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体温监测-ppt危重病医学PPT课件
体温监测-ppt危重病医学PPT课件
2020年10月2日
8
CCM
二、测量部位
①口温
舌下 热窝
闭口, 勿咬
方法: 时间:3min
注意: 1)婴幼儿、精神异常、昏迷、口腔疾患、口鼻手术、呼 吸困难者不宜测口温
2)如有进食、冷热敷,间隔30’再测 3)咬破体温表:清除玻璃碎屑,口服蛋清、牛奶,摄 入
粗纤维食物
2020年10月2日
9
CCM 二、测量部位
产热
散热
2020年10月2日
3
CCM 复习相关知识
(二)产热与散热
1.产热
营养物质(糖、脂肪、蛋白质) 氧化分解 释放能量
产热
增 a.交感N兴奋→代谢率上升
加 产 热
b.甲状腺激素→代谢率上升 c.骨骼肌运动:
因
寒冷环境中→寒战→产热
素
体温升高
故:热主要是由于人体新陈代谢和骨骼
肌运动产生。
2020年10月2日
第四节 体温的监测
2020年10月2日
1
CCM
学习目标
1 掌握体温正常值
2 掌握发热的热型和处理要点
3 掌握体温过低的护理
4 熟悉测温的部位和方法
5 了解测温计的种类
2020年10月2日
2
CCM 复习相关知识
(一)体温的形成
体温:指身体内部的温度。由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体调节,维 持产热与散热的动态平衡。
20
CCM
异常体温 发热
稽留热
特点:T 持续在39~40℃
持续数天或数周 24h波动范围不 超过1℃
常见病:急性传染病
如:伤寒 肺炎球菌性肺 炎
2020年10月2日
热型
21
CCM
异常体温 发热
弛张热
特点:高温在39 ℃以上
24h波动范围 超过1℃以上
最低T仍高于 正常
常见病:败血症
化脓性感染
2020年10月2日
时间:3min 适用:小儿、昏迷心肌
梗塞病人不宜测肛温
2)坐浴,灌肠后间隔30min。
2020年10月2日
11
CCM 二、测量部位
❖ 鼻咽或深部鼻腔 常用;随血温变化迅速;受呼吸气
流温度影响;可损伤鼻粘膜
❖ 食管 探头在食管下1/3时靠近心房,随血温变化迅速,尤
2020年10月2日
18
CCM
异常体温 发热
分度
分为四种:(以口温为标准)
低热 37.5~37.9℃ 中热 38.0~38.9 ℃ 高热 39.0~40.9℃ 超高热 >41 ℃
人体最高耐热为40.6—41.4 ℃,高达43 ℃则 很少存活,直肠温度持续超过41 ℃可引起永 久性脑损伤
2020年10月2日
19
CCM
异常体温 发热
过程
分为三个阶段:
特点
①体温上升期 产热>散热,体
温上升。
表现
皮肤苍白、干 燥,畏寒、 寒战
②高热持续期
产热≈散热,体温维 持在较高水平
热性面容;心率增加;头 痛、惊厥、昏迷、恶心、 便秘、腹胀、口干、尿少
③体温下降期
2020年10月2日
散热>产热,体 温下降。
大量出汗、皮肤潮湿、皮肤温 度降低,防止虚脱
热型
22
CCM
异常体温 发热
间歇热
特点:高热与正常体温
交替有规律地 反复出现 高温在39℃以上 数小时或几天 低温在正常范 围或以下数小 时或几天
常见病:见于疟疾
2020年10月2日
热型
23
CCM
异常体温 发热
不规则热
特点: 发热无规律 持续时间不定
常见病: 流感 肿瘤
2020年10月2日
热型
24
适应于CPB时
❖ 鼓膜 靠近体温调节中枢,反映中心温度最准确
❖ 皮肤 各部位温差大,求平均数;反映外周灌注
2020年10月2日
12
CCM
三 注意事项
(1)集体测温前后清点数目 (2)根据病情选择测温部位 (3)排除影响因素 (4)为婴幼儿、危重病人测温时护士应守护 (5)发现体温与病情不符时应监测或测另一部
2020年10月2日
16
CCM 异常体温
二 、体温过高
体温过高(又称发热):
指机体在致热原的作用下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 点上移,产热增加,散热减少,导致体温超过正 常范围。
2020年10月2日
17
CCM
异常体温 发热
原因
临床上分为两大类
感染性:
非感染性:
细菌感染 病毒感染 真菌感染
肿瘤、血液病、变 态反应疾病、产热 与散热异常及体 温调节中枢障碍
°F=℃×9/5+32
2020年10月2日
℃=(°F-32)×5/9
15
CCM 一、正常体温值及生理变化
(二)生理变化:体温波动0.5~1℃内
1.昼夜:2~6时最低,14~20时最高 2.年龄: 婴幼儿>成年>老年 3.性别:女性>男性。女性排卵后>排卵前 4.运动、进食后体温升高 5、其他:环境、情绪
4
CCM 复习相关知识
(二)产热与散热
2.散热 人体以物理方式散热
1)辐射:在低温环境中的主要散热方式 2)传导: 3)对流: 4)蒸发:在环境温度高于人体皮肤温度时的主要散
热方式。
故:散热器官是皮肤、呼吸、排泄
2020年10月2日
5
CCM
第一节 体温监测的方法
2020年10月2日
6
CCM
一、测量方法
②腋温
屈臂过胸 夹紧
方法: 时间:7-10min
先擦干腋窝,再放体 温计水银端置腋窝
注意:
1)腋窝疾患、出汗较多、肩关节受伤、过度消瘦
不宜测腋温
2)如洗澡、腋部做冷热敷,间隔30’再测
是最常用的测量方法
2020年10月2日
10
CCM
二、测量部位
③肛温
润滑,将肛
表水银端插 入3~4cm,
手 扶。
方法:
位作对照 (6)不慎咬破体温表要妥善处理
2020年10月2日
13
第二节 体温监测的临床意义
2020年10月2日
14
CCM 一、正常体温及生理波动
(一)正常体温
部位
口温 肛温 腋温
平均温度
37.0℃(98.6 °F ) 37.5℃(99.5 °F ) 36.7℃(97.7 °F )
正常范围
(36.3~37.2,97.3~99.0 °F ) (36.5~37.5,97.7~99.9 °F ) (36.0~37.0,96.8~98.6 °F )
CCM
异常体温 发热
高热病人处理
病情观察
① 测量体温: 高热病人每4h测T一次 T恢复正常3d后改为每日4次 物理降温30min后测T1次
② 观察P、R、BP,伴随 症状,发热的原因及治疗 效果
1.体温计的种类
①水银体温计:腋表、口表、肛表 ②电子体温计:电子感温探头 ③可弃式体温计:化学指示点,以最后变蓝色点
电子 体温
计
或弃式 体温计
2020年10月2日
7
CCM 一、测温方法
体表温度:指人体的外周组织的温度
中心温度:指机体内部的温度,较稳 定。
足 手 躯干 头 肝 脑 27 30 32 33 38 38