纪)
• 所谓“法则区别说”Theory of Statutes
主张以法则作为研究问题的出发点,将 法则区分为不同的种类而分别决定其适用 的范围。
一、意大利法则区别说 巴托鲁斯 (Bartolus,1314-1357) “国际私法之父” 主张将法则区分为三大类, 即“人法”、“物法”和 “行为法”。认为凡是物法, 只能在本城邦内适用,人法 则可随人在域“政府利益”进行分析,如果只有一个国 家有合法利益,就适用该国的法律;如果 两个国家都有合法利益,而其中一国为法 院地国时,无条件地适用法院地法,如果 两个外国有合法利益,而法院地国为无合 法的利益的第三国时,既可以适用法院地 法,也可以适用法院依自由裁量认为应适 用的法律。
英国 戴赛(Albert Vann Dicey,1835-1922)
“既得权说(vested right)”
既得权说从法律的严格属 地性出发,认为一国法院在利 用外国法律处理涉外案件时, 它并不是承认和执行外国法, 而是承认和执行依外国法取得 的权利。
四、19世纪国际私法立法史
• 1804年《法国民法典》
国际私法统一化运动
1.区域性 美洲《布斯塔曼特法典》 北欧国家 欧盟(EU)
2.全球性 海牙国际私法会议
(1893-1951-)
罗马统一私法国际协会
第六节
中国国际私法发展史
一、《永徽律》 “诸化外人同类相犯,各依本俗法;异类相 犯者,以法律论”。
二、1918年北洋政府《法律适用条例》
三、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第八章
不动产由长子继承
长子可继承不动产
二、法国法则区别说
杜摩林(Dumoulin,1500-1566) 提出著名的“意思自治”原则。 在契约关系中,应该适用当事人自主 选择的习惯法。这一原则后来成为合 同法律适用中的首要原则。 达让特莱(D’ Argentre,1519-1590) 主张严格的法律属地主义原则。 在人法、物法之外又提出了“混合法 则”的概念。
德国
萨维尼(Savigny,1779-1861)
创立了法律关系本座说。
“近代国际私法之父”
“法律不是那种立法者以专断刻意的方式 制定的东西,而是那些内在的默默起作用的 力量的产物,它深深植根于一个民族的历史 之中,真正的源泉乃是普遍的信念、习惯和 “民族的共同意识”。正如一个民族的语言、 构成、举止一样,法律也首先是由一个民族 的特性,即民族精神决定的,它随着民族的 成长而成长,只有对传统和习惯进行认真的 研究,人们才能发现法律的真正内容。” ——萨维尼
法国
三、荷兰的法则区别说
荷兰 胡伯(Huber,1636-1694)
创立了国际礼让说,提出了著名 的三原则。 各国的统治者出于“礼让”,应 互相尊重他国法律,使其在适用于 本国境内以后,在其他国家也保持 其效力,但以本国主权及臣民的利 益不受损害为限。
第三节 近代国际私法(19世纪)
一、萨维尼的法律关系本座说
法律关系本座说

该学说认为,各国的法律形成一个法律 的共同体,而每一法律关系依其性质总是 与一定地域的法律相联系,也就是说每一 法律关系都象人有其住所一样,都有其本 座,找出其本座,该地的法律就是该法律 关系应适用的法律。
国际私法中的“哥白尼革命”
二、孟西尼的国籍法说 意大利
孟西尼(Mancini,1817-1888)
法院地法说
库克的“本地法说”(Theory of Local Law) • 法院只适用本地法,在使用外国法时 只能将外国法规范并入自己的法律规范, 然后作为自己的规范予以适用,因此法院 执行的只能是本地法创设的权利。
柯里的“政府利益说”(Theory of Governmental Interests Analysis )
卡弗斯的“优先选择原则说”(Principle of Preference Theory) • 法院通过追求公正判决,评价各种法律 适用可能产生的结果,确定选择外国法或 本国法(结果选择说)。
艾伦茨威格的“法院地法说”(Doctrine of Lex Forum) •
法律冲突的解决就是法院地实体法的 解释问题。在通常情况下,应当首先适用 法院地法,而适用外国法只是一种例外。
四、1987年中国国际私法学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私法示范法》 五、民法典的制定与国际私法 六、《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
2011年4月1日起实施
国籍主义原则
三大原则
意思自治原则 公共秩序原则
提出国籍法说。
国籍法说

该学说认为,国籍、当事人和主权这 三种因素的作用构成了法律选择的基础, 而其中国籍的作用尤为重要,任何法律关 系所应适用的法律,原则上都应以国籍作 为连结因素,只有在当事人另有意思表示 或者在适用外国法违反本国公共秩序时, 才可以采用国籍以外的其他因素来选择适 用什么法律。
国际私法的历史
国际私法学说史 国际私法立法史 中国国际私法发展史
第一节 国际私法的萌芽(13世纪前) 绪曲
之一:前国际私法时代 闭塞:国际民商事交往规模较小 自大:不承认外国人或外国法的平等地位 极端:将法律的属人效力和属地效力绝对化 之二:学说在国际私法中的特殊作用
一、罗马法时代
二、属人主义时代 三、属地主义时代 四、中国唐律的规定
真正意义上的国际私法立法
• 19世纪末单行法规
第四节 当代国际私法(20世纪以来)
一、英美国家的国际私法学
美国
库克(Cook,1878-1943)
本地法说
柯里(Currie,1912-1965) 政府利益分析说
卡弗斯(Cavers,1902-1933) 结果选择说
艾伦茨威格(Ehrenzweig, 1906-1947)
英国的国际私法
莫里斯(Morris)
自体法说(Proper Law Doctrine)
二、欧洲大陆国际私法学
巴迪福(Bartiffol)
齐特尔曼(Zitelmann) 拉沛尔(Rabel) 弗朗西斯卡基斯 (Francescakis)
“协调说”
“超国家的国际私法说” “比较法说”
“法律直接适用说”
最密切联系说(Doctrin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 冲突案件应当适用与案件和当事人有最 密切联系的那个国家的法律。
里斯(Reese)
美国《冲突法重述(第二次)》(1971)
Restatement of United States,Conflict of Laws,Second,1971
杜摩林
国 际 私 法 学 说 发 展 谱 系 图
巴托鲁斯
达让特莱
胡伯
孟西尼
萨维尼
斯托里
戴西
库克
里斯
柯里
……
三、当代国际私法立法的变革与发展 1、立法数量急剧增多。 2、调整对象逐渐扩大。 3、立法形式趋于法典化。 4、法律适用规范更具合理性。 5、立法内容呈现出趋同化倾向。
第五节
统一国际私法立法史
三、英美学派
(一)斯托里的属地学说
美国
斯托里(Story,1779-1845)
发表了《冲突法评论》
“英美冲突法之父”
他承袭了17世纪荷 兰“法则区别说”代表 人物胡伯的属地主义和 “国际礼让说”,用汇 集、编纂、解释判例的 方法提出了其属地主义 的学说和一些符合美国 国情的冲突原则。
(二)戴西的既得权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